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读后感1000字

2021-05-11 03:24: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读后感1000字

  《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是一本由陈莹婷著作,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读后感(一):中科院科普达人: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其实有着奇妙的生命旅程

  

提起莲花,大家无一不喜欢。首先,莲花拥有着漂亮的外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莲花的真实写照。同时,因为莲花从淤泥之中生出,被文人墨客更是赋予了极大的精神品格:“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极具意义。

从古至今,很多人为莲花作诗,比如白居易的“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温庭筠的“绿塘摇艳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萍”,孟浩然的“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等等。1988年,荷花更是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植物科普绘本《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采用国画的形式,讲述了一颗莲子的生命轮回,从生根发芽,到开花结果,一颗莲子从泥土中来再到泥土中去,完整再现了莲的生命过程。

作者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科普达人陈莹婷,她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曾做过科普编辑,热衷植物科普写作。她的文风清新自然,在科普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文章。整本书都是国风情怀,绘者是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花青,现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博士。两人合著的《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无论是文风,还是画风,都能带给人美的视觉享受,感受我们中国传统的莲文化。

绘者花青以国画技法描绘出莲在不同生命阶段的特征及变化,观察细致入微,绘出如此美的画面。比如一颗莲子入了土,从配色就能感受到环境的萧瑟。

当花骨朵慢慢长大时,先是松开小口,慢慢伸展,开出花来。书中这样描述:

第一天黎明,花骨朵膨胀,松开一个小口;午后,它偷偷关闭了开口,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第二天清晨,花冠充分舒展,散发着清香;午后,它合拢了花瓣。 第三天,花冠彻底张开;傍晚,它习惯性地收了收花瓣,却没有力气合拢了。

再配上国画风格的花骨朵、慢慢微张的莲花、慢慢盛开的莲花,再现了文字的意境,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花的盛开过程。

一幅大开页的莲花海报,一池塘的莲花,仿佛让我们感受到了夏天的到来,扑面而来的热气,和艳丽盛开的莲花相得益彰,也给炎炎夏日带来一丝清凉。整本书采用宣纸质感的纸张,再现了国画的精美。作为一本莲花的科普绘本,从莲子到莲蓬到莲藕,都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将一颗莲子的生命轮回完整再现。

即使都是莲叶,不同生命时期就有不同的名字。刚长出的幼叶叫荷钱,与水面齐平或刚漏出水面的叫浮叶,像小伞立在水面上的叫立叶。作者使用毛笔将这些名字绘制上去,并且使用的是繁体字,展现出我们文化的博大精深。随着花瓣的盛开到凋落,雄蕊已经萎蔫,雌蕊慢慢变成了莲子,花托变成了莲蓬,莲花向莲蓬长大,里面就有了莲子。

书中将雌蕊的内部结构都画了出来,并进行了标注,小字部分还详细介绍了生物知识。比如柱头、子房,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而到了秋天,莲花和莲叶都已经凋谢,莲开始把所有养分都搬运到藕鞭里贮藏,藕鞭慢慢长成了莲藕,这样就可以过冬了。

书中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比如“小荷才立尖尖角”说的并不是花骨朵,而是莲叶。莲花之所以在水中生长,却不会窒息而亡,主要是因为莲的体内分布着四通八达的气体管道,向上通至叶片、花朵,向下到达根部,氧气就可以到达藕中了。科普书的最后还有察莲说部分,延伸了很多莲花的知识。比如中国的莲文化,莲的分类与分布,还有科学认识莲的部分,包括莲子、芽和藕鞭、叶等。

都说莲花全身上下都是宝,果然名不虚传,莲花可供人观赏,莲蓬可以吃或者入药,莲藕又可以做菜,还有如此高雅的精神寄托,怎能让人不爱呢?

  《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读后感(二):步步生莲,今年书上体验莲花事

  

很喜欢”步步生莲”这个词,感觉人每走一步都是凌波而行,处处花开,无端生出一种美意在周身。是以每年夏天都会坐车来回6个钟去莲花山看一场莲花盛开。年年看,乐此不疲地在每个盛暑里与莲约会,曾以为这是自己对自然,对莲花的一场很虔诚的仪式感。

直到看到《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才发觉过去年年岁岁地奔赴莲花盛开,不过是我自己的独角戏,只是肤浅的一睹荷花芳颜以及徒添手机里多了很多照片。至于莲花的盛开如何开始、如何盛开、又如何完成,其实是一无所知。

喜爱植物最美妙的事情就是不断地被植物的姿态惊艳到,又容易被植物里所藏的与大自然,与生命之初的故事而惊喜到。这也是《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带给我的感受。

《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的著者陈莹婷是专业的植物科普背景出身,她用浅显易懂又专业扎实的文字描绘莲子一生从种子、也、花、果的美妙过程,将莲每一个部分的特性诗意有趣展现,让人既读懂莲子的生命历程,又增强了探索欲;

而这本书的绘者花青则是国画背景画手,她用国画的细腻与精致将莲子的一生细致精妙展现给读者,书中有整幅的莲塘图,也有莲每个部位细节的生动图解,让人拿到书第一反应是:好美的一本书。

读此书,可以重新打开生物科学的世界,知识体系似乎又延展开来。因为书会从种子的构造,从种皮、果皮、胚、子叶等将莲子萌芽生长的生命历程还原。书中“莲子里藏着莲的种子,种子里藏着新的生命。”这是颇有哲学意味的生命始端,科学与哲学就在莲的种子上统一。

过去看莲,是赏花的心态的,即使谈到叶子,果实,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荷叶鸡、莲子羹等这些呈现结果的词。这本书却可以告诉我们,叶子是种子破土后的子叶而来,一生会经历四片荷钱、浮叶、立叶、后把叶、终止叶。而这又同时是莲不同阶段的表现,荷钱、浮叶、立叶是生殖阶段,所有的营养都会网上输送到叶端、花朵,形成莲蓬莲子,之后后把叶开始,叶子就停止生长,将营养开始转运到藕鞭储藏,之后就是我们喜欢的莲藕。

至此,莲子的一生是终止又是开始,周而复始。当你日常赏的花,变成一个具象而微的生长过程呈现,内心会被自然的初始感动,也会被生命的周而复始而保持赞叹,内心就如从和叶芽同一叶鞘的花芽一样,出淤泥不染。

是的。除花芽叶芽在花芽冲出淤泥之前,都是在同一个叶鞘的外,看此书还会收获很多冷知识。

比如每到初夏就不自觉吟诵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我一直以为是花蕾俏立盈盈是小荷尖尖角,而书中告诉我们,其实不然,小荷尖尖角是刚冲出水面的莲幼叶,因为它们相对内卷形成梭形的角。

比如童年的大雨天,都试过在莲塘里折一顶莲叶做帽子顶着回家,避水效果不比雨伞差,其实是莲叶有自洁的本领,从不沾水,自然可以避雨。至于为何,我觉得真的要自己亲自阅读了解才能更透彻明白植物自身保护机制的奇妙。

看这书,除了让我从一个赏花者转为一个赏植物的人外,还让我动手欲蠢蠢欲动。

书中如此细致地将莲子的一生娓娓道来,从精美的绘画中我们也形象地看到了莲子的生命历程的神奇与美妙。

难道我们就不想亲身经历莲子的一生吗。

所以我觉得这本绘本,父母与小读者一起读固然有趣,但是如果能够亲手水培一颗碗莲,跟着书上的知识,一步步地亲手探索莲子一生。一边养莲花,一边跟着书的最后的莲文化知识学习,一定是绝妙的人生体验。

还有,看到书中提到莲花:第二天清晨,花冠充分舒展,散发着清香;午后,它合拢了花瓣儿。这一叶图特美,莲花的各种形态惟妙惟肖。而我想到的是芸娘的莲花茶。

“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条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就是利用莲花傍晚含苞,次日盛开的习性。

没试过,但总向往之,实在是雅事之一。

昔日的步步生莲是想象,想象着处处花开;近日读书,却发觉莲一生蕴含的生命力量和知识,恰是一个求知的步步生莲的过程。每翻一页书,都可以获得新的奥妙与惊叹。

说童书以爱、自然和生命主题为最佳。那翻阅这本书的过程就是爱、自然、生命的步步生莲的体验。

读书毕,时以至初夏,夏荷尖尖待放,赏花流连只在于一个夏天。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趣味每个夏天都可以让人保持着探索欲,好奇心。《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就是那本可以重新从生命初端的角度获得新知识,新趣味,新奥妙的书。

  《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读后感(三):人见人爱的莲,竟有这么多小秘密

立夏一过,就感觉夏天快来了。

公园里满池的莲,让人忍不住驻足观赏。

不禁让人想起那些描写莲的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

莲和荷花有区别吗?莲是不是指的是睡莲呢?莲又是如何从一颗种子成长为莲花的呢?为什么莲叶上能“聚水成珠”?

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看一本植物科普书《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

这本书的作者是中科院植物所科普达人陈莹婷,绘画作者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花鸟专业画师花青。优美的文字加上水墨国风画,带给我们的是不仅仅是莲的生长故事,也带给我们一场视觉盛宴。

一,莲和睡莲的区别

莲,又叫荷花、水芙蓉、菡萏等别名。莲是莲属植物,遍及亚洲及大洋洲。

大部分都知道莲子和莲藕可以吃,其实,莲浑身都是宝。

荷叶及叶柄煎水喝可清暑热,藕节、荷叶、荷梗、莲房、雄蕊及莲子都富有鞣质,作收敛止血药。

荷叶还可以晒干泡茶饮用,瘦身排毒,也可以包裹食物,增加食物的香气,比如叫花鸡就是用荷叶包裹制作的。

那么我们常说的莲花,是睡莲?

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从叶子上,两者是不一样的。

睡莲的叶片不是完整的,整个叶片会有一个三角形的缺口,表面油亮且紧贴在水面上。

睡莲叶子

荷花的叶子,表面有绒毛,叶片虽然不规则,但没有缺口,大多都高于水面。

其次,荷花有莲蓬,但是睡莲没有。

荷花中间有莲蓬

另外,荷花的根是块茎,也就是莲藕,是可以食用的。

睡莲的根则形态各异,不能食用。

睡莲的根

二,莲是如何从一颗种子成长为莲花的呢?

秋天,莲子离开莲蓬,掉落水中,一直到来年的春天,莲子发芽了。

莲子发芽后,长出了四片幼叶。

莲是横向发展的,在顶芽的匍匐前进中,又长出了浮叶,也就是浮在水面上的叶子。接着,又长出了高于水面的立叶。

莲叶一片比一片高,挺立于水面上。

我们有时候会看到卷曲的荷叶,那是为了减轻向上生长的压力。

原来“小荷才露尖尖角”指的是荷叶啊!

到了初夏,立叶边上会长出一个花芽,越长越大,最后成了花骨朵。

值得注意的是,藕节很“专一”,一个节处只长一片莲叶、一朵莲花。

花骨朵越长越大,终于在黎明时分偷偷松开了一个小口,但是中午过后,又闭合了。

第二天清晨,荷花又开了一部分,午后继续合拢。

第三天早上,荷花彻底盛开了,傍晚想合拢却没有力气了。

荷花就在这昼开夜合的交替中,保持花朵内部恒温,好让昆虫来采蜜授粉。

第四天,荷花的花瓣开始慢慢脱落。

荷花的寿命只有四天,但却给我们展现了它全部的美。

荷花的花瓣全部脱落后,花托成了莲蓬,雄蕊枯萎了,雌蕊成了莲子。

当天气变冷,莲子枯萎掉落水中,意味着莲的生命结束,但也是另一次生命旅程的开始。

三,绘本细节满分,如同亲眼观察

为什么荷叶表面能聚水成珠? 作者告诉我们,在荷叶的表面上生长着许多我们看不见的纳米级蜡质茸毛。

看来这就是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奥秘了。

莲叶的中间有一个圆点,这个叶片中心的浅色圆点是什么?

原来,这个圆点称作叶鼻,它与叶柄的顶端连通,是莲叶内部与外界交换气体的场所。

怎么知道哪里有莲藕呢?或者说,怎么才能知道藕鞭已经长大了呢?

当藕鞭上出现的最后一片高大的立叶后,后面会出现一片矮小的终止叶,顺着终止叶后面摸索,就能找到莲藕。

终止叶的出现,也意味着水面上的任务已经结束了,接下来,就要把养分输送给淤泥里的藕鞭,直到藕鞭长成白白胖胖的莲藕。

为什么莲叶背面看起来有点苍白?

这是因为莲叶背面的通气组织比正面的发达,有众横交错的脉络,叶片内部气体又能反射阳光,所以比起碧绿的正面,莲叶的背面颜色没有那么鲜艳。

写在最后

整本绘本的图画细节也很到位。藕鞭上的根须、叶柄上的小刺刺、莲叶上众横交错的脉络,都清晰可见,非常适合家长带着孩子观察研究。

如果你想带着娃去观赏荷花,不妨带上这本集颜值与才华一体的《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在赏花的同时,还能更好地科普莲的知识。

  《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读后感(四):跟随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开启国风科普之旅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咏荷诗代表作,诗人笔下荷花怒放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杨万里的另一首诗《小池》同样脍炙人口: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当你吟诵这两句古诗时,脑海里是不是立即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只蜻蜓立在荷花的花苞上。如果你以为“小荷”是指荷花的小花苞,那就大错特错了。

《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 》这本科普书告诉读者,“小荷”不是荷花,而是莲叶。

莲又名荷花(华),是一种古老的植物,距今一亿多年前北半球就生长着莲了。古人给莲起了许多雅致的别名,芙蕖、菡萏、泽芝、水芸、水芙蓉等等,既暗示了莲的生长环境,也给莲增添了更多美丽芬芳的寓意。

虽然在语文课文里读过《爱莲说》,在生活中见过荷叶,欣赏过荷花,吃过莲子和莲藕,但我们中的不少人可能从未见过莲的完整而奇妙的生命过程,也不知道千年古莲子还能发芽……

《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 》这本国画绘本真实地再现了莲的春夏秋冬,带领读者跟随莲的完整生命旅程,了解植物的奇妙,感受生命的生生不息,领悟中国莲文化的丰富内涵。

《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 》是国内原创的植物科普绘本,由中科院植物所科普达人陈莹婷撰文,中国艺术研究院花鸟专业画师花青作画,将科普知识、莲的文化与国画艺术巧妙结合,语言生动,画风唯美,装帧精致,值得与学龄孩子共读,也适合成年读者收藏欣赏。

在花青的画笔下,莲子、顶芽、藕鞭、莲叶、莲花、莲蓬、莲藕,各具姿态,栩栩如生。通过这些关键词及其图画,读者可以全面地了解莲的一生。

这本书的内页采用宣纸质感的纸张,厚薄适中,色彩柔和,观感手感俱佳,兼具观赏和收藏价值。

随书还附赠一张精心印制的荷塘国画,可以装入画框悬挂家中,不仅赏心悦目,还能给炎炎夏日带来一丝清凉感,可谓物超所值。

古人读书必先焚香净手,今人似乎没有了这些仪式。不过,《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 》着实令人产生读书前焚香净手这样的想法。

让我们翻开这本书,置身于传统文化的氛围中,一起去探寻莲子奇妙的生命轨迹。

一、聪明的莲

莲叶是盾状叶,那么问题来了,“小荷才露尖尖角”哪来的尖尖角呢?

原来初生的莲叶是两边相对向内卷曲成梭形的,这样可以减轻向上生长的压力。“小荷才露尖尖角”描写的是莲叶初露水面的姿态,“荷”的本意就是莲叶。

莲不仅聪明,而且奇妙到令人惊叹。从莲子到藕,莲的生长过程奇特而又充满趣味。

二、奇妙的莲

1.长寿的莲子

莲子是一种坚果,莲的种子藏在莲子里,由结实致密的果皮保护着,所以莲子寿命可长达两千多年。

科学家曾经让沉睡了上千年的古老莲子长出嫩绿的新芽,并开出与今日相似的荷花。

2.奇妙的莲叶

接天莲叶无穷碧,不过莲叶的正反面颜色还是有差别的,背面通气组织比正面发达,叶片内部的气体还能反射白光,所以看起来比正面苍白,是灰绿色的。

莲叶表面看似顺滑,正面密布着蜡质绒毛。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表皮细胞呈现特殊的微纳米双重结构。

当水滴落在莲叶上时,在蜡质绒毛和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下,莲叶正面“聚水成珠”,大珠小珠落玉盘,水珠滚动时带走了表层的脏东西,莲叶看起来总是干干净净,出淤泥而不染。

莲叶的自洁功能归功于奇妙的微纳米结构,这种现象被称为“荷花效应”。科学家利用“荷花效应”研制出涂料、油漆和多种防水材料。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描写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借物抒情,表达洁身自爱的情怀,与现代科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淤泥为莲的生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莲藕长在淤泥里,采藕师傅又是怎么找到莲藕的呢?

莲的后把叶和终止叶,就像向导,指引师傅“顺线摸藕”,顺着后把叶和终止叶连线的方向,就能在淤泥里顺利地摸索出完整的莲藕。

真是不看不知道,莲叶真奇妙。

三、莲花的心事

我 是一朵盛开的夏荷多希望你能看见现在的我……

席慕蓉的诗《莲的心事》道出了夏日盛开的莲花的心事。在莲的繁衍过程中,最懂得莲的心事的要数辛勤的蜜蜂了。

莲花的花期持续两个月,一朵莲花从盛开到凋谢却只有短短的三四天,而且昼开夜合,目的是使花朵内部保持恒温,有利于昆虫来访传粉。

小蜜蜂总是争分夺秒,不停地在莲花间穿梭,一边采蜜,一边传粉。莲花兼具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的双重特性,确保了生命的代代相传,莲成为多年生的古老草本植物之一。

四、莲的轮回

莲子的生命轨迹同样遵循植物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秋去冬来,当一颗莲子落入水中睡着了,一代莲子的故事结束了。当春天又来了,莲子醒了吗?

如果你还意犹未尽,在这本书的文后是小字的“察莲说”,介绍了中国丰富的莲文化,莲的分类与地理分布,以及如何科学地认识莲。

“察莲说”让莲的文化再次涵养读者,专业而丰富的植物知识更是令人大开眼界。

结语:

由科普达人陈莹婷和专业画师花青合创的《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 》,还有更多神奇之处有待读者们去书中发现。

除了共读这本绘本,老师、家长们还可以带上孩子,带上书,到荷塘边对照观察莲的不同生长阶段的姿态,描绘自己笔下多姿多彩的莲。

和孩子共读《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 》,除了给孩子播下热爱科学的种子,让孩子从小认识植物,了解植物的完整生长过程,感受植物的奇妙与生命力,还可以在国画风的浸润下,轻松实现美学与艺术的启蒙,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开展思想品德的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