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合伙人读后感锦集
《生命合伙人》是一本由戴亚楠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201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合伙人》读后感(一):艺术和生活息息相通
小时候也喜欢美术,妈妈特意请了一个得过大奖的老师在家辅导我画素描。孩子的世界过早用黑白线条代替再加上各种技法让我感觉索然无味,一直以为是自己贪玩没坚持下来读完这本书才理解,孩子应该是天生的色彩大师,喜欢自我感觉好赏心悦目就是硬道理。看完这本书理念我们很一致,喜欢作者的风格遇到自己喜欢的书有种小确幸的感觉。么么哒么么哒
《生命合伙人》读后感(二):和孩子一起成长原来可以这样轻松!
读完书,感受最深刻的是:孩子因我们而来,却不因我们而存在。我们每个家庭都把孩子视若掌上明珠,我们把最好的捧到孩子面前,我们不辞辛苦地学习各种理论,希望孩子得到最正宗、最好的教育,不想让他留下遗憾。于是乎,还在幼儿园的孩子,本来应该享受快乐的童年,却背着家长“我都是为你好”的报复频繁奔波在各个兴趣班。每个人都被外界的因素影响着,做追随者总是安全的,但是每个家长、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体会到个体生命的独一无二,让孩子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生命合伙人》读后感(三):认识美,感受美
读了第二章。看到标题就十分喜欢,作者把审美平民化了,美不是那个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事情,仿佛我在做的就是美的事情。特别认同那段话:创感时代的教育目的,是帮助孩子为他未来的人生做好准备。想想的确如此,我们只是还在希望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在某个他喜欢的领域自由地翱翔,可这背后得积累多少见识。生活中也有这种感觉,有心理寄托的人过得总是特别充实,精神状态也特别饱满。比如我目前的状态,因为孩子我开始学习育儿,因为育儿,我开始修炼自身。原来这就是美。
《生命合伙人》读后感(四):孩子的审美水准就是妈妈的味道;
“孩子的审美水准就是妈妈的味道;不打扰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我想我必须郑重的推荐一下这本书,一本看完不焦虑的教育书。
有的人是夸夸其谈的理论家,而亚楠确实无论在事业还是人生阅历,创业实践上都值得我花时间去实践的行动者。她总说自己不是将于行家,而这本书却足以让很多教育“专家”们汗颜。
在我看来,她触到了教育的本质,又绝不是一本鸡汤书。一起合成的文字本后,是一个母亲对自己个体生命所遇大开大合的淡然和一次次有触感的死开,对美的感受力和揉进生活点滴里的共同生长,关照自我,亦让孩子拥有属于自己的内在精神生长,感谢!
《生命合伙人》读后感(五):母爱最高级的形式,就是给予孩子自由
用了一周的时间把《生命合伙人——美育从妈妈开始》细细读完,太多的感悟,最后落到纸上,汇成这句话: “母爱最高级的形式,就是给予孩子自由。” 想起《无声告白》的封面语:“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感谢阅读,让我有机会,不断重新审视“母亲”这个身份以及我和儿子的亲子关系。 很喜欢“生命合伙人”这个定义,孩子出生之时,父母便开启了教育创业之路。 父母、孩子都是独立个体,这是为人父母的基本共识。 在此意义之上,唯有用热情,用创业精神创造性地激发出孩子和父母两个合伙人的潜力,这份创业才可能成功—— 父母完成为人父母之责任,在教育创业的过程中也得以成长;孩子发挥个人主动性,体验个体生命的独一无二,并成长为真正的自己。 这份创业,最终抵达的彼岸,就是把”个人“重新找回,父母不再”完美“、不是”万能“,小孩也不是照着模板,成为他人眼中的”完美“孩子。 而是最独一无二的存在,他们不是我们的附属品,更不是帮我们实现梦想的替代品。 因此,父母们,且放下焦虑,放下期待,以更加放松的姿态投入教育创业之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创业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得到的这句话,点出了知识时代的学习理念。 当我们理解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终身学习者,就不会拘泥于仅仅学习知识和经验。 艺术、自然、生活随处都是教育,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学习。 因此,妈妈们,给予孩子空间和时间, 和他一起欣赏,欣赏生活,欣赏艺术,给予他们自由探索的路, 这才是母爱最高级的形式。
《生命合伙人》读后感(六):【雨枫书馆】做孩子生命的合伙人
文:薇薇爱阅读
在孩子还没有出生之前, 相信很多妈妈都开始了学习如何育儿的方法。 孩子一岁之前在家休产假带孩子, 这段时间, 孩子的每天的改变家长都看在眼里,孩子会抬头了, 有的妈妈说孩子长牙了, 孩子开始迈开自己独立行走的第一步了, 孩子学会说话了...... 妈妈们有时候会焦虑,对于孩子的焦虑似乎更多的显现出来妈妈们对孩子成长中的关注。
《生命合伙人》的妈妈是一位有艺术气息的妈妈, 她带着孩子一起体验生活中来自艺术的那些事情, 跟孩子们一起体验艺术带来的不一样。 我很赞同这位妈妈的说法,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合伙人。 和孩子在一起我们是陪伴他们成长, 而不是让他们来实现我们的遗憾或者愿望的。
孩子小时候我们一起看书, 起初我们没有特别的让她跟着我一起来看, 是在晚上下班回家之后, 拿着书读一会儿,孩子的书架是跟她身高匹配的, 只要她想读, 随时都能拿到, 我们没有特别的让她去看哪个。
让孩子在充分自由的情况下,发挥出他们的性格特点。自从孩子上学之后, 有时候我也比较纠结, 在面对学习和爱好的时候,有时候会担心孩子的作业做不好,耽误了学习怎么办?可是,对于与个人的爱好而言, 人总要有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 从几年前, 我就在想, 到底是因为什么? 我自己被问到, 你平时喜欢做什么的时候, 我几乎是说不上来的。 有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 在闲暇的时间里, 能让自己心情愉悦的去做一件事情。
后来我跟着朋友一起学烘焙, 虽然失败了不少次, 渐渐的从烘焙的这个过程中找到了方法。 有时候我也会晒一下自己做的作品, 不论怎样, 这都是一件能愉悦自己心灵的事情。
不过分的管束, 也不过分的指导, 孩子的涂鸦,带着孩子去体验自然中的美好, 带着孩子一起涂鸦。
有时候, 我也喜欢曼陀罗,艺术其实不是像大家说的那么遥不可及。 不妨跟孩子一起找到他们的爱好, 一起来参与吧。
《生命合伙人》读后感(七):【雨枫试读】给孩子一片“妈妈味道”的天空
《生命合伙人》孩子的审美水准就是“妈妈的味道”, 这本书的作者戴亚楠,和广大妈妈以及教育工作者分享育儿实践经验,他和我们一起分享了生命和美的力量,做彼此的生命合伙人。一本基于热爱的研究成果,作者深入浅出地全面解读美和艺术在生命及成长中更高层面的意义,更介绍一系列身体力行的家庭美育“实验方案”,在玩乐中探究,创立私密家庭语境,和孩子一起完成和丰富彼此的生命。艺术、自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家庭教育的主场。
什么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功课?教育创业的道路上,孩子是父母的合伙人。我仅从书中的某一点出发,来写写自己的感受。我们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一个听话的小孩,听老师的话,听家长的话。可是,当家长干预太多的时候便会让孩子爆发。有时,我更多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无伤害的去渡过成长的阶段,怕他受伤,怕他心灵受创,于是无论他干什么我都是他的“跟屁虫”,可是他似乎却并不领情,并且会比较反感,有时会甩手离我而去,他会和自己喜欢的小朋友去玩,可是我还会悄悄跟在他身后观察着,生怕他有什么意外,可是突然发现没有我的存在,他似乎玩的更好了,我突然觉得不应该一直处在他的圈子当中。后来我自己醒悟,原来没有我的存在,他也可以玩的很好。这样,设身处地地去想一下,原来我可以给孩子一片“不听话”的草原,这样就和作者那样的观点契合了。其实无论是美术馆还是菜市场,艺术、自然、生活中都有美的发现。美和艺术的教育,让父母过好自己的人生,与孩子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链接,成就孩子的人生,在一起才是最好的教育。
提升孩子在创感时代的感受力、创造力、幸福力……这些能力是孩子未来成功的要素。
孩子通过我们而来,却不因我们而存在。他是一颗奇妙的种子,我们勤奋地“耕耘”,他却未必完全按照我们的设计开花结果。是呀,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天空,让他去自由翱翔,成长!
读完这本书,突然觉得这位作者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母亲,我也会像作者那样去做,也要做一个成功的母亲,期待您的更精彩的作品!
《生命合伙人》读后感(八):做孩子的生命合伙人
《生命合伙人》戴亚楠 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豆瓣评分8.1
第一眼看见这个书名,就被吸引,看了简介,就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借阅。
我一直都觉得艺术就是一个人心灵的窗口,一个人不管遇到喜怒哀乐,可以用自己恰到好处的方式表达出来,如绘画、演奏、歌唱……透过这扇窗,光明和黑暗都可以涌露出来。
作者用独特的视角,将艺术与美传递给我们,这本书不同于一般的育儿书籍,她让我们放下一颗焦虑的心,坦诚的接纳自己,认知自己,并无条件的爱我们的孩子,是用美育的纽带连接了亲子关系,让我们和孩子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们的童年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可以肆意的接触大自然,泥巴、沙子、小花、小草,我们置身其中,可以玩的不亦乐乎。而我们的童年又是不幸的,我们的音体美课程大多被语数外课程占据了,我们无比渴望的绘画、音乐被视为“不务正业”,到如今,到我们长大,在我们的简历特长一栏里写着“无”。
艺术是具有疗愈作用的,我希望无论是现在“无特长”的我们,还是我们的孩子,不管是自己欢乐还是悲伤时,都能为自己的情绪找到一个“出口”。懂点“艺术”,懂点“美育”,是刚需。
“作为孩子的生命合伙人,我们热爱生活,那就和孩子一起去成就他的样子,一起去全身心倾听,发现每天的意义,被滋养,被感动。”
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可谓是最“勤快”的,只要为了孩子,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努力,去学习,深怕自己的“无知”误了孩子,可往往用力过猛,最后让自己更加的焦虑。可当你读了这本书,作者从另一个角度告诉你: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尊重孩子的每一次涂鸦,每一次手工制作,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艺术家,他在用心,他在用他的方式表达他眼中的世界,我们能做的是欣赏,不妄评。
《生命合伙人》读后感(九):【雨枫试读】种下美的种子,他自会开花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首先被书名所吸引,“生命的合伙人”一个新颖的角度诠释亲子关系,看到这几个字很有感触,感觉这本书是会有深度的,也会不同于繁多的亲子类书籍。“孩子的审美水准就是“妈妈的味道””看封页上这句话似乎是写给妈妈看的,我觉得只要涉及孩子的成长,作为家庭成员都应该多加了解和学习!书看下来,确实收获良多,作为一名幼儿的父亲,认为这本书是众多亲子类内容书籍中,比较有深度和高度的,书中诸多观点也颇有共鸣! “陪伴不是义务,而是彼此生命的见证”,去年搬家后家里开始养花,通过养花发现很多花用一根枝条一片叶子扦插后经过时间的培育都可以长成植株,在欣喜之余也感叹生命的神奇与顽强。大自然造就的每种生灵都是神奇的存在!当见证着一个生命的呱呱坠地,家里增加一位小成员,在兴奋喜悦之时也在思考孩子需要怎样的成长环境,社会上林林总总的教育机构和随处都能收到的传单,网络上充斥着各种的教育模式的推崇与质疑,眼花缭乱的育儿亲子书籍数不胜数。一时间确实觉得真心累!当不去理会这些,排除外界干扰,静下心来回想自己的童年当时是一个怎样的心境,无忧无虑,对新事物的好奇,尝试的冲动,不喜欢被禁锢手脚,总喜欢往外跑,总不觉的累,那时没有现在这么多种类的玩具,却有着无尽的想象力创造力,任何东西都能拿来当玩具当道具,几个男孩子一起钻废弃的防空洞美其名曰探险,上树翻墙,下水钻洞。呵呵,回想那段时光应该是我一生最轻松美好的时光了。生存于大自然,就应该多去感受大自然,认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让自己更好的去适应大自然。生命源于大自然,最终也将回归大自然! 我喜欢摄影,所以有时间就出去会拍点照片,山顶,湖边,草地,校园,海边,景区是常去的场所,艺术来自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感受艺术。上周和两岁的女儿一起把家里养了几个月的两条鲤鱼(买的时候只有指肚大小,过了一个春节就长到手指大小了,这也算是见证了两个生命的成长吧!)带到大学的人工湖里放生,那里鲤鱼好几群,还有放生的乌龟。女儿很高兴,知道小鱼要去找它更多的小伙伴了,就不会像在鱼缸里那么孤单了。作为家长会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接触和感受大自然的机会和方式。 看完此书却如作者初衷,看了一本不焦虑的教育书。借用书中话“艺术、自然、生活随处都是教育,种下美的种子,他自会开花”。 也推荐给身为父母的你们!
《生命合伙人》读后感(十):我应该是《生命合伙人》最早的一批读者了
我应该是《生命合伙人》最早的一批读者了,拿到书后,本打算找个时间静下心来配着甜点和咖啡读,心想这样才对得起封面上的美和艺术。但事实也如我边养娃边工作边做很多其他事情一样,直到读完书,那个“洒满阳光的午后,慵懒的躺在阳台的沙发上”的场景也没出现过。我想越是这样的妈妈,越需要这本书的陪伴,才不会为了养孩子彻底沦为家庭的附庸吧。
养娃前后,我读过的育儿书有两种,一种是实用类的育儿宝典,另一种是鸡汤类的养儿心得,结果是不但没有获得养娃的捷径,而且还丢了自我。“为了孩子牺牲自己”,听上去多伟大,这不是我们的妈妈、妈妈的妈妈一代代传下来的家庭妇女美德吗?我妈就亲口说过:有了孩子都这样,你们小时候我也是这么过来的…
听上去好像没有太多选择了,但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把大部分青春都耗在学习和实践教育孩子的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难道孩子不是上天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吗?为什么一定要有人做出牺牲才能养好孩子?
“育儿宝典”虽然听上去很实用,能够迅速武装妈妈获取知识的力量,但事实是,太多的理论知识很多时候会变成我们焦虑的根源,试想有谁可以在一两年的时间内摇身一变成为集营养、疾病、心理、教育于一身的专家呢?读多了不焦虑才怪!
“养儿心得”的鸡汤就更没必要喝了,现在市场上大多这类的书都缺乏理论依据,大多是某妈妈经历了生娃、养娃后觉得“太伟大”,不出一本书难以抚平心中的自豪感和激动,因此就把人类繁衍后代这样自然的经历出版了,也称之为育儿书!抱歉如果评判过于极端。
但读过《生命合伙人》之后,我才开始真正放下困惑和焦虑,坚定了养好娃的秘诀在于照顾好孩儿他妈(或者爸)的想法。现在趁着写书评的机会,总结一下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
首先我以读过太多儿童教育理论书籍(中国外国的都有)的名义以及十几年国际幼儿园的从业经历保证,这本书有严谨、科学的教育理论依据,书中每一条关于教育孩子的理念、方法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干货”。但是作者却没有把它们写成理论,写作语言不软不硬,刚好消化。
再有就是书中情感的表达,既不煽情也未冷落了为人父母的情感,表达的刚刚好,这正是我喜欢的育儿方式:不把全部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也不刻意忽略情感培养“精英”,自然就好。
最后一点,也是最吸引我这种对艺术有免疫的家长,就是读完整本书,觉得虽然它没有努力去夸大艺术的魅力,却让我作为幼儿教育者和妈妈开始更喜欢和关注美和艺术了。也许我本来就是一个艺术家呢,只是没早一点遇到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