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知道答案(第三版)》读后感精选
《梦知道答案(第三版)》是一本由武志红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202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梦知道答案(第三版)》读后感(一):武志红:梦境,可以帮你找到藏在内心深处的答案
关于梦,相信每个人都做过梦。
有的梦似乎是在预示着即将发生的事,有的会让你欢喜,而有的则会让你害怕。
那么,为什么人会有千奇百怪的梦境呢?
可见,梦,其实是人的一种潜意识的反应。
正如古人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天的思绪残留在大脑中,到了夜里也变成为了梦。
因此,明白一个人为什么会做梦,读懂梦境里所潜藏的个人心理活动,对于加深自我的了解大有裨益。
在《梦知道答案》这本书中,资深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向我们读者阐述一个个案例,然后从心理学的角度专业解读梦境的内容和成因,从而疏导做梦的人。
通过本书,你会读到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惊叹原来生活中的自己也是这样。
有一个梦者(做梦的人),名叫壮壮,他是一个5岁大的男孩。
他说在梦里他的妈妈变成了一条五彩斑斓的蛇,还带着一群小蛇,拼命追他。
这个可怕的梦,让壮壮在惊慌失措中醒过来。
在这个梦里,武志红老师解析道:这是一个担心被吞噬的梦。
在我们的印象中,蛇代表着恐惧,它最典型的攻击方式就是直接吞噬。
对于壮壮而言,他梦见妈妈变成了一条粗大的五彩斑斓的蛇,还带着一群小蛇在追他,这说明他的内心里是被妈妈“吞并”的状态。
然而,对于壮壮的母亲而言,她是很难接受“自己吞噬孩子”这个说法的,毕竟她觉得自己是个好妈妈,她理解儿子,事无巨细地想要了解儿子内心的想法。
然而,任何方式一旦绝对化,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比如案例中壮壮的妈妈,她极度渴望了解儿子,想要牢牢把握这种亲密的关系。
殊不知,极度渴望融合的状态,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则变成了儿子潜意识深处的恐慌感,有了被吞噬的担忧。
那么,该如何化解梦境所折射出的问题呢?
其实,父母不必了解孩子的一切。而是要给孩子留有适度的空间,这样才能保持良好而亲密的亲子关系。
还有一个梦者,叫鲁先生,约45岁,有两家公司。
鲁先生梦到自己的别克车丢了,最后车又找回来了。他还说近段时间,做过五六次这样的梦。
在这个梦里,武志红老师解析道:梦中的车其实象征着一个人的掌控欲。
在生活中,车子很容易被主人操控,顺着主人的意志或快或慢、或东或西。
在梦里,鲁先生的别克车丢了,意味着他失去了控制欲。
当一个人安全感低了,他的内心里其实是比较自卑的。越是自卑,他越要证明自己的价值,于是开公司,手握大权,控制着下属。
明白了这点以后,鲁先生开始反省自己,因而发现藏在内心深处的自卑感。
因而,鲁先生懂得了去尊重下属,去更多地信任自己的下属,并适当对下属放权。
通过改进以后,鲁先生的公司经营得更理想。
在上面两个案例中,无论是母亲对孩子的过度融合,还是上司对下属的绝对控制欲,都或明或暗地映射出人性的某些不足之处,比如控制。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控制欲的另一面其实是不自信。
一个凡事都爱指手画脚、凡事都得听自己的人,控制欲到了癫狂的地步。跟这样的人交往,会让身边的人有一种窒息感,一种想要逃避的冲动。
明白了这点,你就要学会有针对性地克制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对自己的宽容。你的生活才会知足常乐。
由此可见,当一个人内心不畅快的时候,当一个人情绪激动的时候,或多或少会通过做梦的形式有所体现。
要想更好地了解自己,不妨尝试着从弄懂自己所做的梦开始。
比如,你梦到自己遭遇了狂风暴雨,被洪水吞没,反观现实中,你会发现自己事业上已遭到了重挫,难以自渡。
又比如,你想在生肖狗年生一个可爱的属狗宝宝,但是要了很久还是没能如愿。
体现在梦里便是,心灰意冷的你正在被一只凶恶的狗狗追赶,惊慌失措的你不停地跑啊跑,身心俱疲,有惊魂未定。
当你受困于某事而无法自拔时,不妨试着读懂自己做过的梦,接纳自己的现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厘清思路,重新开启全新的人生篇章吧!
-END-
《梦知道答案(第三版)》读后感(二):那一年,妈妈梦到了我的高考成绩
工作多年后,所学大都还给了老师,记忆中留存得实在不多,但化学老师讲过的一个小故事依然记忆犹新。
以前化学家们只知道元素,但是元素之间有什么规律和联系尚不清楚。那时,31岁的门捷列夫被聘为俄国著名圣彼得堡大学化学系教授,负责化学的教学工作。教学工作之余,门捷列夫喜欢研究,他想弄清楚元素间的规律和统一性。
然而苦思良久,却仍然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做研究。然而不知何故,他竟然趴在办公室的桌子上就睡着了并做了个梦。梦中各种元素犹如排列有序的士兵,各自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梦中醒来之后,他拿起手边的纸笔,记下了梦中各元素位置,绘制成一张表格。这张表格就是后来元素周期表的最初原型。
听到这个故事,当时只觉得有趣,以为就像从小听过的"嫦娥奔月"、"夸父逐日"故事一样,是文学家的创作,从没想过它会是真实的。
直到自己亲身经历过。
那一年的高考,我没有发挥好。高考结束后,一直闷闷不乐的,像蔫了的花一样萎靡不振。然而,没等到高考成绩出来,却等来了妈妈的梦话。
那天早饭时,妈妈跟我说:"昨晚上梦到一个老奶奶告诉我,你成绩579,上个大学没问题。"这成绩比我预想的高,正常情况上个一般本科院校是没有问题的。当时第一反应是高兴,然而再一想"梦是反的",心情也就更加失落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终于可以查询高考成绩了。我不敢打电话查,是妈妈查的,我高考成绩579。我不相信,自己又确认了一遍。竟然与妈妈梦境毫无二致。
从此之后,对这种奇奇怪怪的事情比较感兴趣,发现类似现象竟然不少见。凯库勒梦中发现了苯环的结构,沃森受梦的启发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荣格梦见二战的爆发。有人梦中作曲,有人梦中写诗,有人梦中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梦中的创造力远不是现实中的自己所能达到的。
这是为什么呢?武志红的《梦知道答案》给出了答案。
武志红,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畅销书作家。北京大学心理学学士与硕士,师从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等作品,个人作品销量超百万册。
《梦知道答案》这样说:
其实,梦不仅仅具有创造力,能预知未来之事,它还是我们了解自己、洞察自己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本书以生活中的梦境为例,并结合梦者的生活背景,来分析梦境中蕴含的心理学意义,揭示那些埋藏在我们心底的秘密。其中里面的一个案例颇具有启发性。
20岁的阿志,在大学交了个女朋友。两人毕业于同一所中学,有着共同的经历,有聊不完的天、说不完的话,天天腻歪在一起。
可是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总有个声音告诉阿志:"你们早晚会分手的!"
这天,阿志做了个梦。梦中:夜幕降临,他站在一棵树下,泪如雨下。他的女朋友要嫁人了,新郎不是他。女朋友的家在5层,那里灯火通明,她和她的家人、新郎簇拥在一起,有说有笑。他告诉自己,是时候离开了。这时他看了下手表,时间18时28分。
以前阿志也做梦,但从没有像这个梦一样清晰的。梦似乎也在告诉他:"你们早晚会分手的!"
也许是内心的呼唤,也许是梦境的指引,两人交往的数年内,阿志数次提出分手,只是当时女友没有答应。
时间到了两人认识的第5个年头,女友生病了。阿志一次也没有联系和慰问女友,女友病好了,提出了分手,阿志答应了。
听到分手的那一霎那,阿志有片刻的慌张,还有种果不其然、命中如此的感觉。分手后的阿志投入了工作中,一点也看不出失恋的模样。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阿志一天天难过起来,到了5月份,他的痛苦到了极点,患上了抑郁症,一度有不好的念头。
为了摆脱抑郁、回归正常生活,他找到了本书作者武志红老师,在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揭开了分手预言之谜。
阿志与妈妈沟通后发现,他5月份 18时28分出生的。妈妈生他时难产,并且形势一度非常危险,医生都问了阿志爸爸,是保大人还是孩子。
由此可以知道18时28分这一数字在梦中的意义:他在这一刻出生,也在这一时刻和重要的女性分离。第一次分离是出生,第二次分离是初恋。所以在分手后的5月份,他的痛苦达到了顶点。
至此,阿志终于明白了"女友一定会离开我"那种感觉,并不是什么预言,不过是自我实现的预言。出生时感知到的危险,让阿志极度没有安全感。他屡屡提分手,并不是真正的想分手,只是希望看到女朋友紧张他,女朋友的紧张会让他拥有片刻的快意。他屡屡提分手,也不过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不想被动地重复分离之痛,把分手的主动权拿在自己手中。
阿志是幸运的,他通过对梦的解读,认识到了问题的根本所在,走出了困境。
在这之前,对做梦我总持着抱怨的态度,醒来后常说的一句话是:"昨晚做了一宿梦,累死了。"有时做个噩梦,心情也会受到很大影响。自从读到武志红这本《梦知道答案》后,发现做梦竟然有这样的好处,明白了噩梦有时是现实中压抑情绪的发泄口,晚上竟然开始期待做梦了,期望能受到潜意识的点拨,心灵获得成长。
心理咨询专家荣伟玲说过:"不要羡慕从不做梦的人,梦是潜意识的完美展现,是我们了解自己潜意识最便捷的通道,那些从不做梦的人,就失去了自己潜意识进行沟通的机会。"
你还要为每晚做梦而感到不快吗?
《梦知道答案(第三版)》读后感(三):梦见妈妈变成一条蛇,梦到亲人遭遇意外?如何解梦?
心理学家说:察觉就是疗愈。
可以这样理解,当察觉到问题出在哪的时候,就会真正接纳,也会获得解脱。而做梦其实就是无法接纳内心的表现之一,或者说因为缺乏察觉而向梦寻求答案。
而武志红在《梦知道答案》中写道:别被梦的复杂性吓住,只要沉下心来,总会从梦中得到一些启示。而梦不过是潜意识在发挥着作用,只要我们能学会放松的时候,无论做的任何梦都能从心理学中找到答案。
武志红在做心理咨询时,接待了一个小男孩梦见妈妈变成了一条五彩斑斓的蛇,还带着一群小蛇,在追赶孩子。
这个梦不仅让小男孩感到害怕,也隐隐觉得妈妈对自己不满意,进而产生了烦躁情绪,甚至无端地哭闹。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认为这个妈妈一定是对小男孩十分严厉才导致他紧张,其实并不是这样,妈妈很懂孩子的心理,即便孩子偶尔发脾气,也很快能找到孩子生气的原因。
按理说这样的妈妈跟孩子的亲子关系是十分和谐的,可是为什么孩子却有种“我不信任你”得不屑一顾呢?甚至梦见妈妈变成了蛇要来咬自己呢?
针对于这种现象,武志红从心理学方面给出了答案,他认为这个母亲正是对于孩子太懂得了,所以有“吞并”孩子的倾向。
心理学认为,梦见蛇很常见,常见的解释是源于对于爬行动物的恐惧,这也是人类最原始的恐惧之一。而对于动物而言,蛇又是一种最常见的威胁。
或者说蛇的攻击方式要么是放毒,要么吞噬,这也让人有种压抑和吞并的恐惧。这是因为无论是美好还是恐惧的东西,一旦绝对化就会陷入僵局。
拿小男孩与妈妈的关系来说,正是因为她什么都懂儿子,反而让两个人没有任何距离感,这就产生了恐慌和压迫感。
所以孩子才会做妈妈变成蛇的一个梦,也说明了孩子想要远离妈妈的控制,急需去做自己。或者说再亲密的关系,都需要距离,而父母没有必要对孩子什么都要刨根问底。
有时候让孩子做自己,就会给孩子一种自由和独立感,而不会在潜意识中产生逃离妈妈,或者妈妈逼自己太紧的压抑感。
还有的人会梦到亲人遭遇不幸,就好比一位年轻的妈妈梦到自己刚生下的女儿遭遇意外,于是在哭泣中醒来。
当这位妈妈醒来的时候,一方面对于自己的梦心有恐惧,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梦有点自责。
但武志红在《梦知道答案》中给出这样的看法,他认为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因为,妈妈对于女儿原始爱的本能,是出于对于孩子健康和安全的担忧;
第二种是这位妈妈潜意识里,不想生下女儿,所以梦里就会出现希望女儿出意外的轻微愿望。
而梦到出现亲人遭遇意外,大部分是这个做梦的人心理上出现了轻微的问题,或者说是不好的情绪而导致的轻度抑郁,或者是因为情绪不佳而产生的失落感。
当念念不忘的负情绪存在的时候,就会以梦的形式折射到人的内心。
这时候当情绪出现嫉妒、不满或者有心理落差的时候,就会在梦里梦到亲人的一些不好的情况。
只不过对于感情、爱情还是亲情来说,完美的爱是不存在的,对于感情来说,所有的爱都带着自私的因子,都不是完美无瑕的。
也只有接受这个现实,接纳不完美的生活和自己的时候,才能在感情上处理得更好。这时候感情产生的不是压抑,不是无助,也不会将潜意识的愤怒与委屈投射到梦中去。
更具体地说,压抑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越压抑越深,最后以极端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是梦到亲人遇到不好的事的根本原因,对于做梦的人来说,无论是好的梦或是不好的梦,只要找到内心的恐惧与期待,就更容易找到梦产生的根源了。
佛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认为催眠可以探查人们的潜意识,然后使其产生联想而导致了梦的发生。
而自由联想则是看到、听到、读到的一切,最一时间心中所想、所思、所感,然后听从内心的决定继续深究下去。
简言之,梦其实是内心的映射,是在现实中无法找到解脱和无法解决问题时,在虚幻世界中寻找的寄托。
也就是说更多时候,我们面对困难、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自然而然选择了逃避,选择了不去直面问题,而退缩到一个舒适区,让自己缩进去。
即便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与面对可以解决问题,也不愿意向前一步,这时候大概率是因为想要逃避责任,这时候就会产生梦境,甚至以一些不好的梦来逃避现实中的无奈。
而所有梦产生的原因,无非是以下几种原因:
首先,现实的诉求没有得到满足。在这个压力很大,节奏很快的世界中,每个人想要的东西太过于完美,而现实又过于骨感,所以就出现了求而不得,最终只能通过梦来实现;
其次,现实中产生的压抑与无奈。人们总是善于隐藏自己的情绪,装成一个无比强大的人,但实际上内心是非常弱小和脆弱的,这时候梦就不会骗人,将一个人的本心显现,就出现了噩梦;
最后,对于得不到的东西意难平。有时候人在得不到想要的东西的时候,尽管嘴上不说,尽管表面上装得很平静,但内心却早已波澜壮阔,这时候就更容易将情绪投射在梦境。
正是因为念念不忘的东西,才会产生梦由心生,于是就通过梦境来发泄情绪与现实中的不满,而那些从来不做梦的人,一般来说心态比较平和,或者说能在遇到问题时能很好处理情绪,学会接纳。
只不过对于做梦这些事,即便是不好的梦,也不必惊慌,从问题的本源去找答案,然后再结合心理学从内因去解决就可以。
今日话题:你平时都做过哪些梦?欢迎说来听听,一起来分析梦的原因。
《梦知道答案(第三版)》读后感(四):武志红《梦知道答案3》:她为什么会有掐死女儿的冲动
以前学车的时候,认识一位女同学。她知道我是心理老师后,跟我说过这么一件事情。
她说自己在产后那段时间状态特别不好,简直可以用失控来形容。每次听到孩子的哭声,她都有一种想掐死对方的冲动。
可能有人觉得,她一定是产后照顾孩子太累了,才会情绪失控。
但事实是,照顾孩子的一直是她的丈夫,他会夜里起床给孩子换尿片、喂奶,几乎包揽了照顾女儿的全部任务。
有一个如此懂得分担的丈夫,可能是很多妻子求之不得的事情,尤其是那些丧偶式育儿的妈妈们。
可我这位女同学却并没有很享受这一切,丈夫越是忙着照顾女儿,她越是不开心,然后她就会用各种奇葩理由指使丈夫,比如自己突然想吃什么了,让丈夫去买;自己突然不开心了想哭,好让丈夫把关注的焦点转移到自己身上。
当女儿哭的时候,她就会莫名地心浮气躁,甚至有想掐死女儿的冲动。但情绪平复后,她又会十分愧疚,觉得自己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
一开始,我觉得她就是产后心理和生理发生巨变,一时间很难接受,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产后抑郁症。
但直到我看了武志红的《梦知道答案》,才明白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心理原因。
梦是人潜意识的呈现,会把意识感知不到的深层原因暴露出来。
武志红在书中分享了这么一个案例,一位年轻的妈妈梦到刚出生的女儿在家中发生了意外,那时是早上5点30分,在外边的她就匆忙往家赶,后来她悲痛地醒来,才发现是梦一场。
武志红认为,这个梦可能有两层含义:一种可能性是展示了这位妈妈对女儿处境的担忧,另一种可能性是展示了不完美的母爱——妈妈有希望女儿出意外的轻微愿望。
因为这位妈妈所在的家庭有重男轻女的倾向,她的女儿出生前家人一直希望是个男孩,当看到她生的是女孩时,家人非常失望和不满。这位妈妈就担心自己的女儿受到歧视和虐待,但她无法直接表达自己的担忧,不得不把自己的担忧给压抑下去。但潜意识却通过梦的形式告诉她,她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至于第二种可能性,妈妈有希望女儿出意外的轻微愿望,包括我前面提到的“学车女同学有掐死女儿的冲动”都是基于产后的失落感。
因为在怀孕期间,孕妇会得到重要亲人的极大关爱,这种关爱是基于孕妇本人和腹中孩子的双重叠加。
在孩子出生前,这些关注都统一集中在孕妇身上,但孩子出生后,这些关注就会产生分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会转移到新生儿身上,只有很少一部分会留在妈妈那里。
对于那些把妻子当作传宗接代工具的家庭来说,新妈妈会受到更大的冷落和忽视。
还有一些夫妻关系本来就有问题的家庭,妻子本来想通过孩子作为纽带维系夫妻感情,却发现丈夫的注意力真的只在孩子身上,而自己却很难分到一丝一毫。
甚至有些丈夫原本就没把妻子当作成年人来爱,只是当作小女孩来宠,当真正的女儿出生后,丈夫的关注点和爱会迅速地从妻子这个“假的小女孩”转移到女儿这个“真的小女孩”身上。
这个时候,妻子也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和“女儿要是没出生就好了”的念头,更有甚者还会对女儿产生敌意。
但作为妈妈,妻子又无法接受自己对女儿产生这样的念头,就会极力压制自己的真实想法。
而念头一旦产生就不会凭空消失,要么被压抑到潜意识的梦里,要么在意识薄弱的时候趁机出来作乱,比如对女儿大发脾气,做出过激行为。
我那位学车的女同学在没孩子前被丈夫百般关爱,去到哪里都被丈夫贴身护送,但有了女儿后,丈夫就几乎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女儿身上。
尤其是女儿一哭,丈夫就自然而然地去哄去抱就更顾不上她了,所以她才会产生极大的失落感和对女儿的敌意,甚至会大发脾气有掐死女儿的冲动。
同样的,如果妈妈生的是儿子,丈夫也有可能会产生失落感,因为儿子会剥夺妻子对丈夫的关注和爱。
作为正常父母来说,可能会觉得那些对儿女产生醋意并隐隐希望儿女出意外的父母太没道德也太难接受了,但事实是完美的爱根本不存在。
作为凡人,我们对亲人的爱,都有自私的成分在,都有一些瑕疵。承认这个真相,我们才能做得更好。
因为真相永远是真相,如果故意压下,而强迫自己做完美父母,那么常会事与愿违。
就如我那位女同学,如果一直不明白自己敌意的真相,就会一直混乱、一直遭受道德的谴责,最终走入极端。
但好在她知道积极寻求帮助,并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看清自己敌意的源头,并试着跟老公积极沟通,说出自己的需求。后来婆婆帮忙照顾孩子,丈夫则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她的身上,她的情况也逐渐好转,并重新学习如何做真正的妻子和妈妈的角色。当她更多地关爱女儿,也越来越发现自己是那么地喜欢她,现在,他们的家庭生活非常幸福。
对于那些生活在重男轻女或者把妻子当生育工具的家庭中的妈妈来说,只有鼓足勇气认清事实的真相,才能明确表达自己的不满,不迁怒女儿,并学会爱自己和保护女儿。
对于自我觉察力比较强、懂得积极寻求帮助的人来说,他们比较容易知道自己到底怎么了,也比较能接受问题的存在并试着积极解决。
但也有一部分人,生活得很混乱很苦恼,却不知道为什么,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梦境来找到线索。
因为梦是无意识的呈现,知梦、懂梦,就能看见更完整的自己。而解梦,也是与自己和解的方式。武志红的《梦知道答案3》会告诉你更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