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工具读后感100字
《麦肯锡工具》是一本由保罗·弗里嘉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的190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可读性很低
●Team Focus:交流、评估、帮助、激励;界定、分工、收集、解读、提炼。——源自麦肯锡的方法论,以框架、理论加上麦肯锡校友的现身说法,MBA案例,辅助以一个完整项目的实战经验,合成这本《麦肯锡工具》。个人认为是三本系列中最具备实战价值的一本。
●一般,我也没找到什么工具。
●整本书带了一个case来说明作者的TEAM-FOCUS理论,对于此理论需要重读一次来加深,另外之前读过《金字塔原理》,发现此书的表达方式和《金》非常类似。
●比较喜欢看这种干一点的书,但是整本书不少地方比较啰嗦,而对于案例的细节描写又很少。team focus模型的魅力应该在实践中会更有感知,觉得对职业规划有较高目标的人很适合读一读~
●TEAM-FOCUS
●价值不大
这是方法论的一本书。
作为一个完全没有这方面经验的人,看这本书的时候难免有点云里雾里。有些知识似懂非懂。
里面提到“金字塔原理”,“议题树”等知识,实在能以理解很深。
《麦肯锡工具》读后感(二):麦肯锡工具思维导图
TEAM: Talk, Evaluate, Assist, Motivate
FOCUS: Frame, Organize, Collect, Understand, Synthesize
《麦肯锡工具》读后感(三):麦肯锡系列笔记
2)团队成员间如何相处?
3)团队成员各自的职责如何?
4)团队成员各自如何行事?
2)缺乏反馈或反馈不到位
2、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DZSC性格测试主导、影响、稳定性与一致性
3、大五人格特质分析:开放性、严谨性、外向性、亲和性与神经质
《麦肯锡工具》读后感(四):麦肯锡工具管理法
麦肯锡作为全球最牛逼的咨询公司之一,其很多方法还是很值得学习的。
Team-focus 模型
上篇:Team
交流
评价(基于每个团队成员的发展规划,应能使每个团队成员得到持续的成长和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而评价是唯一能够让我们明确发展重点的方法。)
协助
激励
下篇:Focus
界定
分工
收集
解读
《麦肯锡工具》读后感(五):是真佛只道家常,读《麦肯锡工具》——leo鉴书(15)
09年时,我给某家跨国企业的中国区公司做有关面试官技能的培训,当时被问到:“有没有一个问题能提出之后其它的都不用问了?”我回答:“有。那就是‘请简单介绍下自己’这个问题。”顿时台下嘘声四起,仿佛能听到有人道“切!就这你还敢收我们钱来培训?”。我继续讲到:“所谓非名山不留仙迹,是真佛只道家常。很简单的问题往往更能反应核心所在。最优秀的面试官和普通的面试官问的也许样同,但是前者能从回答中得到更多答案,从而对候选人进行准确判断……”《麦肯锡工具》也体现出相同的道理。
全部就讲了“Team Focus”工具的概念和应用,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晦涩的翻译。初看起来很像是在道家常没什么太多东西,深入理解内容之后才会发现——如此是“真佛”有些真东西在里面。
TALK(Talk交流、Evaluate评价、Assist协助、Motivate激励)FOCUS(Frame界定、Organize Collect组织、Understand解读、Synthesize提炼)9个单词组成了这个模型,涵盖了咨询的过程、内容和结果导出的方方面面。书里并不是干干的讲理论(国内作者的书容易有这种倾向)而是结合作者本身的实际经验和案例共同分享,案例也不复杂刚好能展示模式运用中可能产生的现象和问题。我写作和发表的文字超过60万,越往后越发现,真正困难的是——写的简单而不简陋、能说明真正问题、给读者提供价值。不到1/100的作者能做到以上三点,实在太困难了。
本书还可以当成问题解决的速查字典,这个用法也适合国人——在问题出现时翻下目录,找到相应章节看几千字就可以有个解决思路出来,当然前提是先简单通读下本书。
我个人观点是:如果某本书值得读的内容超过25%那就是本好书了,在当下烂书横行的时代这已经极高的标准了——《麦肯锡工具》不但符合而且超越了此标准。
最后说下有译者前言里的问题,为了押韵(之前几本被比喻成洗心、洗脑、洗手)译者把本书比喻成“洗脚”,但具我所知洗脚绝大部分情况下意味着洗洗睡了,不干什么事儿了——饭前洗手、睡前洗脚是对应的概念,基于以上原因把书比喻成“洗脚”是很不合适的,算是为形式牺牲内容的新例子吧。
希望译者前言并不会耽误一本好书。
Leo张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