《我的团长我的团(上下册)》经典读后感有感
《我的团长我的团(上下册)》是一本由兰晓龙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9.00元,页数:74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团长我的团(上下册)》精选点评:
●这本书我想给一百分
●断断续续看完。有些东西到了也无法释然。
●虞啸卿再找不到一个他认识的人,烦了该回家做饭了...关上书泪流了一脸,搂着怀里的玩具狗好像它就是狗肉。大段的心理和对白好似回忆久远的呓语,而他们一个个又分明鲜活地蹦在字里行间。那三千英魂不只活在烦了的心里啊。作者拿魂照着历史写,读者拿魂照着故事读,从此我们思量反复,深深怀念。
●呕心沥血,回家做饭
●补完了电视剧没拍出来的部分。 龙文章说,“我想让事情是它本来该有的那个样子”。
●用15天,读完了《团长》。 在书的结尾处,烦啦再次与阿译重逢。阿译问烦啦想吃什么,烦啦说“猪肉白菜炖粉条”。书中的他们失神,仿佛忆起了他们的上辈子。白菜没有了,劈柴没有了,油盐酱醋都没有了,再也做不成猪肉白菜炖粉条了。书外的我回想起书本开头的收容站,唏嘘着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炮灰团在南天门上死守了38天,弹尽粮绝,信仰崩塌。那样的惨烈的时光却是死啦死啦最快乐的日子,因为与敌军是你死我活的关系,黑白分明。 年青终将取代衰老。年青或衰老与年龄无关,而在于是否坚持正确的事。对错,很重要。
●山层层叠叠苍苍茫茫的,看在眼里真是种叫你无路可走的壮丽。后来我从这里下望,看见了我的人生——我的人生充满决心和扑腾。
●十年,再复习一遍,听、看、读两个月。也许因为老了,比十年前客观一点,客观一点也就意味着爱恨少一点,理解多一点。十年前在剧中看“人”,十年后看的是书中“人物”。
●看小说主要是为了回味电视剧的情节,顺便补了电视剧没有拍完的结尾。看完小说我倒是真的希望结局能停在剧里攻下南天门那儿…… 他只想事情是它本来的样子,他把那一个个炮灰都捏回了人形…… 他的确是招魂的。 结局太沉重。
●语言这种东西不够厚重,不足以评价这本书这部剧以及它背后呈现的事情。
《我的团长我的团(上下册)》读后感(一):碎碎念
不晓得兰晓龙是一个怎样的妖孽,才能把每个人的灵魂刻画得如此深刻,把一群人写得如梦似幻又近在眼前。看这本书,心容易变老,跟炮灰团一样从懵懂有劲的青年,到一下子衰老。想来,剧版没有拍完,对团迷倒是仁慈的,不用看炮灰团由内的衰老,不用看他们分崩离析,各自归命。在“辉煌时”戛然而止,虽然遗憾,痛心到骂骂喋喋,但不至于跟着剧中人物一样心死。只怕到最后,骂也没力气骂了。看完这本书,像在书里活过了一场,一时半会儿,那几张脸,那些话绕耳不绝。
虞是大部分“领导”的真实写照,龙是几乎所有人渴望的精神领袖,他们最大的区别是把不把下属当人。战争是机器,绞肉机,但人不能把人不当人。人是人,不是机器,不是棋子,事情就是原本他应该的那个样子。
《我的团长我的团(上下册)》读后感(二):一言难尽的书
有些书是没办法写书评的,如<约翰克里斯托弗><平凡的世界>,它们的共同点是太过真实,超脱于现实的真实.这本书即归于此类一言难尽.
貌似这本书的高潮部分是攻守南天门竹内树堡,然而久久萦绕难散的竟是备战前段的琐事碎语.索性说这部小说没有高潮,每个小章节有每个章节的品味,且都像纪录片下的镜头语言,真实感极强.哪怕迷龙路边白捡一老婆儿子,小醉百依百顺一个上门偷东西的瘸子,死啦死啦亲手枪毙迷龙,豆饼震死在马克沁枪管下,虞啸卿懦弱的反水,无论多么离奇的情节,放在这本书里就能让我信以为真.因为每个情节的走向与每个人物的性格侧写都能一一对应,同时搭建起来的小说环境迫使人物主动做出离奇又合乎情理的选择.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这也是本励志书,尽管本书仅有一位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便是虞啸卿,但我想没有一位读过本书的会认同.励志书往往多苦多难最后或功成或名就或兼有,这本尽数 世间苦难生离死别最后独活孟烦了岌岌无名聊此残生.他才是最励志的那个人,能不愧于心地活下来,唯有此人.
《我的团长我的团(上下册)》读后感(三):对错很重要
1.生活对他来说是理应心不在焉对待的东西,在这样的世界里他的甘心弱智是一种自保,他心里模糊地明白:生活不会让他这样的人占到更大便宜。 2.别在人前调侃曾经的理想,信不信另说,你一直为它支付的是自己的生命。 3.队伍是个奇妙的东西,它让你有自尊。 4.只要不胡思乱想,事情总是会往好处走的。 5.琐事养我们也要我们的命。 6.我想让事情是它本来该有的那个样子。 7.最好的都不信,干嘛要信最坏的。 8.可命是磨的,连他心里也渐渐长出了虱子,看着这样一个团长,你便明白运交华盖,天意冥冥。 9.“你活着就是为了不想死吗?谁做事的时候会就为一件事情?” 10.一尘不染的事情是没有的,我们都在吸进灰尘,可不妨碍我们做好一点儿。 11.上天宠溺骄傲的人,给他们一颗永远孩童般的心,他们永远只顾自己的喜好厌憎。 12.长期匮乏造成的恐慌和欠缺永远无法填上。 13.你也知道“不知道”的,因为它从来不是你知道的那个样子。你每天都输给它很多次。 14.“我特别爱看下雨的时候什么东西冒着热气,一个飞下来,一个就落下来,好像老天爷想跟人说点什么。不过这辈子都飘忽得很,能看到的机会不多。” 15.我忙我自己的事情,第一个或第一百万个跟我又有什么相干?
《我的团长我的团(上下册)》读后感(四):本来的样子
看了好几天,把团长看完了。大略地看的,毕竟看过电视剧,亦是温故知新,亦是深入理解。最重要的是,把电视剧没有的结局,给看了。但这并不是一个好结局,在我看来,电视剧这里结束,就很好。攻下了南天门,后者不提,虽然免不了伤心,毕竟抗日后便有内战,最好莫过于归于田园。 一群失魂的人,莫名其妙的人,原本就该烂死的人。猪肉白菜炖粉条,最后,就像阿译说的,什么都没有了,只有罐头。迷龙死了,团长死了,克虏伯追随团长死去,不辣回了湖南,丧门星回了四川。炮灰团终究散了,在他们的信念没了的时候,就死了。炮灰们有了不该有的希望,又在希望中死去。或许,他们就没活过,浑浑噩噩,早就葬在了南天门,和龙文章欠下的一千座坟一起。兽医的死,才让他们活了。让事情有它该有的样子,兽医的死,真是伤心而死,万念俱灭,他靠在树上的时候,就死了。作为炮灰团中唯一的老人,像个老天使一样,飞上了天空。曾经孟烦了在沙盘战不让死啦死啦说出去,可当与他最亲的兽医死了,他变了,他也想打过西岸。炮灰团打了一天的炮,在为从来没有医活过半个人的兽医。 虞啸卿毕生的梦想就是打过南天门,灭了竹内连山。国难当头,企容坐视。可当虞啸卿成了唐基,一切都变了。虞师座万岁,何书光,张立宪,彻底失望。 团长的炮灰团,是一群真真正正的人。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快乐。很真实,人的七情六欲,都在其中。 如果可以,我希望事情有他本来的样子。
《我的团长我的团(上下册)》读后感(五):关于什么是战争的真相
用时半年,终于断断续续地看完了。倘若不是因为疫情,这本书怕还是要在书架上尘封好久。在今年一个特殊的环境下,去读,或许能带来不一样的反思吧。 看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就下定的决心:一定要去一趟腾冲。就是想亲眼看看书本里的故事是怎样发生的,有多少孤魂仍在边陲游荡。 看到大多数书评,在前半部十分讨厌孟烦了,甚至包括演员,在书的后半部才对其改观。 那我大概是个更恶心的人,我有烦了恶心人的本事,却没他的玲珑心肠,才华满腹。 我喜欢他在家、国、天下面前追求自我,哪怕不知道是出于人道主义,还是被现实恶心坏了以后对理想的背信弃义。 从一开始我就不讨厌他,可能是自尊心作祟让我不忍心讨厌自己。 可当这些字打完的时候,我愈发觉得自己自以为是。我怎能比得了孟烦了。他是被满目疮痍练就的恶毒,我不过是个人至上不达目的的自我置气。我都并未感受过真正的痛苦与绝望,就以他自比,多么地狂妄。 他说:不要在人前调笑你的理想,因为你曾为他付出的是生命。我能想起那些被理想照耀的日子,我也能想起自己对其施与的语言暴力。不止对自己,他残忍地揭露唐基的鼓励、怂恿,捅破炮灰团死之后留有姓名的美梦,所谓川军团不过一块没人要的破布,一具残躯没有一个地方属于自己。 我不敢想象他的痛苦。一个清醒的、活着的人,却无能为力。他把自己隐藏在父亲认为是渣滓的那群人中间,却不彼此拥抱取暖。他向他们抛去最恶毒的玩笑,来隐藏自己的恐惧不安。但仍有人发现了他的“义肢”。兽医的偏爱,小醉的亲昵,还有龙文章的慧眼识珠,聪明反而成了他的累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