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麦肯锡工作法》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麦肯锡工作法》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5-09 04:42: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麦肯锡工作法》经典读后感有感

  《麦肯锡工作法》是一本由大岛祥誉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2.00,页数:17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麦肯锡工作法》读后感(一):摘记

  保持“从零开始”

  建立“紧急度”和“重要度””的模型

  用30秒时间提出3个要点

  工作过程中与上司进行确认

  保持办公桌整洁

  会议中也可以“闲聊”

  寻找“良师”

  用5分钟时间自省

  《麦肯锡工作法》读后感(二):这本书不厚但是内容还是挺实在的。大道至简

  

这本书不厚但是内容还是挺实在的。大道至简,其实简单好用的东西大家才会去用,空雨伞这个概念再次出现,我个人比较喜欢逻辑树和框架概念,有助于分析问题。麦肯锡有个有名的方式就是把事情分解到每一个可行的步骤,很赞的方法,也不难。虽然麦肯锡听起来高大上,也不无骄傲的口吻,但是作为理科生的原则就是好用就拿来用,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哈哈

  《麦肯锡工作法》读后感(三):职场培训手册

  我发现麦肯锡出身的还是比较喜欢写书的,各种麦肯锡工作法和理念

  这本书很薄,字大行稀的,读起来很快,书中的39个习惯也算是“浅谈”,以很短的篇幅阐述一个习惯,完全可以根据目录来找自己想看的章节,甚至很多章节看下目录就行了,书的内容简单,常见工作方法的罗列,是一个可参考的手册,对于职场老人不太适用,更适合职场新人培训使用

  《麦肯锡工作法》读后感(四):确认问题,思考对策

  在我看来这本书主要还是为了检验自己身上的问题以后会被带入到工作环境中,有哪些问题以后可能影响自身发展,影响工作效率,影响认知偏差,影响团队合作能力。写的看着很粗,实际也很粗,就像是指明了一点方向,但是很清晰,怎么去做完全需要个人思考,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并不一样,我在看完这本书以前可能不会想到一半多的问题在我身上都有,那么 剩下的就是培养一些习惯了

  《麦肯锡工作法》读后感(五):39个习惯分别用1-2句话梳理下,日后自己翻

  习惯1.遇事出bug=》回归到做这件事的出发点思考(归0) 习惯2.从当事人角度出发,分析出真正的症结 习惯3.问题拆解,多问为什么。为什么?真的吗?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习惯4.像福尔摩斯一样预估风险,事先准备。事实=》评估=》决策=》实施=》及时 习惯5.收集情报:明确目的=》海量=》最前线 习惯6.提出假设=》整理逻辑(逻辑树)=》依次验证 错误 马上下一个 习惯7.重视结果 追求高效 6点准点下班 习惯8.判断好哪些事应该重视效率哪些事应该重视思考 习惯9.优先级

  《麦肯锡工作法》读后感(六):大岛祥兴誉《麦肯锡工作法》39个工作习惯

  这本书把麦肯锡的工作方法解释的更加详尽了,违绕下判断-提出可能的假设-收集资料进行验证-对假设改进或得新设立假设-假设成立-具体行动方法(解决办法)来分解阐述。

  拿到这本书,最能给我眼前一亮的是书的开头提出的“从零开始”的工作方法。这是正确提出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判断是事物的源头出了问题,还是过程中出了问题,如果源头出现问题,那也就没必要再花时间去分析过程了。看问题要避免执迷不悟,换位思考,通过自我视点,对方视点,第三方视点来俯瞰!

  书中所提的“空、雨、伞”的思维方法也就是逻辑思维的方法,做到未雨绸缪。

  说到最根本麦肯锡的工作方法也是就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应用,只不过是把它们如何运用在具体的工作中。

  麦肯锡很重视思考的力量。不在乎你这个人知识多么渊博,而是在乎你的工作思路,也就是说拿到一个问题,你是如何思考通过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

  麦肯锡的核心价值观是客户的利益至上。最重要的是看成果,而与花了多少劳动时间无关,而成果的大小,有效与否是由客户来判断的。

  这本书通俗易懂,是本很好的读物。

  《麦肯锡工作法》读后感(七):自我完善需要一辈子的努力

  在浏览书单时,不太清楚《麦肯锡工作法个人能力提高50%的七堂课》是否会与本书的内容有重叠,仅就本书而言是值得大家一读的。

  也许有人认为适用于职场人士,但对品质,效率的追求应该人人都是需要的吧。

  整书每个章节很简短,但重点突出,观点鲜明。所以看完一遍,回味时看看章节标题和总结,对于自我思考挺有帮助。

  对于品质,扩大了来说可以是对自身完善,所以有“保持PMA”“用5分钟时间自省”等章节。忙碌的生活不代表充实,也不代表就有品质。品质的生活是心态积极健康,能坦然面对自己的优点缺点,肯定自己的成长,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

  每次想到人生不过短短30000天,那种感觉很可怕,突然就会有一种紧迫感。就会责问自己你还有那么多的时间浪费来看泡沫剧,和别人一起八卦吗?对于效率,人生里也需要用逻辑来合理分配,用有限的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完成更多自己的追求,这也是人生的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吧。

  此书没有那么多心灵鸡汤,没有他们的框架来说教,能否有所领悟,其实在于心态是否客观。

  《麦肯锡工作法》读后感(八):一本从目录、篇幅、排版、内容、章节小结 都很喜欢的书

  之前很少买纸质版的图书,2019年双十一看到当当网图书打折,正好也想充实一下自己,就挑了十几本书,管理类的买了三本麦肯锡的,其中就包含这本《麦肯锡工作法》。

  拿到书的时候就很喜欢,书是小小的一本,不厚一共175页,有外封皮。打开翻阅一下,文字排版间距较大,每个小章节篇幅很短,2-3页。看了一眼,是一下午肯定能翻完的书。然后翻到目录,章节大目录还是很有点的,是我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点,也是工作中比较重要的点,嗯,可以继续往下看了。但是详细目录非常详细,乍看觉得啰嗦抓不到重点,索性就不看了,直接进入正题。

  作者习惯通过提问,举例,回顾的方式阐述观点。看完第一章第一小节,惊喜出现了。作者把本小结的重点归纳成2个小提纲,直接总结出重点。如果没时间阅读,直接去翻每小节后面的重点,正本书的精华全部掌握了。可能这也是本人比较喜欢的写作方式,先有框架,再有细节。不过这样“明目张胆“地把小节直接贴在书里面的还真的少见,赞。

  正本书没有宽泛的理论,没有晦涩的教条。都是日常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也是经常困扰管理者的问题。想想看,工作繁杂的时候是不是经常顾此失彼? 与领导沟通的时候是不是经常抓不住重点?自己领导的团队经常效率不高? 开了一个下午的会却收获寥寥?相信这本书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麦肯锡工作法》读后感(九):《麦肯锡工作法》笔记

  一、解决问题的习惯 1、从零开始:思考问题本质 2、鹰眼视角:摆脱自我视点 3、批判思考:自我批判,思考所有原因和结果,逼近问题本质 4、未雨绸缪(planB) 5、明确目的->海量调查->去现场 6、用逻辑树建立假设,避免先入为主 7、注重成果而非工作时长 8、平衡效率和思考 9、紧急度与重要度模型 二、精英部下的习惯 10、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 11、摸清上司类型 12、可以占用您一分钟的时间吗 13、用30秒提出3个要点:A、现状的掌握情况; B、对现状的解释以及理由; C、结论和解决方法 14、以事实为基础提出假设 15、观察上司桌面 16、邮件主题写什么 17、工作过程中与上司进行确认(工作的期限、方向、要求) 三、善于安排工作过程的习惯 18、确认委托人的意图 19、根据紧急度与重要度模型列举toDoList 20、保持办公桌的整洁(断舍离) 21、灵活使用邮件抄送功能 四、抓住顾客心理的习惯 22、灵活运用面谈、邮件和电话 23、诱导对方自己找出共同点 24、准备舒适的场所和高质量的问题 25、不要和对方站在相同的立场上,用其他视点思考解决办法 26、善于提问,引导对方自己找出答案 五、精英上司的习惯 27、尊重部下 28、认可,共鸣,激励 29、让部下提出假设 30、鼓励部下出谋献策 31、激发部下潜力 ......

  《麦肯锡工作法》读后感(十):建议需要落实到行动,内化成习惯

  正如大家所说,此书里面有很多方法都是我们在各个场合看到过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做到了其中的每一点吗?

  其实,不是为了这本书辩护,只是觉得,我们在判断这本书不好的同时,是不是正是书中提到的,是站在了自身的视点呢?你有追问自己为什么做出这种评价吗?可能你觉得没用,是因为你看过,而你认为自己看过就等同于做到了,实际情况是,你被书名所吸引,说明你在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你没有把曾经看到的,付诸行动并内化成自己的习惯。

  我认为这本书的意义在于,你可以时常拿出来翻一翻,对比验证一下自己的行为。转化成行动,让自己做得更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才是本质。与君共勉~麦肯锡工作法6.8大岛祥誉 / 2015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