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一种信仰
“学习是一种信仰”,打开学习通软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样一句话。
不知道你看到这样一句话有何感觉,反正我是最不愿看见的。上班时,当学校通知要求通过学习通软件教师共读时,我总会抱怨:工作这么忙,怎么又找事。放假了通知让教师共读时又会抱怨:都放假了,也不让歇一歇,谁想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呗,还规定。厌恶之情溢于言表。
因此为了完成任务,常常是看都不看,点开视频就不管了,有时还会抱怨为什么不计入时长。对于让讨论的问题更是用“学习了,获益匪浅”来应付。
这个假期,我改变了。
有意无意间与青年教师的培训的相遇,让我有了心灵的触动。已是中原名师,已出好几本专著的孟红梅老师,依然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创新,每天五点多起来工作。那种境界我望尘莫及。青年教师们精心准备课例,畅谈教育叙事,激情与活力让我自愧不如。我开始恐慌和不安。再这样吃老本,这样故步自封,势必被out了。
于是,培训中,我认真听,跟着老师的讲解去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越听越有意思。笔记记不全,回到家里就把老师发的课件拿出来再补充。记完笔记再看看,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不明白的做标记在网上查阅。我还把老师课件中出现的文章一一找来认真阅读,里面产生共鸣的,对自己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就摘抄下来。
青年教师群里每天都有以分组轮岗的形式每天进行的专业学习,共读、共写、共分享。那天很高兴看到了崔校长推荐的几篇文章李亚宁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阅读批注第1-4页。全文3162字,李老师的批注就有1558字。刘雪真例文界说《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批注阅读第176-178页第78天,原文1863字批注659字。黄秀玲定篇功能的选文《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165-168阅读批注,黑色字体为原文,红色字体为批注。当看到很多地方一行文字这些阅读老师都用了一大段文字来批注。批注的内容有理论有事例,有观点有感受,有赞同也有自己的质疑,有补充又有追问。我震惊了,这些老师可都已经成名了,还这么孜孜不倦的学习!我,一个平庸至极的人还敢不学习吗?于是,我也学着来阅读做批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在手中已经几年了,偶尔也翻几页却从未认真读过,更未像那些老师那样认真做过批注。行动起来吧。
青年教师培训结束后,紧接着我又参加了班主任培训。听着那些比我年轻、比我老的班主任的发言,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满满的记录,慢慢拉大了我的不自信,但也稍稍填平了一些我的不自信。王校长,崔校长的专题培训给我指明了专业发展的方向:语文专业的书需要看,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书也要看。
两次培训让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第一次虔诚的打开学习通软件。“学习是一种信仰”再次映入眼帘。竟然如同见到了渴望已久的朋友,如此亲切。
开启我的教师共读吧。没想到,平时认为枯燥难懂的心理学竟也这么有意思,没想到其实高深的理论平时自己也在用,什么“蝴蝶效应”,“ 禁果效应”,“ 沉锚效应”、“ 扇贝效应”回想一下这些听都没听过的心理学知识,在自己十四年的教育教学中也偶尔会用到的,只是有的时候的做法正好是错误的。要是早点读到这些理论也不至于走了那么多弯路,处理问题提时犯那么多错误的。
是啊,学习是一种信仰。信仰就要坚守!来吧,读起来!四十而已,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