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诗词入门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诗词入门读后感100字

2022-05-28 09:4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诗词入门读后感100字

  《诗词入门》是一本由徐晋如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3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诗词入门》读后感(一):转著名画家刘波先生书评

  读《诗词入门》

  刘波

  近得晋如兄新著《诗词入门》,以高才炜烨而著此入门之书,以诗人之情怀,展示教师循循善诱之心性。从学诗者最关切、最困惑、最难解之点入手,以问题为章节,征引精审、条分缕析,娓娓道来,自是兄多年耕耘讲台,积累沉淀之结晶,不但对于初学者可得一入门阶梯,亦能使研究、创作者永怀初心之真、永蒙诗教之正。

  书写得清新晓畅,道理讲得深入浅出,阅读快意,很受启发,兹就读书随感,拉杂写下,与同道共勉:

  “写出好诗词不需要特别的天赋”,看题目,似乎是调侃,其旨却是深浸此道者对于如何写作诗词的真知。常常看到喜欢写诗者凑出来的句子,感情不可谓不真、意思不可谓不明,惜乎少了诗词韵味。其语言不是“诗的语言”。须知,中国诗经过数千年积累,已然形成一个自足、完备的王国,同样的情感和意思,千百年来不知多少人写过,为什么有的流传,有的就湮没?“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代表了文脉的传承和个人的修养,这也是作者这一章节的旨意,其论“入古和修养”可以补充诗才之不足。尽管古人有所谓“骨里无诗莫浪吟”的说法,但晋如兄递过来一个阶梯,通过积淀和方法,一样可以通达诗境。

  “学诗先学属对”也是有得之言。中国文字一字一形、一字多音、多义甚至词性自由转换,都给对联这样的文字形式提供创作的很大空间,虽然仅仅是两句,甚至字数可以少到两言、三言,但仍旧可以包罗万有。古代世家,以诗钟、对联训练子弟,其检验学养、扩充胸次、引导思维、提升心性,功莫大焉。一句话这样说、那样说,效果差距巨大。曾有前辈包于轨概括联语三要:一骈文面貌,二诗词韵味,三散文风骨。总凡音韵、对仗等等很多人津津乐道者,不过是第一个层次——骈文面貌而已。晋如兄固联语高手,非徒知晓历代联语高下,更能于作联之微妙法门多所会心,其所论列,自然切中肯綮。

  “摹写”也是有效的学诗途径。其实,许多人最初的写作,大体源自模仿。这乃是下意识的一种态度。晋如兄尤妙在能从更为高远的视角,列举历代名士对古诗之仿作,评其甲乙,不但给人仿古门径,亦能使有一定基础和积累者,悟入更高境界。

  至“虚实相生”,则近道矣。为诗法,未尝不可作画法、书法视。画家如果不明白虚实相生的道理,如果想画出太多东西,画面一定拥塞滞胀,殊少空灵之气。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虚实相生,乃是一切成功艺术的重要法门。晋如兄以古典诗词为对象,以景物为虚,而以情意为实,细加剖析,令人真切感受“比兴”之旨,言在此而意在彼,言筌真虚语耳。

  谈到诗词“意象”的安排,先释“意”和“象”。无意之象,触目皆是,径以为诗料,其可乎?有了意,就有了灵魂。而有了灵魂的象,如何能摆布妥当,表达情意,则是另一番功夫。兄以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为例,指出其中意象摆布内在的关联,此盖因作者气盛才茂,故能浑然迹化,初学者于其笔断意连之妙用不甚了了,而经晋如兄发掘,则神气粲然、历历在目。

  匆匆读过,收获颇丰,晋如兄于此道既能深入,自能有此高明之出。相信一册在手,读之会心,即可窥知门径,倘能知行合一,于诗词之评赏写作,亦可登堂入室矣。(发表于《中华读书报》2021年6月30日第十五版)

  《诗词入门》读后感(二):转袁佳佳女史:走进诗词之门的钥匙

  走进诗词之门的钥匙——读《诗词入门》(原载《教师报》2021年8月11日刊)袁佳佳怀着虔诚欣喜和惴惴不安的心情,我读完了《诗词入门》这本书。因为这是一部指导诗词初学者作诗门径的“金科玉律”,故而虔诚;因为对于我这样的诗词爱好者而言,能发现之前没有注意到的诗词之美的妙处,故而欣喜;至于惴惴不安,则是因为书中多处棒喝之言,如“性情和智识上的双重懒汉”,如让徐老师五内如焚的“灾梨祸枣之作”,这些话常常使我惭愧而冷汗津津,以至于徐老师嘱我作此书评,而迟迟不敢下笔,恐贻笑于大方之家。

  但更多的是感动,感动于徐老师为了欲学诗词的芸芸众生,找不到合适的门径而心急如焚的心情,感动于徐老师的殚精竭虑之下,真切地希望能将真正的诗词之美传承延递下去的拳拳之心。所以,我仅就个人之见,来谈谈看完《诗词入门》这本书的感受。

  这本书最大的作用或者意义所在,是提供了一种学习诗词创作的门径与方法,这种方法是具体的、可以参照遵循的。和之前大学课堂上听完诗词格律课后的一头雾水不同,看这部书的过程,是真的在具体一步步学习如何操作,是技术层面的干货。当然并不是说这部书没有理论,它的理论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而对于初学者而言,相较于枯燥罗列的理论形式,我们更倾向于选择有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比如这本书里讲到作诗,先从属对的训练讲起。讲到格律时,平仄规律直接用排兵布阵的方式展现出来,而用韵的情况,则直接告诉你参考什么韵书什么韵部。这还不够,还要告诉你需要读《声律启蒙》,训练语感,准备自己的语料库。还要告诉你要读喻守真先生的《唐诗三百首详析》等等,一步步地指导你怎么来学写诗词,需要看哪些工具书,需要怎么训练。这就好比一位启蒙老师,在手把手地教着学生写字,如此训练,怎么会学不好呢?

  除去这些技术层面的干货之外,徐老师总是在不经意之间,讲到许多诗词欣赏的方法。会作诗,自然会欣赏诗,而欣赏得了诗词的妙处,自己下笔往往也会有所参照,这两者是相通的。当我看到徐老师的那个问题——“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到底好在哪里后,心下也在思索到底怎么个好法儿,直到看到徐老师给的答案,不禁为之震撼:时间的无穷和空间的无垠。好的诗句,往往是能将时空运用得恰到好处,而蕴含时空意象的好诗,往往能给人一种区别于一般诗词的高下立判、云泥之别的感觉。

  还有在讲到七绝时,徐老师引用了邵祖平先生的“起承垫结”的说法,而不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起承转合”。我感觉这个“垫”和“结”字用得很妙啊,耳目一新,还非常有道理。之前总觉得第三句要转,可是现在觉得,第三句的“垫”的作用更大,主要还是为了引出结句。而第四句之所以叫“结”,还是因为这句是整首诗的一个完结的意思,并不仅仅是整合的意义。很多诗,有佳句无完篇,往往就是垫句不对,结句不好。这个太重要了。

  读这本书的第三个感受,就是折服并感动于徐老师“诗人”身份的人格。书中不止一次提到:“诗人一词,不是在形容一种职业,而是在形容一种人格。”深表赞同。徐老师就是一位这样的诗人。除去令人叹服的才情之外,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得到徐老师对古诗词创作(并不限于古诗词,还有其他一切的传统经典文化)的一种无限深情与热爱,而他正是在毫无保留地把这种热爱与经他讲解消化后的优秀基因,在孜孜不倦地传承给更多的人。“为往圣继绝学”,说的就是徐老师这样的人吧。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学诗词首先会让你成为一个真诚不妄的人。一个人如果乏诚欠真,对自己、对世界都苟且了事,写不出好的诗词作品。历史上的诗词大家,无不秉其忠厚之心,才能成就其文学的不朽。学诗词的过程,就是操练情感的过程,让人去其鄙吝,成其忠厚。诗词都要求雅求美,不主张偏激暴戾,学诗词的人也就必然趋向于温柔敦厚的性情。”

  诚哉斯言!学习诗词的过程,也是完善人格的过程。我们何其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有经典诗词之美的优秀文化之中,又是何其有幸,有徐老师这样的人在传道受业解惑,在孜孜不倦地把这份美好传承下去。所以,还多说什么呢?拿起这本书,认真地品读吧!拿起手中的笔,开始勤奋练习吧!

  《诗词入门》读后感(三):《诗词入门》读书笔记

  诗词入门

  1. 学写诗填词途径:由清诗清词入手为佳

  2. 五字真言:熏模学练默

  * 熏-多读多背;

  * 模-摹写,步韵和韵拟做;

  * 学-功夫在诗外。锻炼思想深度和广度来提升美的感知力,组织优美的语言来表达思想

  * 练-勤加练习;

  * 默-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审美倾向与风格

  3. 近体诗格律核心:

  1. 仄仄平平仄:拗救-出句仄仄平仄仄或仄仄仄仄仄,对句必须拗救为平平平仄平或仄平平仄平

  2. 平平仄仄平:孤平-当句救仄平平仄平

  3. 平平平仄仄:等价-平平仄平仄

  4. 仄仄仄平平:三平尾须避免

  4. 属对:

  * 言对与事对

  * 言对-意思字面相对/事对-用典使事相对

  * 实字与虚字

  * 实字-名词数词量词

  * 虚字-动词形容词副词

  * 活虚字-动词

  * 死虚字-形容词副词

  * 三要诀

  1. 古人名家对句中选一句,自己来对另一句,然后比较分析总结

  2. “对”不是找反义词,也不是时间对时间空间对空间,而是考虑上下联意象之间呼应与对比的张力

  3. 相比言对,事对更表达更深的含义

  5. 从五律开始学习写诗

  * 练习方法:《瀛奎律髓》+《诗韵合璧》

  * 练习方法:因联成诗

  * 炼字技巧:

  * 一句之中一虚字

  * 两句压缩成一句

  * 以逆胜顺:句中动词形容词置于最后

  * 起承转合

  * 排列意象:通过虚字让意象之间产生联系以形成意象群

  * 相邻意象之间要有关联

  * 意象的本身的感情色彩要与虚字相谐

  * 虚实相生

  * 虚-写景叙事为虚

  * 实-抒情议论为实

  * 时空

  * 时间:今昔对比、永恒瞬间

  * 空间:跳跃转换、大小相形

  * 借题发挥

  * 有话则短,无话则长

  * 兴、赋、比

  6. 七律

  * 尽量不要用叠字

  * 尽量不要用句内对

  7. 七绝章法

  * 起承垫结:第三句垫远垫高,无独立意义,配合第四句结句

  8. 五言古诗

  * 古体诗邻韵通押,p196

  * 避免律句

  * 相对近体诗起承转合/起承垫结的闭环结构,古体诗是折线形开放结构

  9. 七言古诗

  * 阴阳相济、中和之美: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 随手波折,随步换形

  10. 从长调开始学习填词

  * 词别是一家,要眇宜修-外形昳丽、宜于修饰,本色当行-词宜于表达曲折幽深的情感,上不可似诗、下不可似曲

  * 《校刊词律》、《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开明书店版《唐宋名家词选》、《宋词绪》

  * 温、韦、冯宜细读成诵

  * 浙西词派:

  * 朱彝尊-家白石而户玉田

  * 清空骚雅

  * 常州词派:

  * 周济-问途碧山,历梦窗、稼轩,以还清真之浑化-《宋四家词选·序论》

  * 张惠言-以有寄托入,无寄托出

  * 分句:豆/读,尖头句,尖头对,鼎足对,扇面对

  * 分片:单调,双调,三叠词(双拽头),四叠词(起承转合)

  * 用笔:

  * 一气贯注,盘旋而下 - 《八声甘州》

  * 无垂不缩,无往不复:笔笔断、笔笔续,留- 吴文英《宴清都·连理海棠》

  * 用典则雅:事典/语典-前人诗句化为词

  * 朱庸斋:清季六家:蒋春霖,王鹏运,朱祖谋,郑文焯,况周颐,文廷式

  * 近代冯平:师周吴、问途碧山、余子为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