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情感,关注节奏
《朗读者》“我们一起读课文”,一直撩拨着我的心,但我至今没能有能拿出手的作品,今天听了康辉朗诵的《秋天的怀念》被“文人”合一的境界深深的打动,用声音传达文字的魅力竟有如此的魔力,我忘我的听了一遍又一遍,老公说我是受虐狂,沉浸在如此伤感的情绪中一遍又一遍。可我真的被康老师的声音和文字的情感打动,不能自拔。实力不足,那就理论先行吧。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交织着感恩、愧疚与心灵隐痛的散文,为了参加本单元“感悟亲情,珍爱生命”读书朗读会,我们要做好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关注情感起伏和文章节奏变化的准备。
学习任务一:确定感情基调
过渡语:轻声朗读课文,从母亲和我两个方面感知文章内容,
感情基调是指一篇文章整体的,基本的感情色彩和声音语调。朗读时内心对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和提示,才能准确而充分地传达出恰如其分的感情。
示例:
1~2母亲提议推着双腿瘫痪的我去看菊花,我愤怒地拒绝了。
学生展示:
3-4段母亲又一次提议去看菊花,我勉强答应,却未能成行。
5-6段母亲溘然长逝,我悔恨不已。
7段带着母亲的遗愿,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菊花,我明白了要好好儿活。
总结:
全文的感情基调是深沉而忧伤的,叙述的语气平静而内敛,朗读的时候应该以“压抑”为语流走向,多抑少扬,多停少连。
师示范朗读第一段。
过渡语:感情基调确定了,文章是不是就可以用一个语调来读了呢?很明显,不是的,我们还要关注一下文章的节奏。
学习任务二:图示情感起伏和节奏变化
节奏是朗读全篇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所构成的整体感。节奏要与全篇的逻辑思路,感情基调统一。同时段落之间因为有情感的起伏,也会有相应的节奏变化。
过渡语:请大家再次朗读文章,用一条曲线来标示文章的情感起伏和节奏变化。
示例:
第一段,先写了一个激烈的场面,双腿瘫痪后的我暴怒无常,愤怒地拒绝了母亲要推我去看看菊花的建议。我与母亲对话时,情绪激昂,语速宜快。
第二段,情绪陡然一落,作者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病情的严重,事后想起来无比悔恨,语气应该是压抑的,语速应该慢一点儿。
学生展示:
第三段,是我和母亲之间的又一个对话,这是一个略微轻松的变奏,可以读出点儿轻松愉快的语气,声音宜稍扬,语速宜稍快。
第四段,他出去啦,就再也没回来,是一个独具段紧承上文让前文稍有愉悦的心情,陡然低沉。
第五、六段,用最简洁的叙述讲述了心中最深最痛最不堪回首最不愿提及的诀别,都要读的特别沉重缓慢。
第七段,则是痛定之后系上菊花泼墨描写,回味反思,意味深长。读第七段之前,要停顿较长时间,拉开回忆的时空,读的沉着淡定,读出引人深思耐人寻味的感觉
总结:
本文的感情一张一弛,一高一低,朗读时要注意节奏的起伏变化,不能把全文读成一种语速一个腔调。
请同学们依据自己图示的情感起伏和节奏变化,读出本文情感的波澜起伏。
《秋天的怀念》中作者追忆了自己瘫痪后和母亲去世前的一段相处时光。母亲隐瞒了自己早已病入膏肓的实情,仍旧无怨无悔地照料、抚慰脾气暴躁的儿子,多次提议陪儿子去看菊花,可惜未能成行就溘然长逝,留给了作者无尽的遗憾,读来感人至深。整篇文字表达的是一种回忆,怀念忏悔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