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细谷功名言
编者按:关于细谷功的经典语录,希望对你能有帮助,网络整理未免有纰漏,推荐句子或指正,请留言评论。
1、人类只会以自我为中心去思考。 这很可悲。 觉得“ 只有自己是特殊的“ 只有自己吃亏了”, 觉得“ 别人不理解自己”, 甚至全没意识到自己“ 想偏了”。 最想对别人说的是抱怨和自夸,最不想听别人说的也是这两样。 ----《高维度思考法》
2、三种元思考法: 1. 抽象化,类推。找出高度抽象化后的东西的共同点,就能找出遥远领域间的关联,从其他领域获得新创意。 2. 思考的轴。从更高一级的轴来理解事项。 3. 通过why询问目的。目的-手段-目的 ----《高维度思考法》
3、那么, 蚂蚁和蝈蝈怎样才 做到共存共荣呢? 首先,蚂蚁和蝈蝈各自为政地同居是最不好的, 因为双方 的决策方式不同,对待工作的态度也完全相反,所以无法磨合,不能发挥能力、互相补足。 因此,首先要做的是从上位, 即元的视角来认识“ 思路的差异”。 ----《高维度思考法》
4、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的矛盾:
1. 已有知识会解决问题,但限制发现问题。
2. 问题来自事实和解释的差异。
3. 结构性问题,思维方式的差异。 ----《高维度思考法》
5、蚂蚁始终认为,自己现在所属的组织或业界的规则、常识、社会规范都是“理所应当” 的。 ----《高维度思考法》
6、此外,当代商业环境的变化显著加快,也是出于“ 知识流量化” 的推动。在变化极少的环境里,“ 因循守旧” 进行思考,大多能得到好的结果,所以存量型的思维是有利的。而在 变化激烈的世界里,“ 过去的知识” 的价值会相对降低,如此一来,需要在各方面把知识 和信息当作流量的场合就会增多(“ 新鲜的蔬菜” 不可能统一贮存整个冬天的量)。 ----《高维度思考法》
7、对“ 已知的未知” 和“未知的未知” 的探究,二者的区别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寻找已经提出来的问题的答案”与“从问题本身开始寻找” 的区别。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要点正从“ 狭义的解决问题”变为“ 广义的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要想发现问题,首先应该着眼于“什么是我们不知道 的”。 ----《高维度思考法》
8、与之相反,流量型的蝈蝈是“无产者” 的思维,其意识始终从“ 现在没有的东西” 出发,指向未知 的 事物。 蝈蝈对“囤积” 毫无兴趣,总是觉得“ 使用才有意义”。 对于蝈蝈而言,存储在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大概是绝佳的“ 食材” 吧。 ----《高维度思考法》
9、我们知道的东西越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就越多。我们没机会知道的东西也可能会更多。因为知道的越多,自我越多,预设越多,则主观越多。主观常常蒙蔽我们的眼睛,让我们对很多眼前的东西视而不见。客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很难。 ----《高维度思考法》
10、说起无知,距今两千多年,苏格拉底曾提出“无知之知”的概念。在那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中,苏格拉底听说德尔斐神庙传出神谕,称“苏格拉底是最有智慧的人”,可他自己对此“毫无印象”,便同众多“智者”交谈,然后得出了结论——自己与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我知道‘自己多么无知’”。这便是“无知之知”的由来。 ----《高维度思考法》
11、“蚂蚁 思维” 与“ 蝈蝈 思维” 的 三个 差异 如图 所示。 第 一点 是“ 存量” 与“ 流量” 的 区别。 主要 的 不同 在于: 是 重视 由 智慧 资产, 即 过去 的 经验 和 知识 积累 的“ 存量”, 还是 重视 用后 就 扔掉 也没 关系 的“ 流量”。 ----《高维度思考法》
12、事实与解释是两种东西。但我们往往将它们混为一谈。
解释会因人而异、随时变化、会老化、有维度。而事实是中立的,不变的。 ----《高维度思考法》
13、蚂蚁生活在只有手段、局部、具体的世界里,所以无法“ 跨越壁障”。相反,蝈蝈通过手段-目的- 手段、 局部- 整体- 局部、 抽象- 具体- 抽象这样的“ 反复上下”,能够随意跨越壁障。 ----《高维度思考法》
14、思维的转换大体上有三个要点:从存量到流量,从封闭体系到开放体系,从固定维度到可变维度。 ----《高维度思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