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读书与上补习班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读书与上补习班

2021-07-20 19:42:13 作者:爿非片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读书与上补习班

  作为一个成年人,除了上学时必须读的课本之外,应该还多多少少读过其他的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四大名著也好,金庸古龙梁羽生也罢,不知道别人读书是什么感觉,反正我是读过的书,再让我读,我就会觉得没有多大兴趣。因为书里的来龙去脉自己都已经知道的差不多了,再去看,一来是不会认真,二来也提不起兴趣,再有就是坚持读完,确实很难。好像爵甘蔗差不多吧。不如第一遍有味。

  但是也有一个例外,就是带着问题去读。比如,我读过《三国演义》后再去读第二遍,真的坚持不下去,最后半途而废。有一天,我想到一个问题,《三国演义》里面论武力值排名,都说一吕二赵三典韦……那么他们到底谁厉害呢?想知道这个问题,必须看看他们每一个人的在《三国演义》这部书中,一共出战多少场,对手都是谁,几胜几败。于是我带着这个问题,做着笔记读完了第二遍。这一边比第一遍认真。收获还多。然后不久,我又有了一个问题,在《三国演义》中,最爱哭的人应该是非刘备莫属,那么他一共哭过多少次呢,每次都是为什么哭,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于是我带着这个问题又读了一遍《三国》。当然这次也是做了笔记。这次的收获更多。

  这样带着问题读第二遍、第三遍甚至第四遍书,才会有动力。会在某一方面读得很仔细。有时还会有意外收获。这算是我关于读书的一点心得吧。

  眼下暑期到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用心良苦的家长们,为了孩子们能成龙成凤,不被别人家的孩子落下,不输在所谓的起跑上,几乎都把孩子们送进了补习班。有的甚至只考虑功效,不问价格。现在的补习班恐怕是除了医院意外,获利最明显的业务了吧。医院还有成本,比如药的进价、买设备等。而有些培训班,就是弄个场地,一块三合板刷点墨汁,再加一盒粉笔足以。而家长们总认为这样上补习班总是会有好处的。其实真的是未必呀。这就跟没事吃补药似的,因为是药三分毒呀。

  孩子上补习班,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补习已经学过、但学的不扎实的知识,也就是再学一边。另外一种是学下学期将要学的,来点提前预习。

  先说第一种情况。这就跟我读书差不多。我们成年人,读过的书,让你再读一次,你都觉得没兴趣,何况是一个未成年、正值玩耍时代的孩子,他又怎么能读下去呢。我觉得,这种情况要想收到效果,那个办补习班的老师必须熟知孩子的学习情况,哪部分知识掌握的不好,有针对性地、提出能引起孩子兴趣的问题,用这些问题引导孩子去学。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学有所得。前提还要是孩子真心的想学,不是家长硬逼着上补习班。另一方面对老师的要求真的就要高多了。对来参加补习班的每个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都要了如指掌,还能跟看病似的,对症开出药方。如果这样,想想看,一个老师能带几个学生。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补习班提前学习下学期将要学习的内容。首先,办补习班的老师不可能像正常上课的老师那样,教的那么扎实、系统。人家只是办班呀。真生的任课老师那是要成绩的。哪个老师会更用心,想想看吧。再有就是,等到开学,科任老师再讲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又像第二遍读书了。孩子揣着一知半解的心思,会觉得我早就知道了,肯定会觉得没兴趣,结果可想而知。

  就拿小学课本来说,一册小学课本百十页,一学期大概二十周的时间,一周五天,一学期也是百十天,折算下来,一天差不多学一页。小学课本上的字号比较大,还有好多插图。我们认真想想,这一天能学多少东西,如果这样,同学们一起学,一天学一页课本上的这么点知识都学不会,那上一个多月的补习班就能全学会了,这真的是好神奇哟!

  记得以前计划生育的宣传口号是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然后二胎政策放开了,口号变为:国家政策真正好,一家准生两个宝。直到现在的放开了三胎的生育政策。好多事物都是与时俱进的,包括一些政策。以前我们常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我现在倒是觉得适当的时候,让孩子们适当地吃点苦未必是坏事。“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提出来的。这句话是针对当时的国情说的。那时候说这样的话没问题。因为那时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在吃苦中生活。而现在我们的国情已经变了,现在的孩子们都是生活在蜜罐里,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吃苦。因此才应该适当的让孩子们吃吃苦,锻炼一下孩子们的抗压能力和意志力。现在的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时间太多了,应该走出课堂吃吃苦,磨炼一下意志,在学习上也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而达者三人。这七十二人应该相当于现在的985高校出来的,那三个达者应该好比现在的院士吧。我们应该承认人和人在某些方面是存在差异的。而这个社会也需要各种人才。上不上补习班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而定。应该把孩子当成孩子,童年应该是属于孩子的。如果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绩应该也不会太差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读书与上补习班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