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宋词:片玉词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宋词:片玉词的读后感大全

2022-05-03 00:00: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宋词:片玉词的读后感大全

  《宋词:片玉词》是一本由周邦彦 著 / 陈可抒 注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宋词:片玉词》读后感(一):初读《片玉词》,会被出版方的“小情绪”暖到,工笔陪情词,最可解油腻。

  《片玉词》上手,封面工笔梅花加上烫金处理,让宋人“自我意识”觉醒,追求生活小情调的氛围诠释的淋漓尽致;

  内容上周邦彦的词选搭配上陈可抒注解,让激昂的情感有了回落,同时也让词人的藏在词曲的一些“小心机”得以昭示;

  贯穿在全书的工笔绿植也给了“小情绪”最好的攀附,句句上情,字字含意。这套书籍下了功夫,美轮美奂。

  《宋词:片玉词》读后感(二):读词感受

  本书序言中陈可抒讲到周邦彦是万象皆美的集大成者,更评价他是最早一位将词学推至浑厚醇雅的新境界的宋词大家。乍一看有些过誉了,那他的词究竟如何肯定还要自己判断。

  对我而言,过去肯定是读过周邦彦的词。但要问我读了哪一首,我却说不上来。这也如陈可抒在序里提到的,周邦彦是综合能力强。而同为北宋的苏轼、陆游,则是不乏名篇佳作。

  就我近日读词的感受来说,本书每一篇词都是上乘之作。但读多了之后,就会了忘了绝大部分词的内容。一是我本身记性就差,再就是周邦彦的词作工整精美但缺少情绪上的波动。挺适合静心朗读的,不过少了些苏轼的气势和陆游的悲愤。我倒是挺喜欢这种不温不火的感情,所以没事读上几首很是愉悦。也不需要刻意去记住什么,就索性只是朗读好了。

  本书在正文及序言前有一画页,上面写着“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读着有点意思,然后我查到是书里162页的【鹤冲天】最后一句。想必编者也觉得这句很有趣吧,所以单拎出来了。不过细究其意后,似乎没那么好玩了。无事小神仙,是指比神仙还要悠闲,小是以神仙为小。书中倒没解读此时情绪此时天,应该就字面理解吧,此刻的情绪就是此刻的一切,有点相由心生或是我思故我在的意味。周邦彦写这种调调的词太合适了,没必要非有什么爱恨情仇,单就是乐得逍遥,不比什么都快活吗。

  《宋词:片玉词》读后感(三):《片玉词》:一本颜值与才华共存的珍藏级宋词书

  宋词是美的象征,若有一本书从内容到排版到装帧,无一不体现着古典美,那便是宋词爱好者不容错过的珍藏品。 《片玉词》便是这样一本让诗词爱好者爱不释手的书,收录北宋末期著名词人周邦彦的词,那离别之愁、相思之苦、重逢之喜,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北宋末期著名词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陈廷焯有言:“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复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后之词者,亦难出其范围”。可见其地位。

  通过一首《夜飞鹊》来了解周邦彦的独特之处: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华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通常的离别诗,通过景色渲染当下别离之景。但此词不止于此,环绕着离别,呈现出了一篇时间错综、极富故事性的词。 在河桥旁的亭中送别,秋夜弥漫着凉意,不知到了什么时分。残月曳着余辉远远地西沉,离别的宴席上,铜盘中的蜡烛也即将燃尽,清凉的露水打湿了衣襟。 相聚即将散离,探头听听随风传来的渡口鼓声,看看树梢上空参旗星的光影,已是到了黎明时分。黑白花的马仿佛知人心思,懂人离别之愁,纵然被高扬的马鞭打着,却依旧缓慢地行走,仿佛不忍离开此地。 只身一人走到凄清的旷野,渐渐听不到渡口上那嘈杂的人声。

  很久以后,再次来到送别的地方。不仅人不见了,遗钿不见了,因为季节的改变,曾经我们走过的小路也不见了。地上各种兔葵燕麦的影子,在残阳下,拖得很长。重经此地,徘徊在当初分别时席地而坐的草上,举着酒杯哀叹,无人可以敬酒,于是洒酒于地,极望天西,离人不再回来。 远行的人乘船离去,留下的人骑马回家。再次回到离别之地,却是很久以后了。过去的词基本都是平铺直叙,他的词充满了这种突然间的跳接和转折,体现了章法的曲折,因此周邦彦对词的贡献很大。

  这本《片玉词》小巧便携,在大家最关注的纸张方面,出版社选择了最令人放心的胶版纸。 全书彩色装帧,鎏金封面,百余幅木版画插图,典雅精致,不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更是“诗外有画,画外有诗”,实乃珍藏首选!

  《宋词:片玉词》读后感(四):《片玉词》让我全新的认识了周邦彦

  最近迷上了宋词,以摘抄某作家的词为契机,以词牌名追根溯源宋词,没想到会邂逅周邦彦的《片玉词》。也曾读了周邦彦不少词,知道他的《片玉词》,但是说周邦彦是宋词四家之一,真还是第一次听说,不由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宋词四家是:周邦彦、辛弃疾、王沂孙和吴文英。很是意外,因为其中没有苏轼、陆游等,这个结果确实与我们的认知不符,仔细探寻,原来,这是清代词学家周济在编写《宋四家词选》时,经过诸多查证后,根据他们的综合能力,对其词学作出的考量。清代词坛领袖朱彝尊曾指出:“世人言辞,必称北宋,然词至南宋,始极其工”,他认为南宋词比北宋词更上一层楼。但宋词四家中,唯有周邦彦是北宋词人。可见,他确实是词学界名符其实的大家。

  周邦颜字美成,晚号清真居士,宋神宗时,曾以《汴都赋》名噪一时,四座皆惊。《四库全书总目录提要》认为他是“词家之冠”。他继承了柳永、秦观等人成就,创出整饬字句的格律派的风格,把婉约词推向艺术高峰。

  他善于体物言情,描绘缜密恰到好处。他的长调尤其善长铺叙,精于章法,词句流畅精美,声韵协律悠长,他常常用俗语填词,化俗为雅,雅中带俗。善于融化苏轼、秦观诗句入词。精于格律,把词引向格律化、严谨化。

  由陈可抒译注的这本《片玉词》收集成四卷:秋娘篇、萧娘篇、而立篇和壮心篇。内容以爱情、梦想人生为主题。他讲周邦彦婉约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作了全尽的批注,让我们对周邦彦的词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这本书的排版、配图也深得我们的喜爱,16k的小册子,很适合随身携带。总之,颜值、内容让人爱不释手。

  《宋词:片玉词》读后感(五):有三点不错的地方

  青年作家、诗词评论家陈可抒评注的《片玉词》。据王兆鹏先生在《唐宋词史论》一书中统计,周邦彦现存词186首,这本收录了132首,约占其词作总数的71%。这本评注集有几点不错:一是封面与插图俱美,二是序言信息丰富,三是评解直言不讳。

  书封有纹理感,主体是一枝烫金的手绘海棠,素净雅致。插图用了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画家幸野梅岭的木版画,有百余幅之多,古朴典雅。私以为这种风格的画配古典诗词比较和谐、不显突兀。

  序言由陈可抒自作,重点对周邦彦的生平、文学成就、词史地位、词作传播情况、其他研究空间作了基本介绍。这些介绍最大的意义在于,使非专业读者对周邦彦在词学领域的成就贡献有所认知。

  序言中提到周济对周邦彦的评价:万象皆美的集大成者。周济是继张惠言之后常州词派最重要的词论家。“集大成”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周济在《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论道:

  两段摘论传递出三个重要信息。一是他推举周邦彦、辛弃疾、吴文英、王沂孙为词中领袖。二是推举周邦彦为领袖中的领袖。三是四位领袖人物无形中开辟了一条学词的路径:以学习王沂孙的词为入门,以学习辛弃疾与吴文英的词为进阶,最后过渡到周邦彦词的“浑化”境界,一种思、笔双绝,疏密有致,虚实并济的圆融境界。

  四大家中没有我们熟知的苏轼、陆游、欧阳修、李清照等人,却出现了吴文英、王沂孙两位知名度不及前者的词人,还有周邦彦在词中的地位这般之高,这些观点与很多普通读者一直以来的认知肯定不符。序言的内容能够为这部分读者提供一个新鲜的视角。

  陈可抒对132首词一一作了简要评解,有赞扬也有批评,且都说明了理由,而不是满篇溢美之词。

  如对《玉烛新》(溪源新腊后)的评解:

  如对《感皇恩》(露柳好风标)的评解:

  如评价《凤来朝》(逗晓看娇面)的最后一句“待起难舍拚,任日炙、画栏暖”:

  这些评解,有针对单句、有针对整首,依具体词作不同而从气象、内容、手法等不同角度展开。

  遇到可心的作品,他也不吝惜赞美的笔墨,如评解《少年游》(并刀如水),既有对单句的赏析:

  也有对全词的品评:

  文学的好与不好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情,他直言不讳地给出了自己的评价及理由,有观点且有思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