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拉格之恋读后感锦集
《古拉格之恋》是一本由[英] 奥兰多·费吉斯著作,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4.00元,页数:3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拉格之恋》读后感(一):什么是最纯粹的爱情
《古拉格之恋》的故事,发生在苏联劳改营。 苏联劳改营,又称古拉格,它像一张大网,铺天盖地,笼罩在苏联各地。一千八百多万人被关进了劳改营里。这一千八百多万人,人人都有亲属,父母、妻子、丈夫、孩子,他们全都受到株连。
主人公是两个非同寻常的莫斯科青年,莫斯科大学物理系的学生:列夫·格列勃维奇·米申科,他的女友斯维特拉娜·阿列山德罗芙娜·伊万诺娃。他们被战争拆散了。
列夫回到苏联控制区后马上就被抓了起来,直接押送到苏联极北地区的伯朝拉劳改营劳改。 在他被关押的漫长岁月里,他的女朋友一直在等他回来,自始至终给他写信,给了他爱和道义的力量,使他得以活下来。从1946年到1954年,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他俩得以秘密通信。前后八年多,积攒下了1200多封信件。
《古拉格之恋》读后感(二):《古拉格之恋》情话小集
尽管1917年以后有些地区的性行为解放了,但在1930年代的学生圈里,谈恋爱的风俗还是浪漫的骑士风度占上风。在莫斯科大学,谈情说爱十分认真,非常纯洁。通常,在晚上,两人告别朋友们之后,男方开始陪女方走回家,这时候,恋爱就算正式开始了。散步是说悄悄话的好时机,互相给对方背几句钟爱的诗句。大家都用背诗来谈情说爱,风俗就是这样。待走到她家门口,吻别的时候到了。这可是一个天赐良机,可以趁机亲吻。 你一走,冬天就來了
《古拉格之恋》读后感(三):Nothing to Fear
看这本书最后两章的时候,边听音乐边看书,恰到好处的播放着音乐《Nothing to Fear》(没什么好怕的),我的心随着列夫的释放,找工作处处碰壁,与思维塔的团圆、结婚,生育一儿一女而起伏澎湃。心情久久无法平复,没什么好怕的,只要你的内心坚定,与心爱的人注定走到一起,当然这需要足够多的运气,特别是在极权专制的新时代,列夫和思维塔,伯朝拉劳改营与莫斯科之间,1700多公里,往来通信,1946年7月12日到1954年7月9日,共一千二百四十六封信。悲壮的个人经历,都体现新在了这一封封细腻真挚的情书之中,由于狱友和劳改营周边朋友的帮助,这些信躲过了严苛的邮件审查,所以通信内容相对放松,少了客套和官腔,更多的是二人之间互诉衷肠,彼此的心相拥在一起的知心话,也有对于人生,哲学,睹物(景)思人的文学表达。质量很高,富有诗意。也真实反映了古拉格岁月,斯大林魔爪下的苏联普通人苦难的缩影。
othing to fear! if you want to get some books,pls go ahead! F new era~
《古拉格之恋》读后感(四):回首的往事
从一而终的爱情自然非常打动人,极权背景下频遭不幸,从被陷害到经历战乱,被敌人羞辱折磨,被母国唾弃怀疑。但同时他也无比幸福,忠贞不渝的爱情,不断给予帮助的友谊,扛得住如此折磨的身子骨,自己命运考验下每每正确的抉择,最终昭雪的结局和安乐的晚年。所以,你会发现,让他不幸的恰是虚无缥缈的概念,战争、极权国家、审查制度,而最为可靠坚实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鲜活的具体而微的人。。这实在是很有意思的话题。他的信念从来没有动摇,也在于如此,如书中序言所说,他们不愿将自己的困难与这些成就联系在一起思考,思考它们的一致性与矛盾性。如此一来,让他们的痛苦不至于延展身心,带来无尽的绝望,这是他们撑下来的重要原因,同时,这种浅短的思考让书中无论他们如何惨痛艰难的经历,都似乎没有被提炼出真正的结晶,似乎经历苦难只是在渡过些许漫长的时间,我知道那些很苦难,但缺乏的思想性无疑影响了文学的表述,之前真实的情感在后来看却显得麻木,编者为了还原下,也并没有个人表达与评述,而是竭力还原了经历与突出了当时的信件,让书中可以说是传奇的经历最终流落为了一个口述史,我没办法评价这样做的好坏,这是一个定位的问题。题目副标题写着,一个爱情与求生的真实故事,如是而已。
《古拉格之恋》读后感(五):十年的等待
我終於懂什麼叫做爛翻譯會毀一本好書。故事很有趣也很動人。但殺千刀的中國翻譯讓這本書非常的....東北腔,讓我狂翻白眼超不想看完。
男主角是列夫,女主角是斯維塔。他們相識、相戀於二戰前的蘇聯某大學,後來列夫入伍打德國,被抓集中營當翻譯,二戰結束後,被蘇共認定是間諜,又被抓到古拉格勞改營。
主軸在列夫在勞改營的近十年,斯維塔和他的通信往來,彼此鼓勵。也側寫五十年代蘇聯的時代,比如有勞改營的制度啦,工人之間的情誼,當時莫斯科的狀況,還有重點,超級感人的愛情故事。
等一個人十年耶,不知道他會不會出來,不知道出來後,又要怎麼和勞改犯在一起,甚至最後終於等到平反,才能結婚,生子。我心裡覺得斯維塔超偉大。
最後補一段爆淚的描寫:
「1945年,列夫在德國威瑪經過一整夜嚴酷審訊,他昏沈睡去,他夢見斯維塔穿白色裙子,跪在一個小女孩旁邊。
1949年,斯維塔到古拉格見他,走後沒幾天,他又做了相同的夢,夢一樣清晰,彷彿近在眼前。
1969年,在馬拉霍夫卡,他們住在附近的別墅。某天,帶著孩子們穿越田野,朝湖濱走去。列夫走在前,斯維塔在後,他轉頭看,斯維塔穿著白色洋裝,跪在地上幫女兒整理衣服,情境一如往日夢境。」
《古拉格之恋》读后感(六):情比金坚
恕我孤陋寡闻,我之前一直以为古拉格是个地名。现在才知道,它是苏联劳改营的意思。那么再加上这书的副标题——一个爱情与求生的真实故事。书的大概内容也有数了。 当然,这书的优秀之处不仅在于内容,而在于真实,全书用真实的书信资料串联起来,讲述了一个在古拉格制度下,坚持10多年并终成正果的爱情故事。没有海誓山盟,没有山无棱天地合的决绝,但是,平凡中体现的伟大,比小说更荡气回肠。 故事主角列夫和斯维塔,在大学时相恋,但是正当他们谈婚论嫁时,二战活生生把他们拆散,列夫被俘,幸运的回到苏联后,又被扣上人民的敌人的帽子,送往劳改营。然后,她们开始了长达十年的通信,甚至私会。在当时的制度下,简直就是奇迹,当然,除了他们忠贞不渝的信念外,周围人的帮助功不可没,1200多封信件,基本都是走私人夹带通道,官方根本不允许,私会更是冒着生命危险。然而他们挺过来了,不仅熬到刑满释放,还熬到苏联解体,他们结婚生子,直到21世纪寿终正寝。 如此艰难而又幸运的爱情故事,连小说都不敢这么写,但就是让人给活出来了。不去讨论制度的问题,光故事本身,就足以震撼人心了。至于它背后的古拉格制度,心中有数就行。这书已经不再加印,再版无期,好书,可惜了。。。
我只想对你说三个字:其中两个是人称代词,一个是动词(动词的所有时态都在: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
《古拉格之恋》读后感(七):如何安放自己的人生
这本书是老公买的,也是他强推我读的,可是他自己却没有读完。。。 这本书的介绍中说这是一个真实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的背景很特殊,尤其显得这份爱情的珍贵。主人公们一同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集中营、劳改营,每一个字眼在我们眼中都是动荡的代名词,是生于长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想都不敢想的。然而本书却用波澜不惊、平铺直述的口吻向我们讲述了这十多年间他们的经过。 毫不怀疑,主人公是坚强的,这两个坚强的人,生逢乱世,在腥风血雨中呵护着爱情,坚贞不渝。然而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想,战争到底是什么样子?最近营造在我们身边的各种特朗普政府相关的名单、制裁、甚至于所谓的“冷战”等,都会引起我心中一阵阵的惊悸,然而看着曾经发生过类似事情下的平凡普通的类主人公们,其实还是能够给我们一些安慰、鼓励的。 这本书没有刻意地描述人格的高贵、生活的艰难、逆境中的涅槃,有的只是人们在面临当时处境下的反应,他们会保护自己,会尽力去争取自己的了利益,会在政权的影响下,流露人性的狡诈与黑暗,同时反衬出一些善良和朴实。也许人性从来没变,自私的基因一直都在,它们就如同一把双刃剑,可以带来世界的反复,也会推动着历史的前进,淡定些,不惧任意的未来,平静的迎接它。 正如普希金的诗句: 期盼着荣光和善良, 我无畏地望着前方。 我想,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做好自己能做好的,其他留给时间!
《古拉格之恋》读后感(八):爱情温暖伯朝拉的寒夜
曾经以为,古拉格群岛是真实存在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北边的北冰洋,或者位于远东海参崴附近的一串荒凉寒冷的群岛。然而最近,我才知道,古拉格群岛,是在苏联劳改体制之下的劳改营,它们就像群岛一样散布在苏联大地。斯维塔和列夫的爱情抵挡了伯朝拉劳改营的寒风和制度对人性的扭曲。列夫本来是参加反法西斯战斗的英雄,却因为被俘,归国后反而成为了阶下囚。
这个制度将普通人变为囚徒,然后将囚徒变成奴隶劳工,以完全漠视他们基本权利的方式榨取他们的价值。——许知远,导读这两位无疑是幸运的,在这个扭曲的世界里,大多数的人都被改造了,被摧毁了。虽然列夫和斯维塔的爱情值得被歌颂,但我觉得那些背叛了所爱的被扭曲的人,也不能仅仅责备他们放弃了人性。所有被那个疯狂世界淹没的人都值得被怜悯,在斯大林的恐怖系统里,为了生存,人不再是人。
列夫最感到锥心的,就是劳改营把几乎每个人最坏的一面都释放了出来:环境太拥挤远狭小,人人都挣扎求生,所以,在这种氛围里,一旦要争个什么蝇头小利、彼此有个什么别扭,马上就会大打出手,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P 119那些许许多多的人物,在那个时代的挣扎和努力,没有记录在纸张上的,无法向后辈讲述的,都随着时间流逝而被掩盖被忘却了。尽管有那么多的反目成仇和背叛,但我依然相信爱情的力量,就像斯维塔和列夫一样。
《古拉格之恋》读后感(九):古拉格之恋(简短摘抄)
“它向世人证明:人性、人的尊严、正义感、忠诚、勇敢,是摧毁不了的。” “当时真有点儿生气,因为这些亲戚(暗语,指秘密警察)动不动就来骚扰我。我就说,我们还没成夫妻呢,等见面之后事情才能澄清:不过,见面不是见一小时,是见一辈子。" “说一千道一万,我只想对你说三个字:其中两个是人称代词,一个是动词(动词的所有时态都在: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很显然,这里指“我爱你”】 “斯维塔,你是我的,我亲爱的、美丽的斯维塔。” “我的斯维塔,有你在真好,你无时不在,你无处不在——诗中有你,散文里有你,音乐里也有你,连我的线路图里都有你,我的眼睛里只有你。” “你说,不管谁在这个世界上,这个世界都是一个好地方,有意思的地方。你的话,我同意。不过,我只是泛泛地同意而已。因为,如果把你也牵涉进来,事情可就不是如此。斯维塔哟斯维塔,这个世界肯定是美好的,但是当它被你照亮的时候会更加绚丽多彩——因为有你发光, 世界才明亮。没有你带来的光明,这个世界我不想看,也不感兴趣。没有你的世界是黑暗的世界,你离去的世界是半黑暗的世界。你真想让我去享受那样的世界么?” “天上的星星睡了一夏天的觉,现在都醒了。我也感谢群星,谢谢它们出来看我。”
Wahrlich, keiner ist weise, Der nicht das Dunkel kennt. Truly, no one is wise, That does not know the darkness. 不认识黑暗,必不能明达。 ——赫尔曼.黑塞( Hermann Hesse)
《古拉格之恋》读后感(十):愿世界温柔待你
从这本书的前言来看,是作者在整理《耳语者》的资料时候,无意中遇到的这些书信和这两位主人公。可以想见。在斯大林统治的25年间,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被永远的埋藏,不见天日。
列夫和维斯塔在最美好的年华相遇相爱,却被时代的浪潮冲散,分离十四年。这十四年中,他们尺牍传情1200多封,我想一张张泛黄的纸页上才是他们当时纷繁心绪的积淀和表述。列夫在古拉格的日子,维斯塔克服重重难关去探望他,看到第一次他们在古拉格相见的场景,泪点高如我,也不禁为这样的爱情感动流泪。
乱世坚守不易。诚如书中所说,被逮捕的很多人都妻离子散,没有谁能够在不确定的时日里等待一场不确定的未来。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打算,不可以被这样那样的风暴继续伤害拉下水。而坚强如这两个人,他们始终抱定信念,共同等待重逢的美好时光。
回到爱情这个话题。成年人其实多的不懂爱情,也或者不屑为了爱情搭配过多的成本,我们只是在凑合和将就。久而久之就忘了爱情本来的样子。对待生活苛刻如我,也不知道爱情应该是什么样子,而如果有一个人你愿意付出一切去等去守,我想那应该就是爱情。列夫他们是幸运的,他们等到了,等到了重逢的一天,分离日子里的痛苦,磨难,空虚,寂寞,都因为云开月明而晴朗明亮。不说值得不值得,他们只是等来了自己想要的。
书里有一封维斯塔写给列夫的信,说希望整个世界都温柔待你。那大概是十几年中他们最不克制的一次书信往来。要身在泥潭,心想彼岸。感情应该是什么样的,乱世中的爱情应该是什么样的,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我们未曾经历。因此也就无法评定。可无论太平盛世还是乱世风雨,心心念念一个人,希望这腌臜世界的一切温柔都能向着那个人倾斜,希望他好,希望他得见明亮。那么还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呢。
幸运的是他们。最终重逢。相守一生。
不幸运的是我们。只能在书中体味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