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千年金融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千年金融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4-04 01:59: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千年金融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千年金融史》是一本由威廉·戈兹曼著作,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4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千年金融史》读后感(一):中国部分的内容精炼、清晰!

  最惊讶于对中国古代金融及相关政治状况的介绍,不知是为了在中国出版增添内容,还是在原著中本就篇幅颇多,介绍的精炼、清晰,确实显示出大家风范。较为适合科班出身的读者,毕竟后来直接奔到金融工程几个大拿去了,完全不了解的话读起来就会犯晕~~~对于凯恩斯的介绍也很有趣,巨擘还是不一样,毕竟是给经济学历史上翻篇儿的人物!当然了,作者也流露出对于巴菲特的些许羡慕,哈哈~~

  《千年金融史》读后感(二):更多是欧美金融史

  

金融目的是风险分摊和跨期支付。通过金融手段,积聚财富而实现一些宏大目标。人类历史就是将金融这种工具不断创新应用的历史。汇聚了人类欲望、国家竞争、技术进步、经济规律和市场外部性。金融学真是应该从小就开始学习的学问。这本书名很大,但对古地中海和中国古代金融史的叙述太过以点带面,不成系统,读来不甚烦燥。比较耐读的还是书的后半部分,对欧洲金融发展和1929年大萧条及以后美国金融历史。

  《千年金融史》读后感(三):自生

  

金融的创新指向,金钱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生,并且永恒。

这是金融最强大的地方,必须重视,秦始皇求的也就是永生,但金融做到了。

从历史的角度详细论述金钱的重要性,专业性比较强,通过叙述金融创新与地理大发现的相辅相成,好多故事都是比较熟悉的,只不过重新编排再展开。

但语言通俗,如果对地理和历史不熟悉,那就没有很好的阅读体验了。

  《千年金融史》读后感(四):很喜欢这本书!

  1,首先还是翻译不太好。

  2,我实在太喜欢这本书了,从金融起源的历史角度讲了金融的各种工具技术之类的,对那些金融产品是啥终于有了清晰的概念

  3,个人觉得这本书的作者算是立场站的比较中立的。我看其他的一些欧洲相关的书,比如全球通史,看下来明明就是欧洲通史,更准备的是西欧发达国家通史。别的国家都是不存在的。而且有些作家在描述一些史实的时候,总是会下意识的护短,粉饰自己国家的污点。对其他某些国家存在偏见,主观判断太强烈。但是这个作者就相对保留了很多评判性的观点。

  4,内容可能存在不够完美的地方,但是谁在意呢,我在意我学到了一些什么。总体来说,还是得到了对金融大致全面的认识。那就是,金融水深,太黑暗了。。。机构如果有小心思,真的可以蒙着散户坑死散户。

  《千年金融史》读后感(五):读书

  这一遍是粗略一读,英文版比中文版好读(最开始以为学校图书馆没有英文版,所以先借了中文版)。主要中文翻译略有点学术,英文版就有点趣味历史的感觉,所以英文版好读一些。 Goetzman其人因有家学渊源,对世界历史的研究很广泛,这在这本书体现的比较深:很少有西方金融史学者,将目光聚焦在中国金融史的发展上。 其实不难发现,无论东西方,金融概念的出现,源自人类对更好的生活的渴望。而我们都知道:limited resources,infinite human desire。 为此,我们需要更好地对一些东西进行分配: ①reallocation of risk(CAPM体现的最明显了) ②reallocation of money ③reallocation of money in different time

  《千年金融史》读后感(六):需求是发明之母

  #读后感#

  杂而不乱,看金融学史不一定要数学好,但必须承认,数学好的看起来肯定不那么费事。可说到,数学好的底又有几个人对经济发展史感兴趣呢?

  #一些摘录#

  作者在书中对金融的4个关键要素进行了阐述:- ①在时间上重新配置了经济价值; ②重新配置风险; ③重新配置资本; ④拓展了资源重新配置的渠道和复杂程度; 并指出金融直接面对的乃是资源优化配置问题.

  某种意义上, 国债是一种国家金字塔骗局. 它的基本理念就是今天借入的钱将被投资于一些可以提升国家未来经济实力的事情. 简而言之, 就是国家借钱来投资一些能够增加未来税收的活动. 人民需要相信政府投资的经济回报, 相信未来的收益将提供正的长期回报率.

  赌博一直是投资的邪恶的孪生兄弟, 区别只在于前者追逐风险,而后者规避风险. 即使是现在, 这一典型的投资二分法仍然适用--投资者被仰慕, 而投机者被贬低.

  狂热的大脑中有着冥顽不化的愚蠢观念,或者说傻子们注定会陷入愚蠢的幻想.

  《千年金融史》读后感(七):金融里尽是人性

  想了解一样事物时候,先翻开它的历史总是没错的。 我走向社会之前挺排斥金融这行,总觉着这事不靠谱。一提到这东西就想起万恶贪婪的资本主义,其实这有点像愤青讨厌日本鬼子,就认为日本人身上一点优点都没有。但是日本人身上的优点却又那么多,同理,对金融的排斥是因为不知道金融对人类的意义和起源。 金融最开始源于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和借贷,不停地贸易中产生了各种有关存款的交易记录,有记录就意味着有信用,人们渐渐可以凭接着自己的信用,实现跨地区的非现金业务。 金融手段也是人类操控时间的魔法,能把时间从未来预支到现在,比如一个政府想做一件事,但是没钱支付给人民工人,他就可以发行国债,让百姓先干活,之后再得到钱。在国家有序的偿还债务的前提下,经过金融的介入,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这多么神奇! 但是,凡是都有利弊,金融把人类的智慧和愚蠢体现的淋漓尽致,当人们认为一直股票有增长潜力,就疯狂购买股票,等大家都觉得他不值钱时候,股价又一落千丈。所以股票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是不符合基督教交易的,很多人认为股票只是会无情的繁殖的虚拟魔鬼,人们不用付出劳动,就能获利,经过无数次的论理,股票才得以存在。 几千年过去了,金融技术在不断变化,人性却没啥变化,智慧、贪婪、愚蠢一直都在。

  《千年金融史》读后感(八):意识流似的笔记

  长时间的跨度让文章深度大打折扣,不如断代史。因为是面向普通大众的书,所以为了避免枯燥的数学推导论证,删掉了数据的论述,纯文字的描述让人昏昏欲睡。

  中国 金融创新和大分流 没有产生现代资本主义 没有发育出完善的私人债券市场 政府主导浓厚

  年金的定价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集中个人风险为政府风险

  有效市场暗示着股价可能不遵循随机游走,但股价必定是不可预测的

  资本主义是历史记载上反复出现的经济问题解决方法。它并不是线性发展的,也不是独一无二的,而是经济生态系统中自然而然出现的产物。资本主义反复出现然后又消失,艰难地生存着而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在经济中占据统治地位,这个过程表明资本主义可能是一个脆弱的存在,它的繁荣严重依赖于合适的环境和政治条件。资本主义并不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存在,它可以突然停止正如它突然出现一样,这只是众多均衡状态中的其中一种。

  全球化 金融逐利 与民族主义和主权的冲突

  神经网络算法 重构隐含在道氏理论中的规则 市场动量交易策略

  当政府而不是子女成为社会保险的主要形式时,人们会要更少的孩子。

  在金融快速创新的时期,风险并不总是容易评估,或者更糟糕,风险很容易被了解它们的人向投资者刻意隐瞒。

  金融创新 池子 麻辣粉等

  《千年金融史》读后感(九):适合观其大略忽略细节需沉下心来读的好书

  

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我认为,这本书只需观其大略便可。 了解金融工具的本质,作为一种时间机器,它如何为我们赋能,它的资产重组,风险分散的功能又是如何推动文明进程的。 了解东西方不同的金融模式是如何形成的。中国的中央集权政治与“官山海”的经济政策是怎样让中国走上一条与西方不同的金融发展道路的。 读这本书让我似乎感觉不到古今之别,你会发现古罗马便有奴隶主投资奴隶经营的公司雏形,先秦思想家已提出“看不见的手”理论。最早的纸币“交子”在宋代出现,唐朝出现了“飞钱”这种高级的商业汇票体系以及银行的雏形“柜坊”。 在西方,则是圣殿骑士团承担着相似的功能。我会惊叹于中世纪威尼斯人口年金的前瞻性,荣耀巴扎克勒公司如何由几个小磨坊合并重组成,它超前的公司理念又如何让其延续的时间比我国的宋元明几个朝代加起来还长。 文艺复兴后,那段讲述人类提出概率和建立统计学的历史可以同伯恩斯坦那本《与天为敌:风险探索传奇》一起阅读,效果更佳。 作者尝试从金融的角度解释“李约瑟之谜”的部分也十分精彩。对马克思《资本论》和凯恩斯的吐槽也很有趣。 阅读本书最好有一定的世界史与经济学知识沉淀,否则将寸步难行。不过优点在于,本书采取了总分总模式,且每章开头都有承上启下与预览介绍和结尾的总结回顾很方便读者获取大纲巩固记忆。 另外,不知是翻译问题还是原本所选史料就不严谨,本书中部分历史细节存在错误。如玉米会莫名其妙从古希腊人的口中说出,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三省分工搞混了,明明是元代才发表的数学著作跑进宋代文献里去了

  《千年金融史》读后感(十):金融的魔法——如何让不可能变为可能

  谈钱是个很俗气的话题,但如果谈论关于钱的内在逻辑和运行规律,却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金融学。作为现代人,如果没有点金融常识简直举步维艰,但若仅停留在货币、资本、股票和债券层面的话还略显不够,我们不但要知道泉水的滋味,还应该知道水流的源头。耶鲁大学威廉·戈兹曼教授的《千年金融史》,就是一本横跨数千年沧桑岁月,去追溯人类金融故事的书。

  在作者看来,金融本质上是一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一项处理金钱、时间和价值之间复杂关系的技术。金融诞生之前,人类只能在空间上配置资源;在此之后,金融成为一架神奇的时间机器:“它不能在时间的轨道上移动我们的身体,但是可以移动我们的金钱。”金融带给了人类跨越时间配置资源的能力,减少物质分配不均导致的生存风险,这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至关重要。全书从5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写起,详细阐述古罗马、中世纪欧洲对金融的贡献,以及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奠定全球金融市场的历程,直至21世纪的华尔街的金融潮流。但这并非一本单纯从西方视角讲述的金融史,其中关于中国的内容占据很大篇幅,作者认为中国在金融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这种重要性很大程度上不为人知。至少在南宋之前,中国在金融领域仍领先于全世界,但是富足的物质生活让统治阶层不思进取,失去了进一步革新金融系统的动力,而金融的落后最终导致了科学、技术和制度的全面落后。有时候,阅读西方学者解读中国历史的书,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作为一名金融学教授,戈兹曼当然是人类这一非凡创造的拥趸。他秉承技术论的观点,认为金融本身只是一项工具,并无善恶之分。金融危机的爆发可能会让人们怀念没有金融的世界,但人类往往正是依靠金融的力量来实现价值传承并且化解危机的。作者显然对人类和金融的未来充满信心,正如同本书的英文标题宣示的那样:“ Money Changes Everything”,金融改变一切,金融和文明将永不可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