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理生活读后感精选
《打理生活》是一本由[日] 本多沙织著作,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1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打理生活》读后感(一):打理生活
打理生活 一、整理收纳 原则:尽量让所有物品可视,只有看见了才能知道自己要用什么。 经常扔掉自己不用的东西,如果不能判断就把不用的放半年,半年后再拿出来,发现自己还是不用,就可以扔了。 要把家当做公司来经营。 收纳时不需要按照物品分类,而是按照常用,不常用分类。 二、家务 1.做饭 让顺手的东西摆放在合适的位置。 调料保持基本款 每周一次处理食材,然后封存好 2.打扫 打扫工具不用太多,切记一定一有脏东西就打扫干净。 三、衣装行头 少买衣服,多买精品,认真保养呵护 内衣买舒适的,只需要几件,多洗护 买衣服时不要去说服自己,有一点不满意就不要买。 四、选择物品 仅有一处用武之地的物品不需要买 语言也要谨慎用语。 五、旅行 旅行准备要充分 行李收拾时,衣服可用塑料袋装 化妆品,洗护品分别放一起。
《打理生活》读后感(二):读完让你幸福的整理收纳书
2018|33
20-25收纳工具完全图鉴不错
注重“可视化”,用透明材质收纳,否则用标签贴好;
塑料袋赠品一次性餐具是需要快速处理的;
每周二次集中对蔬菜进行预处理,切好煮好/腌好放进透明保鲜盒放入冰箱冷藏,竖放收纳;
用削刮器去掉锅内污渍;
养成立刻就去打扫的习惯:
不过多放置需要移动的物品,家里别放太多打扫工具,将打扫工具放在手边。
想要通过购物来缓解压力的时候,可以买一些好吃的东西或者鲜花等消耗品忍耐一下。
自家的消费节奏与购买节奏没用好好匹配的典型范例。
《打理生活》读后感(三):收纳让生活更简单
刚刚过去的农历新年,我想大多数中国家庭和我家一样,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大扫除,本着“不到年三十收拾不完房子”的原则,家家户户开启了全家总动员的集体大扫除的模式。过年虽然是阖家欢乐的美好节日,但是我想一定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对于新年的期待与年终大扫除的恐惧是成正比的。
说到大扫除,无论是大型扫除还是小型扫除,我们都会在收拾的过程中扔掉很多东西,扫除过程中处理不要的东西的过程在我看来就是一种断舍离,说到断舍离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日本,而日本另一个同断舍离一样深入人心的就是收纳,收纳也同断舍离、极简生活一样传入中国。大家可能没想到收纳和大扫除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以前也不是很清楚,但是看完《打理生活》也许真能帮我们逃离每年春节前都累的半死的怪圈了。
《打理生活》是由日本一级整理收纳咨询师本多沙织所著,向读者介绍了65个增添幸福感的收纳习惯,本多沙织不仅是一级整理收纳咨询师还是优秀整理收纳顾问、引导收纳潮流的可持续轻松收纳流派创始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也开始有很多人从事收纳师的工作,从这点来看,收纳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喜爱,学会收纳会为生活提供便利。
说了这么多,收纳到底是什么呢,收纳其实就是整理。本多沙织在《打理生活》中对整理是这么定义的:整理是给与未来的一笔投资,是为平常能够“预支项目”。整理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学会整理,并引导家人加入到日常整理和收纳中,不仅能使家人对日常的家务有参与感,也能让家人了解家务的繁琐和辛苦,主动维持并参与到整理的过程中来,也会更加珍惜女性在日常家务整理和打扫的劳动成果。
那么本多沙织在《打理生活》中为对收纳毫无头绪的人们给出了哪些好的建议和方法呢?我想本多沙织在《打理生活》中为我们介绍了收纳的4个准则就是我们打算接触收纳和整理最先要知道的原则和标准:
1、 如果不够轻松,不要继续;
2、 把习惯和收纳结合起来;
3、 定义收纳空间;
4、 原动力来自关心。
看了收纳的4个准则,再看《打理生活》中为我们介绍的65个收纳习惯可能会对我们日常整理和收纳会有更大的帮助,书中为我们介绍的收纳习惯不仅包括日常家务的整理,还包括厨房家务、衣物整理、物品选择及旅行。收纳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帮助,收纳和整理的前期准备和实行可能会有一些麻烦,但收纳的过程就如同一个好的习惯养成一样,前期可能会有些辛苦,但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却是相当直观的。
在《打理生活》中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用最简单的办法来保持洁净是慵懒派的作风。日常家务就是琐碎和麻烦,如果要做家务貌似是永远做不完,不堆积家务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这是对慵懒派作风最好的诠释。收纳和整理是对生活的整理也是对生活的整理,自律会让自己和生活变的更美好。
《打理生活》读后感(四):幸福感源于对生活的打理和热爱
打理生活:65个增添新幸福感的收纳习惯/(日本)多沙织著;陈怡萍翻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02
本书作者,是日本一位专业的整理收纳咨询师。
什么是整理师?听着好高大上的感觉!据说现在大热的整理概念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然后在日韩发扬光大,然后又转过来影响欧美,当然也传到国内来了。
要向真正地学会整理收纳,心态的调整至关重要。
整理房间的时候,不要将“整理”本身作为目的。
为了整理而整理,过程没有乐趣不说,也不容易保持精神高昂的状态。整理的目的是“为了在整洁利落的房间里实现自己理想的生活”,因此需要扔掉多余的东西,让有用之物各归其位买这些工作都是为了让“理想生活”的轮廓逐渐清晰。这样想的话,可以让整理这件事情变得更加正面积极。整理是给予未来自己的一笔投资,是为平常能够“愉悦”生活所做的“预支项目”。
第一部分:整理收纳
整理收纳是对“生活中最想珍重的事物”的清点。通过更加轻松的整理和收纳,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可以做喜欢的事情,或者享受更多的休闲时光。
伴随着整理受案的过程,在要与不要,用于不用之间做出的选择,相当于时刻在判断自己到底珍视什么、想过怎样的生活。哪些不知道为什么留到现在的物品,是否真的有意义?
试着有意识地面对哪些至今为止在无意识中形成的习惯,就能发现房间散乱的真正原因。
重新审视收纳的时候,参照这个准则,按照自己的节凑努力,生活与收纳就会连接起来。
1、 如果不够轻松,不要继续。
物品的存在不是为了被完美地收纳,而是为了使用。以更方便地使用,然后更容易地放回原位为目标进行收纳吧!
2、 把习惯和收纳结合起来
把物品放在它会被使用的地方,是最快速轻松的收纳方式。加入使用的地方和收纳的地方离得太远,就很容易把物品随手放在使用的地方。
3、 定义收纳空间
对于偶尔使用额物品,如果以反正这里空着,就先放这里吧的理由收纳起来的话,就会尝尝忘记他们的存在。给不同的收纳空间做出定义,如“季节物品”“预备空间”等,会让人产生收纳的欲望。
4、 原动力来自关怀心
在抱怨“家人什么都不收拾”之前,先问自己一句“是不是现在的收纳方法有难度”,再摸索尝试使收纳变简单的方法,尽量降低收纳难度。
第二部分:家务
家务是一种一偷懒就会堆积起来的事情。可以简单地分为不得不做的事情和特别想做好的事情。
正因为有一些事情是不得不做的事情,那就快速及时地给做完,越是拖延,心理的负担就会越重,所花的功夫也就越多。
对物品可以进行分类,不常用的可以进行少量购买,没必要常备。
头脑里要常有可视化意识,只有今早行动,减少遗忘的角落。
第三部分:衣装行头
最为理想的状态是所有的衣服都能活跃起来。每件衣服都有穿上身的机会,自己也能做出各种各样的服装搭配。
坚持几个好习惯:
1、物尽其用轮流着穿,穿完就洗,穿松穿就了就换新的。
2、养成提前一天想好穿衣搭配的习惯。
3、无论有多喜欢某件衣服,都要尝试着穿在身上看到底和自己合不合适。
第四部分:选择物品
选择物品的标准在于,是否真的可以辅助我的生活。公用优良,外形美观,要找到这样的东西实属不易。大部分的时候多想想:“家里如果有了这件东西会怎么样”再特意去寻找,减少外出时买下偶然遇到的东西。
第五部分:旅行
旅行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旅行这回事,只不过是换了个与平日不一样的生活场所而已,同样还是得照顾好衣食住行。不仅是旅行中的过程,为旅行做准备也是一种乐趣。与家具收纳同理,想用的东西能够马上拿到手,也是履行行李收纳的要点。
与我而言,家是辛苦工作后,温柔迎接我一身疲惫的地方。与心底里信任的的家人们编制每天生活的地方……以这样的家为舞台,日子一天一天地过。点缀着自己认同的喜欢和舒适感,用友多彩的生活,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真心希望阅读本书的各位朋友,也能收获众多快乐。
本书由后浪出版社出版发行
《打理生活》读后感(五):《打理生活》
[日]本多沙织 著 / [中]陈怡萍 译
满分10分:4.8分(这本书,更建议借阅,闲散之余,读来消遣便可。)
每一次着手整理房间的时候,我想通过整理获得什么呢?
作为一个做事无目的、只随心意而走的自由散漫派人士,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似乎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而这本书,似乎温柔地对我提出了这个问题,又温柔地替我解答了这个疑问——“通过更加轻松的整理和收纳,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可以做喜欢的事情,或者享受更多的休闲时光”。
作者说,自己在小时候看《魔女宅急便》的时候,有个场景给自己留下了生动的印象:“主人公琪琪某天夜晚离开了家,为了寻求新生活,来到一处陌生的地方……在琪琪寄住的那家面包店里,她使劲擦洗着分配到的房顶屋子的地板:‘好嘞!接下来去买东西吃’,然后去超市找马克杯、平底锅等日用品。”作者觉得“琪琪把自己的小日子打理得有模有样,实在太有魅力了”、“是她教会‘我’,想要享受生活,重要的是首先好好整理作为基础的‘房子/家’”。
所以在前言中,作者就有这么一个很棒的理念:
“你想让整理收纳成为习惯,想时刻保持房间整洁利落,那么我认为,最能带来动力的是先想象一下你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整理房间的时候,请不要将‘整理’本身作为目的”。
“整理的目的是‘为了在整洁利落的房间里实现自己理想的生活’,因此需要扔掉多余的东西,让有用之物各归其位”。
在整理的过程中,“理想生活的轮廓逐渐清晰”。
本书中,作者便是以自己的家为实例,自己不断摸索更新的收纳技巧,我将对我而言有用的一些技巧、观点总结如下(对照本书目录的五个部分分别整理):
*整理收纳(总体的方法论)
1.收纳没有正确的答案,最该探索的,是不断更新适合自己的收纳方法,自由地进行试错训练。
2.作者的整理收纳思考:如果不够轻松,不要继续;以更方便地使用,然后更容易地放回原位为目标进行收纳。
3.把家当公司来经营:考虑“引进成本、“管理成本”、“空间成本”等诸多经费;隔三差五对家里的“打工人”进行考核——1.是否都在工作?2.是否让我获得幸福感?3.是否让我陷入烦恼?
*家务
1.家务是一种一偷懒就会堆积起来的事。
2.因此扫除方法要简单,“马上开始”是信条。
3.让每一个环节都轻松起来,尽量不要有负担,顺畅地完成家务(这需要花很多的心思)。
*衣装行头
1. 最为理想的状态,是所有衣服都能“活跃”起来。每件衣服都有多多穿上身的机会,自己也能做出各种各样的服装搭配。
2.基本款的衣服,选择低调而品质好的;进阶款的衣服挑选不受流行趋势影响的;尽量利用现有的衣服做一些全新的搭配组合。
3.俯瞰衣装行头,把全部衣服“齐聚一堂”,把握现实情况,反思问题所在,了解自我偏好。
*选择物品
1. 标准在于,是否能辅助我的生活;挑选商品时,除了与物品本身对峙,也请务必试着回想一下家里的状况。在很多情况下,“不买”从长期来看是能减少压力的。这一点请谨记。
2. 允许自己偶尔失败。无论多么小心翼翼,在购物方面还是会有失败的时候,重要的是彻底分析“为什么这个东西不适合自己”。在不断反省的过程中,我想你慢慢地就能减少失败的次数。
*旅行
1. 旅行,是换一种生活的模样。旅行这回事,只不过是换个与平日不一样的生活场所而已,同样还是得照顾好衣食住行。
2. 早起、吃饭、洗澡……这些平时在家一直进行的动作,一旦变换场所,也是会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受。
《打理生活》读后感(六):好好打理生活是一件幸福的事
打理生活每个中国农历新年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打扫整理,预示着新的开始,日本也有类似的习惯,宫峻骏的《魔女宅急便》,13岁的主人公魔女琪琪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她来到一处陌生的地方,使劲地擦洗着分配给自己的屋子的地板,“好哩,接下来买东西吃,去超市买杯子、锅等日用品……”琪琪把自己的小日子打理收纳得井井有条,准备迎接崭新的生活。看来,打理收纳是为新生活做的准备,能增添生活的幸福感。
《打理生活——65个增添幸福感的收纳习惯》这本书通过四个方面,衣、食、住、行,具体到65个收纳方法,把收纳变得轻松,可持续。
《打理生活——65个增添幸福感的收纳习惯》作者是日本的本多沙织,本多沙织有收纳咨询师一级证书、整理收纳顾问资格证书,还出版了相关书籍《打造轻松整理的房间》《想要了解更多的无印良品的收纳》等,本田沙织是简单生活整理的倡导者,同时她本人还亲身提供个人住宅整理收纳服务,是一位很有经验的整理收纳咨询师。
一、家务整理的大学问
《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其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不要觉得家务打理是小事,它有着大学问,也是最基础的学问,做好基本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可以把家当作一个公司来看,总经理就是管理整个家的自己。家里的每一个物品管理好才有能力管理好一个公司、一个国家。
本书中教我们好好打理生活,那么以上问题就可以快速解决了。
衣服不必过多,仅用利落的13件衣服就可以搭配出不同场合的需求,起码可以穿8天,而且这8天看起来完全没有重复;擦灰尘可以把一块抹布分成很多块,分散在家不同的角落,随用随取;给空间分类,分类收纳等等。
这些小细节都让生活更便利,提升幸福感。书中还提到很多方法,像醋可以清洁水池和浴室,明片不保存在明片夹里,而是用燕尾夹分类,放在名片盒里等等,这一切同样能让人在离开家 出去工作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
二、活用生活动线,家务打理更简单
打理不被作者理解为“杂乱房间的事后诸葛亮”而是把它当作“为下一步做的准备”。好像早晨起床就可以愉悦地在厨房冲一杯咖啡,吃个煎蛋,这都是因为昨晚做好了打理收纳的工作,今早才能顺理成章地享受昨晚的成果,有了这样的想法,打理收纳就是一种享受了,享受的更高的境界是给家人一个舒适的环境。经常听有人抱怨老公“为什么不整理一下,为什么不帮忙做家务之类的”或者给家人制定了严酷的收纳规矩,这些方法“太粗暴”只会引起争吵,不要对不擅长整理的家人有过高的标准,家人随意放,那我们就随意收,怎么便利怎么来。按生活动线来,老公每天早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剃胡子,那么剃须刀放在卫生间就不如放在客厅更便利,客厅就要有收纳剃须刀的位置;沙发上放一个箱子,可以装:在客厅沙发上看过的杂志,电视摇控器,润唇油之类的,这个客厅箱子,可以放所有在这附近会用的东西。
三、旅行是生活原本的模样
旅行中也还是生活,换一种生活的模样,那就要好好打理旅行生活。歌德说,“人之所以爱旅行,不是为了抵达目的地,而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种种乐趣。”作者以自己的旅行为例,
提前准备路上的音乐;选择旅馆;出发前整理好房间;把旅行需要的点心放入透明密封袋里。然后,秉着行李越少越好的原则,带好必备物品等,安心出发。
到了旅行目的地也像到家一样安排,把旅馆的房间变成自己的房间,像要把洗漱用品置于洗脸台,衣服挂到衣架上之类,出门预备好随身包……有了舒服的住所,适合的装备,这就是一种乐趣。
四,吃得简单有营养
为了简单方便的吃饭,可以把冰箱里的蔬菜统一取出→统一改刀→统一焯水→一次性保存(保持新鲜度可以加少许盐),这里特别提到“真佐子盖浇饭”,作者的多年好友真佐子是有经验的咖啡店老板娘,她发明的这些菜谱美味可口、制作简单,甚至都不用开火。只需盛好饭然后放上准备好的蔬菜,淋上酱油即可。真的是方便有营养呢。
《打理生活》读后感(七):打理生活,在宜居之家中温柔度日
你在什么情况下会去看一本名叫《打理生活》的书?
也许是遇到网站打折,凑单时恰好选中了这本。
也许每次整理衣柜对于你来说就像一场自然灾难,每一次打开衣柜门就会引发“山体滑坡”。所以痛定思痛,想要认真打理自己的生活。
也许是和我一样,将要步入婚姻,组成自己的家庭。心中很期待,却又有些不安:
我能够hold住琐碎又繁复的家务事吗?我能够照顾好自己和他的身心健康吗?我能够经营出一个温馨的家庭吗?……于是我选择了这本《打理生活》,想用更多细节,让自己未来的小家装下更多美好的日子。
《打理生活》是作者是整理收纳咨询师本多沙织以自己家为案例,从衣食住行各个角度,讲解如何整理家务、搭配衣着、选择物品、策划旅行,将家庭营造得温馨又舒适。
作者本多纱织,大学毕业后,曾经在饮食行业工作,后来取得了整理收纳咨询师一级证书和整理收纳顾问资格证书,成为了一名专业的整理收纳咨询师。她的客户以东京圈为中心,主要的服务类型为个人住宅的整理收纳服务。
本多纱织将自己的整理方法叫做“懒散派”,她说,自己是一个喜欢将事情轻松简单化的人,所以她的收纳方法,也是非常注意“整理的容易性”。对比其他的整理方法,本多纱织“懒散派”整理方法的特点便是:简单、轻松、可持续。
家务像是互相咬合的齿轮,也像工厂车间中的流水线。
其中一个环节慢了,甚至停了,整条流水线都要受影响。
比如,我想挑选明天出去郊游的衣服,但是打开衣柜一看,许多冬天的厚衣服还挂在衣柜里,适合春天郊游的衣服被挤在很里面,拿不出来。
如果想要把冬天的衣服收起来,又发现许多衣服没有清洗和保养,如果就这样收起来,会长霉点。
洗衣服--→收起冬天的厚衣服--→取出春天的衣服--→选出合适的衣服去春游这样一条“流水线”,因为第一步洗衣服没有做好,后面的工作都受到影响。
如何保证“流水线”畅通?
如何做到家务的“可持续”?
可以从《打理生活》得到几点启示:
1、把习惯和收纳结合起来
收纳整理没有正确答案,也需要不断试错和精进。
不囤积:规定购物袋、一次性餐具的保留数量,超出部分就扔掉;
空的地方也不要放满;
2、可视化
透明的收纳工具:冰箱里的食材、办公用具、纸质资料等等尽可能用透明的袋子、盒子来收纳。
贴标签:如果只能用不透明的收纳工具,贴好标签,让人能够一眼知道收纳了什么东西。
同一颜色:比如洗衣间内的收纳盒、毛巾等物尽量全用白色,看上去非常整洁。
3、立刻就做
快捷处理食材的方式和快手料理;
扫除就是马上开始:哪里脏了,清理哪里,不要等到大扫除的时候,大多数清洁不会超过10分钟;
保持水龙头、镜子、马桶水箱和盖子中间、洗脸池、大门玄关处这几个地方干净整洁,会显得家中整体都很整洁。
4、选择可以辅助生活的物品
各种收纳物品:有6页的收纳物品完全图鉴,特别全面;
好用的洗衣用品、清洁用品;
基本款的衣物、皮革制品,要选择质量好的;
想要通过购物来减压时,可以购买食物或鲜花
《打理生活》中有两个方法超级赞:
一是用“三个梯队”的方法整理物品
以根据使用频率的不同分成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最常使用的物品,放在最容易拿到的地方。
第二梯队:偶尔使用的物品,放在不太容易拿到的地方。
第三梯队:基本不使用的物品,一时又不能确定是否要处理掉,先放在看不到的地方一段时间,如果确实没有想起来也没有使用的机会,就可以处理掉了。
对于计划要添置的物品,也可以先用“第三梯队”的眼光去审视,先不买,而是记到纸上或是手机上。如果一段时间之后,既没有想起来,又没有需要用到的地方,就要谨慎决定是否需要购买了。
二是把家当做公司去经营。
书中提到模仿公司管理员工的方法去管理家庭中的各种物品。也可以利用家VS.公司的类比,模仿经营公司的种种方法去经营家庭,比如努力保证收支平衡,为家庭开支做好计划和预算;比如对于重大事项,要召开家庭董事会,让家庭成员共同讨论等等。
李笑来讲过一个故事:他曾经陪着朋友在北京看二手房,房价都很高,甚至有达到2000万的“豪宅”。他们一共看了五、六套房子,相当于做了一次小型的北京富人家庭生活状态的田野调查。
然而,这些富人家庭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在大房子里过着舒适又优雅的生活。
无一例外,这几套价值千万的房子中,脏、、乱、差,有的房子甚至找不到可以落脚的地方。家中的物品陈设,毫无审美可言,面目狰狞、粗鄙。
有一家女主人睡到早上十点,头不梳脸不洗,蓬头垢面的来接待完全是陌生人的他们。
他说:“那一天我猛然发现,那些似乎什么都有的人,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房价昂贵的大房子≠治愈心灵的家
在《打理生活》中,可以为打扫、购物、洗衣、做饭、整理、收纳等等琐碎又具体的家务事,重新下一个定义:
家务事,是实现家“治愈”功能必不可少的条件。
家务事不是让你心烦意乱的琐事,而是能让你获得休息和治愈的方法。
《打理生活》读后感(八):家是心的归处,它今天是什么样,我们明天的生活就会过成什么样。
文/ 张一条 公号:张一条 一条电影课主持人 微博ID:@小怪物Hiro
(本文非“后浪生活教室”原创,已获得作者授权,转载请联系作者。)
我以前也是囤积爱好者。
之所以用“也”,是因为我周边的朋友全都很爱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无论用不用得上。所以我们的家,我们的小窝,永远是满满的。我们管这种“满”叫“充实”。
当然,这样的“充实”随即而来的问题就是,很多东西虽新却少用,更舍不得扔。
这些让人产生充实感的东西同时让收纳这件事变得困难,也时常增加打扫的压力——每当全家一起做大扫除,每位成员都累得腰酸背疼时,我却仍然感觉“还是不太够啊”。久而久之,这件事就成了我最头痛的事情之一。
忍耐痛苦不是我的强项,寻求解决方法才是我们处女座擅长的事情,因此在日本小有名气的整理收纳咨询师本多沙织推出的新书《打理生活》,正逢其时。
我相信,再简单的事情都有它的窍门,很高兴在寻找窍门的这一条路上,有无数人在以呈现出最优效果为目的,努力学习、反复改进。
比如《打理生活》,虽然讲的是“65个收纳习惯”,但在完成阅读后,我发现它的核心仍然指向了“如何过好生活”。
在日本的其他整理收纳流派里,“极简”一直是一个受追捧的生活方式。
记得两年前在网络上走红的漫画家麻衣就是一个很好甚至很极端的例子——通过痛痛快快地扔掉了几乎所有东西,从收藏癖变成了极简主义,真正的断舍离。但是爱买东西、享受花钱的乐趣,本身就是人类的天性啊,如果倡导极简主义,我想这不仅是在强制我们遁入空门,扼杀了最易得的快乐,也势必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吧。
所以你要问我如何过好生活,那么做好收纳,一定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本多沙织的四条收纳思考,第一条就让我感受到了日本人擅长的“一语惊醒梦中人”:
· “物品的存在不是为了被完美地收纳,而是为了使用。”
每当我们为“完美地收纳好东西就是胜利”而沾沾自喜时,其实都忘了当初购买这些东西回来,就是为了更便捷地生活。所以在进行收纳的时候,将所有的东西都拿出来,统一进行分类,“经常使用”、“偶尔使用”、“不使用”,再做收纳时,会清楚明了得多。
我们家可以藏东西的地方很多,过去我将用不上的棉被收在床底,将一些搬家才会用到的大电器盒子摆放在玄关旁的柜子里,以求不逼仄且物尽其用。但每当有客人要在我家过夜,我就立马感觉心神疲惫。后来我寻找原因才发现,是在为客人铺被子这一环耗费了太多时间。我家床底的储物空间虽然很大,但是收取却很麻烦,需要将三个人才能抬得动的大床垫搬开,才能打开床板,收取我需要的东西。
在做好分类之后,我将玄关旁柜子里大盒子与床底的大棉被位置对调后,为客人准备床铺也好,给被子晒晒太阳也好,都不再是麻烦的事情。而那些日常完全派不上用场的大盒子则安静地睡在我的床底,再也没有成为我棘手的问题之一。
打理生活7.4[日] 本多沙织 / 2018 /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在不少人将外卖逐渐取代一日三餐、一周不进厨房的时代,纱织虽然不擅长做料理,但是在厨房的收纳管理上,除了仍能精准地将餐具厨具划分为三个梯队,她还能为了多“体谅未来的自己”,坚持将整理收拾厨房作为“下一步的准备”,这十分令我佩服与认同。
在北京生活不容易,如果长期吃外卖,身体恐怕总有一天会垮掉,若非不得已,我一定坚持自己下厨做饭。
· 纱织的“体谅未来的自己”,其实本质上就是提高烹饪的积极性。
如何提高烹饪料理的积极性,我想没有什么比得上干净整洁的厨房更令人振奋人心的了。
不仅厨房如此,客厅也好,房间的角角落落也好,如果都能在第二天到来之前整理归纳好,第二天一定会感谢前一天辛苦的自己,并且也会在下班回到家由衷地发出感叹:“还是在家最舒服啊”,我想这才是打理生活的最大意义,这也几乎转变了我原来认为“收纳整理不过是为了让房间不乱而已”的态度。
除了学习一些更容易上手的收纳技巧——巧用收纳工具,纱织在书中提到的“空着的地方”也是我最有感触的一部分。
有囤积爱好的朋友一定都有同感,在整理房间的过程中,如果腾出了一些空间,一定会立马思考,是否应该将别处的什么东西移动过来,既是不浪费一块宝贵的空地,也能活络一下原来“拥挤”的储物柜。但是纱织指出,这样不对,绝对是增加多余物品的元凶。
· “有空出的地方,其实也代表内心的从容。” 这句话的精彩在于,它不仅指收纳,也指生活。
如果我们每天疲于奔命,连双休也不放过;如果我们的日常被工作、客户、手机各种琐事挤得满满的,那么焦虑将会成为生活中长期的主题。
我想,空出一点地方,以备不时之需,是纱织对于热爱生活或者正在在学习如何热爱生活的我们最体贴的提醒,因此,通过《打理生活》,我们可以猎奇般看到简单的日式生活,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日本人对于生活细节的追求是如此的孜孜不倦,这都非常具有参考学习价值。
如何提升生活的幸福感,50%在于收纳50%在于饮食。
值得高兴的是,这两件事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难度不大。需要用心,也需要一点技巧。
纱织的《打理生活》所总结出来的65个关于衣食住行的收纳技巧,既尊重我们为人的本性,也努力贴合我们的生活习惯,是目前为止最能让我感受得到,作者对于生活满满的热爱的一本书了。
她通过身体力行让我发现,收纳不仅仅是改变物品的存放位置,更让生活变得越来越有滋味的重要原因。就如同书上写的一句话:
“家是心的归处,它今天是什么样,我们明天的生活就会过成什么样。”
《打理生活》读后感(九):打理之道
打理生活每个中国农历新年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打扫整理,预示着新的开始,日本也有类似的习惯,宫峻骏的《魔女宅急便》,13岁的主人公魔女琪琪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她来到一处陌生的地方,使劲地擦洗着分配给自己的屋子的地板,“好哩,接下来买东西吃,去超市买杯子、锅等日用品……”琪琪把自己的小日子打理收纳得井井有条,准备迎接崭新的生活。看来,打理收纳是为新生活做的准备,能增添生活的幸福感。
《打理生活——65个增添幸福感的收纳习惯》这本书通过四个方面,衣、食、住、行,具体到65个收纳方法,把收纳变得轻松,可持续。
《打理生活——65个增添幸福感的收纳习惯》作者是日本的本多沙织,本多沙织有收纳咨询师一级证书、整理收纳顾问资格证书,还出版了相关书籍《打造轻松整理的房间》《想要了解更多的无印良品的收纳》等,本田沙织是简单生活整理的倡导者,同时她本人还亲身提供个人住宅整理收纳服务,是一位很有经验的整理收纳咨询师。
那么接下来就看一下这些有用的收纳习惯
打理,收纳的原动力:
①打理不被作者理解为“杂乱房间的事后诸葛亮”而是把它当作“为下一步做的准备”。比如,早晨起床就可以愉悦地在厨房冲一杯咖啡,吃个煎蛋,这都是因为昨晚做好了打理收纳的工作,今早才能顺理成章地享受昨晚的成果。
②打理的原动力是家人,给他们一个舒适的环境,多一点体贴,对营造和睦家庭很重要,这就需要便利简单的收纳方法。
经常听有人抱怨老公“为什么不整理一下,为什么不帮忙做家务之类的”或者给家人制定了严酷的收纳规矩,这些方法“太粗暴”只会引起争吵,不要对不擅长整理的家人有过高的标准,家人随意放,那我们就随意收,怎么便利怎么来。比如,老公每天早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剃胡子,那么剃须刀放在卫生间就不如放在客厅更便利,客厅就要有收纳剃须刀的位置;比如,打扫马桶,可以抛弃传统的马桶刷,而选用方便的一次性“洁厕刷”这样脏了的刷子不用再次冲洗,自带的洗涤剂可以轻松刷洗,这样怕麻烦的老公也就愿意帮忙一起打扫厕所了。试着体谅家人,用不断发现的、适合的、简单的、方便的收纳是最好的办法。
一、整理收纳
①整理收纳的四个准则
1)如果不够轻松,不要继续。
别追求完美,收纳就是为了使用而已
2)把习惯和收纳结合起来。
把物品收纳在它会被使用的地方
3)定义收纳空间。
给不同的收纳空间做定义,比如“季节物品”“预备空间”等等,万不可想着反正都空着就随便放在空处,这样会忘记它们的存在,也不利收纳的归类。
4)原动力来自关怀心。
在抱怨家人之前,自我审视,寻找简单适合的方法,降低收纳难度
②四步收纳法
1)不要把物品直接堆放在一起。
2)全部取出,统一整理。
3)将物品分门别类。
4)贴上标签。
以上是整理收纳的4个基本思想和4个步骤,接下来看一下各房间收纳方法:
1、客厅
一边整理一边生活。家里度过时间最长的地方就是客厅,不仅要简洁舒适,又要能容易找到所需物品。
比如,沙发上放一个箱子,装经常看的杂志,经常用的护唇油,也可以放入电视摇控器,这个客厅箱子就是一个客厅使用物品的集合。
2、厨房
厨房是家中物品使用最频繁的地方,尤其是中国人的厨房,有着世界上繁复的器皿和最丰富的食材,收纳的方法可以采用审视统筹的方法,将厨房用品划分为:
第一梯队:经常使用的,比如,喜欢的餐具;
第二梯队:偶尔使用的,林如,电饼铛。
通过以上划分,还可以明确出哪些是不用可以扔掉的,和其它待扔掉的,从而得到一个整洁利落的厨房。
3、柜子
家中唯一自带收纳空间功能的是柜子,可以不断尝试规定收纳空间。但有一点要注意,在以上整理收纳准则中提到过的:即使腾出多余的空间,也不要立即随手放上东西,这是增加多余物品的元凶,有空的地方为下一次有计划地收纳做准备。
4、盥洗室
狭小的盥洗室,不显得杂乱的方法是用统一的“白色”。
洗浴与洗衣用品的收纳也要遵循高效的拿取所需并放回原处。
5、厕所
选用自带清洁剂的刷子。
6、玄关
腾出空间,美观地摆放,顺手就可以打理,方便整洁为主。
以上就是家里各区域的打扫方法,还有以下细节,值得注意:
1)收纳工具借鉴,例如,无印良品的瓦楞纸箱;宜家的整理盒。
2)收纳没有正确答案,自由地试错,比如,护肤品不一定放在盥洗室,可以放在沙发的整理箱里;杂志也不一定要放在书架上,也可以放在整理箱里。
3)可视化收纳更胜一筹
①将物品放入透明整理袋
②看不到内容的收纳用品,贴好标签
4)不受物品的支配,家里派不上用场的东西太多,不受物品的支配,就要在带回之前反复确认是否需要。
5)把家当作公司来经营
可以把家当作一个公司来看,总经理就是管理整个家的自己。
那么做为总经理,不能允许有趴在那闲着的“员工”;总经理要经常实施“个人面试”发现有相似功能的物品时,需“裁员”
6)扔掉的方法
第1步,不确定扔不扔的物品,可以放在专门的区域收起来,不需要马上做决定,让它“沉睡”一阵子;
第2步,直到半年或数年,一次都没有再取用过;
第3步,终于完全说服自己才处理掉“沉睡”的物品。
7)为扔不掉的东西找替代品
“既没扔,也没用”的东西,帮它找到代替品。比如,锤子,使用频率低的物品,可以尝试用擀面杖裹上布以后,代替锤子,这样就不必购买或可以选择扔掉了。
8)信息整理
尽量一目了然。比如,明片不保存在明片夹里,而是用燕尾夹分类,放在名片盒里。
9)坚持记录家庭开销
除了可以把购物小票之类的用夹子夹起来,还可以把各种票据放在透明密封袋中。
10)鲜花和绿色植物装饰方法
①可以用挂勾把适合悬挂的花瓶挂在墙上
②可以用小物件充当花瓶
二、家务
本书中把家务细化到从冰箱内部的摆放到洗碗时如何堆放,选两个较为常用的可以参考:
①所在买回的菜,统一取出→统一改刀→统一焯水→一次性保存(保持新鲜度可以加少许盐)
②醋,可以清洁水池和浴盒,等等。
三、衣装行头
衣服最理想状态是全部可以“活跃”起来,仅用13件衣服就可以有8天的穿搭方法。
四、选择物品
购买物品之前审视功用,如果兼得美观是最好的,作者在这推荐木质品和皮制品,认为它们经久耐用,富有质感;使用化妆品不要买太多,要一件一件地用完,再购买主。
五、旅行
旅行中也还是生活,换一种生活的模样,那就要好好打理旅行生活,作者以自己的旅行为例:
第一步,旅行准备
1、准备路上的音乐;2、选择旅馆;3、出发前整理好房间;4、把旅行需要的点心放入透明密封袋里。
第二步,收拾行李
秉着越少越好的原则,把替换衣物放进分装袋中;
用吊式洗脸包放洗脸用品;
准备一个单独的小包放贵重物品,便于随身携带;
防水小包装洗澡用品,用于洗澡。
做好以上准备就可以安心旅行了。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每个小的增添幸福感的收纳习惯都可以让这个多元的的家变得整洁,做好充足收纳整理准备,随时迎接新的生活。
《打理生活》读后感(十):遵守这三个原则,你也可以拥有一个干净明亮的家
当你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的时候,你希望你的屋子是什么样的?
我想,没有人希望,当自己回到家的时候,看到的是乱糟糟的屋子。
但事实正好相反:很多人早上匆匆忙忙的起床去上班,连被子都来不得折叠,卫生间的洗漱用品乱成一堆,门口的拖鞋也摆得东倒西歪。
谁不喜欢一个干净明亮整洁的家?无论你是单身狗还是和家人住一起,打扫卫生,都是一个大问题——一旦家务堆积得越来越多,只会面临无从下手的局面。
在洗漱台上有5个碗和洗漱台上有30个碗这两种场景下,你什么时候动手收拾屋子的概率更大一些呢?
当然是前者了!
其实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一旦将做家务的范围扩大到整个家或者整个屋子,就没有几个人愿意动手收拾屋子了。
所以,在屋子看起来还不那么脏乱的时候开始打扫屋子,是非常有必要的。
为什么很多人都懂这些道理,却无法下手去整理房间呢?这是因为,大家都觉得,整理房间太困难了,工程量太大了。
日本的一级整理收纳咨询师、优秀整理收纳顾问、引导收纳潮流的可持续轻松收纳流派创始者本多沙织在《打理生活:65个增添幸福感的收纳习惯》(下文简称《打理生活》)这本书的前言里写到:整理的目的是为了在整洁利落的房间里实现自己理想的生活。
因此,需要扔掉房间里多余的东西,让有用之物各归其位。《打理生活》这本书共讲了65个收纳小习惯,在我读了三遍之后,我总结出了以下三个原则,分别概括了整理房间、扔东西、买东西三方面。
1、整理房间的原则
在开始收拾屋子之前,我们得先拒绝拖延症。在整理之前,先改变自己的心态,把整理当做下一步的准备。
整理房间的三个原则是:可视化分类、允许有空着的地方、及时打扫。
可视化分类。可视化分类适用于任何场景。在厨房里,你可以把所有的调料用透明盖子的罐子装起来,使用的时候,只需要看一看,就知道该打开哪个罐子;收拾衣服的时候,尽量将内衣物、T恤等衣服折叠好放在收纳盒里,穿的时候更方便;将所有的化妆品保存到一个地方,分门别类装好,画好眉毛把眉笔装回去,涂好腮红把腮红装回去;将冰箱里的食物用透明的保鲜袋装起来……
对物品进行简单的分类,不但方便拿取,之后整理房间的时候,也会更方便。
允许有空着的地方。很多人都有一个习惯,收拾屋子的时候,一定要将类似于收纳盒之类的地方,摆放得满满当当的。实际上,允许有空着的地方,是一件好事。比如,床头的书柜里塞得满满的,但某一段时间,喜欢上了看一本原本放在书房里的书。
这时候,如果床头柜有空着的位置,不就方便了吗?省去了要考虑将哪一本书拿回书房的时间。
及时打扫。看到鞋柜脏了,就顺手擦了;看到厨房的洗碗池有异物,就花一分钟收拾一下……
在《打理生活》这本书里,本多沙织列举了一些扫除的时间——阳台擦除仅需7分钟,清洗电风扇仅需8分钟,玄关扫除仅需2分钟,垃圾箱打扫只需要8分钟。
时间是不是很短?
及时打扫,就是将一整个需要打扫的屋子分成N部分,然后在看到他们脏了的时候,就将他们打扫回干净、整洁的地步。
大大降低了整理房间的难度。
2、扔东西的原则
在整理打扫房间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的,会搜出来一些很久不用或者很鸡肋的东西。是直接把这些东西扔了,还是摆上台面继续用?
本多沙织在《打理生活》这本书中提到的方法是:先保存一阵子。
先保存一阵子。扔东西确实会让人感觉很爽,但万一之后需要用到呢,岂不是需要再买一个新的?既费钱又费时。不妨将这些东西保存到看不到的地方,如果一段时间之后,确认自己确实不需要这个东西,再扔。
本多沙织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她在犹豫要不要扔掉家里的电饭煲。于是就用布将电饭煲包起来,放到了水槽下方的储物间。之后的半年里,电饭煲都没有出场的机会,就毫不犹豫的扔掉了它。
扔东西是需要技巧的,不是看到这个东西,觉得用不到就马上扔掉。给自己一段冷静的时间,确定以后都用不到了,再扔。
3、购物的原则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件鸡肋的东西呢?因为我们买东西的时候,通常会脑子一热,或者在导购的解说下,就购买了。结果到家之后,要么发现根本用不上,要么发现已经有功能类似的了。
购物应该采取的三原则是:深思熟虑再买、基本款,品质优、寻找替代品。
深思熟虑再买。比如,你在逛街购物的时候,可以拉上一个朋友,朋友给的意见,往往比导购给的意见更真实,更有用。而且,朋友知道你衣柜里有什么衣服,家里有哪些家具用品。
如果是网购,则不要在晚上做任何的决定。据统计,晚间购买的商品,退货率是最高的。
给自己一点时间,仔细想想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个东西。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再买。
基本款,品质优。优衣库等品牌,奉承的就是基本款、品质优的理念。比如衬衣、围巾之类的单品,一定不要图便宜,而是要综合考虑款式和品质。
寻找替代品。最简单的一个问题:你们家有几把菜刀?是否可以将他们删减为一把?我之前曾经去朋友家玩,发现他们家大大小小有五六把菜刀。我问她:这些菜刀都是干嘛的?
她回答我:就是切东西嘛!
既然所有的菜刀都可以切菜,我们为什么要买那么多把?比如某个品牌的菜刀,一个套餐里就有好多把刀。但是,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么?
类似的产品,一个,就够了。因为大家的作用,都是一样的。
整理房间很难吗?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是很难。但是,如果你能够做到本文中列举的这些原则,整理房间就可以变得很简单。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房间确实需要打扫了,不如就从现在开始吧。比如,先购买打扫卫生需要用到的海绵擦,或者先把自己的鞋柜收拾干净。
《打理生活》这本书读起来轻松易懂,配图丰富,对于每一个想要整理好自己的家的人来说,都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