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高王凌的名言_关于高王凌的名言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句 >

高王凌的名言_关于高王凌的名言

2022-03-21 09:49: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高王凌的名言_关于高王凌的名言

  ●皇帝虽说自己是一位“福、禄、寿、禧”四全之人,晚年又自诩为“十全老人”,但在一生之中,实有几件不如意事。这自然不能大肆渲染,甚至要被刻意遮盖,但却于其一生关系颇大。其中第一件,就发生在乾隆十三年。 ----高王凌《乾隆十三年》

  ●在历史上,无论是一个新朝代的产生,还是一个新君的即位,大都不免发生一些变故。无论怎样讲求“以孝治国”,新的政策,新的政治风尚,总是要出现的。他却注定要给历史打下深深的个人印记。而且,有证据表明,他多少是有意识地这样做的。 ----高王凌《乾隆十三年》

  ●四月,皇上发现翰林院草拟的满语册文中,误将“皇妣”译成“先太后”,欲传旨查问,不料诸大臣皆已散朝。管院尚书阿克敦于是被革职问罪,刑部加重定为“斩监候”,盛怒的皇上以为尚轻,改交吏部治罪。结果,刑部堂官署理满尚书盛安、汉尚书汪由敦、侍郎勒尔森、钱陈群、兆惠、魏定国均被革职留任,阿克敦斩监候,秋后处决(后赦)。 ----高王凌《乾隆十三年》

  ●中华帝国人口数量的增长。1400年的明代人口8000万,到1600年15000万,清如于1700年10000万,到1800年30000万,至1850年官方统计43000万。
人口增加若干倍以后,官员的数量无大的改变,地方政府不胜负担事务。十八世纪的要求已种下根苗,到二十世纪才真正的大量增加了官员。 ----高王凌《乾隆十三年》

  ●关于皇后之死,自清代以来,坊间即有不同说法。马戞尔尼使团成员约翰·巴罗亦曾写道:在一次巡察中,皇帝看中了一个才貌双全的苏州女子,有意带回京城去。皇后通过一个太监得知皇帝有了新欢,害怕今后失宠,郁郁不乐,几天之后便以一条白绫自尽了。皇帝听到这个伤心的消息十分沮丧,立即返京。他的一个儿子没有穿对丧服,皇帝恼怒之下,猛踢了一脚,不幸踢在了要害部位,最终证明乃是致命的一脚;同时,皇帝曾棒打他的两个已成年的儿子。 ----高王凌《乾隆十三年》

  ●新清史” 从外而内 "国际关系‘视角“国家主义历史学”满洲统治的异质性 文化信仰及意识形态主迎合小民-力压士大夫 薙发 圈地(皆异于中国传统) 限国及减轻地租(非阶级问题) 自身利益高于一切 准政党特性 两张皮 清史研究所的“非受迫性失误” ----高王凌《乾隆十三年》

  ●虽然民间流传着有关皇上(庙号世宗,谥宪皇帝)的各种流言飞语,如弑父、夺嫡、杀弟、逼母,却与百姓日常生活无大关联。对雍正行政的“苛严”,大家也逐渐习惯,甚至找出了应对的办法。尽管受害者颇有怨言,批评声此起彼伏,但也有几分谅解,如吏治整饬的成效,为有目共睹。 ----高王凌《乾隆十三年》

  ●在中国传统社会,事先就带有一定的政治理念,并大声予以宣示的,可以说少之又少。因此,乍看起来,他既像一个传统政治理想的热诚追求者,又有几分像似今日竞选上台的民选政治家。或者,时代需要这样一个人,让他一身而兼二任? ----高王凌《乾隆十三年》

  ●“一个幽灵,在中华大地徘徊。它来自于北方,在近千年的时间里,挟带着异样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及其强大的武装力量,一次次以少数征服多数,君临了中国。从表面看,它像是中国传统,却又不是,如同天可汗制度,带着国际背景,恐怕也不尽然,或许我们应一步把它视为一种政治性质。 ----高王凌《乾隆十三年》

  ●雍正十三年十月,以西北两路大军已撤,大小事件俱交总理事务王大臣办理,遂裁撤办理军机处。总理事务王大臣: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协办总理事务:平郡王福彭、大学士徐本、朱轼(乾隆元年九月卒)、公讷亲,尚书海望。 ----高王凌《乾隆十三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