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罗辑思维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罗辑思维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7-24 04:3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罗辑思维读后感精选10篇

  《罗辑思维》是一本由罗振宇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32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罗辑思维》读后感(一):回头读逻辑思维

  无论听没听视频,我觉得纸质书值得一读,尤其对于我来说。视频的优点在于看着老罗的表情,觉得内容分外有意思音频的优点在于路上听可以节省部分时间、打发无聊,而纸质书的优点在于:

  a大量节省时间,一小时的时间听一期节目,同样的时间电纸书可以看4-5期的内容。

  增加思考时间,音频的节奏不由你控制,只是不停接收老罗的灌输,自己思索容易漏几句话,打断了连续性。但是读书的时候,可以尽情思考、联想。

  c对于一些人名地名之类的,读书更直观,也便于查询。

  因为这几期之前都听过,所以看起来分外的快,感觉也是一次快速回顾和总结,好的思想书籍还是值得反复的。

  《罗辑思维》读后感(二):评你的钱 评你的自由市场经济 评你的人

  自由市场经济认为价格是一个信号 最终可以让供需达到平衡 但是这是有前提条件的 就是供应是可以增加的 可以和需求达到平衡的 这一系统不适合车牌市场 车牌市场根本就是一个永远可能达到供需比平衡的市场 这样的系统如果市场化那是纯粹资本至上 如果车牌系统完全的市场化 你试试 到时候就永远只能是富人开车 一般人根本就没有这个机会 这就是变相的特权。摇号系统优点实在是太多了 首先就是给了一般人开车的权利 然后黑市上的价格提高转移到了富人 其中的一部分利润分配给了黑市系统的人 这些人多半也是不怎么富裕(别拿道德水平说事 道德水平是和生存的感觉美好度以及个人生活历史息息相关的 人的本质一样) 摇号系统从这几点上考虑简直就是完美之举。

  这几点也是适合某一特殊时期国家必需品的完全掌控,国家不应该搞价格管制,因为它根本不可能达到上述摇号系统的三个优点,因为价格管制并不能让国家掌控全部的供应,供应还是掌握私人手里,所以价格管制就纯粹是一个空政策。特殊时期内,比如说食品短缺,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实施国家的定额分配政策,不然活下来的就只有富人,他们还能随便挥霍食品,因为短时间内价格这个调控信号并不能让供需迅速的达到平衡,但是这种情况下供应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的 照样能促进人们强烈的对供应品的生产 从而迅速的缩小供需比 等恢复到一定的水平国家完全再可以开发市场

  你所说的市场经济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的就是供需能够在人们忍受的时间内达到平衡 否则就是通过财富来在人类社会进行优胜劣汰 而我认为人类社会能够进行优胜劣汰的标准绝对才能 特别智商科研能力(这些才是人类得以发展延续基础)绝对不是金钱 不是搞那些人文艺术的能力 你说你需要那么多人搞人文艺术吗 根本没必要 一个好作品足以达到足够影响力和市场满足 人类几千年的人文和历史讲的东西都一样就是人的本质、人的情情爱爱,人的打打杀杀,人就那么点本质 你有必要弄一堆人不断去搞?换汤不换药 还有纵欲的嫌疑

  还有别以为满足人的情感就是好事 人的情感系统不是让人来享受情感的美好 人的情感难受度本质上是人与外界是否适应的一个信号 和市场中的价格信号是那么的相似 只要不是非常的难以忍受 你又何必在某方面欲望很好的时候继续增大这种美好度。心理学上有个词汇心理代偿 过分的追求某个方面的生理欲望快感就是典型的代偿心理 是一种其它能力和适应力缺失表现。而科研研究的是宇宙万物 是一个需要很高智商需要很多人参与才能逐步接近想要的成果

  如果人类哪一天真的只能选择让一部分人走 那么具有创造力工作能力以及更强更长生命力的科研人员青年男女得先走 人道主义老人小孩优先的原则在这种极端选择的情况下根本不适用(求别喷,过过脑子你就能理解我这句话了)。至于那些在人类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企业家以及政治家弄一小部分就行了 本来逃走的就没多少人 你们这些人类管理群体自然就没太大的价值了 至于人文艺术家 弄几个权威完全就满足人们的需求了。任何原则都是有前提的,这就是人道主义的前提,任何原则都不能违反人类的繁衍和生存原则。

  首先且不说你自己能对自由、对市场经济能有多深多大的理解 你天天在这鼓吹自由、鼓吹市场经济 你有一次把它讲得具体点让大家明白的?你现在就是你曾经讲过的谏官 过过嘴瘾 40多岁的人了 天天批判这批判那 有意思?能在你看不惯的地方付出行动力?对各种看不惯的政策你能给个具体的可实现方案?别弄个大原则 一抛 然后不管了 ok?这不是做算术 这是门实践科学。你说没刚需品 这就是纯粹的玩概念 不过你确实是玩抽象、玩概念的高手。一碗饭对一个吃饱的人不是刚需 对一个饿得快死的就是刚需 你又何必把一个具体的刚需对所有人所有的情境棒子打死 刚需就是一个人一定时空情境下的渴望程度 谁说它是静态

  《罗辑思维》读后感(三):碎片化的知识说书人

  罗胖是70后,长得白净、喜感,语言幽默、知识量又丰富,这种磁铁类型的人,如果在生活中遇到,我估计就像一块铁一样,不由自主地要被吸引过去了。

  在央视的平台,到出走央视,无一不是底气底蕴支撑。这种支撑的背后,就是对知识广泛的涉猎和汲取,是对世界和生活深入的思考及有所得

  他的类似脱口秀的谈话节目,确实如他本人自述的书的副标题:有种、有趣、有料,世界和中国历史典故人物事件信手拈来,仿佛对历史长河中那一件件、一桩桩发生过的事身临其境,谈起来得心应手如数家珍。他的很多观点挺有新意甚至出其不意,比如好死赖活一定要在大城市里、u盘工作理念,社会组织体系消亡以及剩女理论婚姻起源等等。在如今信息高度发达时代,人们都很难静下心来去读一本书,对手机电子产品高度依赖,知识摄取碎片化,罗胖就见缝插针,每天一小段说书,影响人们读书、生活。

  最感佩的还是他的知识丰富、见多识广,看过的书不计其数,要给别人一瓶水,首先自己得有一缸水。有“一缸水”的罗胖,应该把时间都贡献给了书籍吧?!

  《罗辑思维》读后感(四):做认真读书人

  不知道什么时候,读书变成了一个体力活。真的,看到精彩处,捧着一本书一坐两三个小时,等回过神来的时候脖子酸疼,两个肩膀也像挑了好几桶水似的。

  感谢有罗胖,和罗辑思维这样的节目。哪怕是我平时不怎么感兴趣题材经过生动而精彩的解读,立刻觉得有滋有味

  唯一的心愿,是希望罗辑思维越办愈好。

  唯一的遗憾,是罗辑思维这样的节目如此之少。

  《罗辑思维》读后感(五):散段子

  读完这本书之后,惊喜发现,竟没有多少深刻记忆点。当然,一方面要做自我反省,个人读书快,有点草。但另一方面我也想说,这本书是趋利的商业性质的书。

  不可否认的是,该书特别易读,字大、空白多且故事色彩浓,个把小时读完不是难事。但这不是一本诚意之作。借此想表达心中所向往的诚意之作应该是什么样子:它不必很厚,但应是两人以内的作者完成,而非群编作品。这是保证全书整体思想、逻辑思维等的连贯性。一人一部能流传下来的著作足以。它可以囊括任何东西,不论是什么,行文流水放肆不羁。它会引起你的思考。诚然,怀有问题意识怀疑精神的人面对任何书籍都能思考一二,但我希望一本诚意之作可在不经意间让人开朗开明。仅此而已!

  《罗辑思维》读后感(六):不一样的视角

  看罗辑思维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谈不上每期都看,关注的东西太多,坚持不了。现在罗辑思维也出书了,权当支持一下吧。这本书挺实惠,内容丰富,一共有前十九期的内容,和视频最大的不同就是加入了很多有反对意见评论,倾听了很多不同的声音。书的最大缺陷就是每期节目没有视频和图片内容,光是文字显得有些单调。不过罗辑思维的精华就在于罗胖把每本书的观点汇集成自己的东西说给大家,还是很长见识的。就是有一点,如一些网友所说,有些内容很深,阅读群体可能就不如《晓说》广,我也有这个感受,其实很多期的节目内容我都看不懂,遇到关于经济的内容我就更不感兴趣了,也就权且听之吧。看了一遍书,相当于又把这十九期节目复习了一遍,结合以前,再看看又有什么收获吧。

  一、末日思维。人的生命如果是无限的也有不好处,那就是你随时可以努力。而我们现代人最大的问题时有时候会忘了人会死的,所以我们会撒谎,会冷落爱我们的人,我们会觉得我们以后会有时间去弥补。但生命脆弱,很多事情你不可预知。所以心中永远保有这个死字对人最大的好处就是你永远不会去作恶,绝对要把当下该干的事情做完。如果我们自己每天临睡前想,如果这是最后一天,我有没有对这个世界有惭愧之处,这就是向死而生的境界

  二、大城市的见识。毕业之后回到自己长大的小城镇,总觉得和在大城市过活的同学们会越来越有差距,不但是经济上的,更重要的就是罗振宇在这期《拒绝逃离北上广》中谈到的见识。见识很重要,跟经济地位聪明无关,就是你是否在大城市生活。年轻人在城市获得的更多东西,远不仅仅是肉身之间非延时的沟通,更重要的是见识。有些人学问很高但没见识,这是城市生活给人的灵魂世界带来的最丰厚礼物,很多事你没在大城市混过就是不行。我觉得也是如此,像我那两个发小,尽管我比他们学习好,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北漂生活,大城市给他们提供了大量的增长见识的机会,他们的见识就是比我广的多,这个真的是不服不行。见识到更多比自己强的人甚至大师,也会让有天赋的人以最快的速度进步。在第四期罗胖也说过,大城市的超大规模聚集也许是一个规律,韩国首尔,人口占韩国一半,日本也是如此,一半人口和75%的GDP都集中在环东京湾的四个城市圈,而现代生活的本质是,只有聚集才能产生大规模的财富。

  三、歪理邪说一箩筐。我们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很不确定的时代,不要对一件事情有非常固定看法,没准儿到了明天,它很可能就是错的了。这个歪理不算歪理。

  四、治不好的地域歧视。罗胖在这期说了几个原因。一是人类的简化机制。人类怎么去把握如此复杂的外在世界呢?就是用简化机制赋予其意义,再通过意义去理解这个世界,而地域歧视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简化机制。因为我们无法去把握一个几千万人将近上亿人口的省份或者国家,太复杂了,所以干脆把它符号化。再有就是人类认知世界就是不断建立起我们和他们之间的一个边界过程。这种边界一旦形成,所谓的歧视就在这种自我认同的构建当中潜滋蔓长。而罗胖也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一是把自我认同扩大到所有边界上去,二是剥离的思维方式同时针对地域歧视,有组织的维权往往是最奏效的方法

  五、80后的生活困境。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八零后,也深深感触现有体制生存环境下的现状,一个就是六零后掌握高级权利,七零后掌握了中层权利,很多八零后难以进位。另一个就是在这种体制下,自己价值的衡量尺度就是领导对你的喜好,他觉得你好你就好,他觉得不好就不好,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自己根本把握不了自己的价值体现,因此的确很困苦。节目里面支了两招。一是以一个独立手艺人的方式存活。脱离单位组织,进行主持人所谓的U盘化生存,罗胖的口号是“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这个我们这个社会的变迁是相关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和人的协作变得更加自由,衡量一个节点的价值方式就出现了非常重要的变换,而市场才是一个最公道的价值评价体系,单位是很难给你的。另一个解决生存困境的方式就是换思维。罗胖说的玩穿越我没有搞懂,可能就是改变一下你在组织内部的生存方式吧,要么向七零后看齐,要么向九零后看齐,例如如七零后那么人脉发达,或者有九零后那股冲劲。但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成为组织内部的手艺人,让领导不得不用你,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命由天定,运由自造,所以我也要努力成为一手艺人,有自己的专业

  六、慈善的善与恶。周其仁教授有一个特别奇怪结论,他说非洲很多国家的农民吃不上饭,往往是因为西方国家大笔粮食援助。看了罗胖后面的解释还真是那么回事,这源于非洲当地腐败落后黑社会性质的政府。而做慈善又通常会有两大难题。第一大难题是:原来穷人社会结构中的缺点能否克制住。另一个难处就更加麻烦,穷人们原来的社会结构当中有一些好的因素,而外界大量慈善资源的到来,会破坏这些好的东西,从而让当地的情况变得严重恶化。

  七、成名的代价。现在这个时代,公众人物的道德底线是普通人的道德上限,因为所有的人都会把你脑补成一个伟大、光荣、正确、完满的人。一旦成名,你就不可能获得真实的生活。成名要付出的第二个代价是,成名之后你根本不知道你的名伤害了谁,而这种伤害会在不经意间像一个躲在角落里的魔鬼蹦出来咬你一口。罗胖举的例子是《水浒》中郑屠因为叫做镇关西而让鲁达不服的事。

  八、大国不能认死理。在外交战略、国家崛起的过程中,有一个永恒的命题,就是我们真的要把我们的战略,包括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搞得那么清楚吗?俾斯麦和他的继任者给了我们明确的回答。我觉得人也是如此,没有必要那么认真、明确,可是我做不到,认为不好的人就是鄙视他。而有些事情就因为人们心里的恐惧,因为一些国家认定了某些事情一定会发生,于是它就真的发生了,所以,当时的欧洲人写了一句话:“恐惧是一个坏谋士,它一定会给你出馊主意”。

  九、杀死上帝的达尔文。达尔文是在告诉我们,进化压根没有方向,每一个物种对自己的命运其实完全无法掌控,这才是达尔文真正的发现。创造也不容易,创造要付出的可不只是智慧,创造首先要付出的就是勇气。

  十、反腐黑箱必被砸爆。罗胖的观点是,不管路上遇到多少艰难险阻,有些制度性的种子一旦种下,它就会顽强地生根、发芽、开枝、散叶,这绝对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我觉的在大城市或许会如此,小城市的路太长了。

  十一、交融创造新生命。读书是怎么回事?读书就是摆脱了同时代人的交换,去和其他时代的人进行的知识的交换,所以它变得更安全,更有益,因为我们完全能够屏蔽掉那些像烟草、梅毒一样有害的东西,把那些古人有用的东西为我所用,实现更伟大的跨越时空的哥伦布大交换。

  罗胖的微信和《罗辑思维》还是要一如既往的支持的,希望能在他的不断熏陶下我也会有些好的思想。

  《罗辑思维》读后感(七):这本书应该可以作为读书界里的VOGUE

  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

  从直观感性的角度来评判,这本书是一本聪明的书。整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是做到了封面上标注的:在知识中寻找见识,和 有种 有料 有趣。每一个事件上,作者把自己观点埋在一个篇幅不长不短的故事里,慢慢的展示给你。还在篇末附上一本推荐书,引导你去做深入阅读。你可以感受到老罗在罗辑思维那个微信号里用不温不火的语调跟你娓娓道来的平静。我觉得读过这本书的人差不多都能快被他说服了。(BTW,打字的时候我估计罗辑思维要取代逻辑思维被搜狗收录了吧)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不知道这些文章篇目究竟是作者自己的力量还是背后团队的力量。如果是作者自己的力量,我深深的被作者的记忆能力和阅读能力折服。如果是团队的力量,我也非常佩服作者的团队管理能力。

  读完这本书,我的TO DO LIST上多了一件事,就是整理这本书里提到的数目,弄一个豆列。恐怕有人会跟我是同样的想法。

  最近卖大闸蟹卖的有点疯魔了。啥事都想着营销那档子事。

  从营销的角度来说,这本书可以做的更好。

  比如:在每篇文章的最后推荐书的时候,附带一个购买的二维码,手机扫一扫就能跳转到购买链接。这样又能进一步提高这本书的出版利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在标题里说 这本书可以作为读书界里的VOGUE的原因。因为可以说是购书广告综合体。策划得当的话,出版方完全是可以实现购买佣金的收入的

  《罗辑思维》读后感(八):分享读书的乐趣

  读书的乐趣在于交流和分享,让人的眼界更开阔,思想更深邃,不同的见解和思维让一本书呈现出不同的味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罗胖子的网络读书分享会更受人喜爱,趣味十足,思想奇特,真正的打开了一扇读书之门。

  开始注意罗振宇还在于他略微的口音,笑起来的样子有点可爱,讲解的过程中给人一种愉悦之感,诙谐有趣,完全逆转了原有读书会的严肃和沉闷。“死磕自己,愉悦大家”罗胖的这句话立刻吸引了我,让我想看看他到底是怎么死磕自己的。看着他在网络镜头前自娱自乐的分享读书的心得,不禁对他提出的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身为80后,对于那一集:夹缝中的80后尤为记忆犹新,网络时代,u盘无处不再,学会u盘化生存: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成为竞争中无可替代的一枚u盘。

  《罗辑思维》集合了罗振宇自网络自媒体开播以来的前十九集,每一集都有不同的分享和体会,集合了更多人的思想,让你在思考的同时倾听各方的不同声音。网络的发展是迅猛的,网络信息的冲击对年轻人来说尤为巨大,能够静心的研读一本书,领会古人以及当今思想的闪光点,越来越难的。自媒体的发展,罗胖的网络读书分享,成为了网络爱书人的又一片圣地,而《罗辑思维》的口号:有种、有趣、有料简洁有力的表达出它的精髓所在。

  让读书不再变得枯燥无味,让分享变得无时无刻,罗胖子的理论和观点带你全方位的搜集信息获取知识,在知识中寻找见识,不断的引发自我思考和反省。

  对罗胖子的观点很多都非常感兴趣,原来每个人的思想有如此大的差异,反思自己看问题想问题的角度。但是其中,有一些观点略显牵强和片面,正是如此才激发我读更多的书,更好的看待这些观点。

  《罗辑思维》依旧在继续,我的读书历程依旧在继续,依旧会在新一集出来的时候津津有味的观看,继而和身边的人一同分享,这份简单的读书乐趣。

  《罗辑思维》读后感(九):“忍”者之路

  17世纪的英国诗人约翰·多恩写过一段布道词:所以 人都是我的一部分,正如所有的地点,包括一些小小的石子,都是欧洲的一部分。当一个石子滚到了海峡当中,欧洲就少了一部分。所以每一个人的死去或离开,都是“我”这个主体少了一部分,所以当你听到丧钟鸣起的时候,不要问丧钟为谁耳鸣,丧钟就是为你而鸣。

  这与张载提出的“民胞物与”的思想是一脉相通的。这种思想的本质就是,吧自我认同扩大到所有的边界上去,如果一个人拥有这样的胸怀,那他就不可能有地域歧视。

  人们经常在网上辱骂公众人物,因为公众人物一件事做的不好,就引来网友的攻击。真正有修养的人会将网友的攻击当做自己的 一个社会符号被攻击,而自己的内在人格内涵远远大于这些表面的,所以也就不会在乎这些浮躁的人的批判了。

  《海贼王》中路飞第一次见贝拉米的时候不能出手,而黑胡子却说他们赢了。因为路飞有自己要守护的东西,一个要成为海贼王的男人不会为一个市井之徒而气急败坏。他会为了朋友受欺负,而不顾一切去为朋友讨回公道。“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另外一层含义是“不该出手时就绝不出手”,这就是器量。真正的男人就要学会能忍人之所不能忍。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法国改革家圣西门放弃了世袭伯爵爵位,认为爵位是低贱之物,这使他最终以赤贫而终。当时,贵族把平民蔑称为“白痴”,圣西门便给自己起了新名“白痴公民”,断然站在无产阶级一边。圣西门生命的最后刹那。临终前,医生问他,“你现在难受吗”,圣西门回答,“不难受,或许我是在撒谎,但说这个没意思,让我们谈谈社会主义吧”。圣西门讲了许久,最后抬起手说,“我们稳操胜券”,随后死去。 真正的勇士,敢于为真理而战。

  古龙《欢乐英雄》:

  王动虽不是死人,但动得比死人也多不了多少。

  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绝不动。

  他不想动的时候,谁也没法子要他动。

  油瓶子若在面前倒了,任何人都会伸手去扶起来的,王动却不动。天上若突然掉下个大元宝,无论谁都一定会捡起来的,王动也不动。甚至连世上最美的女人脱得光光的坐到他怀里,他还是不会动的。

  但他也有动的时候,而且不动则己,一动就很惊人。有一次他在片刻内不停地翻了三百八十二个跟斗,为的只不过是想让一个刚死了母亲的小孩子笑一笑。

  有一次他在两天两夜间赶了一千四百五十里路,为的只不过是去见一个朋友的最后一面。

  他那朋友早已死了。

  有一次他在三天三夜中,踏平了四座山寨,和两百七十四个人交过手,杀了其中一百零三个,只不过因为那伙强盗杀了赵家村的赵老先生老两口子,还抢走了他们的三个女儿。

  赵老先生和那三位姑娘他根本全不认得。

  若有人欺负了他,甚至吐口痰在他脸上,他都绝不会动。

  你说他奇怪,

  他的确有点奇怪。

  《罗辑思维》读后感(十):三观尽毁

  这是一本可以毁三观的书,适合清晨,焚香,摆上贡品,潜心拜读,接受他洗脑。却又也适合,厕所旁,便秘时,最佳马桶伴侣。

  这本书,可以从头看起,也可以从最后一页开始翻,中间跳着读也无所谓,反正短小篇章,各有各的精彩。

  这本书,有逻辑思维的人该读,因为逻辑缜密,观点新颖。没有逻辑思维的人,更该读,因为可以瞬间训练大脑逻辑部分。

  这本书,理科生该读,因为读后,妈妈再也不担心我谈恋爱了,如何在女生面前装逼,引用此书内容即可,这本书讲了世界末日,讲了逃离北上广,讲了历史变迁,讲了互联网狂欢,讲了权力的真相,讲了治不好的地域歧视,也讲了剩女问题,都是时下最热门的话题,却绝不人云亦云,见解出挑。

  这本书,文科生该读,因为读了这本书,等于读了千千万万本书,文中每篇文章后面都有推荐延伸读物,至于读不读那本延伸读物,倒无所谓。反正只要把本书里的每篇话题讨论当做读后感发表,那你在朋友圈,就变成神级一样的人物,乖乖隆地咚,你连这么冷门的书也读过的感觉。

  这本书,70后该读,因为作者系70后,80后更该读,因为文章专门有篇章教授80后如何在70后和90后的夹击中夹缝生存。90后也该读,因为本书最新提出的“手艺人”概念会让走上社会的你们更加明白“能力”其实可以大于“关系”,尤其在这样的一个自媒体时代。

  这本书,还坚守在北上广的朋友该读,因为它会让你庆幸自己留在文化和机会的中心,并且更努力地奋斗下去,离开北上广的朋友也该读,因为它会让你明白人生其实各有各的活法,每种活法都有自己的意义。

  哎哟,写着,写着怎么感觉,有点广告贴的感觉。

  只是,真的是被这本书小小震撼了下,向来是喜欢看杂文专栏的人,这本书,一下午读完,尚觉得不过瘾,于是上网上,找《罗辑思维》的视频来看,看着侃侃而谈的罗振宇,突然觉得男人的魅力,原来真的不在于外表。

  看完这本书,有了和罗振宇一样的目标:希望成为疯狂书僮,每周趁热端上三段读书心得,保证给得比盒饭多,营养比蒙牛强。因为只有不停的阅读,才能让我们成为“有种,有趣,有料”的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