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无名链接》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无名链接》读后感锦集

2022-05-28 09:18: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无名链接》读后感锦集

  《无名链接》是一本由刘维佳 主编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名链接》读后感(一):元宇宙并不新鲜,国产科幻起步虽晚,但起点绝对不低

  2021年可以说是元宇宙之年,但是热爱科幻题材影视和小说作品的人绝对不会这个概念感到任何惊讶和陌生,但是一般人还是主要从好莱坞的大作里、从上个世纪西方著名的科幻作家的作品里获取这些先锋的信息,其实,这本中国元宇宙科幻小说佳作选《无名链接》也同样可以给读者带来关于科幻和元宇宙的全新体验,没有接触过国产科幻作品的人,读完绝对会感到惊艳,国产科幻起步虽晚,但起点绝对不低。

  互联网真正传入国内应该算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从那之后就很多关于互联网的科幻作品,就像我们看到小说里面还存在拨号上网这种原始的方式,网吧也是经常被提及的场所,但是,除了语言的优美精妙,构思在现在看来同样很巧妙,要知道,有的作品距今已经二十多年了。在当时,没有元宇宙这个概念,仅仅是通过想象力和判断力构造出全新的虚拟世界,恰恰就是元宇宙可能有的样子和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甚至在当时,这些理念还显得超前,无法被大多数人理解,如今,这些佳作再次集结出版就显得很有必要,不仅仅展示了老一辈中国科幻作家的创作水平,更可以引发读者对于元宇宙更深层次的思考。

  正是由于那会儿没有元宇宙这个炒作起来的所谓风口,关于元宇宙的创作才显得那么纯粹、真实、富有想象。同名短篇,韩松之作《无名链接》就是构建了一个虚拟世界“神界”,创办者“神”坐拥十几亿追随者,但是自己在物质没有多大追求是情况下,精神却异常空虚,多次试图毁掉自己创办的世界未果,最终就盯着一片空白的无名的链接,逐渐走向了肉体的消失,而这个无名链接一被推广,讽刺的是,所有人都也选择离开“神”。除了对于个人精神层面的担忧,《洪荒世界》则是表达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隐忧,当人类创造的人工智能独自发展、有了自我意识、拥有自我保护,当虚拟世界让所有人忘记肉体的感觉,甚至可以选择上传个人意识获得永生,人类那时候就是随波逐流,还是有人挺身而出提前谋划,守住最后的底线。

  还有很多佳作就不一一概述了,十四个故事可能只是展现了元宇宙十四个方面,而如今这个概念那么火爆,今后一定还会诞生出更多的佳作。

  《无名链接》读后感(二):在元宇宙里储存年华,拾掇生命之外的彩蛋

  1992年,美国科幻作家Neal Stephenson在他的科幻小说《Snow Crash》中首创了"Metaverse"超元域,即元宇宙和“Avatar”化身这两个概念。书中的小说故事情节发生在一个现实人类通过VR设备与虚拟人共同生活在一个虚拟空间的未来设定中。

  人们热爱元宇宙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它是人类自创的虚拟世界,因而远比客观世界更能满足人类。

  本书中的14个当代元宇宙主题科幻短篇小说故事,独具匠心,立意新颖,其中不乏高瞻远瞩的内容与深刻的哲理,为我们进一步深入地了解元宇宙这门虚拟技术打开了天窗,展望未来前景,探索未知,建构元宇宙世界的模样,丰富关于元宇宙的想像空间。

  韩在松的《无名链接》里,陈丽曾经于机缘巧合中与所谓的god幽会交合,三年后的一天听到god的呼唤,来到荒谬的客观世界,料理god的后事,无意中发现了无名网站似有似无的链接……这个短篇小说揭露了虚拟空间的虚伪与人类情感世界的空虚状态,“客观世界铁的规律,在最后一瞬间重新主宰了航行方向,而虚拟存在那诱人的千万种可能性,终被证明是过眼烟云。神带着满腔遗憾而去。”

  在阅读顾适的《时间的记忆》这一篇故事时,联想到李碧华的《秦俑》,颠覆想像,看透尘世,长生不老的蒙天放与历经无数轮回转世的冬儿之间跨越千年的绝恋,“观时移世易,惟真情不渝”,同样适用于杜云生与陈晓的爱情故事。

  “给老年人使用虚拟幻境是一种颇具争议的做法。”联想到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其实我是比较赞成这种人道主义的安抚,这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通过虚拟记忆存储和“虚拟记忆档案”这项技术,在元宇宙里追忆似水年华。“虚拟技术为我们的表演插上了一对翅膀,使我们可以到达以往不可能达到的高度。”

  影迷护士陈晓在养老院护理83岁的曾经巨星杜云生,在元宇宙的虚拟时空里相恋的故事,深受触动。杜云生通过助语器读懂陈晓的思维,陈晓阅读杜云生的虚拟记忆档案,了解到他的婚姻人生故事,心生无限爱怜。“我看着杜云生,他还作势抱着那团虚空,缓缓蹲在地上,最终双手交叉抱住自己的肩膀,像个孤独的孩子。”后来在陈晓和杜云生的虚拟幻境时光里,两人一起通过虚拟技术,成功地拍摄出一部属于两人的爱情电影,有点像《本杰明·巴顿奇事》。

  “从你踏入我生命的那一刻起,我就属于你了。”

  "我一无所有,唯剩生命,我愿用生命去换取继续爱你的机会,可当我失去了生命,又用什么来爱你?"

  “你爱慕的,究竟是我,还是我拥有的未来?”

  “上苍怎可如此残酷,用病痛来磨光我的渴盼,让时光来剥离我的勇气……它让你的青春美貌,来映照我的丑陋衰老。但我还想给自己留一个希望,我怕自己留有遗憾,所以,我只留下这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记忆档案。我告诉我自己说,这是我生命之外的彩蛋,我只能让一个自己深爱的人发现它。”

  阅读完这个故事,想到了《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里面大脑迟钝的男主查理,他与这个故事的男主杜云生的情感世界有些相似,也是通过元宇宙,终于找回曾经失去的被爱的感觉,“我难过是因为我曾经幸福。”两个孤独的灵魂,通过元宇宙虚拟技术而产生联结,感受到元宇宙的温情与美好,富有人文主义关怀精神。

  《无名链接》读后感(三):看似新鲜的词汇,却是由来以久的概念

  本书书名是《无名链接》,是书中收录的第一篇短篇的标题,但是本书实质是副标题:中国元宇宙科幻小说佳作选,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的词汇“元宇宙”。说实话,对于元宇宙,我在接触本书之前处于只知其名、不知其实的状态,这个词仿佛一下子就火了,感觉几乎一夜之间什么领域都开始谈论元宇宙,但是我完全不知道元宇宙是什么,又是怎么火起来的,之前也懒得花时间花精力去弄明白。不过好在本书最开始有一篇主编刘维佳老师的导读,这篇文章对于元宇宙以及收录本书中与其相关的科幻作品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可以说是通俗易懂,总算是解了我对于元宇宙的疑惑。这么看来,我之前从事虚拟现实头盔的研发工作,算是早就与元宇宙有所接触了。

  当然,吸引我想要看本书的原因并不是“元宇宙”这个风头正盛的概念,而是本书目录中这一个个在中国科幻小说领域响当当的名字,韩松、杨平、江波、王晋康、宝树、刘慈欣这些作者,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的科幻爱好者都是如雷贯耳,其中也读过有的作者不止一部作品。

  因为本书有一个主旨就是“元宇宙”,因此收录其中的作品自然都离不开这个概念,当然由于是选编,里面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之前已经公开发表过的作品,甚至很多作品距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那个时候显然还没有系统的元宇宙概念,但这些科幻作家用他们的笔触和想象力却实实在在构建出了形形色色的元宇宙世界。

  在理解了元宇宙的概念之后,回想我看过的各种作品,发现其实很多影视书籍作品都描述了元宇宙,不用说《黑客帝国》这样大名鼎鼎的个中翘楚,单就我最钟爱的推理小说就有不少利用了这个概念的,例如《克莱因壶》、《虚拟街头漂流记》等等,甚至于连虚拟现实头盔这样最直接连接元宇宙的设备都已经在相关设定的小说中显得原始与俗套了。

  而一旦涉及到元宇宙,或者说虚拟世界吧,有一些探讨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如何共存,然后渐渐演化到这两个世界如何区分,最后发展到这两个世界孰真孰假、孰存孰灭,甚至是如何确定现在所处的世界就是现实世界呢,简直能够上升到“庄周梦蝶”般的哲学问题。书中收录的14篇作品各有特点,其作者也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并且设计出了形形色色的元宇宙,有的最终从虚拟世界中解脱重新认识到现实世界的美好,有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达到共存,实现主人公在现实世界永远无法完成的夙愿,也有的虚拟世界最终取代人类的现实世界,等等,不少作品还是能够给人以触动的,体现了作者深度的思考。只挑刘慈欣《时间移民》一篇谈谈个人的感受,这篇早有耳闻,其实这篇也是全书中与元宇宙联系最浅的一篇,但也是大刘在科幻界的名气太大,收录其作品必然能够使全书更吸引人,实际导读中提到最多的名字也是大刘,《时间移民》中穿越时间的主角们其实和元宇宙关系不大,倒是几次苏醒看到的,特别是后面的几个世代,元宇宙的概念越来越强,最后大刘也给出了自己的观念,那就是元宇宙发展到极致将取代现实世界,那时人类实体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于是人类会选择归零。

  除了本书收录的这些作品,肯定还有很多关于元宇宙的优秀科幻作品,而随着元宇宙概念的火热,也必然会有更多更好的相关科幻作品出现,期待读到!

  书封

  感谢主编老师的签名

  《无名链接》读后感(四):人类展望已久,元宇宙何时敞开大门?

  自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学生们长期接受网络教学。波兰有一所高中Szkoa 33,因此在世界出了名,因为他们破天荒将游戏与教学结合起来,让教师们到VR游戏《半条命:艾利克斯》中直播上课。在脏旧的窗户上板书,窗外是朦胧的废土,为教学直播带来不一般的体验。

  虚拟现实技术,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在逐步研发,在我大学期间,这个概念正炒得火热。自大学起,我离家千里、有家难回的日子足有七年。从那时起,我一直憧憬,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人真正突破时空的限制,在虚拟环境中相聚。

  宝树的作品《超时空同居》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这部短篇中,主角在异国求学,通过设备将女友与自己的空间投影连接,两人展开一场另类的同居,这不正是我所期盼的?

  在我看来,《超时空同居》中展示的是比较低端的、以全息投影为依托的虚拟现实技术,这种技术从我大学时期炒起来,到Szkoa 33在《半条命:艾利克斯》中直播上课,不过三五年时间,不知不觉中,悄然融入人们的生活。

  其实,还有个比虚拟现实更先进的技术,名叫“元宇宙”。这个本来科幻粉才知道的概念,今年被炒得火出科幻圈。但实际上,早在1992年,斯蒂芬森就已经在《雪崩》中提出了“Metaverse”的概念。在此之前,赛博朋克,以及赛博朋克时期的威廉·吉布森、弗诺、文奇更是广为人知。随着“元宇宙”概念的爆火,这种虚拟空间的名称终于得以统一。

  对于赛博朋克时代,许多人只记住了它的“高技术、低生活”,因为吉布森等人笔下的主人公,往往是诸如黑客、小偷、特工之类的底层人物,故事也充斥着浓郁的市井特色。其实,里边极富冲击力的赛博空间、以及与之相关的模拟技术才是主戏。时至今日,类似《空战》中那场精彩的全息空战等故事情节,依然十分惊艳。

  我国科幻界关于元宇宙的创作较晚,是中国“触网”之后才开始。但是,这些创作中依然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就包括前边提到的《超时空同居》。刘维佳老师选编的《无名链接》,收录了含《超时空同居》在内的十四篇优秀的国内元宇宙短篇,为读者的眼球带来密集的冲击。

  王晋康的《七重外壳》很有意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元宇宙与我们现实空间完美衔接,真假难辨,故事中的主角一次又一次靠现实经验来识别幻境,每次以为回归现实,都会在最后发现BUG,惊觉自己仍然在虚拟的空间。这个故事与《克莱因壶》简直异曲同工。

  杨平的《MUD黑客事件》则为我们描绘了迥然于现实的、光怪陆离的虚拟空间,现实中巫师和巫术是个神秘的存在,虚拟空间中巫师是空间的管理者,有着超然的力量。“巫师”的软肋在于被人得到真实地址,其实现实中的黑客也是。

  选集的同名作,韩松的《无名链接》,对元宇宙描述则十分模糊,但却发人深思。虚拟空间中的“神”,在现实中却是个邋遢的宅男大叔,让人大跌眼镜,“神”临终前致力于将自己一手建立的世界摧毁,却被“神民”们一次又一次挫败。

  《橙色倒数》中也表达了对元宇宙的热爱,纵然这个虚拟的世界与现实没什么两样,甚至有些乏味,人们依然想竭力拯救它。

  电子游戏被称为“第九艺术”并非浪得虚名,现实中的臭棋篓子可以去玩战棋,现实中的手残党可以去刷刷刷,军事爱好者可以进去打一仗,更有诸如三上真司这种一个领域的扛鼎之人,以及小岛秀夫这种用心良苦的制作人。我相信,元宇宙一旦到来,将比电子游戏产生更加精心动魄的魅力。

  顾适的《时间的记忆》则借助元宇宙,讲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忘年之恋。当下,我们有照片、影像、全息技术等层出不穷的手段,来保留一个人在现实的痕迹,这些技术诞生前,人死之后就真的“俱往矣”。在未来,元宇宙必然让人在这个世界的痕迹更加深刻持久。

  江波的《洪荒世界》立意更加高远,当虚拟空间取代现实空间的趋势无法逆转,十二名守护者英勇献身,守护虚拟与现实的安全,而构建虚拟世界的量子胞带着人类走向浩瀚的星海。

  当然,也有人对元宇宙持反对的声音。比如《玻璃迷宫》中将人脑用于虚拟场景的骇人阴谋;《镜中的天空》中人的意识被注入监狱一般的虚拟世界,使人死后不得安宁;《演艺》中利用技术引动人们情绪,让人们疯狂购物。

  杨平的《山民纪事》则直言表达了对义体改造的厌恶,认为植入芯片的“神经人”是社会毒瘤。故事中曾风靡一时的数码明星,在潮流散去后黯然消失,并迷失在虚拟世界中。

  而江波自己,也和自己的《洪荒世界》唱起了反调。《湿婆之舞》十分新奇,那个虚拟世界是由“埃博肉球菌”构建。这阵生物体超脑散出病毒侵吞生物体,将生物体意识纳入到虚拟世界中,现实中绿水青山欣欣向荣的景象逐渐回归。人类被赶到南极极寒之地,最终被要求限期离开地球。这部作品体现出浓浓的自然派思想。

  电工刘的《时间移民》是选集最后一篇,短小而精悍。人类因为人口过剩将八千万人冷冻,作为代表的大使见证了三个时代:黑色时代通过运算进行战争,大厅时代将整个世界改造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源,无形时代现实与虚拟并存。到最后一切回归自然。

  说一千道一万,虽然我们已经元宇宙展开无数狂想,但它的大门尚未打开。以人类的脑科学技术,尚不足以将意识投入真正意义上的元宇宙。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时代终将会到来,在此之前的时间里,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应接元宇宙大门的敞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