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自主游戏中快乐成长
提到孩子,大家就会想起玩儿。提起玩儿,就能联想到孩子。似乎孩子和玩儿永不分家,紧密联系在一起。众所周知,玩儿是孩子的天性。所谓玩儿,说的正式一点,就是游戏的意思!《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回归本位,获得自主成长。
处于学前阶段的孩子,学习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会游戏比学会知识更重要。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最基础的也永远是最重要的。回忆一下我们平时的游戏活动,种类很多,内容很丰富,表面上看来孩子似乎乐在其中,其实我们总是被一种表面假象蒙蔽了双眼。我们看到孩子游戏是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就觉得很有成就感。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让孩子更加快乐,那就是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把游戏的权利交给孩子。我们可以每周适当地给孩子一些自主游戏的机会,而不是每次都按照老师的要求,选择游戏区,选择游戏材料,选择游戏的玩法。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把自主游戏的权利还给孩子呢?
玩什么游戏孩子说了算
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想玩的区域,自定游戏主题,寻找自己的游戏玩伴,玩自己喜欢的游戏。瞧,那边的小朋友用奶粉罐堆出了摩天大楼,立交桥,桥上还跑着小汽车呢!这边娃娃家的孩子跑过来告诉老师:“老师,我请你来我家做客,你看我做了好多好吃的”。我跑过去一看,这么多呀,胡萝卜,荷包蛋,水果,还有牛排!孩子们用煤气灶在做饭呢!他们在玩儿办家家的游戏,角色扮演的都特别棒! 看到了这边美工区的孩子们,一个个都是小巧手,他们用橡皮泥做的棒棒糖,汉堡,小蜗牛,都特别地逼真。在自主游戏中孩子真正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孩子就会显得自主,自由,而老师的任务就是静静地观察他们,放开手让他们去玩去体验。
想怎么玩孩子自己决定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无意间对孩子游戏干涉过多,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固定了孩子的思维。导致孩子游戏时兴趣下降,持续的时间过短。记得有一次给孩子们发魔尺,我规定必须拼出来一个小动物,刚开始孩子还挺感兴趣,过了一会儿,有的孩子拼出了动物很开心,有的小朋友拼出来了其它的造型,不是动物,就觉得很沮丧,不想再继续去玩了。还告诉我:“老师,我实在是拼不出来,太没有意思了。”对孩子玩法的限制,让孩子失去了兴趣。后来玩魔尺的时候,我不再去规定孩子必须拼出来特定的类型,孩子们兴趣更加浓厚,游戏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而且每个孩子拼出来的东西都不一样,他们互相交流玩法,学到了更多拼法。孩子们在自主游戏中思维解放了,想象力丰富了,也更有创意了,这样的游戏才是孩子们真证喜欢的游戏。
还能怎么玩让孩子自己来思考
无论是上课还是游戏,我们都会有一个活动延伸部分,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让孩子去尝试,这样孩子延伸的其实只是老师提出来的方法,并没有真正自己动脑去思考,去探索。所以自主游戏结束后,并不是收拾整理好游戏场地就结束了,也不是老师把自己的玩法和想法告诉孩子。而是把问题抛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探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玩法,可以在家进行尝试,下次游戏时再次尝试,并和小朋友分享。老师可以在这个环节适当给孩子一些帮助,但不要主导孩子,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自主游戏最难的环节,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将鼓励孩子在游戏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
在自主游戏中,孩子是游戏的主人,是主动学习着。孩子在自主游戏中学会了计划,合作,交往,探究,等等,会自己解决问题。当他们游戏时,自己探索时,自己当小主人时,他们真正的天性才得到了释放!孩子自主游戏,并不是漫无目的,他们学到了生活常识,他们在模仿生活中的场景,他们在尝试自己解决事情!他们在自主游戏中所获得的经验是其它游戏替代不了的。,只有他们主动去学习,去吸收的知识,对他们而言才是最真实有用的。游戏给他们带来的是幸福,快乐,满足和释放。
让孩子快乐自主游戏吧,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努力去释放天性,快乐成长,快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