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枷锁》读后感精选
《人生的枷锁》是一本由(英)毛姆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2016-8-1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的枷锁》精选点评:
●毛姆的自我感情状态剖析,直指人心,令人揪心痛苦,一度令人泪目。
●当米尔德里德一次又一次出现时,我感到不安、痛苦和惶恐。但每看到阿特尔尼一家出场,我就觉得幸福安心。毛姆恰如其分地道出了我的感受,使我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另外明白了毛姆是一流的作家,但并不能与伟人们站在一起的原因:他看透而不沉迷,他趋向于菲利普而不是克里肖。他与这个世界相处的太好了。
●对主人公内心思考的描写非常经典,虽然结局烂俗。人在成长时不免会产生幻灭感,逐步走进人生旅途就要被套上各色的枷锁。无所谓突破,也无所谓认同。而,「人之所以能够苟且偷生,正是因为人生毫无意义的缘故。」换个角度认同这句话,也就是意味着既然人生可能毫无意义,那么怎么过生活就都是无所畏惧的了。
●读毛姆这几本小说,发现主题几乎是相似的,他们都有一颗不安的灵魂,在时间苦苦地探索人生的意义,自我的意义。如此长篇幅的《人生的枷锁》,我们看着主人公菲利普一步步地摆脱生命中的那些枷锁,爱情,宗教,人生意义,然而,到最后,我们仍然无法彻底摆脱那些。或许那些枷锁才是我们的自由和生命的意义。我们能做的只不过是苦苦探索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然后过完这一生。
●这是毛姆的自传体小说。是在毛姆三十七岁在戏剧方面有所成就之后所写的。书中菲利普与毛姆非常的相似,毛姆天生口吃,书中将其变成了跛脚。早年失去双亲,被送到牧师叔父家寄养,先后去学习了绘画、会计学与医学,这些经历都与他真实经历及其类似,因此也十分动人。其中与米尔德里德的感情纠葛写得深刻而真实,那种因为爱被折磨得无法自拔的情感过程写得非常详细,这也想必是毛姆青年时期难以忘怀的一段感情经历。文末萨利的安排使菲利普拥有了美好的爱情,但是现实往往没有那么美好,真正的中年毛姆却依旧在情感方面与他人纠缠。家庭、宗教、情欲、金钱、职业以及寻求人生意义,无不是人生的枷锁,毛姆通过自己的自传体小说好好审视了一番,只有大作家才能看得那么透彻吧。
●一个人的成长史,人生的枷锁到底是什么?金钱,爱情,友情,亲情,工作,梦想……等等等等,那些让你日夜煎熬的,到头来是人生瑰丽图画中每个小小的图腾~当你不在在乎人生有何意义时,那过怎么样的生活是否也不是太过苛求了~比起《月亮与六便士》和《刀锋》,《人生的枷锁》抛弃了理想色彩,真正回归到了每个人最“庸俗”的人生~ 定义为毛姆的自传体,听说后来读起前两章泣不成声不能继续,那是一个人最痛苦的坎坷,成就了最后“俗套”的he,这也是太多人俗套的人生,俗套的枷锁~有人能从中挣脱,顺利成长,有人永远在泥沼中悲愤一生~ 其实菲利普很多地方我是很不喜欢的,看的我很厌恶,他的软弱,没来由的善良,反反复复的怯懦…后来发现,哦,原来,我讨厌的,是自己啊………
●Kindle--图书馆借,好新的图书,心情愉悦
●虽然翻译的一般般,但可以体会到毛姆对主人公人生的描写,几大枷锁,放在当下也一样。
●战线拉的长了点,开始看觉得挺枯燥的,后面越来越精彩,短短几十年,人生的三分之一,真是经历了各种,生离死别、爱恨情仇、饿肚子、信仰转变到看透人生,最终还是妥协了,冥冥中自有注定,活着就有机会
●当你可以随心所欲时,事后是否又后悔呢?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一):破茧成蝶与尘埃落定
毛姆的书,基本是倒着读到第五本的,很是喜欢。描述青年在成长过程中心理与生理一同成熟的变化,是社会和生活教给我们的更多。这本小说应该是毛姆早期的代表作,着力很大,人物的塑造与景物的描写非常细腻,尤其擅长心理活动的着墨,书籍的前大部分看起来似乎精彩处不多,但后小部分,峰回路转,点出主人翁对人生意义的自我追寻和解读,很精彩。推荐!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二):大学生菲利普
1.偶尔出于某种情感,也许是好奇心,也许是他不愿承认的更深奥的原因。
2.他的粗暴只不过是掩盖他幻想的彻底破灭的保护色罢了。
3.城市不是生活,而是一种漫长的囚禁。
4.人之所以能够苟且偷生,正是因为人生毫无意义的缘故。
主人公坎坷的人生经历中有一段,与处于迷茫中的大学生及其求职历程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读完有共鸣之感,个人认为,此书属大学生必读经典之作。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三):《人性的枷锁》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除非你自己找到答案,否则便毫无意义。
人性的枷锁,我们的一生所追求的,所期盼的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枷锁,菲利普的身边,各式各样的人,来来往往,有人的一生追逐本性的享受,有人追逐人前的显贵,有人追求生命,有人服从生活,有人追求艺术,各式各样,被不同的枷锁束缚,菲利普从虔诚的信奉基督,到不信奉神的存在,从小有资产到流落街头,从视爱情如生命,到冷静的看待一切,他找到的人生的意义便是人生毫无意义。我们从出生开始被生活推着向前走,偶尔停下脚步,问问我们的内心,殊不知我们所思所想都已经束缚在一个枷锁之中,从我们出生开始。
这本书的解决是让我意外的,最后的菲利普为了自己的女友,放弃了一直计划了好久充满期望的环球旅行,仿佛是告诉我们,即使是知道有这样一个枷锁,我们也无法冲破。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四):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是中外的真理!
文字流畅,尤其是对主人公内心思绪纷繁复杂的记录和描述,清晰地展示了一个小孩子成长为大人的人生阶段的过程。
主人公内心深处的自卑感一直到小说末尾也就是三十岁时才有所改变,这一点引起了我的共鸣,这种有点儿莫名其妙来源的自卑深刻影响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好在主人公在年龄稍大能够离家独立生活之后,竭力追寻自己的内心,在幼稚的年龄尝试了几种不同的生活,幸运的是在吃过几次并不致命的亏之后,得以实现自己经济独立、事业独立,并收获爱情。
人必须得不断的试错,必须做一些事情,必须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的越多,哪怕是坏事,都会让一个人成长的更好。而且,这个阶段越早越好,越年轻越好,年轻时没有负担没有羁绊,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才会让一个人敢于尝试各种不同的事情,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读书并不能使一个人成长,做些什么才能!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五):向着自己想要的幸福走下去
看完了毛姆的《人生的枷锁》(上、下),很久没有看过这样的长篇,起初还是有点畏惧,但看着看着每天抽点时间看下去的愿望也很迫切。那些少年青年时期的敏感与彷徨、惆怅与激动、追求与放弃、怀疑与坚持、矛盾与热情,在被情节打动的同时,也不断地将自己从前的心境与经历回放。有恻隐、有共鸣,也为菲利普的happy ending而释然,大概,这也是毛姆通过文字寻找到的内心出口,与过往达成的和解。
有时想想,如果早点看到一些书明白某些观点和道理,或许有些时间有些努力就不会被浪费。但是人呀,总是要亲自经历过那些迷茫、纠结和反复,才慢慢心甘情愿去走好更适合自己的路。大多数人只看到事物表面的浪漫或平庸,一阵摸爬滚打之后,方才开始正视生活的现实和自我存在的意义,客观地看待自己看待生活,在理想与现实中找到平衡点。
另:实在是佩服毛姆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把人性的复杂微妙写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