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开了》读后感锦集
《我想开了》是一本由[日] 枡野俊明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22-5,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想开了》读后感(一):我是一朵秋天的菊花——想开了
生活在如今内卷氛围中的每一个人,似乎都被这样的社会气氛压得喘不过气来。有些时候也想轻轻松松享受一下生活,但会发现很难。当外界和氛围给予我们非常多的压力的时候,自己的情绪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 有些人,外界压力100分,他只能感受到50分,然后继续好好做事。 但是有些人,外界压力100分,他却能感受到200分,最后把自己弄得非常疲惫、难熬,带着这样的心境做事,也很难做好。而这类人,却真的大有人在。 日本这个国家,大概是比我们要提前进入到了这个“内卷”阶段,所以他们有非常多的书籍、影视作品,似乎都是在教人们“佛系”“躺平”。但这些词汇并非贬义,而是能够让自己以一种比较平和的心态去生活、工作。 虽然时下的氛围总是让我忍不住去看一些成功学、个人管理方面的书籍,但是当我认识到自己的心理不是那么的舒服的时候,我也会找一些可以“对症下药”的书籍。 比如在上周末读完的这本《我想开了》。 我被它吸引完全是因为这个书名,加上书籍封面上那个“反向斗鸡眼”的小和尚。等到读的时候就发现,这本书很简单、很简单。语言简单、直接、温和,大概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读完了。 那些能够让自己放宽心的书籍不就应该是这样的吗?让人不需要有太多的思考,但是当他聊起来一些生活场景的时候,你又会不自觉对应到自己的生活场景里。 比如作者提到的那些和自己吵架的同事、动不动就自我反思的臭毛病、总是忍不住拿自己和别人比较的坏习惯等等。 而这些生活、工作、家庭的方方面面,作者都用一种非常温和的语言告诉你——其实你可以让自己“想开了”。 这本小书的可爱之处就在于,时不时就会给读者一种“日剧附体”的感觉。比如其中写到的关于对新工作不熟练的同事的对待方法——小B的话,花费的时间长一点也在情理之中,就耐心一点,再多等等吧。 前不久读完了《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惊叹于畅销书也可以让人了解到这么多的心理知识。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似乎不需要这么多的专业知识,就需要有个人像个朋友一样在我们耳边说说话,那就可以去读一读这本书——《我想开了》。
《我想开了》读后感(二):想开了,从此快乐自在
我一直认为人生是分阶段的,不同的时候,我们会面临生活的压力、职场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社交的压力等等。而人有千人千面各有不同,“适应环境,与他人好好相处”其实,是很难的事情。
如果,在人生中的某时某刻,就像《心花路放》的耿浩一样,走进了“阴影”里,于心底不要放弃,发泄坏情绪的之后或者之前,遇到这样的一本小书,总是可以释然。
当然,能懂大道理的人,一定是要经历过一些事情的人。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所以人很少简简单单的就“听话”。如果说看一本书就能“去除心病”那前提一定是,对这些道理有着严格冷静的思考,是经历世事之后,活得通透。
曾经,有段时间,我发现自己和身边的朋友同事,总有负面情绪满身的时候,有的是丧,有的是玻璃心,有的是抑郁……大家有时候互相聊聊,个别的去看看心理医生,我好看书,避世般的看了很多国学、心理、哲学的书。当然,前提是我抛下了之前对这些学科的偏见。
遇到凡事不要慌,是对的。但要不要发个朋友圈,全凭自己。你想你就发,你不想你就不发。用美国人的话说叫“做自己”,用心理学说叫“自洽”,用作者的话就是“想开点”。作者是修禅的。书中有很多禅宗的知识,书很小,内容很少,道理就是那么些小节,但其实已经够了。人若是能做到书中的七八条,生活就开心快乐多了。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快乐。父母亲朋都希望我们快乐,但是往往很多时候,反而是我们自己觉得“我快乐不快乐无所谓,只要……”但,其实省略的那些没有那么重要。
所以想开点,有时候是自己给自己上了锁。
禅宗的发源地是中国。老祖宗也早就教我们要“想开点”。这些记载了“大道理”的书籍,一代一代的传下来,都没有人改。是不是说明一代一代的后人,都觉得“说得对”。
想开了,世界就大了。
与人相处,切记比较心,攀比心。不要与别人比,永远跟自己比。
讨厌的人,讨厌的事,深呼吸三次,默念三遍“谢谢”(没关系,任何词都可以),情绪控制的方法,无非就是这些。不是大道理俗套,是你要信才行。而也不是对所有人适用,因为方法本来就是要顺其自然。
学会放下,不执著。很多事情,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来看,其实什么都不是,你看看名人传记里那些悲欢离合,有什么公平正义的结果?有时候,反而长寿的人倒是业界泰斗。
学不好数理化,害怕开车,恐高,演讲不敢……人都有劣势,也都有优势,你去判断下,哪些是可能改变的,哪些是不可能改变的,再做决定就好了。如果长不到170,那不妨再自己的优势上锦上添花,业界楷模。
修行是修自身,让自己离开世界的时候,是圆满的。
这样一本小书,是很容易看完的,一口气读60页3口气就读完了。再用一小口气,跟着书中的“坐禅”动作,拂去内心的杂乱。一切又是平静。
如果你说,遇到苦难,我笑不出来,没事,人生本是如此,无常即苦,无常即是有常。唯有不断自修。
《我想开了》读后感(三):“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这是一本写给压力和“内卷”时代的宽心禅,正所谓“行住坐卧皆是禅”,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修行。
为人处世,可以认真,但不可较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不较真,人生才自在,人在尘世,沉沉浮浮,是是非非,诸事无常,需要随时保持一颗强大的心,成就这一点的关键,正是“想得开”。
很多时候,让我们痛苦的不是别的东西,而是我们的心。心总是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它时不时冒出各种各样的念头,而这些念头经常扰的我们大脑,比如:
· 总是因为一些琐碎小事而想东想西、苦恼不已。
· 比起自己的想法,更容易被他人的言语左右。
· 一旦因为某事感到郁闷就很难从这种情绪中抽离出来。
· 特别在意周围人的看法,时时顾虑他人的眼光。
· 害怕受伤,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大家往往会被自己的念头和情绪牵着跑,瞬间冒出来的念头或者某一刻巨浪般的情绪都会把我们击倒,我们总为事情达不到预期而感到焦虑,总为事情怎么发展成了这个样子感到痛苦,我们眼睁睁看着心中的苦痛生根发芽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却束手无策。
“禅即行动”请立刻翻开这本书去寻找解决这种状态的技巧和窍门吧!
分享禅者的生活准则:
❶禅需专注当下,正是因为不断地回顾过去,内心才会动摇,所以请专注于当下。
❷一次只专注一件事,以自我主体对待事物,必定能集中注意力,找到“真正的自己”。
❸静生定,定生慧,慧至从容。情绪紧张、心乱如麻时,请深呼吸,让你的心沉淀下来。
❹极简的本质是不索取多余的物质,而是在生活中修行并习得智慧。
❺只有不断地与内心深处真正的自己对话,身心才能得到真正的锤炼,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有一剂良药能治愈所有的心病,就是“想得开”。
人生中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烦恼的杯子便能恬淡安静。
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生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观点。人往往把自己看得过重才会患得患失,觉得别人必须理解自己。
其实,人要看轻自己,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换位,才能心生快乐。心有多大,快乐就有多少,包容越多,得到越多。
不去追求无用的交际圈而是珍惜好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被过多的事情捆绑自己,活在当下,纯粹地坚持自己所爱,每一天都以坚定的步伐,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最后“心中有欢喜,日日是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