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好姑娘光芒万丈》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好姑娘光芒万丈》读后感1000字

2021-10-23 00:54:2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好姑娘光芒万丈》读后感1000字

  《好姑娘光芒万丈》是一本由小万工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姑娘光芒万丈》读后感(一):青春真好

  看书多出于功利性(倾向于看能解决实际问题类的书),所以除一些名家作品,一般很少翻小说。感动于朋友的送书盛情打开了这本书。看了几页便忍不住笑出声,即时有些语言动作难掩幼稚,却被大情境轻松打动。喜欢作者简单清新的文笔,更被那种似曾经历的青春打动。想起了中学时看的《花季雨季》,尽管故事已经模糊,但青春的感觉历历在目。这个故事虽然像,但距离那个年龄远了,作者的笔中更生出一些对爱情、亲情、友情以及未来的思考,伴着成长的不安,更欣赏作者表达的端正三观,加上诗词应景加持,更觉得这本书对着了胃口。 谁的青春中没出现过一位翩翩少年?谁又能轻松按捺住那份悸动?看书时记忆流转,青春脸庞,如花笑颜……在不经意上扬的姨母笑中飞速上映。喜欢不轻松许诺,只愿将未来把握。青春是激昂的,但是隐忍的却愈久弥香。除了爱情,还有更重要的为学业拼搏。学习是有方法的,有秘籍的,提高是有法可循的。只要付出了,总能看见一丝希望。作者什么都没有说却明晃晃得展现出端正的价值观。 我想这本书必将成为孩子上中学前的一份礼物,一本必读书目。愿孩子们读了能为青春竖起靓丽端正的大旗,朋友们看了感念青春的美好。

  《好姑娘光芒万丈》读后感(二):读过最棒的青春文学!很真实、不矫情

  这本书真的想推荐给每一个高中女生,或者初二、初三也可以。边读边感慨我初高中那会儿读的都是什么书。

  这本书有两点好。第一是真实,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故事,一个高中女生的视角,有喜欢的人,有学业的压力,也有珍贵的友谊,读的时候非常有代入感,因为那会儿的心态、在意的事情就是那些,跟作者描述的太像了;去厕所都不拿手机改拿这本书了,一读就停不下来。第二是正能量,但不是那种为了正能量而正能量。高中时谁不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呢?谁不想自己喜欢的人也喜欢自己呢?谁不想和喜欢的人去同一所大学呢?作者大大方方地说早恋,那会儿情窦初开多正常啊,但能像作者那样应对的不多:双方互相喜欢,但都默契地先放一边,毕竟如果大学还能在一起才真的有未来。

  读完很被鼓励,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也知道怎样才是对这份感情最负责的做法,相信看到这本书的孩子们都会被触动。家长如果不知道怎么给孩子说早恋,就买这本书送给她吧。

  后悔自己高中时候没这本书,所以现在真诚推荐!!真的,难得的青春文学领域的好书。

  《好姑娘光芒万丈》读后感(三):青春文学中的一潺清溪

  文/张小梦

  喜欢摄影,小时候只是觉得胶片成相很神奇,长大后才明白,原来对摄影的喜爱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和文字是相通的。好照片自己会讲故事,好文字本身就是在讲故事啊。

  定义这个“好”字,绝不是拼高尖端的设备和学习多么了不起的技巧,纵使你不差钱也永远追赶不上产品的推陈出新;纵使你学会了所有技巧最后的作品也抵不过真情。

  对啊,《好姑娘光芒万丈》讲的就是我们多数人都经历过或将要经历的高中生活。在普通人眼里,肯定觉得高中生活?除了学习考试能有什么好讲啊?

  对啊,这就是普通人和作家的区别,这就是普通人和摄影师的区别。普通人眼里没什么好写没什么好拍的场景,在他们眼里,都是独一无二且光芒万丈的存在!

  这种独特的存在,绝不是没读过作品时你脑中幻化出的样子。请相信,生活就在你熟视无睹的瞬间,而那些熟悉的人和事中,一定有打动人心的故事,有分崩离析的问题,有耐人寻味的意义。

  《我如果爱你》是作者为本书取的名字,刚翻看序言的时候,我甚至也觉得这个名字好过《好姑娘光芒万丈》。

  可是当读完整个故事后,我明白了,光芒万丈的好姑娘原来不是只有筱雅一个人,而是有共同青春经历的我们每个人。当读完整个故事后,我明白了,这本书的书名,不是当初令我产生过不屑的毒鸡汤,而是寒冷冬日直抵人心的一股暖阳,一股力量。

  作者小万工,本名万静雅。0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这部小说是她的长篇处女座,也是以自己高中生活为原型创作的。小说中的李理同学,就是现实生活中作者的丈夫。

  开篇16岁的筱雅高二文理分班后的第一次考试,班级倒数第一。同样是省重点中学,同样考过倒数第一,同样在起初面对失败的时候感到脆弱无力、痛哭过、想要放弃。当年我的物理月考啊……

  能怎么样呢?自暴自弃和逃避现实对于十六七岁的我们是不可取的。筱雅说认真做题的时候,心里异常平静,原来学习才是疗伤的绝佳方法。

  所以呢,这一生最可靠的疗伤方法,就是认真生活,认真做当下摆在眼前的一切。

  刷题高手张齐,在一次颇有难度的理综小测验考了满分,筱雅跑去向他取经,他说那张卷子是《三十八套》的原题,自己几乎是默写完成的。

  读到这里,时隔十多年后,那个藏在我心底的秘密不经意冒了出来。高三的一次阶段小测验,由于老师说了下午考哪套卷子,我竟大中午无比心虚的跑去书店找到那套题,不吃不喝做完,又对着后边答案一道道纠错。为了什么?为了考第一名。只是那时的第一名对我而言重要的不是成绩,而是得到一个人更多的关注。学生时代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作弊,看起来只有自己知道藏在其中的无以言说的秘密。

  十六七岁的时候,我们偶尔想到以后会不会成为某某某的妻子或丈夫,就会羞红了脸。当真的为人妻为人夫后,有多少人会感叹:其实和谁过,都一样。

  筱雅写到每周日妈妈拿着好吃的去宿舍看望她,独自在洗衣房洗了一下午衣服,想办法把被子抱出去晒。

  当我们在努力学习迎接考试的日子里,妈妈们不但在单位努力工作,还要更努力的照顾着我们。没有适不适合学习,学习的年龄就该学习;没有适不适合当妈妈,生了孩子你就是个妈妈了。

  脚踏实地,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吧,且努力,且尽欢。

  筱雅说应试教育中,能想起最快乐的事就是读诗。这种读书人才懂的情感共鸣,真的让作为读者的我好感动。中学时代的我读遍了市面上所有的毕淑敏和刘墉。

  不知道是不是那些年励志文学读多了,以至于后来面对再大的困难,都很习惯于拼尽全力之后,一笑而过。这世上当真是没有白走的路,白读的书啊。

  对于贴着倒数第一标签的学生而言,老师每一句鼓励真的都是弥足珍贵的。

  小说中,稽老师对筱雅说过“以诺能,你也能”。

  我的生活中,杨老师对我说过“你啥时候能把学语文的劲儿分给物理一点呢,呵呵”。

  汪老师对我说过“这次考试能考你们班前十名,就来我们班吧(普通班和重点班的区别)”。

  长大后用来治愈后半生的,不仅是幸福的童年,还有曾几何时老师们的一句安慰和鼓励。

  故事中理科实验班的学生,对古文的驾驭能力让我感到惊艳的是罗门同学的《思旧赋》。

  文中写到,“孔孟兴儒教,孺子可教;老庄尚道家,到处为家。人生得意,苏东坡唱大江东去;宦海沉沦,辛弃疾随鸿雁南飞。《三国演义》,演绎英雄本色;《四库全书》,全抒豪迈情怀”。

  英文诗歌翻译中,我最喜欢的也是罗门的“唯有痴心者,爱你沧桑魂”。简明扼要,深邃入骨。

  筱雅说李理带给她的是安心和踏实,何为带给她的是热情和快乐,而罗门像是心里的那个自己。

  生活中我们一定也会有和而不同的朋友。如果足够幸运,也一定会有一个朋友,像极了内心中的自己。那个住在内心深处被一些东西抑制住,没能表达出来的自己。

  罗门心情低落对人和事都提不起兴趣的时候,李理拉他去看星星。对着星空的一番对话,使他第一次发现自己的人生可以活成一束光。

  是啊!在Page218我的标注是——人生的幸与不幸,不关乎任何一件事的成败,全看你面对时用的什么心态。

  光芒万丈的,不只是好姑娘本身,它是我们打破人生局限后,看到的更广阔的天地。

  那片天地,光芒万丈!

  高三的早五点,五个人一起晨读攻英语。之前并不怎么喜欢英语的筱雅感觉到,有共同目标并为之努力,很容易生出同路而行的惺惺相惜。这个场景让我读出了一种美好的相处之道:朋友之间,有共同的追求自然是好,要相互信任,但不能依赖。双向奔赴的关系,才是最好的。

  故事中高三经历了非典。在此之前所有人都认为高考是最重要的,清华是最重要的。这像不像正在某件事上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我们?今年世界性的新冠疫情,让每个人都开始重新审视生命,重新定义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答案几乎相同——活着,活着的每一天都值得庆幸和欣慰。

  故事中的李理痴迷于物理的世界,在朋友中他永远像是一位参透了世事的智者,一路相伴。但实际上他也是十七岁的少年啊,筱雅感叹一晃三年,少年真是一点都没有变。

  是啊!在Page281我的标注是——有一个热爱的事物专注其中,才是最好的安心剂和驻颜剂。无论它是文是理,是艺术还是体育。此生能有个兴趣爱好,真的不仅仅是为了升学考试,不仅仅是为了加分保送。那种身在其中的幸福感,是受益终生的!

  经历了三次高考的明光,从北大退学后复读的明光,终于在生病康复后拥有了最好的心态。

  上学时不懂为什么老师喜欢说经历高考后,任何事儿都不是事儿了。总觉得高考被神化了。

  十年后一切便懂了,原来,支撑我们过好高考后的漫长人生的,正是那时熬出来的好心态——全力以赴,举重若轻。

  读到第五十八章,高考结束了。毕业十年有余的我,感觉早已被生活的鸡零狗碎磨平了的我,仿若又经历了一次毕生难忘的高中生活。仿若又回到了十八九岁,仿若生活中那些不可能的,不确定的,又都充满了无限的希望。

  这应该就是小万工文字的魅力吧,这应该就是被光芒万丈照耀着的幸福感吧。

  十七岁的李理说自己的梦想,就是做个幸福的普通人。

  十七岁的筱雅考上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但造化弄人,只有舒文懂得她为什么高兴不起来。

  二十岁的明光熬过三年的复读,终于考上清华数学系,天道酬勤。

  其实无论努力后的结局是怎样的,不要去羡慕那些终有所成的人,因为很多事情,你得足够的坚持,才有可能看到它结出的硕果啊!

  只要我们还有事可做,有奔头有念想,就都是一样的。一样的明天,一样的光芒万丈。

  高考后当筱雅和舒文在KTV一遍遍的唱起那首《爱的代价》,我再次感受到了万物都要讲究个缘分,读书这件小事儿,亦然。

  自己今年写下的八万字小说《既然无处可逃》的简介中,有这样几句话——从青梅竹马到成为今生的伴侣,原来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啊。这段距离一定有温暖的陪伴,也许有苦痛的挣扎和背叛。就像李宗盛唱的那句:“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走吧,走吧,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这是,爱的代价!”

  《好姑娘光芒万丈》读后感(四):清华建筑系才女和北大丈夫的高中爱情故事:这才是青春啊

  说起高中生恋爱,你会想起什么呢?

  一般人听说高中生谈恋爱,都会吓一跳:高考可谓“一考定终身”,大家都忙着复习,你还有时间谈恋爱?

  不知不觉地,这种恋爱就被打上“早恋”、“荒废学业”等标签。

  也难怪,高中生情感充沛、精力旺盛,可是高考呢,又恰巧需要一个人付出百分之一万的精力,两者结合,如果这时候谈一场风花雪月的恋爱,难免会分了心。

  善始善终还好,万一失个恋、伤个心,影响就不可估量了。

  那,有例外的情况吗?

  确实有。

  一个高中女生和自己的同学互相爱慕,但都没有点破,而是默默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两个人还都是学霸级人物,最后一个考上了清华,一个考上了北大,可谓是非常励志啊。

  这,就是小万工的《好姑娘光芒万丈》里讲的感人又温暖的故事。

  小万工,本名万静雅。200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毕业至今一直供职于万科,现任武汉万科产品研发部总经理,设计房子数万套。业余喜欢文学创作,是公认的“才女”,全网阅读量逾千万。

  《好姑娘光芒万丈》就是她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她以自己和丈夫高中读书时的真实经历,记述了一段关于信仰、梦想、友情、爱情的青春奋斗的故事。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语评价这本小说,我只能想起一个词:励志。

  也许是喝过太多心灵鸡汤,很多人说起“励志”这个词就非常反感,因为很多的励志书确实只是加油鼓劲喊口号,看的时候觉得很美好很受鼓舞,可是放下书却好像什么也留不下。

  但这本书很不同,因为我看完了放下,又忍不住拿起来再看一遍,反反复复,越读心里越温暖。

  前面说过了,这是一个属于高中生的爱情故事。

  高中的生活有多单调、多压抑,经历过的人都会明白。对于很多人来说,那是一段暗淡、不确定的时光,表面看我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古达今,却充满了青春的迷茫。

  也许我们都懵懵懂懂地喜欢过某个人,但也知道这样的喜欢没有结局,它注定是一段压在心里不会见光的历史,只是会在某个午后无意间想起:原来,我喜欢过。

  网上有个人说自己单恋王俊凯好多年,那段同学的时光,最后竟成为了最美好的回忆。可是随着王俊凯的爆红,她也知道自己的“喜欢”在王俊凯的众多粉丝面前变得太渺小,而两个人的差距已经大到“配不上”。

  她写到欢喜又小心翼翼地走在王俊凯后面,最后却只能脸红地被本尊“劝走”,我心里竟然也跟着难过起来。

  这就是属于少年的隐秘又真挚的感情啊。别人劝她,你还会遇到更好的,她却说,不能比他更好了吧。

  这种青涩的感情,大多都是这样,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就被淹没在了岁月中。

  还好,小万工没有啊,她的高中爱情故事,最后有了圆满的结局。

  她从初中就喜欢的男孩子,成了她的高中同班同学,他们慢慢地明确了彼此的心意,互相扶持、互相鼓励,一起走向了Top 2大学,一个清华,一个北大,最后也顺理成章走到了一起。

  所谓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大概就是这样了。

  出于好奇心,我又搜了小万工的纪录片,看到她和丈夫现在的工作、生活,还是一如既往地和谐。

  我想起了一句话:我又相信爱情了。

  黄小琥的《没那么简单》当年广为流传,因为唱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没那么简单

  就能找到 聊得来的伴

  尤其是在 看过了那么多的背叛

  总是不安 只好强悍

  谁谋杀了我的浪漫

  现代社会,出轨和背叛的新闻越来越多,各种龌龊的事层出不穷,不断刷新人们的底线,爱情越来越成为一种奢侈品。

  浮躁的社会,感情成为一件容易被人轻视的事情。

  这本《好姑娘光芒万丈》,感觉就是黑夜里的一盏灯,不敢说它能照的多亮,但至少又点燃了我心里的那个角落,它让我相信,不管社会如何变化,总有人是不会变的,总有感情是不会变的。

  好的感情,不一定轰轰烈烈,细水长流,才能长久。

  青春年少时候,喜欢虐恋小说,像韩剧那样,爱的死去活来,感觉才是爱情。

  长大以后,却越来越喜欢《请回答1988》里德善和崔泽这种缓慢悠长的感情。

  来的晚一点也没关系啊,只要是你。

  我很赞同其中一篇序言《这才是青春》中写到的:

  长期以来,通行市面的“青春文学”离不开打架、duo胎、多角恋,这样的青春文学在曾经历过、正经历着青春的人们看来,无异于经过了多个棱镜的层层折射,早已失去了青春的本来面目,无论是甜到齁的糖果青春,还是混子气或草莽气横生的残酷青春,抑或是颓废无聊、了无生气的灰色青春,都是别人的青春、不真实的青春。真实的高考青春就是拼,比彷徨着奋斗,焦灼而明媚,躁动而坚持,那时的动心还不是爱情本来的样子,只能算是“类似爱情”或“疑似爱情”。

  而《好姑娘光芒万丈》中,筱雅和李理就是这样的。

  他们的爱情,可能和很多人的爱情不一样,不是因为身体荷尔蒙悸动带来的欲望,也不是因为缺爱想找一个救世主。

  只是因为,你的灵魂,深深吸引了我,让我想要好好爱惜。

  这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吸引和召唤。与外貌、金钱、权力等各种外在条件都没有关系。

  小万工说自己是因为喜欢梁思成和林徽因选择了清华建筑系,而她和老公也确实如两个前辈一样,琴瑟和弦,非常美满。

  这,才是真正的青春,这,才是真正的爱情吧。

  我爱你,只因为,是你。

  在高中时代,这种爱情虽然有点“危险”,但是对于两个自律的人来说,却成了一味最好的“增长剂”。

  在小万工的这本小说中,你能看到高中生活的紧张和压力,但却看不到那种垂头丧气的低落,更多的,是一种拼搏和昂扬的斗志,甚至还夹杂了许多幽默和浪漫元素,如春天的花花草草,逮住一切机会, 拼命的让自己生长,那是属于青春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因为有爱,才让那段紧张又鸭梨山大的岁月明亮起来。因为有爱,有了互相扶持的战友,心中才有了破除万难的勇气和力量。

  小万工写过自己出版这个小说的初衷:

  因为我知道,中学这个阶段有多么珍贵。

  在我12岁到18岁期间,我读的书塑造了我的价值观,我有了自己的职业理想,遇到如父亲般的师长,交了一生中很好的朋友,甚至开始喜欢一个男孩。

  我想写一个故事,故事中没有父母的说教,却有16岁的男孩女孩,能陪伴我的孩子长大。

  于是我回到我的16岁,那张被龙门专题,王后雄重难点手册,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包围的书桌,写下这本小说。

  小万工用圣经中《雅歌》中诗句作为小说每个章节的标题,别致又贴切。而文中时不时冒出来的古诗词,更能看出她的文学造诣不浅,不愧“才女”的称号。

  这是属于青春的故事,当你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希望你也能被温暖、被感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