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每个人”都必须出发,去被困住的夜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每个人”都必须出发,去被困住的夜

2018-06-11 18:30:58 作者:张耳 </span> & 来源:诗歌岛 阅读:载入中…

“每个人”都必须出发,去被困住的夜

  张耳 译 约翰·阿什伯利

  任务

  [美]约翰·阿什伯利

  他们在准备重新开始

  众多问题,旗杆上新的幡

  飘扬在一个意料中的历险故事里。

  就在太阳开始横向把它的影子

  和狂欢的喧闹划过西半球的时候

  逃亡的土地纷纷挤在各种分开的名下

  这是欢乐之后的空白,“每个人”都必须出发

  去被困住的夜,因为他的命运

  是空手而归,从轻那里

  从时间经过而唤起的轻。那只是

  空中阁楼熟练地擒拿过去

  通过伤害占有它。路线是明确的

  现在就直线行动进入那个时间

  在它腐蚀性的肿块里,他第一次发现怎么呼吸

  瞧你制造的这些垃圾

  看你做了些什么。

  然而如果这些是悔恨,它们只轻微地打扰了

  晚饭后玩耍的孩子

  枕头的许诺,今天晚上要发生的那么多。

  我计划在这儿等会儿

  因为这些只是些瞬间,灵感的瞬间,

  还有些范围可以抵达,

  最后一层焦虑融化着

  变得像样,好比朝圣者脚下的里程。

  (张耳译)

  * 选自《春日双重梦》,ECCO出版社,1970

  THE TASK

  John Ashbery

  They are preparing to begin again:

  roblems, new pennant up the flagpole

  In a predicated romance.

  About the time the sun begins to cut laterally across

  The western hemisphere with its shadows, its carnival echoes,

  The fugitive lands crowd under separate names.

  It is the blankness that follows gaiety, and Everyman must depart

  Out there into stranded night, for his destiny

  Is to return unfruitful out of the lightness

  That passing time evokes. It was only

  Cloud-castles, adept to seize the past

  And possess it, through hurting. And the way is clear

  ow for linear acting into that time

  In whose corrosive mass he first discovered how to breathe.

  Just look at the filth you’ve made,

  ee what you’ve done.

  Yet if these are regrets they stir only lightly

  The children playing after supper,

  romise of the pillow and so much in the night to come.

  I plan to stay here a little while

  For these are moments only, moments of insight,

  And there are reaches to be attained,

  A last level of anxiety that melts

  In becoming like miles under the pilgrim’s feet.

  约翰 · 阿什伯利

 

  【诗人小传】约翰·阿什伯利 (John Ashbery,1927-2017) 是美国20世纪重要的诗人之一。他一生著作众多,出版过28部诗集(不包括选集),1本小说,3个剧本,3部论文批评,3部自法文的翻译著作。他囊括几乎所有有分量的美国诗歌奖,他1975年出版的《凸面镜里的自画像》一举获得美国三项皇冠文学奖,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和国家图书批评界奖,传言也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奖的美国候选人。在他逝世前,约翰·阿什伯利被公认为美国最伟大的在世诗人。

  【译者简论】阿什伯利诗的突出特点是诗人平静而有说服力语调。这是一种以行走的步调前进,往往似乎被夹在中途,也许从外面透过窗帘听到一半的嗓音。这个声音偶尔会有明显诗意表现性的断裂,但更多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一致。它听起来是对话式的,低调的,温和的,不紧不慢的典型美国式英语。它明显的平和性让各种各样事物在它们自己自然状态踊跃浮现:典故哲学旁白,外国习语,校园笑话,各种被遗忘文化碎片,甚至偶尔的叙述分析或论证。

  他大部分作品给人的感觉是诗人的无意识/下意识以多音多义的形式传递表面。虽然诗人以强大驾驭语言能力确定了诗的断行,语速,节拍有序音乐性,“难懂凌乱”常常是注重内容读者的第一反应。诗人在回答别人批评时说,“我没能在生活中找到任何直接的表述,我的诗歌模仿或重现知识或意识到达我身上的方式,那种一阵阵的,开始又停顿,而且不直接的到达。我不认为诗歌排列整齐模式反映这种情况我的诗是不连贯的,但生活也是如此”。他朗读自己诗的嗓音一直保持着灵活的漫步状态,从不屈服于宣言情节剧,或是故意制造悬念的停顿,而是以意想不到的形式发放出稳定文字流,让年轻诗人听他的朗读时,偷偷地涂鸦自己在神游状态中触发的图像线条

  翻译阿什伯利诗的难点在于再现他的语言的流动性和音乐性,以及潜在的美国式的淡淡幽默感宽容。逐字逐行刻板地译出那些典故和文化现象,有时就很难体现诗人遣辞造行的即兴和挥洒,而这个即兴往往才是诗的真意。说到底,偶然性和机遇对这位天才的纽约诗人来讲至关重要—在他成名的过程里,在他对文字的运用里,他的读者可一一探查并体会

  张耳

 

  张耳,北京人,在美国生活多年,是多部中文和英译诗集的作者,包括刚刚在台北出版的《离你最近》和即将由美国西风出版的First Mountain。张耳从事中英诗翻译,为美国法宝出版社合作编辑过《别处的集合——中国当代诗选》(Another Kind of Nation: An Antholog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oetry,2005),并曾参与一行》、《诗象》等海外诗刊的编辑。张耳多次在国内国外朗诵和讲演。她和美国作曲家合作的英文歌剧《镜月》和《蔡琰》于近年上演。

  ▼

张耳译作@诗歌岛

  ■ 约翰·阿什伯利《长篇小说》《湖中之城

  点击诗作标题直接阅读

  ▶ 本篇为“诗歌岛”特约译者供稿版权所有,转载请与本微信后台联系 “诗的”美物2018 便签 / 铅笔 / 冰箱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时刻创品”微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