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对孩子过度的担心,等于诅咒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对孩子过度的担心,等于诅咒

2018-07-06 23:45:33 作者:茗荷 来源:心灵面包 阅读:载入中…

对孩子过度的担心,等于诅咒

  点击上方心灵面包关注我们

  最实用心理疗愈&心灵成长平台

  来源 | 心乐土(xinletu-love)

  多少的父母都在用无微不至的叮咛嘱咐,

  帮助坏事发生

  同时也在悄无声息的摧毁孩子自信

  这看起来是关怀

  但其实你对孩子的担心

  演变成一场诅咒

  01

  你可不能再把校服丢了

  不久前,孩子上学要穿校服,而我们的已经丢了。

  这个时候,一位非常热心妈妈借给我一件,我兴高采烈地去拿了回来。

  鉴于孩子经常丢三落四,我很担心孩子把这件校服弄脏或者弄丢了,再三叮嘱孩子“一定要把校服拿回来,别丢了”。

  到晚间的时候,孩子的确把校服拿回来了。

  可是,让我啼笑皆非的是,他把别人的校服拿回来了。好在,他借的别人的校服并没有丢,只不过被其他孩子拿走了。

  一般来说,对于他自己衣服,我是不会担心他弄丢的,丢了就丢了,大不了买一件。

  可是此事涉及到第三者利益(我很在意的部分),于是我的担心超过了正常水平

  我很快地觉知到了,我的担心被应验了。

  在这件事情上,我表现出了过度的担心,从而在孩子心中强化了“丢了”的部分,让一切成真。

  这种事情,在生活中其实是非常见的:

  “你不要把水搞泼了”,

  过一会,水泼了。

  “你不要忘记自己的作业”,

  快到学校了,他发现作业没有带。

  “在学校不要跟人打架”,

  过几天,因为打架老师找上门来。

  人常说,你担心什么,什么就会发生。抑或是,怕什么来什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往往真的是如此。

  那么,这个运作机制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02

  越是担忧,越是强化

  如果对你说:“现在不许在脑子想象兔子”。

  很显然,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兔子的画面,而并非“不许想兔子”的画面。

  明白了这个简单道理,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事情总是以你不希望方式发展:因为你已经给了各种负向的强调和强化。

  这是一种负向的暗示和催眠。

  关于此,心理学上的墨菲定律,说的是:

  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孩子要去参加一场重要考试母亲对着孩子说“千万不要紧张,不要粗心”。

  于是,本来没多紧张的孩子听到“紧张”、“粗心”两个关键词,马上就紧张起来了。

  进了考场,整个人状态是紧绷的,放松不下来。在这种状态下,做不到认认真真,看题目也显得很粗心。

  成绩出了,妈妈可能会说,“叫你别紧张别粗心,你看看,题目都漏了。”如此循环往复

  父母长期在孩子面前忧心忡忡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它就等于提前暗示了“不好结果”,“负面的状况”,孩子的心里已经无形的被种下了种子

  孩子本应该轻装上阵

  探索这个未知世界

  但是由于父母一再的强化各种担忧,

  孩子会因为接受了这些负面的信息

  变得更加畏手畏脚,缺乏勇气

  总是被父母的焦虑、叮咛、担忧围绕的孩子,在他们的内在,无法对自己做好这件事情充满信心

  反而是跟父母一样,各种焦虑和担心,就容易呈现一个不好的结果。

  03

  越是担忧,越是不信任

  父母对孩子的事情忧心忡忡,还透着一种不信任和隐藏的控制感。只不过,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

  我在对你担忧的时候,潜台词是——

  “这件事我不相信你能够做好”

  “没有我,你什么都干不好”

  “你还是回来,乖乖地让我帮你吧”

  甚至是,“请继续接受我的控制,可好?”

  父母担心孩子的时候,也是父母复制自我创伤的时候。

  我们不仅将自己内在的匮乏、不安全感投射了出去,还将我们没有得到的允许、控制施加了出去,借此来获得存在感

  我对于你而言是权威的、优秀的。我不仅对你现在的情况有所判断,还对你未来的情况做出了判断。

  不是我不给你自由,是你不值得相信

  然而,对此,孩子会有什么感觉呢?

  我们常常可以发现,每当父母对孩子特别不放心,免不了各种担忧和叮嘱的时候,孩子经常会特别的不耐烦,甚至是莫名其妙生气

  父母有的时候不理解,认为孩子害怕自己唠叨,然后态度上让自己难以接受。

  “我不就是关心他吗?为什么态度这么差?”

  其实,孩子并非仅仅害怕唠叨(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这里暗含着自主权和信任感上的争斗

  “为什么你总是不相信我能干好这件事?”

  “这是我自己的事情,请你闭嘴!”

  每个个体都是通过一点点做成某些事情获得掌控感和自信心,父母的这种不信任感会大大引发孩子的挫败感

  即便是成功完成了某些事情,也深深感到是不被信任和祝福的。

  04

  你对孩子的担忧

   正演变成一场诅咒

  上面我们说到过,父母对孩子的担忧,很大程度上会给孩子负向的暗示和催眠。

  一个孩子慢慢的长大,他性格养成以及认识自己的一切,几乎都是经由与父母的互动

  如果父母过度担心,孩子就会从这个互动中看到怯懦的自己,从而产生强烈的心理暗示,久而久之会变成你日夜担心的那个样子

  前不久我在幼儿园老师那里听说了一个故事,也证明了这种过度担心,消极暗示对孩子的伤害

  园里有个孩子,长得美丽可爱,就是有点娇气

  冬天来到的时候,每次老师让小朋友们去户外活动小女孩都会说:我妈妈说了,我是早产儿,进过保温箱的,体质比较弱,不能在外面吹冷风的。

  老师鼓励她像其他孩子那样攀登跑步踢球,她都说:我妈妈说,我是早产儿,不能这个,不能那个……

  吃饭的时候,只吃一点点,挑食很厉害,她又说:我妈妈说了,我是早产儿,从小肠胃不好,不能多吃,不能吃这个,不能吃那个……

  老师看着这个可爱又不太合群小女孩,心里非常难受,她已经被妈妈的“早产儿”魔咒点了穴道。

  这对孩子不仅不利,而且有害。既影响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也干扰了她正常的人际交往班里小朋友提到她都会脱口而出:那个早产儿……

  可怕的是孩子形成了习惯性脆弱无助感。这种无助感让她放弃尝试挑战还有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

  而这一切其实是父母过度的担心和焦虑引起的。它们的危害已经远远超过了早产儿本身。

  如果这个孩子一生都带着这样的信念,那她就真的不可能真正健康起来了,因为她会在未来的生命中,把自己健康、正常的可能性扼杀掉。

  而如果我们没有过度的担心,允许孩子心智健康的去进行一些可以让她健康的活动、社交运动,孩子久而久之,就会成长成为一个身体健康活泼有力的人。

  当你知道了过度的担心就是诅咒,你还要为孩子这样的担忧吗?

  05

  祝福和相信

  才是你给孩子最好的法宝

  前不久,孩子要离开父母去参加一个独立营,因为要到外地去住几天,很多爸爸妈妈都表现出了各种担忧:

  孩子坐那么久的汽车,是不是太累了?

  孩子睡帐篷蚊子是不是太多了?

  孩子之间起了纷争怎么解决

  甚至有家长提出了自费去跟着,不放心。

  还好,这个团队组织者是有经验的,一一拒绝了家长们提出的跟队要求

  当时,我的内在对孩子出去是没有担忧的,我在心底里相信他可以做到,并且给予了他深深的祝福,希望他恋上这种自由放飞的感觉(其实也希望我能趁机休息一下)。

  从后来的情况看,父母们的担心的确是多余的,孩子们不仅玩得异常开心,还比平时吃饭更好,团队意识更足。

  回程的时候,因为堵车,车程长达八九个小时,孩子们虽然累,但都坚持下来了。

  看到这些,父母们突然觉得是自己低估了孩子的潜力,过分担忧了。

  当然,我们不提倡父母担忧,并不是说我们就什么都不管了,盲目的乐观。而是这些允许都应该建立在我们认为“相对安全”的范围之内。

  比方说:

  女孩子单独出门,无论多大可能都要讲究场合时间等等,做好安全保护工作

  年幼的孩子在公共场合一定要紧紧盯牢,决不能让孩子脱离自己的视线等;

  在保证孩子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剩下的,把祝福和信任送给我们可爱的孩子。

  另外用积极正面语言表达

  比方说,你担心孩子把水泼了,可以说“加油,端平一点”亦或是“拿稳杯子”,

  担心孩子考试犯错,你可以说“你是最棒的,只要你聚精会神的去做,一定没问题。”

  当然,语言还不是最关键的,关键的是你要对你说的话或者念头深信不疑,这样,才会真的形成良好支撑

  带着父母的信任和祝福,孩子能把精力集中在所做的事情上,加上父母有积极的心态和正面的语言,孩子很容易关注美好事物

  有利于完成这件事情的人和事,也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心态好的人,往往运气好”。

  因为他们对于一件事情,沿袭了父母的乐观和积极,除了脚踏实地地做,不把精力浪费在担忧和恐惧上,可以集中精力、信心满满地做眼前的事。

  而孩子们在信任和祝福的气氛中达到想要的结果,又会形成良性循环

  知道这个秘密以后,只要是想起来的时候,我都会对我的孩子说以下的语言:

  “祝福你体验健康丰盛人生。”

  当然,我的这种祝福会一直持续不断地送给他。您也可以试试

  版权说明作者:茗荷,心乐土专栏作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栏撰稿人,一个脑洞大开、对生命热爱和好奇的存在公众号:茗荷心理在线(mingheonline)。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心乐土(xinletu-love)。心自在,得乐土。

  - END -

  精彩内容

  # 父母的担忧和焦虑

     给你造成了什么影响?#

  欢迎点击文章下方“留言”按钮

  分享你想说的话

   心灵面包精彩课程

  【面包冥想】7月10日 心灵冥想:

  放松身心,内在觉察,疗愈与成长

  【一年仅一次!非暴力沟通训练营】

  25天,学会非暴力沟通!成为沟通达人改变关系,改变生命!

   更多亲子教育精华文章:

  10幅漫画告诉你:真正好的父母,多少都有点绝情

  爸妈一句口头禅,孩子内伤30年

  我扔掉儿子的99件玩具之后,奇迹发生了!

  1岁前自己带孩子,6岁前要对孩子说不,

  12岁前重视心理抚养!

  8幅漫画引无数家长反思

  自己都没做好,凭什么逼孩子?

  女儿需要底线教育,儿子需要阳光教育!这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清明节,我这样和孩子谈死亡

  十张画告诉你,孩子最讨厌父母做的10件事!

心灵面包公益冥想课报名

  扫描上方二维码报名!

  或直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课程详情

  【面包冥想】7月10日 心灵冥想:

  放松身心,内在觉察,疗愈与成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