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新时代的愚公精神
闪耀新时代的愚公精神
时间:2020-11-12 来源:湛江文明网
继在雷州纪家镇分别援建起周家、榄金、角湾、苏家、坡流等村5座爱心桥后,11月8日,雷州市乌石修路队与纪家镇日行一善爱心协会再度联手,在革命老区大看村建设一座爱心桥。(11月11日《湛江日报》)
雷州市乌石修路队与纪家镇日行一善爱心协会强强联手,“爱心大军”筹集50多万元援建6座爱心桥。300多名爱心人士不计辛劳、不要报酬、出钱出力,只为周边乡亲乡里走好小康路、踏上爱心桥。一座座爱心桥、一条条爱心路,闪耀着新时代的愚公精神。
《湛江日报》的报道有一个细节,令人动容——“队员们渴了就喝一口自带的饮品;饿了就在野外席地而坐,拿出从家里带来的干粮或饭菜将就一下;累了就在大树下小眯一会,然后接着再干,直到桥面浇筑完成”。这一幕,似曾相识……
明代庄元贞撰修的《雷祖志》记载,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刺史陈文玉上疏奏请改东合州为雷州。同时,“建造郡城,鞭石鸠工,俱属捐俸,无费民财”。大造雷州城开工之日,陈文玉亲临督造,百姓踊跃响应,自带食物不计酬劳,皆言“自固吾圉”。历经5年的艰苦建造,雷州城终于告竣。
上世纪50年代,在最初规划中,雷州半岛建库开河由国家投资兴建。因工程浩大,项目被安排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时间要拖后10年。湛江地委果断决定:公办性质改为民办公助,以“五自”(自筹资金、自找原材料、自带工具、自办工厂、自己培养技术人员)方针,依靠群众勤俭办水。30多万劳动大军带着工具、挑着铺盖,从四面八方奔赴工地。“日食工地,夜住山岗。风吹只当摇羽扇,雨淋免了洗衣裳。大地当床草当席,衣裳为被蓝天做蚊帐。”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历史上的一幕幕渐渐与300多名修桥人士的身影重叠,一代又一代湛江人身上闪耀的愚公精神,一脉相承。放眼当下,振兴湛江尤其需要弘扬新时代的“愚公精神”。
新时代的愚公精神,就是要不等不靠。“移”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精神,是通过自己双手改造世界,不等不靠。至今尤思麦家福老人凭借一身肝胆,不惜老迈之躯,手抬肩扛,带着乌石修路队为乡亲乡里开出了一条条致富路。这份“无私”,令人敬佩。
新时代的愚公精神,就是要勇于担当。“愚”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精神,出钱出力看似“吃亏”,但这份责任担当足显精神富足。大看村前有长溪,欲建桥却愁资金不足。获悉后,乌石修路队和纪家镇日行一善爱心协会出钱出力、聚爱成桥,尽显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