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乐贸"外贸大咖系列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乐贸"外贸大咖系列的读后感大全

2022-04-03 03:04: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乐贸"外贸大咖系列的读后感大全

  《"乐贸"外贸大咖系列》是一本由华超 / 刘裕(外贸老A) / 张劲松 / JAC著作,中国海关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175.00,页数:1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乐贸"外贸大咖系列》读后感(一):创业源自对美好生活的极度渴望

  偶然间在网络上读到网名“鱼骨”的创业连载故事,期间一直追踪,见证了主人公“Mr.Hua”一步步的成功。如今华哥回国创立“米课‘’,已然达到独孤求败的境界,在广州地铁口见识了“米课”无处不在的广告。微创新的思维和迅速执行力是我们可以学习探讨的话题。华哥在新西兰起家,大学期间在泰国餐馆打黑工赚零钱,期间有了买二手车想法。为了验证二手车存在套利可能性,他立马在校园内贴起了小广告(华哥在国内肯定干过这事)。最后验证了二手车套利的可能性,华哥慢慢经营成基督城华人圈最大的二手车中介。期间发现当地年轻人缺乏娱乐活动的需求开启了影碟贩子的生意,在当时自学html的建站技巧建网站销售影碟,获利颇丰。未完待续……

  《"乐贸"外贸大咖系列》读后感(二):思维导图总结:老华创业的诀窍

  思维导图总结:老华创业的诀窍

  思维导图总结:老华创业的诀窍

  思维导图总结:老华创业的诀窍

  思维导图总结:老华创业的诀窍

  思维导图总结:老华创业的诀窍

  思维导图总结:老华创业的诀窍

  思维导图总结:老华创业的诀窍

  思维导图总结:老华创业的诀窍

  思维导图总结:老华创业的诀窍

  思维导图总结:老华创业的诀窍

  思维导图总结:老华创业的诀窍

  《"乐贸"外贸大咖系列》读后感(三):我以为他是吹B 没想到是真的牛B

  最早注意到他忘记从哪关注的他的公众号,上面说自己如何如何牛逼,我心想着真是一个能吹牛逼的人。后来公众号上有一次说让直播,开始我注意了一下想去听一下的,后来忘记的一干二净了。

  今天看到了他写的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他的思维是真的活跃,他不做这个也应该可以在其他事情上取得成功吧。

  卖车、卖MP3,卖CD,卖油画,最终建立了米课开始卖课程。他现在在雪球、B站开了号,开篇就是亿万富翁如何如何,很是吸引人的眼球:连我这种冥顽不灵的人都能注意到他,我觉得他的营销是很成功的。

  他01年就可以去新西兰留学,一方面家人有验光,另一方面家境也不错。

  摘录一段里面我觉得最好的话:人生有很多抉择,只能事后来评价。面对抉择时,只能做到尽量分析清楚。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的分析是不同的,导致了抉择的不同。正确的选择往往是因为这个人在这方面准备比较多。

  《"乐贸"外贸大咖系列》读后感(四):老华很厉害,真的

  刚刚从朋友圈移步过来的,哈哈,很多地方老华都有很多粉丝了,既然豆瓣刚刚开始,那我也先来报个到吧。

  正文:

  1. 一口气看完的,很精彩,老华把他自己的这些年的经历,心路历程,自己的感悟都分享给我们了。

  读后了解了,很震撼,于是就来到了米课。

  2. 当时的boss在琢磨转型的方向,于是我买的两本老华的书,送了一本给他,他说很好,boss他现在很坚定,我不知道老华对他有多少影响,但是我知道绝对有。

  3. 词穷了,想看的小伙伴们去看看吧,真的很不错,最近有个词在我心中也复苏了,三观,以前觉得三观正,藏在自己心里就好,自己做的事情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人,但是现在世道让人琢摩不透,偶然大家在米课的很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提到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三观,我觉得这就是好的希望,好的苗头。

  4. Mark 一下,做自己觉得值得去做的事情,坚定的走下去,米课一直都在身边不是么,如此想来,脚步不知不觉就觉得稳了很多,心也定了很多。第一次写,不全是书评,但是都是心里话,也为自己见证!!

  老华是个很厉害的人,能在要很努力的年级遇上老华和他的团队,真的很棒!!!还有毅冰,料神,暗夜,张曦,颜sir 等等老师!!!

  《"乐贸"外贸大咖系列》读后感(五):华哥这本书真很棒

  我看过比较多的商业类的书,商业书籍想要有帮助,我觉得要有两点,第一,这本书必须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真实的并且是长时间的经历和经验,总结出来的。第二,最好跟你的现状有联系的。华哥的这本书,不光做到了这两点,还有一点是他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说道理,和商业上的东西,这个让人非常容易理解。并且华哥没有避讳自己在一些事情上的失利,人都不完美,都是在曲折中上升,很多大咖为了保护自己的形象,不说自己走过的麦城,更有甚者用梯子爬上去的,把梯子一撤就说自己是直接蹦上来的。华哥的书写的很实在,他在我心中是一个真实的大咖,他在书中没有避讳自己犯过的错误,华哥的书我看了三遍,正在读第四遍,每一遍都有新的收获,他的每一次转折看似风轻云淡的就过去了,但是有过类似经验的人就会明白,很多事情是很难做到的,(由这个我想到可能华哥也是一个工作狂,只有拼尽全力,才能让人看起来毫不费力。)我之前也做过零售,不过没有华哥做的大,华哥遇到的一些问题我也遇到过,但是我们处理的手法,就相差十来个段位:),看到该转折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怎么做,想来想去没有想到一个特别好的办法,接着看书的时候,就会发现,华哥的办法看上去也没有非常华丽,非常高大上,但是如果我是华哥的对手,就会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华哥的做法跟降龙十八掌一样,招式平淡无奇,但是霸气非常。我看过的很多商业类的书籍,有的作者要比华哥的名气大,但是华哥的这本书,对我的帮助算是最大的。可能是因为华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说商业上的事,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可能是因为我跟华哥遇到过相同的一些问题。我从华哥的帖子到华哥的书,现在华哥在做米课,也跟着学米课。不多说了,说多了,就跟华哥的托一样,我不是托,但我是真的米课的粉丝。PS:最后啰嗦几句,我觉得商业上的东西,应该像华哥一样,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现在非常多的人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为了显得高大上,这个个人觉得真的不可取。不过像华哥这样,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需要很深的功力才行,慢慢修炼吧。

  《"乐贸"外贸大咖系列》读后感(六):你的商业思维被谁动过?

  世界上经商头脑强大的首推犹太人,中国首推江浙人和潮汕人。而Mr.Hua也在那个环境下通过接触做不同的行业中,慢慢培养起了他自己的创业思维和商业营销嗅觉和分析判断等等商业思维观念。

  2013年我还在做外贸,从事几年外贸,其实我发现很多人只是蛮干,但不会用脑袋思考更深层次和营销方面的事儿,即使发现市场存在问题也只能妥协。我发现传统外贸很多的不妥和整个行业的发展存在不同的问题,不变革不创新,步伐跟不上时代发展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内心是忧虑的。直到同事偶然谷歌发现了米课并推荐了米课,上了官网了解,相见恨晚的感觉!还留言老华,为何这么晚才回国创办米课,因为老华的思维和所说的也正是符合了自己的要求和发现的存在问题。大家有共同点才会有共鸣,知音难遇!虽然后来离开外贸行业,遗憾太晚没能遇上米课并运用米课在外贸大展拳脚,但是内心始终有米课的位置,想着哪天还是有机会学习米课的课程的。因为有价值在,你值得投资去学习他们的课程。

  也曾在福步论坛上拜阅过老华的创业历程故事,老华的思维很活跃,超强的商业嗅觉能力和分析判断力洞察力,执行力超强!我很喜欢老华的聊天语言风格,就如同喜欢他们的网站设计的风格一样。因为,一个人的思维观念才不会被一成不变固守着,思维观念是要变通和需要及时发现并及时改善的。语言风格简白轻松幽默,但说到重点上,一针见血。读他的书,就好像一个老朋友和你当面聊天沟通一样,轻松开心、受益匪浅。同时也帮助了很多外贸人从枷锁中得到了自由呼吸,也让我们这些非专业的外贸人对互联网IT等相关方面行业变得专业了,从此解脱被这些行业人士宰割坑爹的窘况。

  这几年自己很高兴看着他们一路成长发展壮大,内容信息不断多元化、全面化、专业化、增值化。同时这两年来老华也加上了很多涉及金融理财房产投资等方面的内容课程,实现了跨界合作、资源整合。因为商业中各行各业中的操作都是相通的,都有共性存在,都可以为我们所从事的工作行业中所用。因此,价值比率很高,值得大家看看学习。

  《"乐贸"外贸大咖系列》读后感(七):Mr.Hua给我的启示

  我好高骛远,会憧憬未来如何飞黄腾达,但一直无法安心下来脚踏实地地做一番事业,偶尔在地知乎上面看到某个高票答案,再去关注答主,最后发现他还写了一本书《MR.HUA 创业手记》,于是第一时间买了回来拜读。

  通读一遍,酣畅淋漓,完全不像国外翻译回来的经管类书籍一样空且大,华超在书里展示的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开始的奋斗史。在创业的过程当中洞察力、执行力的完美体现,是我作为一个学习者所羡慕的。在此也作部分笔记,提炼有所启发的关键点。

  1、在华超刚刚去新西兰的时候,第一个问题就是英语的写作和表达,而他在房东的帮助和找工生涯里面就突破了这两者,写作拿到雅思七分,而交流也比原来在国内要顺利很多。归根到底中国人英语的最大问题还是不敢开口,而吴晓波在最近一期的视频《龙象之争》当中指出国际组织,无论商界还是政界,印度领袖的比例要比中国人多出许多,许多中国留学生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而印度人会搭讪,容易融入当地环境,所以印度人比中国更能适应国际社会。回到书里,英语是工具,而工具的运用在于自己的努力,学了这么多年的英语,我还用不好这一把工具,着实需要反思。

  关键点:学习能力

  2、二手车生意,源自生活需求的观察。华超在打工后决定买车代步,但在买车的过程中发现车价差别的根本只在于车况干净与否,所以细心的他发现了这一商机。有疑问,好奇,所以决定去验证,而他过人的执行力在这一单生意,还有往后整个商业历程中都得到充分的展现。他开始买车卖车,并且在这过程当中对于消费者/消费环境的理解是非常透彻的,如何淘到性价比还高的车,如何提高利润率和经营口碑,这是他在创业生涯的开端就体现出为的经商智慧。

  关键点:观察-疑惑-验证-行动(执行力) 消费环境的理解 提高利润空间

  3、DVD出租业务,同样源于生活需求的观察。在遇到需求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而华超觉得比拼的最后就是思路。同样选择做碟片出租,可以选择从国内进碟片再转租,但是他却想出新方法——在国内论坛寻找合作者协助COPY内容到硬盘里,降低运费,同样选择当地没有的片源,增加自身差异地性,再与其它竞争对手互换资源,拓展自己的片源,做到本土第一,高效直接!而竞争门槛的低下直接导致利润和销量的下滑,结果他发现所有出租商都没有网站,片源介绍都只是七高八低报纸上,时效性差而且不全面,所以他打牌建立自己的网站,供客户选择。说做就做,自学编程技能,然后制作了自己的第一个网站,发布片源同时也可以建立自己的二手车买卖广告,初成O2O格局。

  关键点:洞察力 执行力 思路(差异性+寻求突破) 学习能力(网页制作)

  4、放弃碟片出租生意,原因在于竞争激烈导致的利润下滑。而他自己在二手车和碟片两门生意的背后总结出:创业初期往往只是因为有个好想法或者发现了一个好的市场机会,我们称为A。当我们做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新的商业机会,它会优化你最初的构想,演变成B。再当我们继续努力做下去的时候,我们服务到一定的客户,积累了不少的人脉,我们的生意模式会演变成C。到了我们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把一件事情做专做大,这时我们会突然发现一个崭新的商业模式D出现在我们眼前。

  所以华超觉得,商机不是想出来的,而是摸爬滚打后慢慢发现的。要脚踏实地,而不是好高骛远。

  5、

  《"乐贸"外贸大咖系列》读后感(八):有想法又很努力的人,早晚是会成功的

  当看小说一样看完整本书,看这本书的起源在于无意之间看到了MR.Hua的微信公众号,然后看到了米课圈,然后又看到了老华的12小时直播和刚出来的1亿实盘直播,好奇心驱使我看看这个人身边围绕的到底是啥。

  书的内容就是书名,个人创业史,从早年能够留学新西兰就看出一定是家境殷实的富二代,我接触的富二代都是智商情商都不错的,主要是看他们是否愿意好好利用自己的优势和资源的,老华看起来挺好的,感觉朴实又灵光。

  到了创业的中期,甚至是老华这样的连续创业者,就需要敏锐的商业嗅觉,对于市场变化的深切感受,对于创业产品的微创新,尤其在方向和细节上的打磨,还有就是对于消费者和竞争对手的持续关注。

  关于股票投资,对于老华的1亿实盘感觉还是正确的,但是放在bilibili就有点尴尬,那边的主力人群是不投资的。对于书中关于投资的说法,不赞同但是也不反驳,每个人对于投资的理解不同,目标不同,每个投资者也都需要交学费,有些弯路是自己必须要走过才知道是弯路的。所以想投资的或者正在投资的,在能接受的范围内,感受市场就好,尤其现阶段全球技术性股灾开始了,能接受亏损的就持续买入,接受不了的就割肉观望,能不参与就先不参与吧,毕竟花费的精力和获得的收获各自都不一样,自己觉得正确就好了。

  回到创业话题,这个是这本书的核心。对于创业者,如老华所说的,辛苦不代表努力了,努力了也不一定有结果,没有独到的眼光和丰富的行业经验,贸然进入一个陌生市场是非常危险的。我确实也有再创业的想法,目前的疫情尚未过去,很多事情看不清,看不明白,想跳出老本行,确实有些怕,再看看,再想想吧。最好当然是在目前的工作和熟悉的行业里找到可以有所作为的机会。

  回想当初的两次创业经历,对于书中提到的创业者普遍存在的心态感同身受啊:

  创业者不看员工的能力,吃着大锅饭,甚至不干活的人吃肉,干活的人吃屎,任人唯亲;创业者盲目自大,不分权,不分钱,不分股;整天给员工熬鸡汤,画饼,但是不给吃,这个最痛苦。

  老华的三点规矩也很可以借鉴:不指望员工能和自己一样卖命;建立合适的薪酬体系很基础,也很重要,大多数员工给多少钱办多少事是常态;额外的福利能够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这几点想到了马云的观点,薪水是应得,绩效是额外的能力的回报。

  看完整本书,收益还是挺大的。

  作为局外人,还是有点意见可以提提,毕竟老华的事业还在继续。

  米课圈的名字可以改改,我乍一看以为是小米的生态圈的产品,其实产品还是可以的,尤其整个圈子的氛围还是积极向上的;

  然后就是感觉这个课程的圈子有点像小范围的得到APP,没有买过课程我还没有发言权,争取能买几次课程体验下,得到APP我从最早开始用,到现在已经删了,里面的课早听完了,新的课程越来越没有价值,希望这个米课圈能有所不一样吧。

  《"乐贸"外贸大咖系列》读后感(九):华哥是真的有导师天赋

  知道华哥是从小破站一个视频来的,标题是《我花3000万买腾讯股票》当时就觉得,嗯,是某个大佬的投资课,抱着虚心学习和一点好奇心点开来看了。没想到竟然是个宝藏大哥。为什么宝藏呢?因为华哥讲课给人的感觉就很不羁,时而拿罐可乐,时而开瓶茅台,然后给大家直播12个小时吃火锅,跟大家叨逼叨,虽然有点话痨,但是讲的很有意思,有干货,给人以启发。然后就一键三连,加了个关注。进而又发现了华哥的公众号。

  从华哥的公众号文章打赏语“我不要牌坊!”就能看出来,多耿直一男的哈哈哈,目标明确。

  华哥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奸商”,定位明确。

  不在意别人的目光,然后专注做自己的事情,值得学习。他

  公众号我基本上看了个遍,觉得华哥这人有意思,除了会赚钱,还很有想法,特别是他写的自己的经商经历,让我决定买这本书。

  有的时候,看别人的生活经历,常常有这样的感慨,原来人生还能这样过,原来还有这种操作方法。我觉得华哥无论做网课,还是做公众号,还是这书,都是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和人生感悟,慷慨的分享是导师的必要素质。

  我读完这本书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悟:

  创新。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对目前的形式做出判断。因为世界是充满不确定性和变化的,任何生意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很难有永续发电的印钞机。一个人能创新就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商机,发现人家没有发现的蓝海,就能迅速找到被忽略的需求。以前觉得,创新创新的口号一直喊有什么意义,现在突然意识到,创新是这样的重要。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一成不变的生活太无聊,而是我们看待生活的双眼戴上了一副无聊的滤镜,所以看什么都无聊。说到底是思维固化了,僵化了,就像老化的血管失去弹性,失去柔软弯曲的能力,不再有创造力,进而变得脆弱和苍老。生命力蕴含在盈柔饱满的嫩芽中,枯槁僵化的朽木只能迎来一种结局。

  创新不仅体现在发现商机,也体现在打破旧的规则,把一个有问题的生意扭亏为盈,或者在看到生意的发展路径已经不可避免地日薄西山的时候,把一个生意变幻为另一个生意,或者干脆推倒重来,是推演,是进化。想象力很重要,但是这偏偏是学校教不了的,不得不说这确实是应试教育的失败之处。有时想想,中国的教育制度,大概就是把每个人都训练成标准的机器,在固定的岗位上运转下去,不出错,然后众人拾柴火焰高。从1到100。对中国式教育很容易实现,把每个人划归在一个个小格子里,然后努力去填满这个小格子就可以了。但是最初的,如何从0到1,没有人教。只能靠家庭和境遇了。

  反思。比创新更重要的是反思,是意识到,我要创新了,我这么做是在创新,是觉知到,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创业是擅长做解答题的人做对了选择题。华哥说,创业是一系列的事情,不同的时期需要不同的素质,有的时候甚至是相悖的两种逻辑,需要同时并存在一个人的脑海中,自由切换。或者是完全打破以前的模式,把曾经创造辉煌的自己打破揉碎,再重新塑造一个新的自我,是否定再否定。天哪,我自己都吓到了,这不是中学政治课本里背到的“否定再否定的扬弃”么?

  执行力。有了想法不够,还要有强大的执行力,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再在执行中反思和创新,不断优化和修正,再执行,循环往复。

  思维方式。人和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思想,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肯花时间去雕琢自己的思想,是收益最大的事情了吧。华哥在附录里说到的那个故事。花钱买了一个一般的学区房然后辛苦赚钱让孩子去上补习班,孩子毕业后,最终孩子学习不好不坏,房价也没涨多少,想送孩子出国还没有钱。另一个花钱买了一个顶级学区房,孩子接受好的教育无需多少补习班就知道自觉学习,多年后孩子成绩优异,学区房价翻了几倍刚好卖了足够送孩子出国深造。

  大家都知道选择重要,但是怎么选才是真正考验水平的。不同的人看到问题的本质不一样,思维不一样,选择就会不一样。拓展自己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提升自己的眼界和格局。这个过程任何人都帮不了你,只能靠自己,只能不断修炼,能不断进步,那么智慧会一直跟着你。

  光是看到身边有这样的人就觉得好神奇了呀。

  希望华哥继续输出智慧,希望华哥越来越好。图文无关,日常配图而已哈哈哈

  《"乐贸"外贸大咖系列》读后感(十):我读《Mr.Hua 创业手记》

  大约是在2016年春节之前,无聊刷知乎的时候偶然碰到了华超的一个点赞数已经达到39K的回答,顺便自然而然地知道了这本书,于是立马买来一阅,果然,酣畅淋漓。

  这不是一本成功学的书,这是第一本我看到的最接地气的创业书,因为它诞生于差不多同龄人,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个年轻人的奋斗史,不像看马云,史玉柱传记那般波澜壮阔,却也是不像他们遥远而不可及。

  Mr.Hua的创业是伴随始终的,从他出国留学开始就思考着要混出点名堂才有脸回去。刚开始他寄宿到当地的一个叫Lisa的人家,不敢开口说英语的他每天写两篇500字段英文作文请房东帮他改。他去泰国饭店打工,逼着自己练口语,打工的经历很累,他也从90kg暴瘦到了75kg,想减肥,去饭店打工!

  先来说说他的创业经历:

  第1次创业来自于要解决自己需求的买车,倒卖二手车。

  买二手汽车很便宜,但是各家的价格却千差万别,巧妙得发现了车子洗得干净可以卖得比脏的车高很多的价格后,于是他做起来这样的生意,顺风顺水。他挑车也很有眼光,专挑保养不是很好的,显得很脏但可以修复和自己清洗的,另外人群偏向于那些出国或者是离婚的人,他们急于成交,易于压价。

  这是他做成的第一笔生意,思路也很简单,“以低于市场价格买入,以高于市场价格卖出”。

  第2次创业来自于一同留学的华人圈子——卖碟片。

  观察自己所生活的华人圈,发现大家生活的无聊,大多数留学生来的时候都信誓旦旦,很少会带多少娱乐性的东西过来。碟片需求旺盛;2003年的时候网络极其烂,每月只有10G,5,6个华人住一起就基本除了浏览网页就没啥了。

  这是他发现的蓝海,于是迅速制作,干起了生意。

  但是到了2004年,他又将蝶屋转手卖了,因为他发现,原先没有人做的市场,现在已经有3-4家竞争对手了,另外网络公司也可以提供30-40G每月的流量了,这样下载将变得越来越方便。

  市场在缩小,竞争在增大,那就退出吧,毅然决然地。这时前两次创业他已经积累了50万。

  第3次创业 Trade Me卖MP3,差异化并采用竞价模式拍卖。

  无意间在网上发现了一家电商网站,在新西兰很火,并且它有一种竞价模式,底价1块,没有上限。

  他坚信再普通的产品也可以做出差异化,于是在MP3的竞争中不断在各个方面进行改进。那一年21岁的他,已赚百万。

  这随后他在索尼记忆卡上吃了亏,在股市里栽了跟头,然后回国,找了家公司开始打工。

  第4次创业是替海外客户验厂。

  经历了一连串失败,他又做起了游戏生意,什么生意都做,不挑食。以前Trade Me的一个客户找他帮忙审个长,简单的看一下,只是帮朋友个忙,居然也有2000元收入,这又让他躁动的心产生了渴望。

  发现商机,立马开干,成立公司,招聘人马,在全国开始接单。但是这次创业只是弥补了一点股市的损失。

  第5次创业,新西兰卖实景油画。

  任何机会都不是等来的,这次也一样。

  这是一次跨境贸易,跟MP3类似,并且从MP3时候开始到现在卖油画,应该是Mr.Hua开始接触到了商品真正的全部环节,从用什么芯片,用什么耳机,写实画的内容,他干了产品经理的活;去哪个代工厂生产,交货计划,他干了计划和生产的活;开拓销售渠道,去平台建ID,挂东西来卖,他干了销售的活。发货过程,甚至卸货都是自己,干了物流和交付的活;甚至客服都是自己。

  这是一次漂亮的翻身仗,他收复了股票的失地,狠狠地赚了一大笔。

  第6次创业,创立米课。

  这是Mr.Hua现在的事业,创立米课之前,他曾想过搭车创业,但终因人性的差别而分道扬镳。

  不过这也是个机会,让他认识到了培训业。这个可怜的培训业,从一出生就很难被人看好,但是看到Mr.Hua的一连串动作,真的感慨,事在人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太大了。

  其他经历:

  打工,Mr.Hua前前后后有过好几次打工的经历,从刚到新西兰,刚回国之时都是以给别人打工开始在一个地方立足的。

  炒股和买房,Mr.Hua投资的方式是炒股和买房,股市经历过惨痛教训,输掉了70%,也借势成功崛起,反反复复。买房则很有一套自己的思路,入手价好,房源质量也好,这些年也真是大赚特赚了。

  综合读下来,我的感触如下:

  1,创业就是要为自己的事业负全责,与打工不同。创业就是一次接一次的冒险,这次赚了100万,下一次可能就赔了,但是再来一次说不定收复失地,还赚了1000万。这跟打工赚钱思路完全不同,因为打工者总是计算我年薪10万,10年就可以攒够100万了,要是工资涨到20万,5年就可以达到。

  2,眼光比蛮干更重要,比拼的就是思路。要善于发现蓝海,商机总是无处不在,深入去观察,并且要有深入思考的习惯,用尽全力去观察,去思考,就一定可以发现机会。

  老天是会照顾有准备的人的,Mr.Hua还在低谷,还在给人打工的时候,朋友带去KTV,别人只知道玩游戏,他却开始思考游戏能不能做成生意,并且马上就开始研究了。比如发现了Trade Me这个商机,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卖什么,就去淘宝上把所有能想到的小东西都买下来,一个个去Trade Me上试,一般人谁能做到这样?

  3,想到就做,生意之道,唯快不破。看到验厂有市场,立马就组建公司了;意识到油画在新西兰有市场,一张机票,说走就走。

  4,不要和生意谈恋爱。看到市场走下坡路,说放弃就放弃了,不带丝毫留恋。

  执行力和不知天高地厚,是年轻人能够创出一番天地的核心因素。这个初到新西兰连英语都说不溜的少年,苦练之后有了这么多生意的经历,有了这么多次的起起伏伏。

  我不知道这本书里有多少是真实亦或是有多少是吹牛的,不知道他现在的米课还可以做多久,不知道他会不会成为一代商业大亨,但是可以肯定一点,可以写出这样一本书的人,他的日子不会一直穷,因为他有很强的商业头脑,他的生活不会一直单调,因为他有对更好生活的极度渴望。

  ——2016.3.27

  我的微信公众号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TE4MTU0Nw==&tempkey=gkrpojB%2F%2BPp34eJftHdfccWEtKTYVH%2B7a%2FRqvj%2FrbZ4DAX05gyWQ%2F5jWVkGbpDTOWZZ02KX7QLiMK6Pe6g3NbPnZKJGy5aW1wYBvDmAroeDtE0iUD3T1sRnpq2EU%2BTi%2Blug9HknXfAsg8t9X59i7kQ%3D%3D&#rd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