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者赤名莉香
听到铃木保奈美离婚的消息,我忍不住写道:所以,最后的结局还是这样吗?在电视剧《东京爱情故事》的结局,赤名莉香孑然一身,飘然远去;在现实生活中,扮演莉香的女演员铃木保奈美在结婚二十多年后又变回一个人。当年她宣布结婚的时候,作为观众的我把关于赤名莉香的所有感情都投射到了她身上,希望她在生活中能找到剧集没有的人生幸福,没想到三十年后最终的结局还是一样。
说起来我的这种情感的确有点怪,在铃木保奈美扮演的所有的角色中,我只喜欢赤名莉香,对于其它的角色毫无任何感觉。应该这么说,我对铃木保奈美本人也并不关注,一直到她离婚我都记不得她丈夫叫什么名字,只是用“阿贵”来指代。我是把赤名莉香当做真人来看待的,而铃木保奈美则是全然的另外一个人。这也不能算是粉丝心态,最多算是反社会人格。拥有同样想法的人,曾经让里根总统吃尽苦头---我想他也未必喜欢朱迪·福斯特本人,而是迷恋《出租车司机》里的那个小女孩。类似的,还有玛蒂尔达和娜塔莉·波特曼。
三十年过去,《东京爱情故事》在豆瓣的条目依然高悬9.4分,15万人看过,其中13万人专门去评分。而它不过是一部1991年的旧作,全剧也仅只有11集。我怀疑在这9.4分里,有超过多一半分数都是直接给了赤名莉香,剩下的部分才是给了剧集本身。多少年过去,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听见主题歌的前奏响起,眼前浮现的还是赤名莉香的笑容。
今天回过头来,用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再看《东京爱情故事》,心境和当年完全不同。它讲述了一段爱情故事,而在我看来却是宣布了传统的胜利。故事的背景并不复杂:来自小地方的男青年努力进入东京,离开故土,成为大城市里的漂泊者。这时候他遇见了朝气蓬勃、独立自强的都市女性赤名莉香,很快又和家乡的旧同学、暗恋对象,小家碧玉关口里美重逢。赤名莉香帮助小镇青年在东京扎下根来,捱过了最初也是最艰难的一段。最终,小镇青年选择了来自家乡的女同学,放弃了都市独立女性。所以我说这是传统的胜利,暗示着小镇青年没有失去本色,并没有被大都市同化。
当年许多人都和我有同样的疑问:为什么男人都会爱上赤名莉香,最终却选择了关口里美?这是难以理解和原谅的事情。但是如今我不再有这样的疑问,一切都可以理解,并没有任何命运的玄妙莫测之处。只需要把视角切换到小镇青年身上,就会看到另外一番景象:
小镇青年来到大都市,唯一的想法是挣扎求生,随时担心自己会无声无息地沉底,被都市所吞没。这时候有了来自赤名莉香的爱情是好的,但是也没那么重要,因为爱情不是此时的重点,求生才是。随后小镇青年发现,这一份爱情来得太炽热,自己为此要背负更多重量,于是他就想要逃避,因为他怕自己因此而被淹死。再后来小镇青年发现,都市女性的想法和自己的传统观念完全不同,交往并非是直奔结婚而去,也并不是为了找个男人依靠。赤名莉香和部长有染,却毫不在意。赤名莉香也无需自己帮助,她独自一人就能应付生活和工作,甚至比自己还要更强。
结果自然就是抗拒和恐惧,这不是小镇青年熟悉的相处关系,不是村里的丈夫和妻子的那种关系,一个愚蠢的问题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她已经那么优秀,她已经那么强悍,她已经那么独立,完全不需要一个男人也可以活下去,那么,为什么会是我呢?以及很自然的下一个问题:将来还会不会是我?谁能保证?他没有答案,但是他知道在关口里美那里有答案,而且答案是肯定的。和关口里美在一起,他就可以把他们村他们镇的生活搬到东京来,不需要学习,也不需要适应,更不需要改变自己,他可以继续用肩膀扛起天空,关口里美可以娴熟地去做贤妻良母,一切都无需改变。
可以理解,都可以理解,无非看你是站在谁的角度上来看待这件事情。都市青年觉得惋惜遗憾,觉得切齿痛恨,无非是因为小镇青年不懂得珍惜天真。赤名莉香千帆看尽,却还能保持一份天真,在都市青年看来这是极为珍贵和稀有的品质。但《东京爱情故事》的精妙之处也正体现在这里:千帆过尽也不会多看你一眼,哪怕你懂得欣赏,因为在你那里没有小镇青年身上的那点懵懂,而且你是永远地失去了这种可能,和所有的都市青年都一样---你什么都好,就是不是丸子,丸子凡事当真。无论是角色之间的关系,还是观众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只要一方选定了FM,另一方一定是AM,这大概就是《东京爱情故事》里遗憾的由来。人和人也许可以相互理解,但终归是对自己无能为力。
想明白了这些事情,所以我今天在文章开头没有放上小田和正的《ラブ・ストーリーは突然に》,太激烈,太澎湃了。我选择了他更加舒缓平静的《風の坂道》。毫无疑问,在《东京爱情故事》里赤名莉香是个失败者。这种失败根深蒂固,你永远也无法在FM频道里收听AM的节目。但是在那么多年之后,回想起来最打动人的还是她的勇气与坚持,哪怕是作为失败者的坚持。
我记得在《倚天屠龙记》里有这么一段,范逍对赵敏说:“郡主,世上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既已如此,也是勉强不来了。” 赵敏回答说:“我偏要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