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体面地活着,明白地活着(3)
明白地活着就是有追求地活着。有信仰,有理想,有追求,有事业。每天都有自己的事业和安排,并为此进行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奋斗。他们精神生活丰富,不浪费时间,不浪费精力,每天都做自己想做而又能做的事业。
当然,除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人士外,古今还有那么多的古今先贤仁人志士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各种高尚的“主义”的信仰者们——革命先烈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孙中山,邓演达,廖仲恺,何香凝……都曾明白地活着。还有,陶渊明活得明白,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愤而“归去来兮”;苏武活得明白,他宁死不屈情愿北海牧羊十九年也不投降匈奴;李白活得明白,他宁可“即骑访名山”也不“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活得明白,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多么高尚的情怀!文天祥活得明白,他深深懂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鲁迅活得明白,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值得永远景仰!还有许多许多……这些人,他们的骨气,志节,人格,不丧失追求的精神,即使再过千年万年,不,只要人类存在,就永远流传,化为人类的灵魂。
明白地活着的人一定很体面,但是体面地活着不一定等于明白。前面提到过的“革命才子”汪精卫是个响当当的文化人,字写得好,诗歌写得好,文章写得好,极有才华。1902年,少年汪精卫参加广州府试得第一名秀才,他的老师论其文章“其文气磅礴纵横,许为旋转乾坤之伟器”,又有人认为“近三百年无人能出其右”……在伪“总统”位置上能不“体面”么?然而,他活得并不“明白”!他有信仰,但他的信仰错了,他被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在新中国那个政治第一的年代,我国文化界只有三人能用“伟大”(伟大的文学家)形容:鲁迅,郭沫若,茅盾。而在那段极不寻常年代里,可以和伟大领袖写诗唱和的只有郭沫若,诚可谓众多文人硕果仅存,百花凋零一花独秀,郭老先生活得够神气够体面了。但令人失望的是,他丧失了文人应有的纯真、骨气和追求,为了自保他见风使舵,肉麻的吹捧甚至出卖。他的所作所为经不起历史的推敲,后人称其为“最没有骨气最没有良知的文人”,“文人无骨此公最,此生声名万世休”……由于他的人格的缺陷,鲁迅早就说他:此君不过一才子加流氓而已!他活得并不明白。
要想明白地活着,就要弄清楚“明白”的是什么。“明白”的是什么呢?归根结底,人生有两个根本的问题——“怎么活”,“怎么死”须要参透。参透了这两个问题,才能活得有价值有意义,才能活得明白活出档次。古今中外活得明白的人当中,无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无一例外,他们都有一双慧眼,都将这两个问题弄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真真切切”,并躬身实践。
人呐,你我的生命绝不像生物学家说的那样:是“卵子和精子偶然相遇结合的产物”。生命是神圣的,不可亵渎的,不可挥霍荒废的。明白地活着就能“流芳百世”,不明不白地活着就可能“遗臭万年”,混混噩噩朦朦胧胧地活着就要默默无闻湮没在茫茫空间而不留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