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谁是我们该饶恕的人?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谁是我们该饶恕的人?

2022-04-07 03:33:45 作者:约瑟的家 来源:约瑟的家v 阅读:载入中…

谁是我们该饶恕的人?

  【人义专栏】之<教会建造> 

  文|王人义(牧师)

  教会执事会突然同时提出两个个案,希望召开全体会友大会通过,对两名有严重问题的弟兄开除教会会籍。

  第一个个案是,教会张姓同工在市区闹市有一商业铺面,几年前买下后一直出租给一个从事*秽录像和光牒的商家。三年前教会发现这件事以后,要求他向商户收回租借所有权,另行租给别的商户或者自己作别样的经营。他刚开始找原因搪塞,后来又找理由拒绝,说该商铺买下的时候这个光牒商就在那里经营,现在把别人赶走不妥。教会知道他是在找籍口,最后勒令他一年之内完成退租,否则教会会对他严肃处理。就这样三年过去了,该弟兄仍然没有收回商铺的行动,所以有人提出要严肃教会纪律,开除张弟兄的教会会籍。

  另一个案是,一位刚信主不久的刘弟兄把教会执事会主席给打了。原因是该弟兄看不惯执事会主席对他轻蔑,老是对他呼三喝四,让他搬这搬那,彼此之间开始有了语言冲突,就这样三来四去,愈演愈烈,最后竟互不相让直到打了起来。打架的过程中谁都没有讨到好,都有受伤,只是执事会主席摔倒在地上,胳膀磨破了一层皮,就特别不服气,对刘弟兄不依不饶,一定要开除这位刘弟兄的会籍。

  问题一提出,立即产生两种不同声音,有的说要坚持原则,把他们两个都开除,也有的说一定要有爱心,建议教会对他们两个都宽容,也有的说要严惩这个宽恕那个,有的说要严惩那个宽容这个。这就给教会出了一个极大的难题,我们该怎么做才符合圣经的原则,我们该怎样处理才不会绊倒我们任何一位弟兄姊妹?

  1

  天国里如何看待饶恕?

  经文由彼得就别人对他的亏欠作为开始,他对主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耶稣回答他,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并用一个天国的比喻为他所说的话做了注释。

  这个比喻中有两个层次的赦免与饶恕。

  回到文首的两个个案,大致可以得出结论:

  首先,教会同工张弟兄的亏欠对象是神而不是人,我们没有权力和能力去赦免他的缺失;并且他所做的的确违背了神的心意,在公义和多次警告面前还执迷不悟,其实就是故意犯罪。主绝对不会以有罪为无罪。所以,他必须为他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教会开除他的会籍是对他的惩罚,也是警告,更是对教会众弟兄姐妹的警示,教会必须对他采取这样的行为。但如果有一天,他愿意悔改,教会依然会饶恕并接纳他。

  2

  应该怎样饶恕?

  围绕案例二,教会很长一段时间在议论这件事,因为执事会主席是一个非常受大家尊重的人,那位刚信主不久的刘弟兄本来就有些行为上的不端,许多人质疑为什么要饶恕他?因而心中不服。后来教会又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更引起了大家热议。

  一天下午,教会的简安娜姊妹参加了一个家庭查经小组的查经之后,与另一位姐妹结伴走路回家,顺便去逛了一下附近的超市。她们正走出商场侧大门的时候,迎面走过来一个少年男孩,礼貌地向简安娜借用正握在她手上的手机,说有急事要与家人联击。简安娜没把手机给他,而是让这少年报给她要拨的电话号码,帮他把电话打过去。少年人报了电话号码,电话拨过去以后不通。见没打通,那小男孩微笑着请求,可否让他自己一试?简安娜开始放松了对那孩子的戒备,把手上的手机递给了他。

  那少年似乎很快拨通了电话,把手机帖在耳朵上一边说话一边左顾右盼,冷不丁突然拔起双脚撒腿就跑。二话没说,这两个姊妹一边追一边大声呼喊:“抓小偷,抓小揄,快拦住他,不要让他跑了。”本来路面上根本就没有什么人,可当那少年绕过大楼拐角时,迎面撞上一个中年男子,这男人一声怒喝竟然把这孩子给镇住了,就在那孩子发懵的一瞬间,男人抓住那孩子,把他交给了简安娜,就自己走了。

  “你把我的手机还给我!”简姐妹非常愤怒,

  那孩子耸了耸肩,似乎没有想还的意思。想都没想,这两个妈上去就掏那孩子的口袋,掏出一把手机,一看,不是简安娜自己的。就立刻又抓住那孩子的领口,“你把我的手机藏哪里了?”

  “丢到那边的草地上去了。”

  “哪边?”

  那男孩乖乖地带着他们往回走,在一遍经过的草地上,手机静静地躺在草丛中。失而复得,简安娜心里暗暗庆幸 。

  “我可以走了吧?”看到气喘吁吁、脸色潮红、但稍微安心的两个人,那孩子面带惧色地问。

  “不行,我们还要报警,不能轻易地放过你这个混蛋,让警察来收拾你。”这两个妈妈说。于是,她们一个抓住孩子,一个立即电话报警。报警后半个小时过去了,没有一个警察出现。她们突然想起,在商场里面有一个警察局的办公室,就抓住那孩子的衣领,直接把那孩子送到了那里。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因为教会正在探讨饶恕的问题,简安娜姊妹开始有了一点不平静,她把故事讲给了大家听,希望大家给她一个帮助,是否她做错了什么,她是不是该放了那孩子,饶恕他的错失,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大家的讨论依然是莫衷一是,众说纷纭。这时候我们的执事会主席给我们讲了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故事,就是法国著名小说家雨果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里,男主角冉·阿让从监狱释放之后所发生的一件事情。

  冉·阿让自幼失去双亲,由贫苦的姐姐抚养成人,他因为偷了一片面包被判了5年苦役。服刑中,他四次试图逃跑,结果被加重惩处,服了19年重刑。好不容易熬到出狱,被释放回家时。在一个饥寒交迫的傍晚,在教堂门口一位神父热情接待了他,给他丰富的饮食,还为他提供了一张温暖柔软的床。

  因着对饥饿的恐惧,夜里他偷窃了神父银质的餐具,在惊恐之中还打伤了并不知情的神父,从神父家逃走。后来冉·阿让再次被警察抓住,被发现他口袋中的银器。当警察押他来见神父时,神父立即认出了他,但他不仅没有责备对方,反而是为他遮盖恶行,说:“我这里最值钱的是那对银烛台,我不是也送给你了吗?你为什么忘了把它们也一起带走呢?”并执意把两支银制烛台连同银餐器一起都送给冉·阿让。

  神父的证词解救了冉·阿让,使他免受二次入狱之苦,更解救了他的灵魂,使他在这个无恶不做的世界之中,看到了来自上帝的慈爱和饶恕,他从此决定弃恶扬善,做一个正直诚实的公民,并用无私的爱来帮助和解救他人的痛苦。冉·阿让代表着无数个改过自新的人,这个故事自从出版发行之后,激励着世界无数的人去饶恕别人的罪过,也激励着那些被别人饶恕的人,勇敢地面对自己,使自己的生命重生。

  讲完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这位执事会主席自己已热泪盈眶,他公开地向刘弟兄道歉,承认自己过去对他的轻视与不礼貌,并乞求他的饶恕。刘弟兄那天也正好在座,他自己也非常感动,对自己一贯的言行进行了深刻反省,并保证今后正确面对自己的问题,希望大家的帮助与监督。后来,他们两人在大家的面前走到一起,热情地互相拥抱。我想到他们当时打架的情景,也是这样抱在一起,但意义完全不同,不禁笑在眉头。

  故事讲完了,简安娜姐妹到底该怎么做?大家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3

  另一个感动我的故事

  最近,在网络上我又看到了另外一个故事。

  一群弟兄姊妹正在教会里祷告,突然听到虚掩着的大门那里传来唏唏嘘嘘的声音,大家从门缝里望出去,看见一个男人蹑手蹑脚的走到教会的奉献箱前,把奉献箱倒过来,正在从里面向外掏钱。有弟兄立即站起来要去制止这人的行为。还跪在一旁的牧师一把拉住了他,

  “嘘,不要去,他一定是有需要;他若是有需要就让他拿去吧,他若有需要就不会全部拿光的。”

  大家都静下来,暗暗地看着那个人把钱掏出来拿走。

  他走了之后,大家一起跑到奉献箱前,打开奉献箱往里看,果然,钱没有拿光,里面还留着一部分。

  之后一段时期,这样的事重复了几次。每次牧师都劝告他们不要去惊动这人,因为这人一定有他的需要,教会里的钱是神的,为什么不让那些有需要的人拿去呢?的确,这人每次也没全部把钱拿走。

  又过了一段时间,这个人不来了,大家也渐渐把这件事遗忘了。

  有一天主日敬拜时,来了一个陌生人,他手里拿着一个沉甸甸的皮包,打开后从中拿出一叠叠的钱,往奉献箱里塞。牧师一看就知道他是谁,但依然装着不知道的样子。倒是那个人主动道出了其中的原因:他是在特别潦倒的时候从教会路过,抱着侥幸的心里走进去,看到了教会门前的奉献箱,往里伸手,发现里面果然有钱,于是,他按照他当时的需要从里面拿走了一部分,以后多次都是这样。现在他走出了生命的低谷,他没有忘记曾经在他危难的时候帮助他的教会,他知道是神给予他的帮助,他要把他的感谢藉着奉献给予神!

  4

  时时刻刻预备好的饶恕

  我们每个人都是蒙恩的罪人,又活在罪人之中;罪人的重要特征与表现就是犯罪,犯罪的结果不是伤害了自己就是伤害了别人。既然彼此伤害是罪人生命的一种常态,我们就要做好随时饶恕别人的准备,饶恕那些冒犯和得罪我们的人,给别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也把改变别人生命的机会交托给神,让主在他人的生命中做改变的工作。

  当然,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告诉对方,使我们能如此饶恕的不是来自于我们自己,是来自于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因为祂爱我们,更是在我们犯罪之前就已经饶恕了我们。还记得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针对那些不信祂的人说的最后一句话吗?主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因着主的赦免和饶恕,我们才有了今天的悔改和重生,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习基督的样式,预备好自己去饶恕所有可能对我们有亏欠的人。

  除了主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对我们的赦免和饶恕之外,另一段故事也让我刻骨铭心。这故事四本福音书都有记载,就是彼得三次不认主的故事。

  在主耶稣指出彼得三次不认自己之前,主就对所有在他面前的门徒作了这样的预告:“今夜,你们为我的缘故都要跌倒。因为经上记着说:我要击打牧人,羊就分散了。 但我复活以后,要在你们以先往加利利去(太26:31-32)。”祂知道所有的门徒都会因为祂的被捕和十字架上的受死而跌倒,这是信心软弱时对主的亏欠,当然,自以为刚强的使徒彼得也因三次不认主,而跌倒在自己的骄傲之中。

  主知道将要发生的一切,祂不仅没有因他们将要经经历的软弱和跌倒责备他们,反而是在事发之前预先饶恕,并且还要使用他们,把更大的责任交给他们。彼得算是在他们之中将要跌得最惨的一位了,主都知道,不仅赦免了他,还把整个团队的责任预先交给了他,对他说:“西门!西门!撒但想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路二二31-32)。”

  更多阅读

✟ 有没有一个我们可以相遇的地方?——图图主教关于饶恕的祷告✟ 每日读经 | 智慧人主动寻求饶恕与和解✟ “不肯饶恕是不是也是一种犯罪?”——话剧《冬之旅》✟ 穿越恨的幽谷——一则关于饶恕的深刻故事

  阅读往期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