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儒魂:当代儒家的新古诗》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儒魂:当代儒家的新古诗》读后感精选

2021-10-17 00:06: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儒魂:当代儒家的新古诗》读后感精选

  《儒魂:当代儒家的新古诗》是一本由程皓月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儒魂:当代儒家的新古诗》读后感(一):《儒魂》:新古诗也可以写的这么有意思

  作为一个中国人,大概没有人不知道儒学,再不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这一类耳熟能详的词句大多数人还是能背上几段的,但是你知道儒学的发展吗?懂得如何将整个儒学、经学、玄学从头到尾贯穿下来吗?不管谁知道,反正我是不知道的! 可以说读了这本《儒魂》新古诗以后,才对儒学与诗学的脉络清晰了许多。 初识本书总以为作者该是年龄偏大的长者,谁知翻开封面,映入眼帘的却是一长发美女,想着年纪轻轻对于古老文化的研究是否会让人在心中打上几个问号?然而翻开正文,这个念头又随即被打消了。 虽然我并不懂诗,但读了这本《儒魂》依然能感受到作者对每一首诗在构思上的功力之深厚了。 因我们常见的古诗除了平仄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以外,有时候作者也会为诗赋予另外的意义,比如用一些藏头或藏尾诗,去验证或是解释一些现象,而这类藏头藏尾的诗句中,在我看来最难的不是将想表达的内容藏在头与尾,而是取自中间。 就像这本《儒魂》,每一整首诗的中间句都用一个成语或是一个简要的历史事件连了起来,例如开篇这首孔子: 四牡东周驰儒风,弟子从游道不穷。 山河列列百代后,辙遍中国礼乐隆。 仔细看不难发现诗中第四字相连起来为“周游列国”。 又如:心学·湛王·西樵龙场: 云起贵西与广东,格竹童樵致钓翁。 一心二龙真孔孟,清扫坛场祭双雄。 每句中间第四字连起来为“西樵龙场”,当然此书藏字诗不只这两首,实际上整本书的内容都是以这种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可以说每一首诗在创作上都体现出了作者在构思时的巧妙,书中注释部分更是贴心的将每首诗要表达的内容出处做了详解,使读者在读诗的时候能够对诗文有更深入的了解。 但每读一本书,尤其是这种藏有典故的新古诗,要说有什么缺点,大概也是有的,那就是即便为一些典故或是成语在诗文下方注明了出处,可那些我们不常用的文言文还是会让读者了解起来稍有些费力。 当然这不是书籍的问题,是读者本身对古文知识的欠缺,若要将注解全部用白话来解释,恐怕书籍在风格上又有些错乱不一了吧!

  《儒魂:当代儒家的新古诗》读后感(二):《儒魂》:原来新古诗还可以这样写

  作为一个中国人,大概没有人不知道儒学,再不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这一类耳熟能详的词句大多数人还是能背上几段的,但是你知道儒学的发展吗?懂得如何将整个儒学、经学、玄学从头到尾贯穿下来吗?不管谁知道,反正我是不知道的! 可以说读了这本《儒魂》新古诗以后,才对儒学与诗学的脉络清晰了许多。 初识本书总以为作者该是年龄偏大的长者,谁知翻开封面,原来这般青年才俊,想着年纪轻轻对于古老文化的研究是否会让人在心中打上几个问号?然而翻开正文,这个念头又随即被打消了。 虽然我并不懂诗,但读了这本《儒魂》依然能感受到作者对每一首诗在构思上的功力之深厚了。 因我们常见的古诗除了平仄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以外,有时候作者也会为诗赋予另外的意义,比如用一些藏头或藏尾诗,去验证或是解释一些现象,而这类藏头藏尾的诗句中,在我看来最难的不是将想表达的内容藏在头与尾,而是取自中间。 就像这本《儒魂》,每一整首诗的中间句都用一个成语或是一个简要的历史事件连了起来,例如开篇这首孔子: 四牡东周驰儒风,弟子从游道不穷。 山河列列百代后,辙遍中国礼乐隆。 仔细看不难发现诗中第四字相连起来为“周游列国”。 又如:心学·湛王·西樵龙场: 云起贵西与广东,格竹童樵致钓翁。 一心二龙真孔孟,清扫坛场祭双雄。 每句中间第四字连起来为“西樵龙场”,当然此书藏字诗不只这两首,实际上整本书的内容都是以这种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可以说每一首诗在创作上都体现出了作者在构思时的巧妙,书中注释部分更是贴心的将每首诗要表达的内容出处做了详解,使读者在读诗的时候能够对诗文有更深入的了解。 但每读一本书,尤其是这种藏有典故的新古诗,要说有什么缺点,大概也是有的,那就是即便为一些典故或是成语在诗文下方注明了出处,可那些我们不常用的文言文还是会让读者了解起来稍有些费力。 当然这不是书籍的问题,是读者本身对古文知识的欠缺,若要将注解全部用白话来解释,恐怕书籍在风格上又有些错乱不一了吧!

  《儒魂:当代儒家的新古诗》读后感(三):《儒魂——一个两千五百年前的放大镜》

  一、先秦儒学到陆王心学的2500年跨越。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当他们彼此撞个满怀,我才惊觉,原来如此。

  诗儒,程皓月为我们在《儒魂》中举着一个两千五百多年的放大镜。才看清,九畴、八卦、七曜、六艺、五行、四书、三才、二气、一以贯之中华思想。

  孔子整理的“六艺”,是中国哲学体系的确立。

  《诗》所体现的政治叙事与美学的交融。

  《书》所体现的是史学与政治学互释。

  《礼》所体现的社会学与伦理的美学表征。

  《乐》所体现的政治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美学互动。

  《易》所体现的中华文明哲学、数学与现象学表达。

  《春秋》所体现的史学与哲学的沟通。

  汉代“五行象数学”、魏晋南北朝“玄学”、宋明“理学”都与“六艺”对接。以“六艺”作为思想主轴贯穿2500年。

  《论语》中华民族存在之准则。

  《孟子》中华民族人性之准则。

  《大学》中华民族人生之准则。

  《中庸》中华民族行为之准则。

  王阳明心学即从认识意识运作的方式(《大学》格致之要)为切入点。理解思想,揭示存在,进而指导人行为的学说。

  二、六艺到五经。

  有一种遗憾叫六艺遗失了《乐》。

  作为古筝爱好者,我曾为《乐》的遗失而深感遗憾。这种微微心痛的感觉一直蔓延了二十几年。

  今天,诗儒在《儒魂》一书中告诉我《乐》从未缺席过。

  作为著作的《乐记》,在汉代被收入《史记》,后被戴圣收入《礼记》,成为《礼记》的一章,从此“礼”“乐”归一。

  作为音乐的“乐”,因时而变地成为声乐理论,乐谱等收录与历代史书的《艺文志》、《经籍志》中,所以说“乐”从未失传。

  惟愿有一日,它能以自己的名字《乐》,重归“六艺”之中。

  三、万变不离其宗。

  见过藏头诗,也见过藏尾诗。藏心诗,还是第一次见。关键,这个“心”,不仅仅是“诗的中心”,还是“思想的重心。”

  诗心所在。新诗是七言,暗指“表三光,奇七政,参北斗”。四行七言,象征二十八星宿,此象不离数。

  横读诗,竖成魂。纵为乾、为阳,其动也直;横为坤,为阴,其动也辟。阴阳相和,乾坤成列,易在其中。易是变,也指代诗儒的《诗魂》万变不离其宗。

  四、了解诗儒,读懂《诗魂》。

  《儒魂》是诗儒纪念孔子逝世2500周年的原创作品。

  他说:“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

  他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这是2500年后他对至圣先师的隔空对白。

  全书以“孔子之诗”、“汉唐儒风”、“宋明理想”以及“夫子在上”为骨骼撑起几千年的儒学血肉。

  每首诗都有作者倾心的注解,囊括典史经籍。

  “夫子在上”是他的心声,是他藏了十五年想要对古圣先贤说的话。

  如今,也说给你听。

  《儒魂:当代儒家的新古诗》读后感(四):何为「儒」?

  何为「儒」 ?《说文解字》解释是:“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 但如果你在街上问路人,十之八九,TA会告诉你:「儒」 就是儒家呀!孔子创立的学派。

  那什么是「儒家」呢? 儒家是起源于中国本土的文化思想、哲学体系。它是孔子在周礼的基础上创立,以「 仁、义、礼、智、信、恕、忠、孝」为核心,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制度尊卑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在经历了创立、发展,及 「焚书坑儒」暴击之后,「儒家」在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迎来了新生:儒生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理念,这一理念跟汉武帝的诉求相一致,因此得到汉武帝的大力推广。自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一千多年来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无论是在文化、教育、政治、经济层面,还是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无论是在官方治国政策中,还是在百姓的衣食住行里,「儒家」一直居于统治地位。

  先师孔子行教像(壁画拓片) 唐 吴道子 源:中华珍宝馆 侵删

  两千多年过去了,完完整整读过、读懂《论语》的老百姓并不多;但在举手投足之间,我们总不知不觉地演绎着「儒家」思想: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 这些已经渗入我们的骨髓里、植入我们DNA中的「 仁、义、礼、智、信、恕、忠、孝」,让我总以为孔老夫子就在我们身边......直看到这本《儒魂》我才发现,原来孔老夫子已经离开我们两千五百多年了......

  封面

  《儒魂》是一本诗化的中国儒家简史,作者程皓月以独创的哲性「新古诗」(新七言)作为载体,一首接一首,慢慢地讲述「儒家」思想在过去两千多年间的演变故事,告诉我们「何为儒」:

  体裁有些意思:

  全文均以七言律诗为基底,再将每句诗的第四个字串起来,连成该诗的主题。

  内文1

  内容非常广泛:

  全书两百九十八页,合计十五万六千字,从孔子出游讲到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再加上几篇祭文,所覆盖之内容真真是广且泛。

  某一目录页

  注解特别丰富:

  无论是先秦儒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唐代正义学,还是宋明理学、陆王心学,「儒家」各派别人物、各理论的精华都集中于此。

  丰富的注解

  这本《儒魂》的讲述方式,无论是体裁、还是题材,或者是诗文内容,都有一种「托今说古」的调调(上一本给我同样感觉的书,还是小学时看的《新三字经》)。或许有些读者不大习惯这种独特的讲述方式,但我们都不得不佩服作者对「儒家」思想的深入认知!只有在「儒学」汪洋中耕耘多载,才能如此清晰地梳理出「儒家」思想演变路上的点点滴滴。

  或许,正如书名所写,「儒家」思想不单单游走于作者的骨髓中、DNA里,业已化作他的灵魂,活跃在他的脑海中,一丝一缕化作文字,一字一句地告诉我们「何为儒」!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