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荒野》读后感100字
《走出荒野》是一本由[美]谢丽尔·斯特雷德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3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走出荒野》读后感(一):走出内心的荒野
徒步荒野,找回自我。
当我们在紧张、麻木、失意的生活中迷失自己,我们何不走出去。
不仅仅是换一个环境散散心,而是去探索自然、去感悟人生、去找回自己、去重拾初心。
每个人都需要这样一场旅行,不一定是一个人,也不一定徒步,但是一定要有安静思考的时间,也许会让你的旅行得以升华,也许还会让你的人生得以升华。
《走出荒野》读后感(二):通过徒步走出生活阴影
谢丽尔因小时候原生家庭破裂,前半生流离,为了走出阴影独自一人踏上了太平洋屋脊步道,坚持走完整个步道的际遇、身体及心理上的转变。
女性独自一人的徒步之旅本就是需要勇气的壮举,所以兴致勃勃的翻完了这本书。
但是这本书没有对太平洋屋脊沿途的景色有太多的描述,更多的像是作者一路上的流水账和自言自语,以及徒步对身体的伤害,最最重要的是作者的美令一路上多少的男士觊觎。
《走出荒野》读后感(三):精神食粮和自我救赎
只希望这段徒步旅行没有尽头,这样我便可以一直读下去。谢丽尔的三个月徒步旅行,遇到了可能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遇到的精彩故事。看震撼的雪景、山景,独自走过没有人烟的地方,勇敢直面自己和周边的一切未知。无数次的拷问,哭泣,愤怒,感动,惊喜,对世界的认知豁然开朗,感受力更强,也终于坦然接受了爱与被爱。勇气与毅力,是每个人都需要的。
《走出荒野》读后感(四):走出荒野
毕业两年,在我的人生里,没有荒野。只有无力的生活好似沾满了蜘蛛网,蜘蛛丝越来越多,即使努力扯下来,也是扔在了地上,变成白茫茫的背景。
我的二十四岁,需要努力去确认自己的生命张力,努力去呼吸,寻找爱,渴求爱,寻找价值,和努力做出贡献。
但这样苍白的人生,因为蜘蛛网的缠绕更加混乱和无力。
想要燃烧的心就让他燃烧吧,把这一切的白茫茫的覆盖上火焰,越热烈越快乐,越干净越好。
即使一无所获,也不要这乱七八糟的一堆。
《走出荒野》读后感(五):走出荒野 一位女性的修复成长之路
坦白说我觉得失望:简单描述就是一个女孩在经历了母亲离世后,迷失了4年自我,荒废了几年光阴,于是踏上了一段徒步之旅。而这期间肯定要认识各种人,经历很多旅途中的危险,而在旅途中,因为身体疲惫,所以毒瘾也就没发作。优点:文学素养还行,不是平白的叙述,有很多作者本人的内心活动。不足:如果经历了某些事,对过往的自我内心有启发或者有重新的收获就好了,或者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但好像文中没有太多提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这里好像只有行万里路而已。另外我其实挺好奇作者的经济来源是哪里。
《走出荒野》读后感(六):坚定行走
佩服作者的勇气,在一路上,她要完成徒步计划的目标都十分的坚定。
心里十分渴望一次这样的旅行,充分的和大自然接触和摩擦,抛弃舒适,只用双脚去生活。独自行走,观察,感受。享受风景和理解孤独。
不知道生活如何继续?只要不断地把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前年就好了。困难会降临,只要坚持走下去,就会有峰回路转的美景、甘泉回报给你。你会知道生活中实际需要的东西其实很少。你所拥有之物会显得足够珍贵,你该学会满足。
《走出荒野》读后感(七):走出荒野
对人生中的遭遇,很多时候我们是麻木接受,浑浑噩噩的度过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在某个契机下才开始整理自己的心情和生活,重新找回自我。
一个人的徒步旅程,抽离日常生活,置身于陌生的环境中,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负重行走,路途艰辛,身体极度疲惫,却心无旁骛,朝着目的地坚定不移的前进,在与世隔绝的步道和机械的行走中思绪却逐渐清晰,拨开自己的痛处,毫无保留,从痛苦迷茫到逐渐笃定。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片荒野,需要你自己探出一条路来。读此书时,我刚好用我自己的方式走出了那片荒野。
《走出荒野》读后感(八):译者手记:触到了一些大美的东西
时隔多年翻看这本书的豆瓣页面,发现仍有这么多被这本书打动心灵的读者在这里发言,我很感动!记得翻译这本书的时候,虽然时间很紧,但我仍然字斟句酌,因为我觉得,这本书中蕴含着比字面意思更宏大的什么东西,我要尽己所能地像一面镜子,让书中所谓“灵性”的信息不加干扰地透出。
何尝不为这本书而几次落泪。记得翻译到作者在山上与白狐对视,然后不禁叫出“妈妈”的那一段时,我虽然置身嘈杂的咖啡馆,但却倏然觉得四下俱寂,眼泪也不知不觉流了下来。我觉得,我瞥见了人们所说的“大美”,我触到了一些神圣的东西。道不明,说不清,但感动却真真切切。
《走出荒野》读后感(九):没有找到答案的徒步
这本书的同名电影我曾看过,但没有坚持看完。我喜欢顺序的表达方式,喜欢关注当下而探索未知的徒步感觉而电影中夹杂着各种压抑的回忆,直接放弃。 而这本书我却一气读完了,终于知道作者想讲什么了:作者拥有一个并不很幸福的童年,成年后又因为母亲的逝去,而在吸毒和性混乱中逃避现实。于是通过徒步而治愈了自己,最终回归了平静的世俗生活。 作者通过这本书真实的面对自己。关于生命的离去,描述凄惨,让人不愿意读第二遍。 只是好奇作者如何在徒步中找到了治愈自己的良方:环境恶劣而山河壮丽,自然能洗涤灵魂。旅途中友善而善良的伙伴也能温籍心灵。携带的书籍在每晚的陪伴中也默默提升人的视野。但作者在徒步仍然需要酒精和性来抚平伤痛?我没看到作者在旅程结束时找到如何继续生活下去的哲学。
《走出荒野》读后感(十):希望走出自己的荒野
感同身受大概是讀書時最享受的狀態吧。初讀本書,竟泣不成聲三次,十分驚嘆筆者的才華!
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荒野,我跟隨著筆者,走進了她的荒野,又跟隨著她徒步到太平洋屋脊隧道,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出了她的荒野,體驗著生命的真諦。每次拿起本書都很想快點讀完。彷彿這樣就可以找到了如何走出荒野的訣竅。「或許,一切順其自然,才是最瘋狂的事情吧。」
反觀今年的我,包括身邊的好友和天下蒼生,都在荒野中掙扎。我想,放下心中的執念,平靜快樂真實的過好每一刻,享受每次一次呼吸。堅持做正確的事情,並腳踏實地走下去,生命綠洲就在不遠處。:-)
不過,讀完本書最想做的事是拋下一切,做個朝聖者,徒步於世界的某個角落,真實的感染者大自然的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