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午夜弥撒》影评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午夜弥撒》影评100字

2021-11-05 08:40:5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午夜弥撒》影评100字

  《午夜弥撒》是一部由迈克·弗拉纳根执导,扎克·吉尔福德 / 哈米什·林克莱特 / 克里斯塔尔·巴林特主演的一部剧情 / 惊悚 / 恐怖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午夜弥撒》影评(一):短评超字数

  从《鬼入侵》开始就很喜欢这个导演讲述生与死、信与不信的方式。很不幸我就很吃这一套。剥离了日常和经验的矫饰,两个人之间的对话,是从最纯粹的痛苦中一个灵魂向另一个灵魂俯身低语。这里不需要金老的表演型戏剧,在情感自然发端和具体情境默然退场的波澜不惊的水面下,戏剧的张力如暗流涌动。 此剧与《鬼入侵》的相似之处几乎无法细数,尽管表面上是从遗传精神病的执念转向对宗教情结的执迷,然其背后都是现代人不会想看两眼的意识和情感——没有实质、徒留轮廓的血缘维系、地域情愫。生来飘零、死后飘零的沉重,成为每一次两两对话无形的注脚,也是主角罪孽的开端和寻根之旅的终点——不情不愿、被迫踏上的旅途,试图去攀附那毒树之根、浮离之根。 这个从出生起就被打开的伤口里,是想要相信,但没法相信;是虽被给予一方归属,但永久孤独、罪孽蚀心。内心冷然鬼笑,下意识却寻寻觅觅,keep wandering and wondering,否认着、期待着、困顿于、执迷于 the reason that explains everything and gives meaning to everything.

  《午夜弥撒》影评(二):0分破烂呕

  看到第七集,我绷不住了,真的,这垃圾电视剧我真的看抑郁了,我自认为已经够笨的智商 ,依旧受到了侮辱和冒犯!无数次,无数次我心想这破剧有钱在这么美的小岛上拍摄,应该也有钱聘用逻辑、眼界、知识量…及格的导演编剧吧?应该不至于拍这种怎么烂怎么编的垃圾吧?

  举亿点例子———1男主该不会只是个配角吧?该不会浪费这么多时间在个旁白人身上吧?片方,,,神父才是男主啊。2这男主该不会只是个废物吧?下一集他就自燃了,以自己的生命鼓励女主去替他拯救大家?3女主该不会只是个花瓶吧?下一集她带着医生想逃跑?逃跑失败,眼睁睁看着大家喝毒?4弥撒的神迹该不会就是敷衍的恶魔现身、服毒后复活吧?嗯,一丝新创意都吝啬创作5行吧,复活后大家该不会就像个丧尸似的东扯西扯吧?片方:不然你还想咋的?你行你来拍?6医生提出了恶魔病毒的假设,希望能有个意想不到的后续,然而,并没有,后续和普通恶魔没有任何区别啊啊啊?所以来这么一个脑洞的意义是?………

  天使还是恶魔?宗教还是恶魔病毒? 和初恋大段的唯美叙旧,导演是夹带私货给自己拍情感自传吗?他儿子到底经历了啥,父亲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道歉和释怀?被猎人打断腿的姑娘,为了上天堂选择原谅猎人?变成“天使”后的剧情能编得有美感点吗?“天使”状态和畜牲一样,居民直接秒接受这样的设定?没有半点质疑和悔意?该渲染的地方全一笔带过,不该渲染的没完没了!…野心勃勃地想给观众带来一场心灵震撼和固有传统思维的180度颠覆?……就这?…啥年代了?不会还有人给这种垃圾高分吧!?是家里没通网没第一次看科幻电视剧吗?看了豆瓣几条好评,满心期待地一直熬到第6集,我放弃了,这种垃圾剧,一星都不想给! 拍成电影尚且空洞单薄,硬生生拍成了电视剧?

  《午夜弥撒》影评(三):看不懂但大受震撼

  2021-10-22 05:44

  謝二冊和南方舞廳的推薦,well,真不愧是……看完了前三集,感想從人確是需要有個神來(定期)寬恕自己的罪→像一首福音→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本來是懷著預設來打開這部劇的,像是它屬於驚悚/懸疑,從而在心裡會對劇情結構形成一個既定的判斷,like people always do,但這部劇的特殊又詭異之處就在於,它好像是沒有目的性的。它沒有給你一個走向,它是漫散的,你不知道它接下來會講什麼,到底要講什麼,你是迷茫的,像普魯伊特教士走在風暴來襲時的沙漠裡,然後意識到在這個過程中或許你也正是走在通往大馬士革的路上。

  2021-10-23 05:54

  看完了,我甚至不能完全地理解也不知道為什麼,但一直在哭。台詞很多很多,整部劇像對話類遊戲,像所有角色的一場漫長的剖白。(台詞和Bible verses的引用都非常精彩,是如果出scripts我會去買的程度。這些演員們能將大篇幅台詞說得讓人第一遍聽就被深深震懾,也真的都太厲害了。)前三集是上部,七集是終章,在頌歌中,一切一切燃燒,終結,the sun rises on the evil and the good。最最喜歡艾琳最後對「死去的時候會發生什麼」的那段描述。Respect all,太震撼了。

  「I am the lightning that jumps between. I am the energy firing the neurons.」

  《午夜弥撒》影评(四):信仰是因,信仰是果,因之而死,因之而生…

  信仰是因,信仰是果,因之而死,因之而生… 起初以为是故弄玄虚的灵异恐怖结果在导演编剧一帧一帧宗教味道浓郁的镜头下,一个讲述信仰的故事在眼前次第展开… 其实国内大多数人因为某种原因对于宗教信仰的认识是另一个维度的,正如有次和朋友讨论,所谓的无神论也不是单一的一种,有一种是自小接受了某种理论而衍生出来的,这样的人看待有神论尤其是宗教信仰者的时候如同看待一场一场"表演"他们从根本上不相信"不可知"的存在,这种观点是自始至终自己的心田中从来没有宗教或者宗教信仰留下的痕迹;另外一种无神论者是因为信仰一次次让自己失望而最后变为不再相信,这种无神论是在自己信仰崩塌之后的一种荒芜,比如说男主,首先要说这个发型真的很帅啊,他因为自己的各种变故让他信仰崩塌,而且也无法相信身边的人,也许只有童年时候的青梅竹马可以一吐衷肠… 这也是为什么他被感染之后选择了那样的路,导演处理的很唯美,但是个人观看却觉得很凄楚,而且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小镇,与世隔绝,几乎,与世隔绝,而在这里正是那个生物可以存在的"沃土",也许很多观众会觉得,人们居然分不清怪物和天使,要知道,在很多宗教教义中天使本来就不是现在大多数主流宣传中的那种形象… 可以说导演用7个小时的讲述最后让小镇大多数居民选择了迎着阳光走向最后,也许他们真的拥抱了自己的信仰,每一颗阳光下的灰烬,是他们的救赎,也是他们的坚持吧… 总的来说,这本来就是一部需要拥有某种信仰或者是曾经拥有某种信仰的受众才能更加有共鸣的剧集,而我们大多数终究只是一个"看客",我们看到的视角之下,叙事缓慢,人物行为不明所以,甚至个别行为"脑残的很",但是分析其处在的文化中和成长的文化中,他们的行为却又暗含逻辑性在其中,这个故事没有绝对的主角,可以说小镇才是主角,它每况愈下,人口减少,产业凋敝,环境恶化,宗教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更加容易生长么,而迎来的新改变就是一种考验一种测试吧,在某些狂热者盲目者的推波助澜之下,必然带来的是疯狂与毁灭,信仰可以生长,信仰可以灭亡,信仰可以创造,信仰可以毁灭,导演编剧用宗教味道浓厚的画面构筑了一个信仰内核浓郁的交响乐篇章,个人评分9.1分,推荐指数五星。

  《午夜弥撒》影评(五):大型社会隐喻众生相:让我们来一一对应

  剧透预警

  全片看完,让我们来一一对应一下里面的众生相隐喻。

  人类社会最大的恶不是来自一直听从洗脑还不断充当“打手”的大胡子帮手,也不是来自因为没有放下生老病死的执着而带“魔鬼”到村庄的神父,而是来自以白衣女为代表的,以单一标准区分“我们”和“他们”的意识形态,并且倚赖着这种区分持续制造着优越感和人与人的分割。

  “酒鬼”“杀人犯”赖林,他的最终选择告诉我们,哪怕最小的爱,爱父母爱你的爱人,也能在选择之间帮助你做出善的举动。在被“传染”以后,各种炫目的崇高围绕着他试图把他拉到魔鬼的阵营里。那些话听起来又真诚又高尚,太容易被蛊惑,而只需要回到家里,看看自己的父母,想到自己要去咬自己的父母,咬自己爱的爱人,就能知道无论听起来多么高大上的理论和方向,如果要这样伤害所爱的人,这样的行为就是不对的,从而做出了“善”的选择,燃烧了自己,跟艾琳示警。

  “欲望”(魔鬼)是短视的,为了即刻的满足哪怕翅膀被割破,也可以视而不见继续满足欲望。而“欲望”也能成为控制的手段,让人在不知不觉间作“恶”,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为之屈服。翻开历史书,能看见多少人可以为了“善”慨然赴死。生存和欲望并不是像某些作品(此处点名刘慈欣)里描写的那样是人唯一的动力。

  人的本初也许一张白纸,无善无恶,且它是一个光谱,而不是一个固定的特质。人在某个瞬间可能会屈服于欲望选择恶(各个村民),而下个瞬间也可能回过头选择爱(赖林和赖林的父母),甚至进入更高的神性的时刻(割破恶魔翅膀的艾琳),体验到“人人即我,我即人人。”

  艾琳的神性时刻,不仅如赖林那样去爱最近的人,又多了一层爱大陆上的人。她在最后时刻,阻止了恶魔飞向大陆残害更多的人。而艾琳在最后时刻的顿悟,告诉我们,我们身上的每一个原子都曾经归于尘土,化为草木,化为尘埃,化为星辰,它们后来成了“我”,又再次归于尘土,草木,星辰。“我”是生生不息的能量,在你我他之间流转,所以本没有我们和他们之分,我们都是我们,我们都是一,都是宇宙做的一个梦。

  最后,医生代表的“科学理性”虽然不能用来解释所有,但是它保留着一丝“怀疑”和可以重复进行的“验证”,也能在关键时刻揭示一部分的真相,是很重要的力量。

  《午夜弥撒》影评(六):完美的答案

  用了差不多两星期的时间,慢吞吞地和H先生看完了Midnight Mass,中文翻译叫《午夜弥赛》,也是netflix上的剧,推荐给我们的时候分类在“恐怖”。

  我俩以为是什么鬼故事,就看了。

  并不是鬼故事,看到中途我们才意识到这是一个节奏非常缓慢的宗教恐怖故事。

  我向来对他们的宗教故事没有链接感,get不到他们那种深入到生活细节里的惯性影响——只能拿自己文化里的民俗做一丢丢类比,也不准确。

  这是一部只有7集的限定剧集,每一集都一个多小时左右,很多场景看起来都像舞台剧,角色们坐在一个封闭空间里面对面交谈,画面切半身或者脸部特写,大段大段充满诗意的长对白。

  非常挑观众,你首先得有耐心。

  我边看边和H先生讨论宗教的事。他说他爷爷年轻的时候就是教堂里唱诗班的,后来有了两个儿子(他大伯和他爸),就带着两个儿子每周去教堂礼拜。几十年下来,H先生的大伯被培养得十分虔诚,但明明是一起带在身边的,他爸却完全不吃那一套。到如今,依然去教堂做礼拜、还带着全家子女去的,还是大伯,而他爸这一家子几乎没进过教堂。

  所以H先生是一个完全不信教的人。

  但他对宗教故事很感兴趣,经常会对它们做一些“大逆不道”的拆解。就这一点我俩很聊得来,我也喜欢分析宗教传说的来源,很喜欢想象,时间退回到过去,当时的普通人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了什么以什么样的状态编纂出了各种“信仰”的起源。

  说回Midnight Mass,我俩看到倒数第二集的时候,H先生突然问我,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死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如果有一个可能,给你一个对宇宙全知全能的瞬间,代价是付出人生最后一段漫长的生命,你会做这个交换吗?你会用死亡去换这个真相吗——关于自我、生命和宇宙的一切?

  特别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我俩还没对这讨论出所以然,屏幕上演到Midnight Mass最后一集的最后十五分钟——毫无征兆地、女主角居然、委婉又缓慢地、开始回答起了我们正在讨论的问题。

  那是女主角临死前回忆到自己和喜欢的人曾经讲过的话。

  我不知道身边的H先生怎么想,反正我一边听一边起鸡皮疙瘩——不仅是因为这个回答突然出现在屏幕上的巧合本身,还因为这段台词被设计出的超凡的美与哲学。

  我刚才专门去重看了一遍结尾,把这段绝美的台词摘录出来了。

  这就是对H先生之前提出的那个问题的最美妙的回答,我太喜欢了,也分享给你们。

  ’So what do you think happens when we die, Erin?‘

  ’Speaking for myself?‘

  ’Speaking for yourself.‘

  Myself. My Self. That's the problem. That's the whole problem with the whole thing.

  That word, "self."That's not the word. That's not right. That isn't...That isn't.

  How did I forget that? When did I forget that?

  The body stops a cell at a time, but the brain keeps firing those neurons. Little lightning bolts, like fireworks inside, and I thought I'd despair or feel afraid, but I don't feel any of that. None of it. Because I'm too busy.

  I'm too busy in this moment. Remembering.

  Of course. I remember that every atom in my body was forged in a star. This matter, this body is mostly just empty space after all, and solid matter? It's just energy vibrating very slowly and there is no me.

  There never was.

  The electrons of my body mingle and dance with the electrons of the ground below me and the air I'm no longer breathing. And I remember there is no point where any of that ends and I begin.

  I remember I am energy. Not memory. Not self.

  My name, my personality, my choices, all came after me.

  I was before them and I will be after. And everything else is pictures, picked up along the way. Fleeting little dreamlets printed on the tissue of my dying brain. and I am the lightning that jumps between. I am the energy firing the neurons, and I'm returning.

  Just by remembering, I'm returning home.

  And it's like a drop of water falling back into the ocean, of which it's always been a part. All things... a part. All of us.. a part.

  You, me and my little girl, and my mother and my father, everyone who's ever been, every plant, every animal, every atom, every star, every galaxy, all of it.

  More galaxies in the universe than grains of sand on the beach. And that's what we're talking about when we say "God."

  The one.

  The cosmos and its infinite dreams.

  We are the cosmos dreaming of itself.

  It's simply a dream that I think is my life, every time.

  But I'll forget this. I always do.

  I always forget my dreams.

  But now, in this split-second, in the moment I remember, the instant I remember, I comprehend everything at once.

  There is no time. There is no death. Life is a dream. It's a wish. Made again and again and again and again and again and again and on into eternity.

  And I am all of it.

  I am everything.

  I am all.

  I am that I am.

  《午夜弥撒》影评(七):《午夜弥撒》:信仰未必得救,但许愿即可抵达

  作者:Enlightening

  首发:陀螺电影

  迈克·弗拉纳根这个名字对于恐怖片影迷们已经不再陌生,虽然包括《鬼遮眼》《睡梦医生》在内的长片没有太多亮眼之处,但和许多善于撰写长片小说而中短篇小说并不尽如人意的作家一样,当弗拉纳根开始转向电视领域时,他的杰出才华方才开始显露:2018年,作为弗拉纳根电视首秀的《鬼入侵》(The Haunting of Hill House)在IMDB和豆瓣分别获得了8.6和8.7的高分,这在恐怖片中已属极为难得的成绩。

  2020年,同系列全新故事的《鬼庄园》(The Haunting of Bly Manor)虽然没有前作那样出彩,但也获得了不错的评价。今年9月,弗拉纳根与Netflix签约的第三部限定剧《午夜弥撒》(Midnight Mass)上线。弗拉纳根从小到大的偶像是斯蒂芬·金,而后者如今成了前者的剧迷,斯蒂芬·金在推特上盛赞《午夜弥撒》,并直言弗拉纳根的作品“一部更比一部好”。

  《鬼入侵》《鬼庄园》《午夜弥撒》海报

  将这三部作品置于迈克·弗拉纳根的创作序列中,它们无疑是他从好莱坞登堂入室并成为当代恐怖大师的最好见证:“闹鬼”系列的两部作品用好莱坞经典的鬼屋模型讲述了感人至深的家庭故事,弗拉纳根编织起关于爱、记忆与创伤的迷宫;而《午夜弥撒》作为“午夜”系列的首部限定剧(该系列的第二部《午夜俱乐部》已进入制作),则探讨了信仰的意义,人们对信仰有着怎样不同的理解,以及基于这些理解所做出的不同选择。如果就我个人对这三部剧集的观感而言,我会将《午夜弥撒》列于榜首。穿插以大量的《圣经》原文援引,甚至七集每一集的标题都以《圣经》的一个章节为标题,有着高度文学性的《午夜弥撒》从未迷失于文本中。甚至可以不夸张地说,它与被许多媒体认为是电视史最杰出的作品《守望尘世》有着诸多可比肩之处。

  迈克·弗拉纳根和妻子凯特·西格尔(在本剧中饰演女主艾琳)

  弗拉纳根用整整两集为故事的后续展开进行了充分的铺垫,娓娓道来人物的背景故事,构建起岛屿的闭塞空间和琐碎的庸常,看完后我们会意识到这些努力远非无意义的冗长拖延。音乐声响起,一个惨死于车祸的女子躺在地面,酒驾的男主角莱利·弗林(扎克·吉尔福德饰)因此而入狱,在监狱的四年和出狱后的每一个无法入眠的夜晚,被他撞死的女子破碎的身影都会出现在他的眼前。当出狱后的他回到家乡——一座与美国本土隔海相望的孤岛,每天只有两艘船往返于岛屿和大陆,但是一切能够回到曾经吗?莱利的父亲从小与他疏远,并仍因他离开岛屿并犯下过失杀人的事而不能释怀;他儿时的朋友艾琳(凯特·西格尔饰,凯特是导演弗拉纳根的妻子)则在怀孕后逃离家暴的丈夫并回到了衰败的家乡。

  《午夜弥撒》剧照

  岛屿上唯一的教堂——圣帕特里克教堂的神父普鲁特(哈米什·林克莱特饰)则已进入垂暮之年,并患上了失智症,但他仍执意与其他教区的神父一并前往耶路撒冷朝圣。在耶路撒冷,迷惘的普鲁特与神父们走散,并只身走入了一片沙漠,在风暴中他看到一个洞穴,于是进入其中躲避风沙,未料到一个高大的、长着翅膀的怪物将他扑倒并咬开了他的脖子,正当普鲁特奄奄一息时,怪物划开了手臂并让普鲁特吸血。

  《午夜弥撒》剧照

  当普鲁特醒来时,他已经恢复了神智,甚至变回了年轻时的容貌,他向躲避于山洞中的怪物下跪并遵奉其为天使。岛屿的众人,抑或是观众,都不知道原来一开始声称自己是来顶替普鲁特的年轻神父竟就是普鲁特自己。而直到第六集的结尾——复活节的午夜,普鲁特才告诉岛屿的信众们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午夜弥撒的目的,他将同样怕光的“天使”藏在箱子中运到了岛屿,只要在他的面前喝下毒药,“天使”可以让所有人获得永生,但需要以吸食他人的血为代价。

  《午夜弥撒》剧照

  同许多经典剧作一样,弗拉纳根在这里设置了“考验人性”的转捩点:在亲眼目睹“天使”为岛屿带来奇迹和永生这一终极的欲望的驱使下,大多数岛民都喝下了毒药,而唯独艾琳、莱利的父母、莱利的弟弟以及因意外截瘫却奇迹般获得治愈的丽萨没有这样做,当中毒“身亡”的岛民们重新苏醒时,变得嗜血的他们开始追杀没有参加午夜弥撒的其他岛民,一心渴望在信徒中间建立其权威的修女贝芙则烧毁了除了她所声称的“方舟”——教堂旁的一个活动中心——之外所有的民宅。当被“天使”撕咬至奄奄一息的艾琳划破其翅膀、因其穆斯林身份备受排挤的警长和他的儿子烧毁活动中心后。夜晚将尽,失去最后的庇护所的岛民们知道在太阳升起的那一刻——他们将一并死于烈火中。

  《午夜弥撒》剧照

  岛民们如梦初醒,他们这才意识到神父和修女口中的天使原来是恶魔,欲望和邪念蒙蔽了所有人的双眼。一切都太晚了,一切都没有太晚,在作为审判之象征的日出前,他们实现了属于自己的救赎:在莱利父母的歌声中,他们与亲人和朋友相拥;警长和他的儿子在海岸面朝东方,完成了作为穆斯林信徒——更多是对逝去的妻子和母亲的怀念——的最后一次祷告;普鲁特说出了他一生的秘密和谎言,原来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他和年轻时的女友古宁从未敢公开过的爱情和他们的女儿,后者是岛屿上唯一一名医生,也曾因自己的女同性恋身份而疏远教会,普鲁特和古宁怀抱着因拒绝吸血而死去的女儿,平静地等待日出到来。而只有看到自己的计划落空、心存不甘的修女贝芙仍在绝望地刨洞,妄图在日出前找到藏匿之所,她当然不可能做到。在剧集的最后,莱利的弟弟和丽萨——现代的亚当和夏娃,坐上了真正的方舟,那是一艘狭小的船,自小生活在这座岛屿上的他们怔怔地望着故土熊熊燃烧。

  《午夜弥撒》剧照

  尽管结尾呈现了可能使更多观众感到满意的奇观,但《午夜弥撒》却一如既往地遵循了弗拉纳根反高潮的创作风格,在,第五集(也是IMDB单集评分最高的一集),视觉、叙事和情绪的同一高潮便已实现:被“天使”吸血并复活后的莱利在深夜邀请艾琳划船到海面中央,并告诉艾琳听上去似是天方夜谭的真相。当艾琳将信将疑之时,莱利告诉他之所以要划船至海面中央,是为了防止自己反悔,他劝艾琳在日出之后划船远离这座岛。当太阳从海平面升起地一刹那,莱利在艾琳的面前焚烧成灰烬。

  《午夜弥撒》剧照

  “人类值得拯救吗?”与其说这是莱利抛给艾琳的一个困境,不如说是《圣经》所反复探讨、推演甚至最终都没有给出确定答案的命题。《午夜弥撒》借艾琳的选择回答了它:重要的不是如许多传福音者所说的“信仰即得救”,而是不视结果为目的的本善,于是许愿便意味着抵达。

  无论“值得”与否,她这么做了,她将载着莱利肉身的灰烬的船划回这座孤岛,驱使她的或许并不是多少宏大的救世抱负,而是最简单的心愿:让莱利的父母知道自己儿子在善恶之间做出的勇敢选择,把真相告诉曾长期关照自己的医生。她最终成了拯救这座岛屿甚至整个大陆整个世界的殉道者——她在奄奄一息时用尽全力划破试图飞离岛屿的恶魔的翅膀,阻止它诱惑并伤害无数的更多人。通过对《圣经》文本的挪用,《午夜弥撒》毫不留情地夺回了被等级森严、僵化陈旧的教会所垄断的经文阐释权,并传达这样一个不能更简单也不能更让人动容的道理: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只有良心未泯的普通人。

  《午夜弥撒》剧照

  无论在哪里,这时都会有人狐疑地发问:那么《午夜弥撒》是反基督教的吗?在弗拉纳根高超的叙事技巧中,这个充满陷阱的问题失去了意义。《午夜弥撒》对《圣经》的重释非但没有消解基督教教义中倡导良善博爱的内容的意义,借由反派角色对经文中的有着复仇意味的筛选和使用所造成的后果,以及人们在意识到这些后果之后的行动,反过来为现代的世俗社会如何处理与古老信仰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温和折衷的出路:不必过清教徒式的生活才能得救,甚至不必再执着于劝诫他人皈依某个特定的宗教,只需保持善良,把善视为目的而非手段,信仰的力量便会坚不可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