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燃梦”社会实践队前往佛山市祖庙博物馆的感悟
祖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明洪武五年重修,一直到清代初年组建成为一座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庙宇建筑。祖庙的灰雕是牌坊的灰雕残损严重,大量灰雕褪色发黑,部分出现开裂、破损。岭南这边雨水较多,屋顶受雨水冲刷情况较为严重,相对而言,屋檐下方的灰雕受雨水冲刷较少,整体保存较好。祖庙针对灰雕不同程度的残损现状进行修缮。主要分为三个方案。第一,对于缺失的灰雕,根据已有的灰雕造型、规模、色彩按照传统材料及工艺重新塑造新的灰雕。第二是,对于残损的灰雕,进行修补主体结构,保证安全稳定,重塑缺失部分,在批灰上色。第三个就是对于保存较好的灰雕,清理表面,重新上色。从这些措施看来可以知道在祖庙这里对灰雕文化也是很重视的,同时还会有专门的修缮团队对灰雕进行修复,做到“修旧如旧”,修缮团队会选择用传统的矿物颜料,重新为灰雕上色,大量木构件、陶塑的修复等等均是如此。修缮的师傅希望可以在灰雕维修和保护中运用原汁原味的材料,原汁原味的工艺技术,去发挥原材料的最大价值。他们希望能够把这些老祖宗们几千年留下来的宝贵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展示给后人,将动人的故事和人永恒地凝固下来,让后人们去读懂灰雕文化。
在祖庙参观的时候也留意到就是会有很多人来到祖庙进行参观游玩,但是其实很多人来到祖庙博物馆更多是前往牌坊、纪念馆进行参观了解和观看一些醒狮表演和戏曲表演,大家可能会去留意墙上雕刻的东西,但是很少人会去了解建筑物上雕刻的灰雕图案,很少人会去了解灰雕是什么,雕刻的图案、故事或者人有什么寓意,甚至游客们很容易把灰雕和陶塑搞混。也会有很多佛山本地人来到祖庙游玩,但也没有了解和细看灰雕,知道灰雕的更多是老一辈在祖庙做生意和生活的人,或者是在网上提前找好资料针对性地前来了解灰雕的人。大部分人对于灰雕这一传统文化还是缺乏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