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神鞭》经典影评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神鞭》经典影评有感

2022-04-03 03:06: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神鞭》经典影评有感

  《神鞭》是一部由张子恩执导,王亚为 / 徐守莉 / 陈宝国主演的一部冒险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神鞭》影评(一):民族精气神

  砖家们经常把太平天国、义和团视为毒物,用21世纪的价值观对其指指点点,可是一百多年前的东方大国哪有现代化热兵器、哪有马列毛邓来武装自己?

  至少他们曾经为了人权与自由抗争过,在江河日下的封建社会里没有选择麻木地死去。

  这部电影很好地找到了平衡点,既歌颂了这股子不服输的勇气,又不拘泥于老套的古法。尤其是男主在历经多次生死后,觉悟得到了质的飞跃,祖宗的东西再珍贵,该舍也要舍,辫子没了换枪打,只要民族精气神还在,无论世风怎么变革也难不倒。

  《神鞭》影评(二):神枪不是出路

  今天中午在小饭馆看了《神鞭》,能用辫子伤人的志士加入义和团,抵御八国联军,最终失败。

  “辫没了,神留着……中国人玩什么,都要玩的比别人好。”志气可嘉的背后,是深层次的旧中国社会组织结构与文化没有改变,装备了洋枪洋炮的良家子军团依然挡不住渡海而来的近代军队。此刻,神鞭神枪,在应对外敌时,又有什么区别?

  在旧中国,单凭个人的武勇与智慧终究不能改变大局。只有将社会重新组织化,将中国从帝国转化成现代国家,才能将群雄逐鹿的“天下”转变成屹立于东方的“国家”。历史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绝不是偶然和空话。

  《神鞭》影评(三):唯变,万世不变

  大智若愚,演得挺好。

  影响比较深刻的是神鞭出名后,老百姓立刻“借势”——“神鞭在此,百无禁忌”、“神鞭在此,百病不侵”……

  傻二会甩辫子,但是本身并没有什么理论高度。

  隔壁老先生告诉他“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意思是辫子是大清国的象征;

  而刘四爷告诉他,他祖上本来是练头上功夫,满清入关后不得不留辫子,才改成辫子功,居然从此成为天下一绝。也暗示他——随时代变易,也是一种智慧。

  留辫子或者剪辫子,无非是时代莫测,可是人最宝贵的是那点精神,扎实专心做好一件事的精神。所以“辫剪了,神还在”。

  今天看来,这个道理,依然意味深长。

  《神鞭》影评(四):神鞭——比较遥远的记忆

  这几天cctv比较怀旧,午夜场里竟然把几十年前箱底的旧片翻出来了,先是前天晚上刘威和于兰主演的《关东女侠》,这个是至今在豆瓣上还搜索不到的大冷门。再有就是昨天放的《神鞭》,一下子把我的记忆拽回了很久很久以前。关于《神鞭》的记忆确实比较久远,是小时候在村里的露天电影看的,当时的年龄甚至都没有怎么记清楚故事的来龙去脉,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义和团冲击洋枪队的时候身边那群为冲锋奏乐的红斗篷乐队,这一点在昨晚重现时证明我的记忆竟然没有出半点差错。对我来说,这是一部值得怀念的片子,不仅仅是里面珍藏着自己的童年。我关心的是义和团,这个是非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主角。不要神话也不要一棍子打死,任何事情的发生都离不开当时的时代背景,义和团的是非曲直自然不是仅仅好坏二字所能涵盖的。义和团愚昧、迷信、盲目、极端……但是是什么力量让他们能够凭着血肉之躯在洋枪洋炮面前集体赴死,我觉得这不是少数野心家鼓动利用的手段所能做到的,一切都离不开当时的时代背景。

  《神鞭》影评(五):境界水平低的看别人的影评去

  本来不想写,把其他影评看过一篇,怒其差劲委曲了一部好片。什么乡绅金老爷,片里交待的清清楚楚是个穷秀才,全都是这种水平的穷bb还那么多人点有用,难怪过了大几十年还要反思这段愚昧野蛮的历史。

  这是部好片,用狗眼当然看不出来。影片明着刻画了玻璃花古董商这样的臭流氓狗奴才,暗里也勾勒出所有在位者的丑陋嘴脸。当官的虚伪不用说,就说说民团首领曹大师兄吧,有如京剧名角亮相一般端着身架迈着台步出场。且不用赘述他如何唱念做打,仅看他上场前后镜头刻意交待的众多靓妹侍从!再结合后面老少爷们英勇全军覆没却不见曹大师兄师妹踪迹,这是个什么东西就跃然纸上了。当然还少不了输急了背后发镖的武林宗师索老爷。与此相对的是一身草莽气的市井高手,虽然也玩了个一发两弹的技俩,但从头到尾都没阴的,大方认输,也算教训了恶人。其他如古董奸商药铺老板娘官妾之流阳奉阴违欺软怕硬的嘴脸也刻画的活灵活现。

  王国维独爱以血书者,我观此片此书就看到了这样的作者。惟以血者书,才能这样淋漓的表达着对国人“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片尾的傻二的话直到今天仍然振聋发聩!

  《神鞭》影评(六):无中生有方为神

  影片系《神鞭》冯骥才同名小说改编。

  神鞭即指神辫。男主傻二乃是天津卫的小人物一个,因仗义助人无意间得罪了混混儿“玻璃花”,只得被迫亮出神辫功,把混混几番修理,又连挫了玻璃花请来的各路高手,直到教训麻溜了。

  男主其实演的不错,可惜不太有名,多年后记忆中都模糊了,印象深刻的倒是那个飞扬拨扈的混混儿。话说宝国叔叔演的这个“玻璃花”,那真叫活灵活现。这家伙得名于眼睛珠子里的杂巴花儿,是个人称“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不要命无赖主儿。为求角色逼真,精研人物琢磨台词啥的都不说了,单是为了像个“玻璃花”,人家宝国叔竟真弄了个玻璃体戴眼里,经常磨得泪流不止,差点伤到了眼睛,也是敬业之极,令人感喟不已。

  说来说去,这影片其实在讲一个道理,人要生存,就得无中生有,求变求新。傻二名字又傻又二,人可不傻,你想这神辫功真傻子他能练出来吗?辫在,神功在。可等到参加了义和团,面对洋人的枪炮,所谓的护体神功,竟不能刀枪不入,弟兄们死伤无数,傻二的辫子也被洋人给轰掉了。悲愤失望中,傻二黯然而去。然而,最终,傻二还是回来了。于是玻璃花约架。没想到,辫没了,神还在。傻二让所有人又开了眼。

  这次,鞭王成了枪王。

  玻璃花啊,跪了。

  《神鞭》影评(七):爱民族是千年血脉传承

  从后半截看的电影《神鞭》,是86年的老电影。那时候陈宝国还是做配角。

  还是挺受冲击的,有两个镜头印象特别深。 一个是义和团跟洋人作战的场景,勇士们拿着大刀、长矛等冷兵器,在枪林弹雨中冲啊冲,前仆后继地倒下,悲壮悲惨。祖辈为了民族尊严和生存,在积贫积弱、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以血肉之躯抗争、抗衡。中国有这种民族精神,什么时候都是奋发的,永不言败,永不言输!

  只有汉奸才投降,只有汉奸才去研究投降的合理之处,只有汪精卫那种人才会做汉奸!

  要保持独立的精神,独立的主权,不能因为别人的技术先进、物质丰富,我们就做别人家的附庸。否则对不起这些为求民族独立而流血牺牲的先辈和先烈。

  别国有财富,并不一定是制度好,而有可能他们发家的时候,第一桶金是掠夺来的,他们抢夺得狠。有可能就掠夺我们国家的。

  富了之后就可以包装自己,就好像好多企业家一开始的时候,赚钱不是那么体面,但是有了钱就可以做体面的生意。他们真的是靠普世价值观发家致富的吗?

  华尔街作为财富的象征地,奉行的仍然是丛林法则,依然是掠夺(我是从美国的次贷危机看的,论据不一定充分)

  第二个镜头是一群民间艺人敲锣打鼓给战士们鼓劲、打气。一样没有任何防护,当冷枪榴弹打过来,演奏的人有的倒下去,然后就有人接应。当敌人的火炮打过来,硝烟散去,倒了大半。等火炮再次打来,又倒了大半,就这样,他们坚守演奏的岗位,冷静地接受自己的命运。他们有的已经很老,有的是中年,皮肤皱皱的,劳作的农人。但他们是中国最好的绅士,视死如归,坦然接受。

  这个是86年的电影《神鞭》,97年的《泰坦尼克号》有个演奏的乐队随船沉没,这个镜头得到了众人的赞赏。

  从影视创作时间上,从民族气节上,中国绅士远远在前面引领。

  微信群里老是有人争吵,只要对这个民族是热爱的,希望民族越来越好,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强大,有什么可吵的呢?

  《神鞭》影评(八):有真材实料的电影,有魅力的故事,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电影为了节约成本,在展现特定的场景时不得不做经济上的权衡。以前看港台的古装剧就好笑,文人的念白、歌舞奏乐、军队、战争、皇宫等等很有讲究的东西全都跟戏台上”演戏“一样——点到为止。后来才发现,原来老百姓就是为了看剧情和演员的演技来的,导演就是为了讲故事而已。国产主旋律也是这一类货色,只要带个红袖章就算红卫兵了,带个无沿软军帽就是国民党女特务了。

  所以很难想象还有把道具、场景看得非常重、却又不是好莱坞那种大片的电影(比如宾虚、埃及艳后、色戒里的旧上海和香港等等,都因为不惜巨资打造恢复历史场景而出名)。

  神鞭就是这样的一类电影,80年代懂得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和了解老一辈故事的人还真不少,这些”活古董“经常给我们带来最真实、最地道的平民和市井生活素材。

  影片拍得不算细腻,但足够传神;拍的不够技巧性,但足够现实;不够大手笔、但足够简洁干净。不煽情,不夸张,够悲怆,够冷静。

  如果21世纪拍的《让子弹飞》、《辛亥革命》是在演清末民初的场景和人物的话,80年代拍的《神鞭》就是那一段历史物件儿和人群的追忆和自述。

  《神鞭》影评(九):辫子被轰没了。

  片子看到底,留下印象的是玻璃花跪在地上对着某个卖艺的不断磕头说弹爷弹爷,您是我爷爷的场面,和傻二把被洋人轰掉的辫子扔进海里时一脸悲愤茫然的表情。

  还有最后一句话,不能不提的经典语言,辫没了,神留着。

  这是1986年的片子。年代比我还要久远,改编自冯骥才的小说。

  男女主角我都不认识。陈宝国倒是一直狠喜欢。影片里的玻璃花相当出彩,一身活脱脱的地痞流氓气,游手好闲,软骨头,小汉奸,大走狗。似乎在那个时代的电影里,反派人物不够坏,不够奸诈,不够恶毒,正面人物就不够好,英雄就不够伟大似的。于是,反派必须要尽可能的泯灭人性和良知,才足以衬托主角的光辉形象。

  玻璃花与傻二结下梁子的起因是傻二的仗义相助。在此后两次的寻仇中,玻璃花皆是以傻二辱骂对方为理由激怒对方跟傻二比武。我记得第一个说的是,他说您是螃蟹。骨头长在外面,肉长在里面,外硬里软。语言形象,啼笑皆非。

  这两次之后玻璃花认识到了天津卫的人本事不够,找了日本武士帮忙。在这中间有一个插曲是官府的人把傻二喊过去,让他表演辫子功。这是什么意思我没有搞清楚。是想表现出政府的腐败无能,官员们只是吃喝玩乐看杂耍吗?我不是狠理解。在请日本武士之前,玻璃花为了凑礼物,拿一通红的铁块烧大腿烟熏火燎的场面把我吓了一跳。这一时刻的他,说是热血男儿爷不为过吧。

  第二个疑问产生了。菊花因为自己曾被洋人强奸过,不答应与傻二结婚。并且说,娘就是被这事气死的。这样看来,菊花爹一定是知晓此事的。傻二这时却说,你爹都答应把你嫁给我了。难道,菊花爹是不顾家庭脸面个人羞耻的人吗?但在剃头匠为了1000两银子险些割掉傻二辫子时菊花爹说的一番话来看,他不是这样的人。那又是为了什么。

  义和团出场了。神鞭加神拳,洋人全玩完。痴人说梦。这应该是影片的重头戏,涉及到了民族与国家意识。我不想说太多,是一个悲痛的历史。国人由于自己的无知和愚昧,从神鞭,神拳,神棍,直到最后的神枪。

  片子狠爱国。主题,辫没了,神还在。神,爱国精神。08年中国遇到了一连串的问题。政治,经济,重大事故,自认灾害。

  偶尔怀念一下老电影也不错,看看曾经的国人是如何重新站立起来的,我们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神鞭》影评(十):一沙一世界 一影一乾坤

  神鞭这部电影是由冯骥才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可以定义为一篇传记类小说,这类小说的鼻祖至少可以追溯到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而冯骥才又曾被评价为擅长以单个“小人物”的历史映照一个时代的悲苦。看过电影后,的确有这个感受。

  电影看了两遍,从几个角度聊聊我的感想。

  励志,他告诉你小人物也可以名震四海。一手绝活就是安身立命的本钱。另外,绝活也要与时俱进。不让留辫子了他该怎么办?这是我开始看就担心的,最后,他练成了其他绝活——神枪手。在这里我不得脑补一下,他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以说有练成一手绝活的本事,不仅仅是会一手绝活。不仅有“鱼”还特别会“渔”。放在现实中这个道理也是通的,将一门技能学到极致,你就会火。即使技能过时,你也会很快学会它迭代之后的技能,并且可以做到极致。举个不算恰当的例子,现在一些网络大v,他从网络的任何时期几乎都在把持着网络,从论坛到博客、微博再到公众号。不止是会写能写,这里说的是会运营,很快掌握新鲜事物,因为有基础。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发现,这部电影的摄影是顾长卫,现在顾长卫是家喻户晓的大导演了,而他的优点就是画面漂亮。

  市井。电影里有好多有意思的场景,可以说是作者体察人性,也可以说国人的劣根性。比如喜欢看热闹。轻轻松松就能引来围观群众,现在叫吃瓜群众。愚昧,那是时代的疤痕,作者写的很传神。

  时间。从剧中历史事件可以推算出故事发生的大致时间,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再前后推五年,基本上是从1895——1915的20年间的事。

  武术。从一开始我就有疑问,男猪脚是不是汉人?留辫子是从清兵入关,前后200多年,如果是祖传,什么因缘际会让他祖辈学了这么一项绝活。后来“愣头青”的刘老头回答了这个问题。从故事的完整性上,至少让我没有遗憾。

  命名。男猪脚叫傻二,这绝对是反讽。整个故事里,我看来智商最高的就是他了。开始的弹弓王虽然是败了,却并没有太急赤白脸,是傻二一句“他们拿话赚你呢”化解的。战胜东洋武士后,金老头请他喝酒,老头给他谈民族大义,他适时的谈到自己的单身状况,轻松打动老头,一句话解决终身大事。义和团兵败之后,他很快认识到靠肉身是阻挡不了洋枪洋炮的,也最终练就神枪。最后还是比玻璃花技高一筹。

  广告。我不清楚那时候有没有广告植入,电影至少让我记住了“祥德斋”以及它有八大件儿。如今如果没有这个品牌,倒是可以注册,之后可以宣传是百年老字号。

  读书。电影里的读书人,几乎都是笑柄,那个津门武林宗师,知识倒是很全面,然并卵。也说明打架还是看体格和年龄的。还有金老头,一辈子之乎者也,也没读明白,不知道与时俱进,因为一头辫子被剪就轻松疯了,蠢极!读书不仅没用,还是有害的,这是佐证。

  手冷,就写这些吧。电影我看了,还是两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