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教程》读后感精选
《语言学教程》是一本由胡壮麟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327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13-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语言学教程》精选点评:
●不搭配英文版是绝对不可以的
●音系学部分好难
●这写的都TM是啥啊,写的让人看不懂能称为好书么?原想着中文版会帮助理解,不成想反倒适得其反,卧槽,要不是我懒,懒得查字典,我就从头到尾看英文版了,这回妥了,中文看不懂还不如看英文的!还有内什么,难理解的地方没解释清,倒TM给例子啊,艹,什么玩意儿!
●没有词汇索引,不如第三版。
●其实中文版 译者的水平还是很好的,但是书中真的有很多错误,比如格式不对,术语对应错误之类的,应该是后期排版出现的纰漏。对照英文版真的很明显。
●看的时候想,知道这些有什么用呢,果然学完后就基本全忘了。
●当作是猎奇吧……
●不骂娘不撕书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学语言的。操您妈。
●我一定要把它读完 /2019.1.14 已经读完一遍了
●本科没细看,研究生看完了
《语言学教程》读后感(一):复杂的语言
语言很复杂,所以机器还无法完全承担翻译工作。目前的情况是,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相结合。机器翻译适合粗译,之后由人来校对。机器擅长翻译规则化的技术手册,人擅长翻译无规律的文学作品。机器凭借庞大的语料库,擅长文字翻译,人擅长口语翻译。人可以将已翻译的文字作为样例存在电脑中,可以提高以后翻译的速度。
在一定程度上,语料库越大越好,越权威越好。谷歌翻译用的语料库非常大。
“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是世界上正在使用着的语言超过6000种,方言更是不计其数。”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7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9
《语言学教程》读后感(二):问题多多的教程
是在知乎上看到很多对此书推荐,慕名购买拜读,读的是2019年9月最新的第五版。感觉这本书好处是覆盖面广,缺点有一堆,最主要是每章都由专人负责,导致不同章节质量良莠不齐。
例如第10章讲语言和计算机,完全没有把计算语言学和自然语言处理的最主流工作做合理的介绍,例如花费了大量精力介绍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而对机器翻译的介绍则失之简略。
更有问题的是第6章,一方面字句多不妥帖,似乎没有经过认真梳理。同时发现对认知语言学的介绍行文与外教社出版的《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第二版)》中陈治安、文旭的《导读》高度重合,不知是哪方做的借鉴。
总之,感觉这本教程作为语言学入门教材,不甚理想。
《语言学教程》读后感(三):语言学隐藏的道德问题
语言学提出的语言的特性,是特指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的特殊之所在,比如创造性。但动物并非没有创造性。语言学家可能指出,动物的创造性和人类的不在一个层面一个水平。话虽如此,但语言学(语言学本身也是一种语言)这样著书立说,专注点在于割裂动物语言和人类语言的联系,可以认为动物语言是早期的人类语言。他们不强调这种历史性。这种刻意的不强调,捏造自己的客观样貌,本质上是人类权力的倾轧,是人对自己统治合法性的浓墨重彩的添砖加瓦,是区分出他者的关键,给自己对其它种群的系统性屠杀造成安慰,拟构其合法性。【这种安慰是单纯的共情吗,而共情单纯是一种物理生理的偶然生成吗?】
这就是20世纪以来的新学科:语言学,为自己合法地、系统地、代天行罚似的用科学工具大开杀戒的科学界的思想动员。生物共通意识早已被人们忘记得一干二净。人们不断增加着区分、比较、他我划分,一路从自然划到动物,从动物划到自己内部,划到自己个体昨天今天明天本身。
《语言学教程》读后感(四):《语言学教程(第四版中文本)》个人短评
《语言学教程(第四版中文本)》,胡壮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第4版,斩!(严格说,这本书的名字应该叫做《英语语言学教程》,比较适用英语语言学科目参考,最初的版本是英文版。按说大家都是语言学,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看这书往往会有一种错觉:这个真和我看的中文的语言学概论类书籍讲的是一回事吗?其实大体上都差不多,只是行文风格、方式以及例证上带有明显的译本风格,一些关注点也不太一样,基本框架内容是按照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思路,以英语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来的。从第四版的内容上说,要增添了不少交叉语言学的内容,比如语言与文学,语言与社会、文化,语言和计算机,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现代语言学理论与流派等,从理论语言学到应用语言学再到语言学史,基本上要一锅端的节奏。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十二章,现代语言学理论与流派,编写得非常之提纲挈领、简明清晰,远超岑版本《语言学概论》。江湖传言,考英语语言学的研究生,本书乃是必读书目,而且笔试时候使用英语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