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神曲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神曲的读后感大全

2022-06-11 09:2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神曲的读后感大全

  《神曲》是一本由[意] 但丁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0,页数:18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神曲》读后感(一):烂书烂译,圈钱之作

  纪念但丁逝世700周年 | 汉语世界全新《神曲》全译本,

  语出自商务印书馆微信公众号:

  2021年,为纪念但丁逝世700周年,《神曲》中文全译本由商务印书馆特别推出,并获得了意大利外交与国际合作部为在海外推广意大利文学作品专门设立的翻译资助。让经典走进日常,这部原文直译、无删减的《神曲》,还原一个原汁原味、可以拥抱的经典世界。

  近20年汉语世界最新《神曲》中文全译本首次翻译为传统诗体,无删节中译本意语直译,集译者肖天佑六十载意文研究之大成。

  译者的话

  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商务新版《神曲》译者肖天佑。《神曲》传入我国已有百年历史,凡读过《神曲》的人,大家普遍的印象是难懂。我感同身受,长期思索着如何让我国读者能够读懂《神曲》、喜欢《神曲》。最后的结论是:模仿我国传统诗歌的绝句来翻译《神曲》,并缩减其中繁多的注释。我花了五年多的时间,按这个思路重译了《神曲》全本。为纪念但丁逝世700周年,我愿把这套新译奉献给大家,希望它能一改过去《神曲》难懂的面貌,令读者耳目一新。谢谢大家!

  商务版《神曲》有何不同? 译者充分考虑到我国读者的阅读习惯,根据意大利原文韵律,灵活运用我国传统诗歌形式,杜绝机械逐字逐句翻译,而在充分理解原文意义的前提下,尽量使用现代日常语言成文,译文更加平实通俗。 最大限度地压缩注释的数量、简化注释的文字,使其注释更加精炼准确。 采用脚注。既帮助读者理解《神曲》诗句的确切含义,又不过多地分散读者阅读时的精力。

  《神曲》读后感(二):纪念但丁逝世700周年 | 汉语世界全新《神曲》全译本,“文学及一切书籍的顶峰”

  700年前,1321年,但丁·阿利吉耶里(Dante Alighieri),这位封建中世纪的终结和新时代开端的象征,熄灭了他的最后一道光,也留下了博尔赫斯眼中“文学及一切书籍的顶峰”:《神曲》。

  早在清末民初,我国文人和作家就已提到但丁的《神曲》,就是说那时《神曲》就已进入我国读者的眼界。清末民初的文艺评论家王国维在其著作《红楼梦评论》第五章余论中,也明确提到了但丁的《神曲》:“唐旦(即但丁)之《天国喜剧》(即《神曲》)。”另外,胡适在其著作《文学刍议》中写道:“欧洲中古时,各国皆有俚语,而以拉丁文为文言,凡著作书籍皆用之,如吾国之以文言著书也。其后意大利有但丁诸文豪,始以其国俚语著作。”至于《神曲》对我国作家写作方面的影响,莫过于老舍的《四世同堂》:但丁的《神曲》分三部100曲,而老舍的《四世同堂》也是三部100段。

  《神曲》读后感(三):著名意大利语言文学教授肖天佑先生译作《神曲》部分内容及前言

  肖天佑,著名意大利语言文学教授。1937年11月生于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1955年毕业于湖北省郧阳中学高中部,同年考入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1956年8月被派往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意大利语言文学系学习。1960年毕业回国,分配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外国语大学)工作。1961年底调北京外贸学院(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意大利语言文学至2001年6月退休。其间于1983年评为副教授,1990年评为教授:1985年曾参加《意汉字典》的编辑工作,1986-1987年参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翻译工作。1992-1996年被派往我国驻意大利使馆商务处工作,担任一等商务秘书、代理商务参赞等职务;1996年回国后被授予国家级特殊贡献奖;2006年获佩鲁贾外国人大学授予的"意大利语言文化大使"荣誉称号。先后担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意大利语教研室主任、外语系副主任、语言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另外,曾任中国意大利语教学研究会会长,意大利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出版《意大利语语法》、《自学意大利语》;译作主要有《十日谈》、《神曲》、《玛丽安娜·西尔卡》、《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寒冬夜行人(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帕洛马尔》、《美国讲稿》、《餐饮也是媒体》等。

  代前言

  早在清末民初我国文人和作家就已提到但丁的《神曲》,就是说那时《神曲》就已进入我国读者的眼界。最早明确提到但丁及其《神曲》的要算钱单士厘女士,她的丈夫曾是清朝政府派驻意大利的公使,与夫携子逗留罗马期间留意那里的政治、文化和艺术等方面的情况,归国后便写了《归潜记》一书(1910年),介绍她在那里的见闻,其中有关但丁《神曲》的记述如下:“义儒檀戴《神剧》(即但丁《神曲》)书中,清净山(即炼狱山)凡九重,最下一级,遇婆尼法爵(即卜尼法斯)……”(见田德望版《神曲》译本序)。这些记述虽不尽准确,但对我国读者初识但丁已是难能可贵。

  清末民初的文艺评论家王国维在其著作《红楼梦评论》第五章余论中,也明确提到了但丁的《神曲》:“唐旦(即但丁)之《天国喜剧》(即《神曲》)”。另外,胡适在其著作《文学刍议》中写道:“欧洲中古时,各国皆有俚语,而以拉丁文为文言,凡著作书籍皆用之,如吾国之以文言著书也。其后意大利有但丁诸文豪,始以其国俚语著作。诸国踵兴,国语亦代起”,号召大家以但丁为榜样,用白话文写作。至于《神曲》对我国作家写作方面的影响,莫过于老舍的《四世同堂》:但丁的《神曲》分三部100曲,而老舍的《四世同堂》也是三部100段。

  然而,真正向我国读者介绍但丁《神曲》的第一人,要算钱稻孙先生(前面提到的钱单士厘女士之子):1921年他以骚体翻译了《神曲·地狱篇》第一、二、三曲,以《神曲一脔》为标题在《小说月刊》上发表。可惜他仅仅翻译发表了三曲,就再也没有下文了。解放前后,有一些译者从英语、法语或日语翻译出版过《神曲》的片段或单部,直到1949年王维克先生从法语翻译出版了《神曲》全译本,商务印书馆出版。1962年朱维基先生又从英文翻译出版了《神曲》全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二个译本算是我国最早的全译本了,但都不是从意大利语直接翻译过来的。

  1990年北教授大田德望翻译的《神曲·地狱篇》,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开创了我国由意大利语直接翻译出版《神曲》的先河。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出版了田先生的《神曲·炼狱篇》;2000年田先生抱病终于完成了《神曲·天堂篇》的翻译,200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至此我们才得以读到完整的、由意大利语直接翻译的但丁的巨著《神曲》。不过田译放弃诗歌体而采用散文体,对于那些强烈爱好诗歌的读者来说,可能会感到不尽快意。2000年黄文捷先生采用自由体诗翻译《神曲》全译本,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这个版本影响较大,后来其他出版社也多次再版。2009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又出版了香港译者黄国彬先生的《神曲》全译本,也是从意大利语直接翻译的,而且采用格律诗的形式,当属一绝,销售量也不错。

  纵观这些译本,我个人觉得它们有个共同点:过于关注但丁《神曲》的评注,客观上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些评注上去了,分散甚至伤害了读者对《神曲》本身的阅读与欣赏。黄国彬在其《译者序》中明确写道:

  “注释《神曲》,至少有二个目标:第一,给初涉《神曲》的汉语读者必要的方便,让他们经翻译之门,走进一个前所未见的世界。第二,给学者(尤其是翻译学者、比较文学学者)提供各方面的资料。要达到第一个目标,困难不大;要达到第二个目标,就得像赫拉克勒斯(Heracles)决意接受12件苦差了。”(但丁《神曲·地狱篇》,黄国彬译注,第5-6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黄文捷在译完全部《神曲》后也感慨地写道:

  “读者在读过伟大诗人但丁的这部浩瀚巨著《神曲》之后,必会感到其中的注释何其繁多,有时甚至会繁多到令人生厌的地步,但与此同时,恐怕也会有相反的感觉,即感到这些注释的必要性;感到这些注释对于理解或加深理解诗句,是颇有裨益的,尽管有时,对某一诗句的解释,或对某一典故的考证,有几种诠释同时出现,令人无所适从。”(《略谈但丁《神曲》版本的由来与发展》,参看黄文捷译但丁《神曲·天堂篇》,第489页,花城出版社,2000年)。

  他们对《神曲》原文版本都照译无误,有时甚至还会参照别的版本的注释加以发挥。这样做的结果是:《神曲》译本中的注释远远超过正文的字数与篇幅。这一方面与译者依据的原版《神曲》有关,另一方面与译者的主观认识也有关系,像前面援引的王国维先生的表白。至于意大利文原版《神曲》,如最新版的Dante Alighieri, La Divina Commedia a cura di Natalino Sapegno(《神曲》,但丁著,N. 萨本尼奥编著),编者在篇首就声明:“Accogliendo… l’invito dell’editore di compilare un nuovo commento alla Commedia, avevo in mente alcuni criteri metodici generali ……”(接受出版商邀请为《神曲》编写一本新的评注的时候,我脑子里就有了一些有关写作方法的通用标准……),就是说,他这本但丁《神曲》和其他版本一样,也是一本“评注”,一本新的评注(这有点像我国的金圣叹点评《水浒传》,或脂砚斋点评《红楼梦》),其中评注的数量远远超过但丁《神曲》的原文。译者拿这样的《神曲》来翻译,自觉不自觉地把大量评注都翻译了过来了,造成评注远多于正文的结果。

  我初略做了个统计:原文版但丁《神曲》,如萨本尼奥这本,有时注释能占到页面的八分之七。而我们那三个从意大利语直接翻译过来的译本,注释也不少:但丁《神曲·地狱篇》第一歌有136个诗句,田译有41个注释,从版面来说,译文近三页,注释就有六页;黄文捷的译本,有38个注释,译文近五页,注释近五页;黄国彬的译本,有47个注释,译文近五页,注释近十页。这些注释对译者理解原文的意思非常重要,但在读者阅读的过程中却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总之,这些译本注释的数量与诗句的比例平均为一比三,从理论上讲,这就意味着读者每读三句诗就要停顿下来去看一个注释。这势必会打断读者的阅读节奏,打断他理解的节奏,从而有可能破坏他的阅读兴趣,破坏他在阅读中的快感和他的享受。

  所以,我个人觉得,翻译《神曲》有二种方法:1、主要从读者的角度考虑,紧紧把握但丁《神曲》的内容,译成一本简练易读的版本,让普通读者,包括高中和大学在读的学生、普通文艺工作者、不懂外语的作家和一切想涉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品却不懂意大利语的人,从阅读中享受到他应该得到的享受。具体做法就是,除使用现代汉语通用的字词和句子结构外,应该尽量减少注释的数量,尽量让读者在阅读时少停下来看注释,别破坏读者阅读的兴致。2、为学者和研究者考虑,言词不避古今,注释力求详尽。而我的这本译文要追求的却是第一种版本。

  我的目的达到了吗?现在我只能说:谢谢读者你选择了这个译本,诚恳欢迎读者你读过之后提出你的评论、批评与建议。

  肖天佑教授译作《神曲·地狱篇》

  一、但丁生平简介

  但丁·阿里基埃里(Dante Alighieri),1265年6月5日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Firenze),1321年9月14日在拉文纳(Ravenna)逝世。由于父母早逝,但丁少年时代生活异常清苦,但他勤奋好学,在学校里学到了拉丁文、逻辑和修辞学的初步知识,后又师从大学者布鲁内托·拉蒂尼(Brunetto Latini)学过诗学和修辞学,另外他还通过自学对古典文学、哲学、神学、历史、天文、地理等进行潜心研究,在中世纪和古代文化的各个领域都获得了全面而精深的造诣。

  1277年由父母做主,但丁与多纳蒂家族的女儿杰玛订婚(Gemma di Manetto Donati),婚后生有二子一女:皮埃特罗(Pietro)、雅科波(Iacopo)和安东尼娅(Antonia)。但是,但丁的挚爱却是他九岁时遇见的、比他小一岁的女子贝阿特丽切(Beatrice Portinari)。但丁对她爱慕有加,曾写过许多赞美她的文章和诗歌,把她说成是天使,是道德的化身。1290年贝阿特丽切病逝后,但丁把1283至1292年间写的与她有关的诗歌与散文连缀成集,这就是但丁的第一个文学作品《新生》(Vita nuova)。

  但丁生活的时代,是佛罗伦萨经济发展迅速、政治和社会矛盾异常尖锐的时期。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在13、14世纪,已经稀疏地可以在地中海言沿岸的若干城市看到”(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904页)。佛罗伦萨是当时意大利中部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共和国之一,在呢绒工业和金融业方面非常突出:“佛罗伦萨的羊毛商不但从国外输入羊毛原料,而且还从英国、佛兰德尔、莱茵河一带,购进粗制本色呢绒,进行加工和染色,转口运销,赚取巨利”(周一良,《世界通史·中古部分》,195页,人民出版社,1962,北京);“14世纪时,佛罗伦萨的银钱业约在一百家以上,其中以巴尔第家族最为有名。梅迪奇家族在15世纪进行更为广泛的金融活动,借贷利息一般在25%左右。佛罗伦萨的银行家为教皇征收各地捐税,许多国家的统治者和贵族,也和他们发生借贷关系”(同上,第196页)。这使佛罗伦萨成为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的金融中心,佛罗伦萨金币弗罗林(fiorino)也成为当时欧洲的通用货币。

  14世纪末梅迪奇家族渐渐取得了佛罗伦萨金融界的支配地位,进而控制了佛罗伦萨的统治权。他们与商业资本不同,对领土扩张不感兴趣,因为他们的银行资本无需控制别人的领土就可以渗透到他们国家。梅迪奇家族掌握佛罗伦萨政权之后,一方面对内采取笼络手段,减轻人民赋税,巩固自己地位。另一方面又大肆修建宫殿、教堂和公共建筑,奖掖艺术,招募了许多建筑师、雕塑家、画家和诗人,使佛罗伦萨成为当时意大利名副其实的文化中心。

  一个经济文化繁荣的佛罗伦萨,充满了各种社会矛盾。首先是大商行的专横及其对雇工和小手工业者的残酷剥削,激起了人民大众的多次反抗,如1345年梳毛工人的罢工,1378年梳毛工人联合小手工业者和流入城市的农民,举行的“褴褛汉”起义。

  生长在这样一个城市和这样的时代,但丁前半生积极参与佛罗伦萨的政治活动。1286年6月,他作为佛罗伦萨骑兵先锋队成员,参加了与阿雷佐皇帝党军队在堪帕尔迪诺(Campaldino)的战斗,同年8月又参加了攻占比萨卡普罗纳(Caprona)城堡的战斗。更重要的是,他曾担任过佛罗伦萨多种公职,1300年还曾当选为佛罗伦萨六名行政长官之一。他主张政教分离,反对教皇干预世俗政务,希望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即当时的德国皇帝亨利七世),拯救陷入分裂的意大利。为此,他于1302年代表佛罗伦萨出使罗马,亲自参与了与教皇的谈判。但丁正是由于这种亲皇帝派的立场得罪了罗马教廷。所以,罗马教皇派遣法国国王的弟弟瓦罗阿伯爵去佛罗伦萨调停当地教皇党内部争端时,教皇党“黒”派乘机夺取政权,并缺席审判但丁,判处但丁永远不得担任公职,并将他流放出托斯卡纳地区。从此但丁开始了漂泊异乡的流放生活,先后投奔过维罗纳、拉文纳等地的封建主。1321年9月13日客死拉文纳。

  但丁的文艺创造主要是在流放期间完成的,按时间顺序来说,主要作品有:

  1、《论俗语》(De vulgari eloquentia),创作于1303 –04年间,用拉丁语写成,其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俗语”即各地方言的重视。但丁在该书中阐明了“俗语”的优越性和形成意大利标准语言的必要性。他还对意大利的十四种方言进行了对比,认为托斯卡纳方言最为优秀。该书但丁原计划写四卷,但写到第二卷第十四章时就终止了。

  2、《飨宴》(Convivio),创作与1304 –07年间,其目的是想借写诗的名义,向读者介绍古今文化科技知识,给读者提供精神食粮,故名《飨宴》;同时也是为了挽回他被流放和被贫困折磨而受到伤害的名誉,并向佛罗伦萨当局证明,驱逐他这位博学多才的诗人是错误的。原计划写15篇,最后只完成了4篇。

  3、《帝制论》(Monarchia),用拉丁语创作,写于1310 –1312年间,即德国皇帝亨利七世南下意大利的时候。创作目的在于证明,人类社会的宗旨是使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全部才能,享受尘世上的幸福与和平,并进一步指出这只有在帝国统治下才有可能实现。另外,但丁还力图证明,现世与天国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并阐明了政教分离,教皇无权干预世俗政治这一观点。

  4、《神曲》(La divina commedia)。上面的三部作品,可以说是为了他最后的杰作《神曲》做准备。《神曲》共分为三部:第一部《地狱篇》、第二部《炼狱篇》和第三部《天国篇》,写作时间1307 –1313年。三部作品每部都有三十三曲,加上第一部的序曲,共100曲,14233行。“三”是象征“三位一体的神”,“一百”象征“完美”。这在当时都是吉祥的数字,但丁以此作为《神曲》的构思和布局,正是他作为中世纪最后一个诗人的特点。全书用“俗语”(佛罗伦萨方言)写成,采用十一音节三韵句的格律(endecasillabi terzini)。

  另有一部作品即《书信集》,是但丁逝世后由后人编纂的,但业内对这本书的真实性多有质疑。

  但丁的《神曲》面世之后,在意大利不胫而走,迅速传播,几乎是家喻户晓。“比但丁出生晚七十余年,和薄伽丘同时代的作家萨凯蒂(Franco Sacchetti,约1332 –1400年),写过一部饶有兴味的《故事三百篇》(Trecentonovelle),内中一则故事写道:某日,主人公走进一家铁匠铺,但见一名铁匠一面抡锤叮叮当当地打铁,一面嘴里抑扬顿挫地吟诗,侧耳细听,铁匠背诵的竟是但丁《神曲》的诗句!”(吕同六,《神曲·地狱篇》《序》,黄文捷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第1页)。

  《神曲》问世之后,注释与评论工作也随之兴起。首先是但丁的长子皮埃特罗以拉丁文评注了整个《神曲》;次子雅科波以意大利文评注了《地狱篇》;薄伽丘还专门举办讲座评读但丁《神曲》(顺便说一句,但丁《神曲》原名《喜剧》(Commedia),是薄伽丘将其更名为《神曲》(La divina commedia),为大家接受并传承至今)。

  总之,但丁生活的时代,是西欧早期资本主义制度蒙发的时代,是资产阶级文化孕育于封建制度开始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时代,具有跨时代的特征,这一特征在但丁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所以恩格斯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见《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2页)。

  肖天佑教授和夫人在海口国新书苑

  二、《神曲》内容简介

  《神曲》是以作者但丁自己为主人公,在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陪同下游览地狱与炼狱,然后又在贝阿特丽切的陪同下游历天国的故事,采用中世纪流行的幻游形式。

  关于地狱、炼狱和天国的构思,但丁虽然可以从希腊神话、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著作《埃涅阿斯纪》和《圣经》中得到一些启发,但《神曲》的创作仍然是匠心独具,尤其是关于炼狱的构思根本不见经传,完全是他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精深的神学、哲学和文学素养以及丰富的生活经验,独立创造出来的。

  但丁幻想的地狱,位于耶路撒冷地下,形状像个漏斗,共分为九层,外加进入地狱大门前的昏暗地带,谓地狱前厅。地狱可分为二个区域:第六层之前为外城,收纳罪恶较轻的罪人;第六层之后为内城,收纳罪大恶极的罪人。但丁列举的罪行名目繁多,包括淫乱、贪食、贪财、易怒、信奉邪教等,还有各色各样的暴力行为和欺诈行为,如诱奸、淫媒、买卖圣职、占卜、偷盗、制造分裂、背叛,等等。但丁按罪犯犯罪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将他们的灵魂分别置于各层地狱接受惩罚。但丁区分这些罪恶灵魂罪行轻重的标准是什么呢?主要是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当然也有罗马法和基督教教义。按照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说法,人有三种劣根性:放纵、恶意和疯狂的兽性(即施暴)。其中“放纵”的罪行较轻,因为这类罪行不以伤害他人为目的,都被置于外城服刑,如邪淫者、吝啬者、挥霍者、愤怒者等,都归纳在“放纵”范畴之内,被置于地狱外城的二、三、四、五等层受刑。恶意和施暴则属于重罪,被置于地狱六、七、八、九即内城的四层受刑。虽说内城只有四层,但它们内部又分成许多环:第七层分了三环,第八层分成十个“囊”(环),第九层也分了四环,加起来就是十七环,是前五层的三倍多。

  游完地狱,维吉尔抱着但丁顺着魔王的身躯爬过地心,穿过一个石洞来到炼狱门外的沙滩上。按照但丁的构思,炼狱位于正对着耶路撒冷的南半球上,是一座雄奇巍峨的高山。如果说地狱是个深渊,罪恶的灵魂在深渊中越陷越深,炼狱这座高山则象征犯有过错的灵魂,通过悔过自新,逐步向上,最后进入天堂。

  炼狱分为三个部分:1、从海滨到山门为外围,阴魂们要在这里逗留一段时间后才能进入炼狱;2、从山门到山顶这中间部分为炼狱本身,由环绕山腰的七层平台构成,是犯有过错的灵魂经受磨练、洗涤过错的场所。基督教的教规规定有七大过错,即骄傲、嫉妒、愤怒、怠惰、贪财、贪食、贪色;生前犯有这些过错的人的灵魂,分别在这七层平台上一边接受惩罚,一边进行反省。例如,犯骄傲罪者,他们生前昂首挺胸,不可一世,在这里则背负重荷、躬身在陡峭的山路上行走,一边还要对照刻在石壁上的、表现谦卑美德的浮雕进行反省。3、山顶部分为地上乐园,这里繁花似锦,处处是芳草绿茵;洗涤干净后的灵魂来到这里,等待进入天国。这样,炼狱也是九层:本身的七层,外加外围和地上乐园二层。

  但丁构思的天国,以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理论为依据,也分为九层,或曰九重天:月亮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和水晶天。这九重天都围绕着地球旋转。它们的上面是净火天,是上帝所在的、永恒的天堂。升入天国的灵魂,按照他们生前功德的大小,分别呆在不同的天体层里享受永福。但丁在贝阿特丽切的陪伴下,由第一重天一直游到第七重天,陶醉在无比幸福之中。到了第八重天,但丁领受了圣彼得、圣雅各和圣约翰有关三重美德的询问,灵魂得以超越,最后在圣伯纳德的指引下来到净火天,瞻仰了三位一体的神——上帝。但丁幻游阴界到此结束。

  肖天佑教授和夫人在海口国新书苑

  三、《神曲·地狱篇》内容提要

  前面我们说过,但丁幻想的地狱,位于耶路撒冷地下,入口在一片荒林之中,形状像个漏斗,共分为九层。

  但丁在35岁的时候,即1300年,开始地狱之旅,具体路线参看右图。

  一天但丁误入一片密林,发现自己已经迷失了正道,在林中又遇三头猛兽(豹、狮、狼)的威吓,进退维谷、不知所措之时,遇到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灵魂。他是应圣母马利亚,圣卢齐亚和贝阿特丽切之请,前来帮助但丁,要带领他前去游览地狱和炼狱的。于是但丁在维吉尔的带领下开始了他的地狱之旅。

  但丁他们来到地狱,进入地狱大门之前,看到有一片昏暗的地带,谓地狱前厅,生前怯懦无为者的灵魂赤身裸体呆在这里,受黄蜂和蚊虫的叮咬;虽然他们没有做过恶,但也不能进入天堂,只能呆在这里受罪。然后但丁他们渡过冥河进入地狱逐层游览。

  第一层地狱收纳的是,未受过洗礼的婴儿和耶稣降临之前不信奉基督教的古代伟人,如荷马、亚里士多德,他们虽然没有犯罪,不用受任何苦刑的惩罚,但也不能升入天堂。第二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地狱的开始,地狱判官米诺斯根据每个幽灵的招供,宣判他们应该到哪层地狱去服刑;犯邪淫罪的罪人留在第二层,被地狱狂飙卷带着不停地飞舞,如同他们生前受性欲驱使那样,永远不得安宁,这里有埃及艳后克莱奥帕特拉,以及保罗和弗兰切斯卡·达·里米尼叔嫂(他们的爱情故事非常著名);第三层收纳的罪人是饕餮之辈的灵魂,他们在这里受寒冷的阴雨浇淋、侵泡;第四层地狱收纳的是吝惜者和挥霍者的亡灵。但丁将这二种看似不同的人放在一起,是因为他们有个共同点: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财富。他们受到的惩罚是:分成二队,推着巨石,来回冲撞,永不休止;第五层地狱是片污秽的沼泽,收纳着易怒者和隐忍者的亡灵。易怒者的阴魂漂浮在水面上相互击打,隐忍者则因为他们生前没有勇气反抗,死后只能埋在污泥下面,暗恨无声。穿过那片沼泽,但丁他们来到第六层地狱。这里是地狱的内城,是魔王狄斯(撒旦、卢齐菲罗)统治的领域,众恶魔不让但丁他们进入。结果上帝派使者前来为他们打开城门,放他们进入。

  但丁他们进入狄斯城后,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片坟地,坟墓都大开着,里面冒着熊熊烈火,烧烤着伊壁鸠鲁等邪教的教主及其信徒们的阴魂;但丁在这里遇到了二个佛罗伦萨同乡的灵魂:法里纳塔和卡瓦尔坎特。他们之所以被收纳在这里,因为他们生前都信奉伊壁鸠鲁学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藐视上帝,亵渎神灵的行为。但丁和前者辩论了佛罗伦萨的一些政务,和后者则谈到了圭多·卡瓦尔坎蒂(卡瓦尔坎特的儿子、但丁的挚友)。

  第七层地狱分为三环:第一环收纳的是对他人施暴者的阴魂,如西西里暴君狄奥尼修斯、帕多瓦的统治者阿佐利诺和谋财害命、杀人越货的强盗,他们被侵泡在沸腾的血河中熬煮;第二环收纳的是对自己施暴者的阴魂,包括自杀者(对自己性命施暴)和倾家荡产者(对自己的财物施暴),前者变成形状怪异的荆棘,后者则则在荆棘林中奔跑,被荆棘剐蹭得浑身伤痕;第三环收纳的是亵渎上帝、违背自然规律者的阴魂,如鸡奸罪人和高利贷者,他们身陷火雨与热沙之间,受着双重的烧烤。

  第八层地狱又名恶囊,是个环形的平川,分成十个同心圆即囊。每个囊都由石壁隔开,囊的上面都有一座拱桥;拱桥是由最外层的悬崖伸出来的岩石形成的。这些小桥又互相连接,形成一条狭窄的通道,从外层悬崖边直通位于圆环中心的深井旁边。形形色色的欺诈者,如淫媒者、诱奸者、阿谀奉承者、买卖圣职者、贪官污吏、占卜家、盗贼、出谋划策者、制造分裂者、造假者等的阴魂,分别在这十个囊中接受不同刑罚。

  第九层地狱是一个冰湖,称科奇土斯,分成四个环:第一环称该隐环,收纳杀害亲属者的灵魂;第二环称安迪诺尔环,收纳叛国、叛党者的灵魂;第三环称托勒密环,收纳杀害宾客者的灵魂。这三个环的罪人被冻在冰里,或头露在外面,或整个身子都冻在冰里,皮肤冻得青紫,牙齿冻得咯咯打颤。第四环称犹大环,位于冰湖中心。那里魔王撒旦身躯巨大无比,长有三张面孔:正面的嘴巴中咬着出卖耶稣的犹大;二边二个嘴巴中分别咬着出卖凯撒的布鲁图和卡修斯。

  冰湖就是地狱的尽头。但丁和维吉尔游完地狱后,维吉尔抱着但丁顺着魔王的身躯爬过地心,穿过一个石洞,来到炼狱门外的沙滩上。《地狱篇》到此结束。

  肖天佑

  2015年11月,北京

  附件一:

  第一曲

  但丁设想的地狱位于耶路撒冷附近,入口则开在一片森林之中。1300年但丁偶然迷途陷入这处密林。密林景象恐怖、阴森,让但丁觉得身陷绝境;加之又有三只猛兽拦路(它们是一只花豹,象征肉欲;一只雄狮,象征骄傲;一只母狼,象征贪婪。简而言之,它们代表了基督教教义列举的人类的主要罪行),更让但丁丧失了前行寻求正路的勇气。正当但丁面对一座山丘进退维谷之时,维吉尔的灵魂显现。维吉尔是但丁最崇拜的古罗马诗人;但丁曾怀着爱与敬,反复读维吉尔的诗,研习维吉尔的诗韵,所以视维吉尔“你是我权威 你是我老师 荣誉与技艺 全都归于你”。

  维吉尔答应帮但丁另辟路径,翻越面前那座阳光笼罩的山丘,前去游历地狱与炼狱,然后再把他交给贝阿特丽切的灵魂,由她带领但丁游历天国。有维吉尔的承诺与帮助,但丁满怀信心地接受维吉尔的建议,跟随着他开始了那艰难而光荣的冥界之旅。据注释家们推算,但丁构思的冥界之旅始于1300年4月8日清晨。

  恐怖、阴森的密林在这里有着三重的象征意义:一是象征但丁失去贝阿特丽切这个精神上的向导之后,陷入迷惘和错误之中不能自拔;二是象征基督教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由于教皇同时掌握世俗和宗教双重权力,主教僧侣贪婪成风,买卖圣职,教会日益腐败;三是神圣罗马皇帝放弃自己职责,封建割据势力纷争不已,陷入混乱状态。但丁作为个人,迷途知返,愿意悔过自新;作为人类代表则揭露现实生活的黑暗,唤醒人心进行改革,自己和社会都能得救。这就是但丁创作《神曲》的宗旨。

  导师随即动身,

  我便随后紧跟。

  密林

  人生半征程,

  迷路陷密林。

  歧路已远离,

  正道难寻觅。

  密林暗且阴,

  浓密又荒僻,

  言语难表述,

  内心存余悸。

  犹如面对临终,

  悲痛难以说清。

  先表三只猛禽,

  再说维氏福星。

  阳光照耀下的山丘

  何以入密林,

  我也说不清,

  只觉昏沉沉,

  误入歧路行;

  战战穿谷走,

  小丘拦去路,

  仰面向上看,

  阳光满山巅。

  太阳啊上帝,

  教人善行积,

  驱尽邪与魔,

  澄清我心湖。

  黑暗已远离,

  恐惧稍平息,

  回首看密林,

  犹如落海人:

  登岸望波涛,

  喘息伴余悸。

  我心亦如此,

  恐惧仍难避,

  不禁想提问:

  恶林啊幽谷,

  有无活灵魂

  你可曾放过?

  稍事休息后,

  沿坡向上攀:

  一足踏在地,

  一足半空悬。

  肖天佑教授和夫人在海口做客评论家马良主持的“老马点将”节目

  三只猛兽

  山路渐陡峭,

  卧伏一花豹:

  灵便且轻巧,

  斑斑花皮毛,

  不左也不右,

  拦住我去路;

  前行既不能,

  几度思回头。

  此时天刚亮,

  太阳居白羊;

  上帝造物时,

  令其白羊始。

  旭日壮我胆,

  春风暖心田,

  上帝同我在,

  何惧豹作怪。

  另有雄狮一头,

  昂首迎面走来;

  饿狮若一声吼,

  空气也会战抖。

  还有一只母狼,

  消瘦而且贪婪

  (众多罪犯获刑

  首因就是贪婪),

  母狼凶残像,

  令我心惶惶;

  登顶的信心

  因它而尽丧。

  犹如一赌徒,

  欢喜下赌注,

  轮到输钱时,

  悲哀满心思。

  母狼缓缓行,

  步步逼我近;

  我心已慌乱,

  欲退回幽林。

  维吉尔

  上山或返回,

  踌躇难确定;

  突闻沙哑声,

  又见一身影。

  荒野现人影,

  急呼其救命;

  不管他是谁,

  是人还是鬼。

  只听他答道:

  “从前我是人,

  现在我是鬼;

  我父母双亲,

  曼托瓦出生,

  祖籍伦巴第,

  伦巴第的人。

  凯撒当政时,

  我来到人世;

  那时我年幼,

  错过了时机,

  未得其赏识。

  奥古斯都帝,

  罗马初登基;

  旁门左道兴

  基督未降临。

  我移居罗马,

  宫廷作诗人,

  歌颂埃涅阿,

  事迹真感人:

  特洛亚已焚,

  图谋再复兴,

  携带父与子,

  乘舟向西行。”

  导师突然问我:

  “为何心生悲愁?

  不知过此山后

  就是上天之路?”

  “难道你真是

  维吉尔老师?

  《埃涅阿斯纪》

  出自你手笔?”

  我含羞回答说,

  “众多后来人

  羡慕你荣耀,

  视你为神人;

  我亦是如此,

  怀着爱与敬,

  反复读你诗,

  研习你诗韵。

  你是我权威,

  你是我老师,

  荣誉与技艺,

  全都归于你。

  你看那母狼,

  逼我想回头;

  老师啊圣哲,

  快把它撵走!”

  见我泪流淌,

  导师为我想:

  “若要保性命,

  需另辟路径。

  你瞧那只母狼,

  把你吓成这样;

  它不会让活人,

  走过它的身旁。

  母狼本性凶残,

  贪欲难以填满,

  即使饱餐之后,

  依旧饥肠辘辘。

  肖教授夫妇等参观画展

  预言猎犬降临

  贪婪如狼的人,

  数目与日俱增;

  猎狗即将降临,

  会让母狼丧命。

  猎狗出身微贱,

  犹如劣质毛毡,

  具备美德智慧,

  不贪土地金币。

  衰弱意国需振兴,

  卡米拉,厄亚罗,

  图尔诺以及尼索,

  为此伤残或毙命。

  猎狗将把贪婪狼

  赶出一切地方,

  把它关进地狱

  它本来呆的地方。

  游历冥界

  我想,为你好,

  做你的向导:

  我在前你随后,

  带你游历地狱。

  先辈的亡灵们

  在那儿受煎熬,

  为获二次死亡

  在那悲痛呼嚎;

  有的在受火刑,

  表情好似安心,

  甘愿受那惩罚,

  争取能进天庭。

  你若去游天堂,

  我需把你交给

  她,贝阿特丽切,

  她更配把向导当:

  天堂的主宰

  是耶稣基督,

  我非他信徒,

  难入其城府;

  基督的权威

  遍及全宇宙,

  天堂是他首都

  那里有他宝座。

  被他选入天堂,

  该有多么荣光!”

  我以上帝名义,

  急忙吁请老师:

  “帮我避开罪孽,

  领我走出绝境,

  领我去看你说的

  地狱里的罪人

  和圣彼得之门。”

  导师随即动身,

  我便随后紧跟。

  肖天佑先生在茅山游览时的照片

  1、维吉尔(Vergilio Marone,Publio, 公元前70—前19年)古罗马诗人。他的主要作品为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讲述特洛亚英雄埃涅阿斯(现代意大利文为Enea,译为埃涅阿)在特洛伊城被希腊人攻陷后,逃亡到意大利建立新的邦国的故事。古罗马传说称,建立罗马城的英雄罗穆洛和雷莫兄弟,就是埃涅阿斯的后裔,所以古罗马人以自己源于特洛亚这一古老而文明的民族而自豪,古罗马皇帝也乐意把自己与埃涅阿斯家族联系起来。可见《埃涅阿斯纪》深受罗马人热爱。但丁非常崇拜维吉尔,认为他是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齐名的哲人,不仅尊称其为自己的老师,还选择他(的灵魂)作为自己幻游地狱与炼狱的向导。

  2、 贝阿特丽切(Beatrice Portinari, 1266 - 1290),女,是但丁童年时的偶像,24岁就早年英逝,但丁始终未能向她表达爱慕之情。在但丁的观念中,贝阿特丽切象征信仰和神学,维吉尔象征理性和哲学,而在中世纪信仰和神学高于理性和哲学,人要靠信仰和神学洗涤罪恶,求得灵魂重生进入天堂。所以但丁要把贝阿特丽切安排为他游历天堂的向导。

  3、维氏指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因诗句节凑需要,这里简化为“维氏”,我觉得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

  4、豹象征肉欲。

  5、按照基督教的说法,上帝造物始于春季,造出太阳后就将其放在白羊座中,并让它从那里开始一年的运行。白羊即白羊座。

  6、 狮子象征骄傲。

  7、母狼象征贪婪,包括贪财、贪色、贪做官。

  8、有关沙哑声,原著有详细注释,大意是:维吉尔象征理性,理性的声音在迷失正路的人心里早已沉寂。当他刚刚醒悟过来时,还难以听得清楚,就觉得那声音微弱沙哑。

  9、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大区南部一城市。

  10、伦巴第地区位于意大利北方中部。

  11、按照基督教的说法,耶稣基督是公元00年出生的,而维吉尔殁于公元前19年,故曰耶稣基督尚未降临。当时罗马人信奉多神教,维吉尔称其神祗为虚妄假冒的神灵,故译为“旁门左道”。

  12、 即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主人公埃涅阿(Enea),他的故事是:特洛亚城被焚后,带着其父安基塞斯(Anchise)和儿子乘船向西逃往意大利,历经各种磨难到达西西里岛建国,后又率众登陆意大利半岛。后面我们还会读到有关其登陆意大利半岛后的事迹,这里不必多说。

  13、但丁认为,母狼代表贪婪,导致人类社会道德败坏,次序混乱,而训练有素且行动敏捷的猎狗可驱除豺狼,帮助上帝对人类社会进行整治。狗(即使是猎狗)在我们中国人的意识里,形象并不光彩,可在意大利人眼里,它却是人类忠实的朋友。这里沿用“猎狗”,即但丁的用词,希望读者注意这一差别。

  14、埃涅阿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立足后,又率众进军意大利半岛中部的拉齐奥地区,那里住着以拉丁人为主的拉蒂努斯部落,并与拉蒂努斯部落结盟,参与其与周边部落的纷争。拉蒂努斯国王见他作战英勇,将女儿拉维尼娅公主许配给他,所以后来凯撒和奥古斯都(Augustus)等,都认为自己是特洛伊民族的后裔。卡米拉系拉蒂努斯邻邦沃尔斯克国王的女儿,图尔罗是另一邻邦鲁图利斯的王子,而厄亚罗和尼索则是埃涅阿从特洛亚带来的兄弟。可见维吉尔在这里列出了交战双方的牺牲者,认为他们参与的那些战争,都是为了意大利的统一和振兴。

  15、 “二次死亡”指在地狱服刑的阴魂,等到上帝最后审判后的灵魂死亡;而第一次死亡是肉体死亡。

  16、维吉尔殁于公元前19年,当时耶稣尚未诞生,故未信其教。

  17、指上面猛禽代表的罪孽,尤其是母狼代表的贪婪。

  18、“绝境”指上面的密林和幽谷。

  19、“圣彼得之门”指炼狱之门,即但丁敦促维吉尔快领他去游历地狱与炼狱。圣彼得,耶稣基督的十三弟子之一,负责在罗马和意大利传教,后成为罗马教廷第一任教皇。按照基督教神学,圣彼得把守炼狱之门,凡被打入地狱之徒,不得从他那里经过,防止其混入炼狱。

  肖天佑先生在玄武湖的照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神曲的读后感大全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