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永恒如新的日常设计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永恒如新的日常设计读后感100字

2021-05-06 01:46: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永恒如新的日常设计读后感100字

  《永恒如新的日常设计》是一本由[日]小林和人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1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永恒如新的日常设计》精选点评:

  ●超级好看,很多好看的设计

  ●店主品味不错,作为休闲的图书,装帧很好。与其说被选中的170件日常用品很美,不若说作者本身有双热爱“品质生活”的眼睛。

  ●每一件都想要!

  ●一时冲动入了作者签名版,还好这些东西中国都买不到,否则得自己开个杂货店。

  ●不讲什么大道理,仅仅就是在描述一个一个小物件, 应该细细体会 这大概就是源于生活点滴的美吧

  ●常年不参加买减活动的此书终于被京东献祭了618。是一本好看的生活型录。

  ●期待这本书期待了一两年- -入手时也觉得非常棒,看图片非常享受然而,翻看后略失望啊....并没有什么「内容」,太像杂货店的商品目录了。每一段文字都在大喊「这个设计是最好的设计!」、「真好!这样真好!」,可是又说不清好的具体缘由。图是真的美,很想购买里面的一两件。大概就只是给我这样的读后感吧:(

  ●好棒的商品目录。Roundabout。20151220

  ●一开始是脱去了书腰放在月子中心洗手间的洗脸台上,看起来很和谐和美。但是在洗手间停留的时间(吸奶时)不方便翻书,20多天都没有看完,今天索性就拿出来看。看完了。很喜欢的。对自己今后的消费方向有较大的启发。希望他出2。

  ●整个像本大杂志,图录照片优质。我并不喜欢禁欲系的原木不锈钢纯白生活用具,结果借回来可好,我妈看了嚷嚷着要买烧水壶...看来会不会生活的人会是完全不同的读者- -

  《永恒如新的日常设计》读后感(一):博物馆收藏册

  与我之前读过的设计类书籍不同,这本书中所提到的所有设计均不是出于作者之手。它其实特别像一本博物馆收藏册,介绍了许多世界著名设计品牌的日用品。 在书的开篇,作者提到这样一个故事。意大利艺术家兼设计师布鲁诺·莫纳利曾写过一篇文章,讲述了他有一次经过礼品店,看到了马靴造型的雨伞架、平底锅造型的时钟、压路机造型的吸墨器、剑一般的拆信刀、蛇一般的气压计。莫纳利认为,这一堆商品浮夸不实,设计庸俗。他大呼道:我想要买的是再正常不过的烟斗!我想坐在长得像椅子的椅子上,为一个普通的杯子注入满满的咖啡!在莫纳利和本书作者的理念中,如今社会充斥着太多这样过度设计的商品。他们更想要的,是能经得起时光洗涤,简约而实用的设计。 因此,在本书当中,作者所介绍的日用品均外表朴素,但出自国际知名设计师之手,完美契合生活所需。挂锁、扫帚、托盘、绳结带、古董磨豆机、五金零件、铁制水桶、手缝杯垫、洗衣皂、面包用砧板……你能想到的家庭所需品,作者都会推荐一个大师级设计。更令人惊讶的是,有些物品甚至已经绝版,不再生产了。 我对于日用品的态度没有那么极端,并不认为“长得不像椅子的椅子”是过度设计。这就好比你是一个重庆人,你说不放花椒的火锅没有灵魂,但世界上并不是只有重庆人,也并不是只有一种火锅。什么是过度设计?这个度是由谁来判定呢?我倒是挺想要那个长得像剑的拆信刀。

  《永恒如新的日常设计》读后感(二):我的第一本建立生活美学感知的书

  

什么是永恒如新?根据我的经验,大部分东西都只能随着时间而逐步失去魅力,衣服会陈旧,机械会损毁,书本会发黄变软。但是生活很长,如果所有的东西都在不断的新来然后不断地失去魅力,不免有些乏味。但是小林和人告诉我,有的东西会随着时间越来越珍贵,越来越具有魅力。

本书对我最大的影响,是让我第一次去产生一种意识——什么样的杯子好看?什么样的置物架好看?什么样的水壶、油瓶、餐具刀、剪刀、鞋柜等等各种生活里常见的物品好看?以及为什么好看?直接给出结论是贫瘠且没有说服力的,而小林和人的做法就是,让你看很多很多的产品,并稍加解说本产品好在什么地方,让你形成一种意识,且不断地检验。看完书后我形成这样的印象:

①首先它是很好用的。 譬如一开始介绍的计量杯,有着很精准的刻度,这样你在烹饪的时候,可以很精确地取到合适的水,外加材料聚丙烯耐撞,也耐水的任何温度,给人一种好用的感觉。关于餐具的刀叉部分,小林和人偏爱不锈钢,金属光泽给人锋利干脆的感觉,同时不锈钢材质清洁度好。还有后面提到的TWIN Classic料理剪刀,它经久不衰的原因,大概就是因为这剪刀的每一处都是为了好用而存在的吧。包括后面让我很惊喜的STOCKMAR的十二色蜡笔砖组,同样非常考虑到小朋友的使用了。

②发挥材料本身的质感和使用特性。木头的手感很好,带有独特的生命纹理,而且比热容很高,很适合当扶手,把手。陶瓷耐磨耐腐蚀不易变形,而且容易在上面创造艺术家个性化的设计,可以成为很好的器皿,厨房的过滤网则用不锈钢,因为像不锈钢这样的工业材料更容易塑性成这么细腻的网状,而且清洁起来也更加方便。

③放得越旧越好看的材料。像木头,铜,陶瓷这些都是会因为时间而加分的材料,包括蓝染的布料和帆布,都会给人一种“它是一种可以承载时间的物品”的感觉。

  《永恒如新的日常设计》读后感(三):09《永恒如新的日常设计》:设计“长得像杯子的杯子”

  近期购物有一种明显的偏好,喜欢能传达出简约感的物品。 以往会喜欢什么?浓郁而有个性的色彩表达,活力、热情、浪漫,愤怒、悲伤、忧郁,要有明确的态度,要有真实可感的情绪表达。无论是衣服、配饰,还是家居日用,生活中种种会购入的东西,其实都有意无意地透露了自己的某种态度选择。 过一段时间后,想法又会有所变化:越是情绪表达明显的物品,会在那一阵情绪散去之后,变得不那么吸引人,甚至会让人厌倦。相反那种极其简单、朴素的物品,会觉得经久耐看,有一种经受得住时间检验的独特而平衡的美感。

  简约就没有个性吗?品一品发现也并非如此。

没有华丽的外表或外露的光芒,却值得信赖。水墨画般浅浅的浸晕里,品出了清新水润。淡雅悠然的底色中,如同冬日里唤醒人的冷空气一般,凛冽得让人印象深刻。金属部分直接裸露于外,有种未加修饰的美感。

  亲切、温润、简洁、利落、典雅等等不同的感觉,似乎也都能在简约的风格中找到位置。 颜色、形状、材质、设计等等角度的融合,可以以殊途同归的方式,传达一类理念。

  回归到这本书,作者小林和人,在东京吉祥寺创立两家小店“Roundabout”、“Outabout”,在台湾与小器合作“赤峰28”,是东京生活杂货独立商家的先驱代表。陈列像仓库,却能让日常器物展现出永恒如新的设计之美。

  170件实用且具美感、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经典好物,都在作者的店中有贩卖,也是在生活中能实际使用的。有受到消费者拥护的长销商品,也有刚上市没多久的新商品;有工业量产的商品,也有手工创作出来的限量对象,尽可能广泛地介绍样貌的日用品。

  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什么是永恒如新的经典设计?答:“长得像杯子的杯子”。没有任何能再削减的余地,以一种最基础的想象力展现创造力。稳定性和意志力体现在细节的层次里。 有4篇文章附在文章的最后,表达了作者的一些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个性化的感受:

关于Roundabout,Outbound的背景介绍,以及商品挑选采购原则店里不为人知的故事以及每日不可或缺的必备品收纳箱各种尺寸,挖掘彼此的可能性,是我最大的乐趣。借由搜集与陈列各种物品,就能在生活中营造出属于自己的舒服自在感。

  01 杂货铺内商品的挑选采购原则?

  “多元全面性”。

  将生活中的必要元素,在横向的轴线标记出来,再画出圆圈将之涵盖其中,关于物品的“新或旧”、“手工制或机械生产”、“本地生产或国外进口”等这些“商品背景”标记在纵向的周线上,便会与这些圆相交后呈点状分布,像多面体结合的感觉。店名当中也融入了这样的理念。Roundabout,含有“英国式的环状交通枢纽”的意思,希望它成为一个“像环状交叉点一样,让有着不同背景的人和物在此相遇交流的地方。Outbound含有”向外发展、驶向国外去“的意思,相对于Roundabout的常态陈设,Outbound一年会通过数次企划展,持续引荐各种的生活提案和优质商品。正是将这样的理念贯彻,小林和人能够挑选出:

历经岁月仍能让人觉得美的物品自然存在,如其该有面貌的物品基于合理性、必然性衍生的物品似曾相识的物品

  在这一篇文章里,还有一些很有趣的话题点,比如受到何人影响、类化能力、个人理想等等。 在经营店铺的过程中,挑选商品和决定店的精神这些方面受到了四个人的影响:

莫纳利“维持平衡的要素与导致不平衡的原因,事实上正是完全相反的事,人会去思考一体两面,是理所当然的天性。”柳宗理:“无名设计”的概念查尔斯·伊姆斯:永远贴近人类行为与情感的设计理念非洲邦巴塔:嘻哈文化的创始者之一,用独到的观点,贪心大胆地混合出属于他个人的混音作品。

  能够受到何人的影响,是一个价值观的接受和选择的过程。 类化能力,在不同性质的东西中发掘共通点的能力。这是一种能够体现个体持久生命力和学习能力的特质。 继续保持开店乐趣的原动力是,“组织一个让高低层次极端不同的东西与贴近生活的东西共存的空间”。

  网上有一句对小林和人生活状态的介绍我很喜欢,“沉浸在光影与岁月里的风雅日常”。从简约而独具美感的日用品组合里,打造一种能够让时间慢下来,岁月得以沉淀的生活场域,大概可以在变迁得让人有些不安的时代给予自己持久而温暖的力量吧。

  2018.09.07周五

  《永恒如新的日常设计》读后感(四):阅后小结

  购于转转。品相不行,退款处理了。一,缺点

  1.写作水平不高

  比起图片,作者(翻译?)的写作水平并不高,对商品的介绍也都是一小段,而且内容空泛,主观,没有太大的文字价值。

  2.反光

  采用铜版纸印刷虽然可以提高图片的精美和书的质感,但在文字部分就是灾难了,会反光。好在每篇文字并不多。

  3.小字号

  明明采用大开本,却用小字号,看起来特别费眼。

  4.文字印在复杂的图片上

  虽然基本上遵循一面图片一面文字的排版规则,但也不全是如此。这并无问题,只是有个致命的问题——有出现把文字印在复杂的图片上的排版。前面三点对于文字而言已经是问题了,加上这个操作,直接升级成灾难。印在图片上本没有问题,但印在复杂图片上则是致命。一本「设计」书,却犯了「设计」的问题……

1.反光;2.这是前言的第二页,看图上第二段可以知道背景图片是「直木纹且纹路非常密集的香杉木」,密集的纹路加上小字号的文字,可读性非常低。

  二,优点

  1.图片够漂亮

  比起文字水平,摄影水平好太多。

  2.铜版印刷

  提高了图片质感。

  3.不拍单一物品

  以往类似的介绍物品设计的书籍,往往是单独物品的照片,虽然看着精美,但缺少一种亲近感。这本书绝大部分图片都是不同商品的组合,而不是单独某件商品单独拍单独介绍。结合起来的商品有一种「拿来用」的感觉,而不是以往的「摆着看」、「用不了」的感觉。

各类物品被堆在同一张照片里,并且采用了三角构图,稳。

  但更有人情味的照片在最后一部分,作者对自己商店用品的使用介绍。因为是真实在用的东西,所以看起来自然是富有生活气息和亲近感。

其实最后的部分反而更具有实用参考性,物品的用途写得清清楚楚。

  4.提到设计者

  每一件商品作者都会在介绍文字里写清商品的设计师或者工作室、公司。不是每本设计类的书都能做到这一点。

  三,想法

  1.作者喜欢的商品是返璞归真的

  作者喜欢的设计是去除哗众取宠的设计,什么物品就是什么物品模样,没有多余的设计。

  「在这充斥着过度设计浪潮里,我还是希望挑选商品时能秉持“长得像杯子的杯子”的原则。《前言》」

  「因为它们无意乞求人们的目光,更让人觉得有种纯粹高尚的美。《002》」

  「曾于1981至1998年间在skruf 公司担任设计师的英格德·拉曼[ingegerd raman]曾说:“所谓今天的流行,明天即会被淘汰,因此我永远致力于追求可以不证自明的设计,纵使这这真的是十分困难之事。”《 018》」

  「我认为每一样物品无论是用途或设计,都应该尽量维持简单。《021》」

  「基本上大多会被“充满素材特性、不多加装饰、保持构造原貌的物品”吸引的我,……《022》」

  「这物品的外貌无显著个性,像化学实验用蒸发皿,完全结合了我最喜欢的元素。《043》」

  「这个采用纹路非常漂亮的樱桃木为原料,在旭川木工厂制作的盘子,因为我很喜欢它的触感,所以roundabout 店里进了未上漆的原始商品,然后我自己在店的后院一个个亲手涂上植物油保养再贩卖。《072》」

  2.作者喜欢「无印」

  作者挑的商品基本上都是没有图案的,极为简练的商品。

  3.猪鬃刷日

  「因为7月2日是龟之子束子西尾商店取得产品专利之日,公司还特地将这条定位“猪鬃刷之日”呢。《020》」

  我和猪鬃刷同一天生日,心情复杂。

  4.我喜欢的设计

  ①013:冰块灯

「使用厚实的玻璃做出像放了电灯泡在其中的冰砖,虽然只是两块厚玻璃相对组合成的简单装置,但点亮时所呈现出光与影、阴与阳、冰与火的强烈对比,让人过目难忘。《013》」

  ②017:bankers壁钟

「纯白钟面只有黑白的时间刻度,于是红色的轴心零件点缀其上愈发鲜明有趣。《017》」

  ③027:mucu空白笔记本

「这款笔记本的特色是采用穿线装订,且为了保护书背避免磨损,每本都以手工将制书用、经特殊加工过的帆布剪裁成一条条胶带状,然后在这帆布条上盖印装帧纸种及商品编号,最后再一一贴到笔记本的书背上。……而且因为是手工完成最后装订步骤,每本都会有些微妙差异,这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027》」

  ④072:儿童餐具组

「中间的小耙子很适合用来集中离乳食,还可以把面条类的食物切短一些方便吞食。比较靠内侧的儿童用汤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采购进货的手作用品之一,其独特的造型耐人寻味。《072》」

  ⑤073:十二色蜡笔砖组「这款蜡笔最好的一点,是不管重复涂画几次都还能保有透明感,可以让孩子自由研究与发掘混色的可能性,特别是他那小方砖的造型宛如彩色积木一般,很适合孩子的小手持握。而且除了可用角角画出线条,还可用侧面涂画色面。《073》」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