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从不酸同事升职,只酸离职
ayings:
你身边也有过这样的同事吧 ——
前一天还在跟你熬大夜加班;
第二天就摔键盘辞职单干,去“开拓新事业”了;
前一秒还跟你一起抠抠搜搜报销交通费;
下一秒就在朋友圈里晒财富自由了。
我一闺蜜跟我抱怨千股跌停,赔了两万多,顺手发来截屏。
说实话,看了总资产觉得有被冒犯到。
谁关心她赔多少啊,我只关心这些钱是咋来的好吗?
她 97 的,辞职单干才 2 年,就赚这么多。我这哪怕 007 地加班,拍马也追不上吧。
我还挺好奇的,以前大家不都说:“世界的尽头是公务员”吗?现在咋就变了呢?
我也想问问你——
你想过给自己打工吗?你身边有辞职单干的朋友吗?赚了还是赔了?
@2078 没毕业就做了 UP 主,拍 VLOG,攒了 30w 粉丝;
@范丶丶 和朋友合开民宿,吃吃喝喝聊聊天赚出人生第一桶金;
@小贵鬼 学医的但酷爱画画,干脆去做了医学期刊的手绘画师。
我问了一些过来人,尽管人类的盈亏并不相通,有意思的是,出来单干的年轻人不管赚了赔了,几乎没人说后悔。
走没人知道结果的路,最大的好处就是你没有终点和极限,每一步都是你开拓的结果。
01
@酱
我跟师兄合伙做广告,4 年赚了 50 万。
心态成熟了 10 岁,引用斯琴高娃老师的话,“展开了”。
刚开始,任谁看都觉得怯生生的好欺负。
有次盯片场置景,手下工人偷奸耍滑催不动,反过来教育我:“小酱别紧张哈,片场我们比你熟。过来抽根烟,待会一起干。”口气戏谑得让人窝火。
等师兄到片场给他们屁股一脚,工人才慢悠悠站起来,乐呵呵把事儿办成了。
我第一次感觉到,我冲突沟通好弱,想突破。
那段时间我催眠自己扮演“社会人”,张口哥姐,没羞没臊侃大山,装自来熟。
男友察觉到我的变化:“扮演只会消耗自己,你只要开拓自己的能力边界。”
后来我做了几次成功的案子,才真正懂了男友这句话。
沟通的话语权只和能力匹配。
有次严肃的需求会上,有个姑娘指着置景开玩笑:“那圆圆的像茅房的是啥?”
大家都尬住了,我笑着说,“是吗?你感觉哪里像呢?”我盯着她,没眨眼睛。
“啊不好意思,是我理解错了。”
其实那时候的我,早就不会为冲突沟通困扰了,早就想通了一件事,能力是职场的唯一自尊,创业更是如此。
02
@M记MM
我创办了一家慢递网店,帮大家给未来的自己或者朋友寄信。
这是个新业务,也算给自己开拓了新事业。
灵感来自发小。他写给我的最后一封信是一本 A4 的书,太长了,我没耐心,随手一丢找不到了,后来忙着生存和恋爱,几乎断了联系。
2008 年 5 月,他去川北出差,遇上汶川地震,就再没回来。
半年后知道他出事,我第一次有种无助和孤独感,第一次悔恨到无能为力。
我惦记着他给我的最后一封信,想回信,可寄去哪里呢?
于是 M 记慢递的心思出现了,淘宝店铺也才真正做起来。
我寄出过大概 16000 封信——
有给女朋友道歉,想等女朋友消气了再寄出去;
有得了绝症,留给孩子每年一封信,直到 18 岁;
还有写给暂时没法结婚的未婚夫:“我不确定明年你会不会在我身边,但能让我坚持的事情不多,你是一件。”
中间也有过做不下去的时候,没销量没排名,被淹没在茫茫店铺中,买家根本看不到你。
其实对于这个店,盈不盈利是次要的,甚至什么原因开始也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因为它的存在,承接了不知道多少人的意难平,陪伴这些卖家度过一个个难熬的甚至想死的夜晚。
我最初的预想是让 M 记存在 20 年,现在看来可能会更久,因为我们已经接了 2036 年的信件。
要是有一天我真的不做了,也会找合适的人接管下去。
给自己一些时间,给生活一些时间,让一切慢慢走到他该走的地方。
以前有个朋友跟我说:“以自己的能力做半径画圆,圆有多大,你就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了。”
但创业的年轻人,就是要打破这个圆,延长自己的半径,拓展边界。
这一次,我想邀请你记录自己或激励过你的开拓者的故事,把它分享给更多犹豫的人。
这是我们和雪佛兰开拓者共同发起的征集,想跟你聊聊这届年轻人到底有多勇、有多拼。
我不知道你发现没有,虽然每一代人都想过跳出体制闯一闯,但这批人好像不太一样。
他们就像是最敏锐也最勇敢的触角,站在时代的边界上,向前向外蚕食。
好像对失败,对怀疑,永远都是一腔孤勇和热忱,没怕过,更不想躲。
我又想起电影《奇迹·笨小孩》的那句话:「致敬新时代里每一个拼搏奋斗的你,我们都是奇迹的创造者。」
这些创业的 95 后,就是这一届年轻人的缩影。但每一个敢想敢拼的人,都是年轻人,也都可能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