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存道——富足且自在的生活读后感1000字
《留存道——富足且自在的生活》是一本由卞栎淳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留存道——富足且自在的生活》读后感(一):许多生活中的美好,需要我们“留存”
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太多的杂物所牵绊,有时想着这样那样的东西“总有一天会用到的”,舍不得扔,导致家里东西越堆越多。因此,有人开始倡导“断舍离”的极简生活。然而,我们真正能够做到“断舍离”吗?换句话说,你真的舍得“扔掉”和“舍弃”吗?我妈就对这种断舍离嗤之以鼻,说,“那都是不会过日子。”
其实,“断舍离”的概念,是给生活做减法,并不是随意丢弃。如果我们能够掌握“留存道”, 就可以在不用扔掉和舍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空间,享受便捷生活。
卞栎淳女士是首个提出断舍离并不适合于中国人的骨灰级整理师,她创立的“留存道”生活/心灵式整理哲学,在短短半年内,就让几万人摆脱了整理造成的情感困扰。其代表作《留存道》,提出留存不是囤积,而是给自己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巧妙运用空间整理魔法,将自己拥有的物品一一陈列在眼前,带着审视与思索做出取舍,留下有益的,丢弃无用的,让纷乱的空间回归至井然有序的状态。这样便可以避免因为盲目扔扔扔而陷入买买买的漩涡。
《留存道——富足且自在的生活》读后感(二):《留存道》(卞栎淳)爱自己爱生活
2017年9月17日《留存道》(卞栎淳),总体4星(有趣3,优美3,哲理3,烧脑1,实用4)。主要是讲收藏和储物,很实用的书,我在新装修设计柜子的参考书。
!一、衣柜
(1)柜体宽度80cm-90cm。
(2)短衣区(半身衣物);高度93cm-95cm。
(3)裤子区、半身裙;高度93cm-95cm。
(4)长衣区(膝盖以上):115cm-120cm。
长衣区(到脚踝):150cm.
(5)收纳区高度为40cm。收纳箱宽40cm,高33cm,长50cm。
二、鞋柜:层板之间距离
(1)15cm:平底鞋,包括运动鞋、船鞋、凉鞋等;
(2)20cm:20cm以内不加水台底的普通高跟鞋、不带跟的及裸靴等 ;
(3)25cm:水台底的高跟鞋、带跟的及裸靴等.
三、PP盒:主要收纳秋衣、秋裤、内衣、内裤、袜子。外面贴标签。
四、橱柜
1.吊柜:一般分2层,现在要分3层,中间一层比较窄,可以放碗和盘子等。
!清代张潮在《幽梦影》“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因为“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大于是”。
@“闲”不是游手好闲,而是从辛苦家务劳动、枯燥的为生计奔波中解放出来,做自己认为有意义,有价值,提升自己,愉悦自己的事情。
!爱一个人,就要用对方喜欢的方式去爱,好好爱自己其实也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
!爱一个人首先要成就自己,因为你感染并影响着周围的人、事、物!
@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自己都不爱自己,谁还会爱、会疼惜,除非是你父母。
《留存道——富足且自在的生活》读后感(三):不过是收纳术罢了
两星给收纳空间的改造技巧。个人认为,留存只是为不决断,不选择,不反思找借口罢了。本书中也说了,断舍离不是一味的扔扔扔,那些只会扔扔扔的朋友并没有完全理解断舍离。当然,怦然心动的判断标准也是我十分认同的一个标准,当然我也会碰到没有心动感的时候,那正是因为对自己不够了解自己内心的缘故,但至少我可以判断出,哪些是不喜欢,不需要的,做到这一点就能给自己很大的鼓舞。但留存道是改造收纳空间,学习收纳技巧,将物品都收纳起来,当然这不是普通的收纳,而是将物品都陈列出来,供主人挑选。这看起来是一个很好的挑选心动物品的方式,事实上,扪心自问,当你拥有一个能够容纳下物品的空间时,你还会考虑去扔吗?每天要从那么多的衣服中选出要穿的,难道不消耗意志力吗?说白了,留存道不过是给舍不得扔的伙伴一个心理安慰罢了,看起来确实整整齐齐,但实际上还是被“舍不得”控制了。我再强调一遍,断舍离和怦然心动的目的不是“扔扔扔”,而是通过对物品心动与需求的判断来了解“我”是谁,“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如果无法判断,就更加应该锻炼起来,而留存下来,不就像拖延症,想着“哪天”我有了很棒的决断力,一定能判断出什么是我需要的,什么是我心动的。别忘了,“哪天”永远不会到来,只有现在,立刻,马上,开始行动起来,哪怕只是判断出一个确定不喜欢的东西,也是很棒的。
对于本书,我不同意“留”这个观点。首先,如果这个“留”是在充分思考“留什么,为何人而留,为何事而留,留下来做什么?”那么,这和日式整理有何区别?还不是要经历扔的阶段?从这一层面,就感到矛盾之处。其次,如果说这个“留”是留下回忆,留下过往,那么就是完全与日式心灵整理相违背了,那么书中说留存道是从1到3之间的2的说法又是矛盾的了。我个人认为可取之处只有实操篇中的关于如何“存”的篇章有借鉴意义。这充其量不过是在断舍离与怦然心动之后,也就是留下真正需要,真正心动的物品之后的收纳术罢了。
《留存道——富足且自在的生活》读后感(四):给无法断舍离的你一帖新解药
文/一朵 (“第1整理术”自媒体出品人)
2014年,我阅读了山下英子老师的《断舍离》之后,不仅亲身实践,还试图把这个理念传播给身边的亲友。当时在杂志社工作的我,把工作台整理得十分清爽,只剩下电脑、笔筒、纸巾盒和三个文件收纳架,而隔壁一位同事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类书籍、绿植、茶具,甚至还有香炉。由于她是一位年轻的妈妈,有时候儿童的玩具、绘本,也会带来杂志社存放。
有一天,我把《断舍离》这本书借给她看。过了几天,她还我时说:看完了,理念我认同,但我做不到。因为家里每一件物品,我都喜欢,无法丢弃。
这位同事跟我分享说:从少女时代开始,她就比较看重形式感,因为内心追求有文化腔调的生活,所以需要通过物品去取悦自己。
这个时候,我回头看看自己的桌面,发现光秃秃的,仿佛真的少了一份乐趣。
作为一名断舍离的死忠粉,我发现当自己度过了与“断舍离”的蜜月期,把生活整理成一张白纸后,我看到了它的副作用:仿佛总是缺了点什么,不管是颜色、情趣、放松感,我都想要探求更多。
所以,无论对于无法断舍离的人,还是深度断舍离之后依然感到空虚的人,或许可以尝试一种新的整理术:留、存、道。
它最特别的一点,是不用你快速做决定,去丢弃身边的物品。
这个思想是颠覆性的。因为传统的日式整理第一步,都是要求你完成“丢弃”这个动作:只保留最有必要最心动的家具和物件。接着,每样东西都有自己专属的位置,维持空间清新的空气及大量留白,打扫房间省时省力,主人可以把能量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然而,正确的“丢弃”,需要强大的“决断力”。
走进过近1000户家庭的卞栎淳老师分析说:导致大部分人整理失败,或者重蹈覆辙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决断力”出错了!有些人“决断太快”,沉浸在扔东西的快感里,导致冲动扔物,后悔不已;也有一些人“决断太慢”,导致懈怠拖拉,整理成为没完没了的烦心事。
然而,留、存、道反其道而行之。它的第一步,是把有用、无用、心动、不心动的物品,统统留下。通过对物品的分类、整理,及对储物空间的合理规划改造,把所有物品一一呈现在主人眼前。视线清楚了,思考更清晰,判断起人与物品的关系,也会更有效率。
我想,每个热爱整理的人,其实不仅仅憧憬着一个干净舒适的空间,还希望借由整理,成为一个有决断力、自信满满又果敢的人。
如果你对市面上众多的整理收纳书籍感到无所适从,建议直接读这本就好。如果你已读过一些日式整理书,也不妨读读这本,看看由中国人发明的整理术,是不是更贴心实用?说不定,因为看这本书,你也能自学成才,变成一位生活整理师。
因为做第1整理术这个平台,有机会和近20万网友聊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家。
记得有位网友说:人如何安排自己的空间,无非都在寻找自己的理想国,填补自己内心的空洞。断舍离或恋物癖,都一样。
祝愿大家早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整理术,顺其自然,知行合一,抵达内心的“理想国”!
《留存道——富足且自在的生活》读后感(五):“断舍离”就是唯一的极简生活吗?——《留存道——富足且自在的生活》有感
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习惯网购,习惯买买买的时代里,可能很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经常会不自觉的拿起手机去逛淘宝,京东等,看到这种喜欢的物品也会忍不住诱惑直接买回家,家里的各种各样的物品也就堆积起来,越来越多,往往自己突然要找一样急需的东西,例如一本书或则一件衣服,可能整个屋子翻的天翻地覆都可能找不到。针对这样的现象,市面上给出了很多的解决方案,例如各种各样的收纳物品,但是还是不太奏效。
所以时下开始流行过极简生活的概念,随之而来的一种理念——“断舍离”,也就开始大行其道。这种理念提倡的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需要保留我们必要的物品,不必要坚决不要,要学会舍弃,要学会放弃等等。在“断舍离”理念的倡导下,很多人都认为极简生活也就意味着个人拥有的物品越少越好。极简生活确实有它的好处,例如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可以摆脱在=各种物品的束缚等等,但是问题也就来了极简生活就真的意味着拥有的物品越少越好吗?
我本人可以说也是一名崇尚极简生活的人,但是怎赖自己又对自己喜欢的物品无法做到像“断舍离”理念里面的那样能够无情的割舍,所以也就一直踏入不进去极简生活的门里。今天我在看到这本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里面就从“断舍离”的相反面来诠释了作者对于极简生活的理解,那就是“留存道”一样能够做到使我们的生活井井有条。
我对本书作者的理念还是非常赞同的,能够一方面不残忍割舍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又能够将自己的生活收拾的井井有条,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但是这件事之前也有无数人尝试做过了,但是最好往往效果不是很理想,这又是为什么呢?本书的作者就是为我们揭开这一问题的本质——没有合理的收纳。
本书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理论篇,实操篇和番外篇。可以说本书的重点其实是在第一部分的理论篇里面,在这里面作者为我们传递的那种科学正确的收纳的习惯的理念比起那些所谓的具体方法来说更为重要。因为现在很多人为了收拾自己家里杂乱的物品的时候最喜欢到网上去找各种攻略,买各种收纳物品,但是拿回家的时候却发现根本不实用,可以说反而加重了家里的那种混乱无章的感觉。
在本书中作者着重强调了正确收纳的这种理念,对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人来说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虽然书中作者的工作室面对的客户群体基本上是中产阶级以上的比较富裕的家庭,但是书中的理念还是一样适合我们普通大众的,毕竟东西买来也是要花钱的。
当然在实操篇里面,作者也通过一些典型的例子为我们传达了一种自己动手改造适合自己家居的收纳空间,可以说对于那些爱动手的人们来说还是很受欢迎的。书中的最后一部分可以说与收纳无关了,谈的是作者自己顽强的一生,可以说这部分本身就可以拿来出一本书了。
总的来说,本书中谈到的“留存道”的生活理念和“断舍离”那种比较极端的极简生活理念相比更容易让大众接受,希望本书的其他读者也能够通过本书得到自己的体会。
《留存道——富足且自在的生活》读后感(六):《留存道》取舍有道•留存美好
阳春三月,《留存道》犹如清风徐来,很久没有一口气读完一本书了,每看一章,都好像是和作者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
2014年“断舍离”来到中国,它的减负理论,就是把当下没有用的物品统统清除出自己的生活,于是爱好者们纷纷放飞自我,怎是一个“扔”字了得......
我的闺蜜在一次整理中,扔掉了她丈夫的两百多本书籍,把原本放书的柜子放满了自己的包包和围巾。丈夫出差回来发现后大怒,因为每本书都有着记忆和参考价值。而闺蜜却委屈诉苦,家里地方本身就小,那么多纸质书籍太占地方,现在都是电子书了,留着只会占地方......丈夫一气之下说:干脆你把我也扔了吧!”因此两个人冷战了很久。
我也犯过类似的错,老妈七十多了,她那个年代的观念是认为,只要东西还能用就一定不能扔。一次我在整理时发现一条已经破了洞,而且颜色早已泛黄的布单,正准备处理掉,结果被老妈捡了回来“这个不能扔!”她生气的大喊,我吓了一跳,干嘛发真么大的火?这样的破布确实不能再用了啊?“这是你姥姥以前用来裹衣服的,我就这么一个念想了,这个不能扔!”房门“砰”的一声关上了,我的心也随之震了一下,我回忆起当年我三四岁的时候,那个年代没有书包,姥姥裹着小脚手里正是拎着这样的花布包裹来看我,里面是给我的老家特产,不觉中眼角已经湿润,瞬间理解了老妈的心情。生活中固然会有物品承载者抹不掉的记忆,那么珍惜拥有和留存美好才是应有的生活方式。
我始终认为“断舍离”的泊来,让人们把“整理”这样一个必须要经过大脑反复思考,深刻了解自我需求,从而判断物品取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当下人们把“断舍离”变为不加思索的扔扔扔,扔了又常常后悔,构成了再次消费的理由,掉进了冲动舍弃的漩涡。甚至有人认为哪些事情做了马上可以提高生活品质?而答案即是“扔东西”……滑稽之谈!如书中所说,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并非是一味的扔扔扔来减少物品就可以改善的,我们改变了表象,却改变不了根本。
央视曾报道过旧衣回收陷尴尬,一年扔掉半个大庆油田。人们扔扔扔后产生的垃圾又流向哪里?这何尝不是浪费呢?《留存道》的“留”,就是要唤醒人们去思考,慎扔、慎舍、慎弃, 华夏五千年文明的中国人,心中那份恋旧的情怀,身边会拥有许多承载记忆的物品,想扔却又扔不掉的记忆。若是美好的,为何不留呢?《留存道》的“存”,告知给人们“存”并非囤积,买来入室即为所需,存储得当即为所用。《留存道》的“道”,谈到了利用空间,把留下来的物品,寻道归正。合理利用使用,发挥它们更好的价值创造全新价值。
世上本无无用之物,《留存道》的理念和我本人的观念非常志同道合,我喜欢整理,也是一个喜欢旧物改造的人,通常只要花点心思,就能动手给予物品再次利用的二次生命。而我的很多整理用品也是自己动手DIY的。《留存道》中也教大家如何改造空间增大50%的魔法,巧妙用购物袋制作分隔盒。这样即轻松整理,又卫生环保,还增加了生活的乐趣。用卞栎淳老师的话讲:整理本身就是件快乐的事情。
《留存道》就像是春天种子,它会帮助到更多喜欢整理的朋友。从书中你也能感受到她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她的少女情怀,她的坚韧,她的执着,因为她是卞栎淳......
卞------留存有道“卞”是美好
栎------“栎”享生活整理快乐
淳------“淳淳”享受轻松自在
让我们取舍有道,留存的同时,亦是创造了更美好的生活。
20170308一忻
《留存道——富足且自在的生活》读后感(七):不历贪嗔痴,何谈断舍离
最近临时接到的新工作,需要我同时使用好几台笔记本,平铺在桌面实在是太不方便,要是能把其中一台用笔记本支架给架起来,视线应该会舒服很多。
哈,我记得我恰好有一个这样的支架!
于是我回到原来的office去找,翻遍了所有的地方都没有找到。
这个时候我才想起来,有人把它扔掉了!
这个人真是太可恶了有没有?!他难道就没有想到也许有一天我会需要那个支架吗?怎么能因为自己当时不用就随随便便扔掉呢?
真的好想揍他一顿……
于是我使劲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没错,扔掉它的,就是曾经在整理办公桌的时候,坚决执行“当下用不到就要扔”的我。
虽然自称为“整理师”,但是在管理自己的物品这件事上,我也是从无数的弯路上绕道而来的。其中最令人痛心疾首的,就是对“扔”字的理解。
曾经我以为,最简单粗暴的做法就是把自己需要的东西减到最少,所有不属于当下的物品都要果断丢弃,不要考虑什么过去与未来,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终极的整理。
结果是,我确实完成了终极的整理,但很快就失效了。
因为我总是会发现,那条扔掉的半身裙,本来可以用来搭配我最新买的这件衬衣;那本扔掉的书,最近突然又想再翻翻;那个当时看起来没有用的笔记本架子,现在却成了我最迫切的需要……
怎么办?是不是只能又重新买新的了。
于是环境也好,生活也好,就又重新陷入了扔扔扔,整整整,买买买的循环。
我发现,我只是学会了扔东西,并没有真的学会断舍离。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后来我才知道,我的生活状态是1,断舍离所描述的那种生活状态是3,中间还缺了一个2。
这个2就是说,我要首先经历一个,物品真正足够丰富,生活需求真正被充分满足,自己内心的欲望被完全接纳的状态,才能真正彻底学会什么是以少为贵,以简为美。
简单来讲,就是说如果一个吃货没有尝试过鲍翅的鲜美,先不要着急说世界上还是大白米饭最好吃。
这其实也正是为什么“断舍离”在欧美日本大行其道,来到了中国,却总是停留在看上去很美很时髦,但人人都喊着“臣妾做不到”的原因。
我们大多数人都并没有经历他们所经历的那种,物质极其丰盛,一切需求都被完全满足的生活。
断舍离的真谛,是断绝对物品的依赖,是熄灭内心的欲望之火。
我们表面上学会了扔,但内心欲望的小火苗,一直还在偷偷燃烧着呢。
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其实是学会:合理地“留”,慎弃,慎舍,慎扔,不浪费已有的东西,合理利用,有效收纳。
既然把它买回家,就代表了你的一定需求,所以,我们才要深入去思考,自己究竟为什么现在又想要把它扔掉?
是当时冲动购买?还是自己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还是仅仅因为,想要表现得很有“决断力”?
这个审视的过程,比所谓“果断”地扔掉东西,更能带给我们成长。
不是一味去压抑与强迫自己,而是接纳自我,认识与反省,最终搞清楚,自己欲望的出处,以及欲望的边界。
这个时候,扔与不扔,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即使一件不再用的东西,把它留在那里,警示自己下一次不要再在这方面冲动消费,这也是它存在的价值。
和卞老师的第一次接触,是我为新家设计衣帽间,向她请教长衣区和短衣区的高度,当时她立刻把详细的数据分享给我,并嘱咐我说,如果又什么疑问随时再问她。作为对陌生人总是保持距离的我,立刻感受到了无比的亲切。
还记得当我把自己和前男友分手的经历都写进公众号,在朋友圈自嘲“真是豁出去了”,她很调皮地过来安慰我说:“豁出去吧,我的新书前男友前夫都写了”。
作为一个一直拥有很多东西的人,生性爱热闹,好奇心爆棚,我的桌子柜子抽屉从来都是满满的,因为我热爱这种“热气腾腾”的生活。曾经我也一直很惭愧,作为一个推广整理术的人,却学不会极简。直到卞老师说:“极简不是没东西。你能hold住的,就是你的极简。”我才终于豁然开朗!
是的,每个人都是这样,不管当下拥有多少,能hold住就是硬道理!
就是这样一个既能hold住粉嫩的少女心,又能hold住霸气女神范儿的整理圈女王大人,却让我在看了她的书之后,突然产生了想抱抱她的冲动。
她在书中,把自己经历过的一切好的坏的,曾经的失败与彷徨,脆弱与感伤,都无私地分享了出来。一切都不是说教,而是像你的一个好闺蜜坐在你的身边,静静地把她所思所想的一切向你娓娓道来。
正是这样,才让我们看到了“留存道”背后深深的积淀。
她说,无论好的坏的,我照单全收,并将其作为独一无二的养分,滋养我今后的人生。
因为流经我们人生岁月的种种,都是修行。
这才是尊重生命本真的整理之道啊,不是吗?
《留存道——富足且自在的生活》读后感(八):留存术 – 可能更为合适
留存术 – 可能更为合适
随着互联网,物流,消费观念迭代的红利,每个人的家里涌进了越来越多的东西,而衣柜可能是最为严重的重灾区,很多人每天都在衣柜前纠结到底穿什么,无论男女老少。因此整理师这个行业肯定将被越来越收到认同,作者-卞栎淳作为这个行业的领先者结合其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号称更为适合中国的“留存道”理念。本书分为三个章节:
理论篇:留存道:一种富足且自在的生活方式 (观念由来,从业经历及总结) 实操篇:空间提升50%:越用越大的空间整理魔法 (具体的衣柜改造) 番外篇:我的经历:知其所以然,才能知其然 (人生经验及感悟)
先讲理论篇
什么是留存道呢: 留:即留住,提倡要慎舍,慎弃,慎扔。断舍离关注的是扔什么,而留存道关注的则是留什么。 存:即存放,留下来的东西,就要认真考虑应如何存放。物品并无新旧之分,买来入室,即为所需;存储得当,即为所用。 道:即方法,如何将自然的,已存在的,保留下来的万物遁道归正?这需要我们在不断储存的过程中,寻找和创造物品新的价值和使用方式。
也就是一种“将值得留下的物品并妥善存放来使其更得其所的方式”。作者提出“断舍离”不适合中国的大多数用户,仿佛在对幼儿园采用大学的教材。因此“留存道”作为补充和缓冲希望可以改变一些人的生活。
但这可能只是一种看上去很美的艺术。作为串联“断舍离”与“中国式理念”的2-留存道来说。只是给人们一个借口来安慰自己罢了。断舍离不是扔扔扔,也不需要你硬斩断物欲,而是一种“物物而不为物所悟”的理念。
留的原因是不舍或者执念,既然放不下,我们就存,然后用道来解释自己。因此我们仍然拘泥与我们的物中,因为我们的入口筛查还是没有被改造,只是我们学习了更多的方法而已。如果真的要从精神层次改变一个人的理念,这点是完全不够的。因此我非常赞成给幼儿园小朋友用大学的教材。只有最好的理念才能打造最扎实的基础。
文中提到社会诱惑太多,商场超市,网站APP提供了太多信息给到我们,为我们描绘了太多别人美丽的画面,造成90%人可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那如何更好的断才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才对,即从源头上杜绝无用之物的进入,作者开篇提到:“世上本无无用之物,只是放错了位置。”那既然是无用之物,我们费尽心思给他找位置就是我们应该学习的道么?庄子提过“无用之用”但是这也是一种相对论,究根结底,对于现在的你,这些物是无用的。
那我们来看看作者给于解决方案吧!
非常科学,相信也可以让你的橱柜有一些改变,对于你的生活,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的是,不久之后,你可能需要下一次的重复这些流程,你无法“断”,因此只能一次次审视,但当你将断变成你的精神开关,那么真的就如断字一样读上去那么简单干脆了。这就是我说的看上去很美。
讲完断舍离,作者提到了“极简生活”。把家扔的空无一物是一种极端,生活方式变得简单才是终极追求。非常认可作者说的“你能hold住的物品,就是你的极简”。你重视你认为重视的,从而简略那些社会带告诉你应该重视的或者别人认为应该重视的。正所谓“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因此,“留存道”对于我而言,不是什么改变生活的指南,也无法用“道”这个对于中国人高深无比的词来定义,可能“留存术”更为合适。它只是通往“道”的萤火虫,可能抵达彼岸,也可能谜于此地了。
再来讲讲实操篇:
简单有效,可以参考布局,但是执行与否在于个人的修行,衣柜整理师肯定可以给与你很大帮助,但是理论太简单,市面上太多的书籍,窍门都在传播,可看性实在不是很大。
那么我的解决方案是什么么? 要什么衣柜,我不要衣柜。在此安利宜家的“艾格特”系列。便宜好用,可变性强。
自由组合你说了算,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至于番外篇,个人经历太多了,也过于煽情,有一点我非常不认可,就是作者对于过往种种的感恩。磨难就是磨难,成就你的是那些磨难,但不值得感恩。生活的暴击就是暴击,不应该把这些暴击冠上“磨练”安慰自己,留下,保存悟出所谓得道。因为对于一般人来说,扛过去了,是你牛;抗不过去,就是灾难。
我不畏风雨,是因为我不害怕,而不是风雨可以帮助我成长。 用答案来找原因,怎么样的原因你都是可以找得到的。
写在最后:留存道作为一种理念值得介绍,整理师作为一份职业值得推广。因为他们真正的可以帮助人们改善他们的生活,至少让你感觉你的生活被改善了。
《留存道——富足且自在的生活》读后感(九):“留存道” — 不同于“断舍离”的整理哲学
在一次电视节目中,收纳整理专家卞栎淳曾作为嘉宾分享了她的整理收纳技巧,收获挺多,便买了她的书,作为继《小家,越住越大》后,整理类主题的一次延伸阅读。
什么是“留存道”?
了解“断舍离”概念的人都知道,如果要实施起来,第一步其实是“舍”,即先丢弃掉不需要或没有用的东西,切断购买无用物品的欲望,维持空间(以及人心上)的整洁宁静,从而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而“留存道”,从字面上就可看出,其核心是保留(而非丢弃)物品,以合理的存储方式保留下来,并在不断存储的过程中,寻找其新的价值和使用方法。
留存道的提出,是希望大家通过对空间的规划与缺陷格局的改造,让以前装不下那么多东西的储物空间尽量装下所有物品,并将所有物品一一呈现在眼前,然后给自己一些时间,去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这本书的书封上还介绍说,作者是提出“断舍离”并不适用于中国的第一人。在书中她指出,中国目前的消费水平处在“创费”的阶段。“创费”即创造消费,即你的消费行为不是基于你需不需要,而是商家引诱你去消费。这一点,在如今网购盛行的时代,大家都应该深有体会。虽然在“断舍离”的时候,丢弃了很多东西,但是很快又会因为一些网络宣传,被一些“养眼”的物品所吸引,再次陷入买买买的陷阱中。中国人目前的消费能力像火箭发射一般迅猛增长,脱离对物品的执念似乎对大多数中国人并不适用。
从另一角度来看,扔东西也不利于环保。一旦陷入“丢— 买 — 丢”的恶性循环里,又何来能给内心带来恒久的宁静与平和呢?
中国专业衣橱管理第一人的理想衣柜是怎样的?
(作者卞栎淳是中国专业衣厨管理行业创始人)
既然提倡“慎舍”,自然很迫切地想了解更多的存储方法。遗憾的是,整本书实操内容相对较少,且重点只放在了衣厨上。不过,对我而言,正好弥补了之前《小家》中关于衣柜方面的内容较少的遗憾,书中还是提供了一些比较专业和实用的整体衣柜的规划和收纳技巧,正好可以为将来装修中的衣柜设计提供更多灵感。
作者指出,如果想要提高空间收纳容量,需要先进行整体规划,将不合理的衣柜改造成更合理的样式:
改造后的衣柜雏形衣物以悬挂为主“将衣物悬挂起来”是我在本书中收获最大的一点。叠放不仅增加工作量,而且很容易乱,存储能力也不及悬挂的多。将来装修时,一定要好好规划家里的衣柜。
作者还就理想衣柜的尺寸做了说明:
一般每个柜体的宽度可以规划在80-90厘米之间;短衣区(半身衣物):高度可以规划为93-95厘米之间;裤子区、半身裙区:高度也应规划为93-95厘米之间;长衣区(膝盖以上):一般规划为115-120厘米之间;长衣区(衣长到脚踝):一般规划为150厘米左右;收纳区高度 一般为40厘米。除此之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衣物悬挂、收纳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但是并不全面,只是点到为止。
在接触断舍离之后,我理所当然地开始丢弃自己不喜欢的东西,甚至有些买回后并没有用过,丝毫没有浪费的“罪恶感”。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们的消费能力和市场供货能力同步增加,曾经清空的空间又一次被填满,我开始陷入“丢丢丢——买买买——丢丢丢”的恶性循环里。
是“留存道”提醒了我,一味地摒弃,可能会滋长更大的欲望。世上本无无用之物,只是放错了位置。接纳也许比舍弃更重要。我们其实需要更合理地对待家中已有的物品,从而更理智地进行日常消费。
遗憾的是,和《断舍离》、《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相比,《留存道》并没有给人“怦然心动”的感觉,整书看起来只是一种理念的推广,写得不够深刻,作者的文笔也不够细腻。总体推荐指数:3颗星。
《留存道——富足且自在的生活》读后感(十):木木读书会|书评《留存道——富足且自在的生活》
实践留存道:通过对物品的分类、整理,让所有物品一目了然地呈现在自己的面前,从而给自己一点时间去认真思考:这件物品于我到底意义何在,如果于我有用,那么要怎样物尽其用;如果于我无用,那么当如何处理,如何告诫自己今后不再增添类似的物品。 潜移默化地让你对物品、对生活进行感知,最终达到真
实践留存道:通过对物品的分类、整理,让所有物品一目了然地呈现在自己的面前,从而给自己一点时间去认真思考:这件物品于我到底意义何在,如果于我有用,那么要怎样物尽其用;如果于我无用,那么当如何处理,如何告诫自己今后不再增添类似的物品。潜移默化地让你对物品、对生活进行感知,最终达到真正地梳理自己的内心,做到真正的修行。感想:
断舍离断,指断绝不需要的东西,即从源头上杜绝无用之物的进入;舍,指舍弃多余的废物,即对现有物品进行筛选和舍弃;离,则是指通过断与舍,最终达到脱离对物品执念的状态。留存道留,即留住,提倡要慎舍、慎弃、慎扔。断舍离关注的是扔什么,而留存道关注的则是留什么。存,即存放,留下来的东西,就要认真考虑应如何存放。物品并无新旧之分,买来入室,即为所需;存储得当,即为所用。道,即方法,如何将自然的、已存在的、保留下来的万物循道归正?这需要我们在不断存储的过程中,寻找和创造物品新的价值和使用方式。幕布大纲笔记(可编辑) https://mubu.com/doc/250NYwG6kgu
理论篇: 留存道:一种富足且自在的生活方式Part 1 留存道与断舍离的生活方式 / 003风靡一时的“断舍离”真的适合我们吗? / 003断舍离断,指断绝不需要的东西,即从源头上杜绝无用之物的进入;舍,指舍弃多余的废物,即对现有物品进行筛选和舍弃;离,则是指通过断与舍,最终达到脱离对物品执念的状态。留存道留,即留住,提倡要慎舍、慎弃、慎扔。断舍离关注的是扔什么,而留存道关注的则是留什么。存,即存放,留下来的东西,就要认真考虑应如何存放。物品并无新旧之分,买来入室,即为所需;存储得当,即为所用。道,即方法,如何将自然的、已存在的、保留下来的万物循道归正?这需要我们在不断存储的过程中,寻找和创造物品新的价值和使用方式。什么是“留存道”? / 006“留”是为了更理智地“舍” / 008Part 2 发达国家的现在就是中国的未来 / 010日本著名学者三浦展在他的著作《第四消费时代》中,将日本社会自1912年起,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消费时代是少数中产阶级享受的消费;第三消费时代,消费的个人化趋势风生水起,乘着经济高速发展的春风,以家庭为中心的消费势如破竹;第三消费时代,消费的个人化趋势风生水起,在第三消费时代中,尤其“3·11大地震”以来,让日本民众幡然醒悟——已经被摧毁的物质,即便恢复原貌又有什么意义?物质已经不足以让人感到幸福;第四消费时代,即重视“共享”的社会,也就是追求极简的时代。日本人已经从崇尚时尚、奢侈品,经历注重质量和舒适度,进而过渡到回归内心的满足感、平和的心态、地方的传统特色、人与人之间的纽带、简约环保上来。Part 3 整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 014对空间的整理仅仅是表象,而对内心和生活方式的探索才是整理的深义所在。Part 4 物质和内心都需要整理 / 017房间的状态也是心灵的体现,混乱的房间给我们内心带来直接或潜在的焦虑和不便。如何对待房间的东西象征着你的人际关系处理和事情处理的方式实践留存道:通过对物品的分类、整理,让所有物品一目了然地呈现在自己的面前,从而给自己一点时间去认真思考:这件物品于我到底意义何在,如果于我有用,那么要怎样物尽其用;如果于我无用,那么当如何处理,如何告诫自己今后不再增添类似的物品。潜移默化地让你对物品、对生活进行感知,最终达到真正地梳理自己的内心,做到真正的修行。Part 5 极简生活:极其简单的生活≠没有物品的生活 / 021极简≠极少,而是让生活变简单 / 022你能hold 住的物品,就是你的极简 / 024Part 6 整理应是生活的乐趣,不是生活的负担 / 026Part 7 做个闲人,好好爱自己 / 029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 / 029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大于是”。爱自己 / 031用对方喜欢的方式去爱 / 034Part 8 留存道诞生于衣橱整理实战 / 036腾出空间去放对的东西 / 036拥有300 平米衣帽间、3 万件衣服的人需要什么? / 038从“家政服务员”到“衣橱管理师” / 042延长米的收费模式 / 045Part 9 幸福的家庭大致相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 047Part 10 与其培养母鸡上树,不如直接找个猴子 / 049Part 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052Part 12 我们叫不醒装睡的人 / 056实操篇: 空间提升50%:越用越大的空间整理魔法Part 1 缺陷衣柜的改造:错误的衣柜永远无法获得正确的收纳 / 061不要纵容错误的存在 / 061空间提升50% 是怎样做到的 / 064通过对空间的规划,对缺陷衣橱进行合理的改造,可以让衣橱的储物空间提升30%;然后再通过整理术的小技巧,让衣橱再富余出20%的空间,作为未来3-5年的预留储物空间。你家衣柜有缺陷吗? / 066理想衣柜应该具备的素质 / 074动手改造专属于你的理想衣柜 / 078Part 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整理用品的选择和妙用 / 091衣架决定挂衣量 / 092裤架不挂裤子挂什么 / 100PP 盒里整齐的秘密 / 102灵活方便的抽屉分隔盒 / 108百纳箱的正确打开方式 / 114让床品四件套一家团聚 / 116把“家”装进行李箱,自在去旅行 / 119衣橱整理是一种可以无限复制的思维模式 / 126告别东翻西找:“衣物快速人脑检索”终极秘籍 / 132番外篇: 我的经历:知其所以然,才能知其然Part 1 童 年 / 139Part 2 画 / 143Part 3 家 变 / 146Part 4 从头再来 / 149Part 5 关于爱情 / 152Part 6 人生低谷 / 156Part 7 与死亡对话 / 159Part 8 姐弟恋 / 163Part 9 知其所以然,才能知其然 / 166附 录: 他们眼中的留存道我眼中的美女栎淳和她的留存道 / 171给无法断舍离的你一帖新解药 / 174让生活去决定物品的去留 / 177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整理书 / 179生活操盘手 /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