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丨成败之间,你输给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各位书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继续共读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建议大家跟随我读完第七章到第十二章:“成败之间,你输给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第27— 77页。
虽然朱元璋已经割据一方,但是想要继续往前走,还需要料理掉他的两个强大的邻居:一个是陈友谅,另一个是张士诚。
狭路相逢,勇者胜。既然决战在所难免,那么,就让它早日到来吧。在共读之前请大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 陈友谅到底输给了谁?
接下来,请书友们带着以上两个问题,开始今天的共读吧。
想要战胜对方,就要了解对方。朱元璋对于陈友谅和张士诚这两位邻居,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了解。
他认为张士诚器小,陈友谅志骄。器小无远见,志骄好生事。最后决定先拿下陈友谅,再攻打张士诚。
先来说说陈友谅,一位真正的枭雄!
陈友谅原本是起义军首领徐寿辉手下的一个小兵,后来靠着出卖造反的倪文俊得到了徐寿辉的重用,一步步扩大势力,最后杀死了徐寿辉,定国号为“汉”。注意,不是秦汉的汉。
作者当年明月评价陈友谅是一个敢作敢当、心黑手狠、胆大妄为之人。
陈友谅的人生哲学是“杀人灭口”“斩草除根”“无毒不丈夫”……可以说,厚黑学是他的专长。
不得不承认,陈友谅是一个厉害的角色。不过,朱元璋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就是陈友谅命里的克星。
朱元璋是一位非常有军事天才的皇帝,他否定了谋士们的意见后,将决战之地定在龙湾。一番部署之后,陈友谅如他所料,钻进了为他设好的圈套中,大败。
当然,陈友谅的枭雄称号不是白来的,他从失败者总结经验教训,准备好东山再起。
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陈友谅率领着他的军队进攻了洪都。
在预告中,我曾提到,洪都之战,令陈友谅大吃一惊。
洪都统帅朱文正表面是一个纨绔子弟,不理正事的花花公子,实际上却是精明能干的大将。他的军事才能和功绩更是不逊色于历史上任何一位名将。
在洪都之战中,朱文正与大将邓愈利用各种军事手段,苦苦坚守洪都三个月之久,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为朱元璋的到来提供了充分的时间。
七月的鄱阳湖碧波万顷、天水相连,“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让人向往。
此处,将迎来一场精彩的决战。
面对着陈友谅强大威武的战船,朱元璋利用自己船只的灵活性,任命徐达为先锋,给了陈友谅沉重的一击;陈友谅及时整顿舰队,发挥巨舰优势,采用火炮猛攻朱元璋的小船,扳回一局。
接着,陈友谅派出第一猛将张定远,百万军中直取朱元璋首级,还好射击冠军常遇春及时给了张定远 一箭,救了朱元璋。
说真的,读到这一章的时候,你会有种心潮澎湃,血脉喷张的感觉。你会跟着当年明月的生动描写,身临其境,心里始终紧紧绷着一根弦。
最后,陈友谅想到了曹操曾用过的一招:用铁索把船只连起来。当然,下场也如曹操一样,被火烧连营了。
但是不到最后一刻,陈友谅怎能认输?他孤注一掷,决定集中兵力攻打朱元璋的白色战舰。不想,朱元璋早已预想到,一夜之间,将很多战舰都涂成了白色,让陈友谅“安能辨我是雄雌”!
至此,鄱阳湖之战奠定了朱元璋问鼎天下的基础,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而载入史册。
陈友谅输了,彻彻底底地输了。不仅是军事上输了,人生也输了。
一直以为只要心黑手狠就能获得一切,就能成功的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失败早在他出卖倪文俊、杀害赵普胜时就已经埋下了伏笔。变化就在人们的心中。士兵们早已在心中对陈友谅有了评价:
当陈友谅看到一个柔弱不堪的书生张子明视死如归,自己的士兵都投以敬佩的目光时,他似乎开始有所觉醒,可惜,一切都已经晚了。
背信弃义,从来都是不得人心的。要知道,得人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陈友谅已经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张士诚了,当然还有元朝。
好了,各位书友,今天的共读就到这里,感谢各位书友的陪伴。明天我们将继续共读《明朝那些事儿》第十三章到第十五章:“势必扫除前进中的一切障碍。”
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张士诚、元朝,都是朱元璋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它们势必会被一一铲除。
我们明天再见!
-End-
#今日推荐#
14天气血双补养颜课
▼
共读丨《明朝那些事儿》预告
共读丨上天给我以苦难,我将还之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