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年学圃休相笑,千古英雄亦荷锄
无疑,这是自疫情以来,我头一回出门看看。当然也并非出远门,而是去干农活。说好听一点儿就是体验生活,说不好听一点儿就是改造思想。当然,作为一个穷乡僻壤的乡下人,毕竟没有多少高深的文化。我觉得与大地为伍,更应该是好听一点儿的说辞。正如《新闻联播》里有关部门反复强调的那句:“播种正当时,防疫、春耕,都要抓紧,并驾齐驱,互不耽搁。”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庄稼人,把田种好,的确是一件头等大事。毕竟偌大的国家,吃饭还是摆在首位呀!鲁迅不是说过“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吗?没有谁胆敢在吃饭这个节点上打马虎眼。
无疑,赋闲在家久已,都快闷出病来。除了电视,就是手机;除了老人,就是小孩。生活里的枯燥如影随形,弹落尘网间,业已个把月,谁能做到“偏安一隅”呢?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总不能一直窝在家里吧?总得为来日方长的日子做一些考量。居家过日子,才知柴米油盐贵呀!没有谁的钱是大风刮来的,没有谁的生活是容易的。着眼当下,生命着实可贵!可是,吃喝拉撒必不可少,毕竟衣食起居,才是我们生活的根本。而吃饭穿衣才是当务之急,填饱肚子才是重中之重。为此,春耕最为当紧,丝毫不能怠慢呀!
我想,是时候到田地里,去改造一下了。以前那个“上山下乡”的时代早已不在了,想必,还能在田间地头里任劳任怨,并享受生活原味的人,自然是寥寥无几的。现在的人一个个地趋之若鹜,宁愿往城里跑,也不愿死守着一片黄土地。在他们看来,与大地为伍,就注定要困顿一生。这是大家普遍的观念。谁愿意“甘受垢沥,忍辱负重”地做一个无贤无能的农民呢?越是穷困潦倒的时候,越是想四处闯荡,而不是,作茧自缚,故步自封。人总得向外面奔呀!被困在农村,就注定了受穷受累。这何曾不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呢?况且,谁都不希望“世代务农”的身份永远与自己相伴。我们骨子里的“自卑”情节,多半就来自农村。
从此,它根深蒂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人生。可是像武汉的这一场浩劫,有谁还胆敢信誓旦旦“城里就一定比农村好”呢?
这不,趁着阳光正好,微风不燥,一切宜当准备就绪,“行人本是农桑客,记得春深欲种田”,去田地间练练手,也不会觉得多累。在家那闲得久了,偶尔出去活动活动筋骨,未尝不是好事一桩。父亲叫上我,让我跟着去一起去翻地,就是去年种过油菜的那一块地,今年打算种花生。可是,因为没有放牛娃,所以早就不养牛啦!没有牛来耕田,所以只好用锄头和铁锹,把地精心地给翻一翻,好生地给整一整。把地表的新土翻下去,把地下的陈土翻上来。说白了就是把整个田地里的土,翻个点儿朝天。如此大费周章,无外乎就是“深耕细作,便于播种”。作为一个风尘仆仆的农民,种好庄稼,解决温饱,才是生活的初衷。在和平年代里,不管发生了什么,我们更应该,严阵以待,攻坚克难,对未来有信心,撸起袖子加油干。
显然,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特性,我自然是一窍不通的。尽管作为农民的儿子,我因为常年在异地打拼,终究没有学会农民的本领。一直以来我,对农民都有抵触的心理。可也,奈何自己“恨铁不成钢”,辜负了家人的期望,也常让人懊悔不已。我着实没有前人那样的大格局:“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自己的土地!”。我不过空有一身抱负,而“英雄无用武之地”啊!
试想,久不下地的人,十指不沾阳春水,像你,像我,像她,要扎根农村,并在农村混碗饭吃,这该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呀!春种秋收,勤耕务织,说着倒也轻巧,可是,要做好也绝非易事啊!虽说,庄稼人都是靠天吃饭,“十年种田滨五湖,十年遭涝尽为芜”。可是,“种田望雨多,雨多长蓬蒿”没有辛勤的劳动,哪有如愿的收成?只是种田苦是苦着一点儿,累是累了一点儿。可是一旦忙开去了,这日子就过得充实,不至于虚度。况且,农忙之余,生活的乐趣无处不在。譬如,“种田东郭傍春陂,万事无情把钓丝”的闲适,譬如,“林泉萧瑟是谁家?人去庭空感物华”的幽情,譬如,“非为闭门锄菜乐,只因养晦畏曹知”的低调。
已经,接近三月,春燕啄泥,柳绿花红,再过不了多久,就到春耕,就可以播种。还好,翻的地不是很大,半亩而已。这也是这么多年来,我头一次面朝黄土。把整块田的泥土,一五一十地翻过一遍。干的活不是很多,也不是很累。可是作为半个农村人,似乎与土地的情缘也日趋淡泊了。我是好久没有下地干活了。
然而,这一场农活的体验,正好弥补了我农村生活的空白,让我懂得了生活的艰辛。现如今,已然不像往常,家里的黄牛早就卖了。现在爸妈们也老了,能种的田地也不多了。家里仅有的几亩地,不过就是用来栽种一点儿油料作物。当我一个人扛着锄头、铁锹,径自往田间走的时候,也有人看到几个农人的身影。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我们是知道的,“行人本是农桑客,记得春深欲种田”。
记得,午后的阳光,那么温热,我亲自上阵,下地忙开去。冰雪既已消融,泥土里散发着春天的气息,让我忘记了时间。挥舞些锄头,大干一番。手上也磨起了水泡。这就是常年不干重活的缘故。况且这农活也没多重呀!可是我也累得够呛。直到傍晚,我在干完活。步履蹒跚,踉跄归来。突然也想起了那句诗:“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我只有跟着夕阳一同赛跑。
待到,我回到家里,已然,霞光万丈,日沉西阁,儿子死皮赖脸、冥顽不灵,像一只的猴,一直在我身上蹿来跳去的,却也让人又爱又恨。他居然不知道我干了半天的农活,都累得喘不过气来吗?也许农民的苦楚,只有农民自己懂啊!不走其中路,不解其中味。这么多年来,都没有下地干活儿,偶尔干一次才发现自己真的像个软柿子。等到满头大汗,在田埂边坐上一会儿,看着这一望无际的田野,我就明白了农村人的生活面貌。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子第,干农活依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可是作为一个农村人,吃苦的精神永远不能丢。
终究,生活能够给人最真实的体悟。我们什么时候,体悟到生活的苦,我们就成熟了。我曾以为农村人就是乡下土包子,可直到我亲力亲为地到田地里干一番,这才发现了自己的浅薄无知。但是,自从在外打工这么多年来,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陌生开来。就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生活,也都置若罔闻。也难怪我如今稍稍干点儿农活,就狼狈不堪了呢?我作为地地道道的农村娃儿,竟然对农村的生活茫然无知。真的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也许是多年与农村生活隔绝的缘故,不曾懂得农村人的休养生息。我是越发与故乡疏远了!这种人那时候是写的“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人从何处来?”。
其实不管我回来,还是不回来。乡村固然是要变样的。一切都变得面目前非。可是我依然走不出这片深情的土地。我时常也憧憬着晚年的生活,当我们老了,我们如何是好?也许不管在外面的世界闯荡多久,我终究还是要回归到这片炙热的土地。一切都像梦境一般。可是再也没有最初的感觉。我一直天马行空、想入非非,就像那诗酒田园的构想——
待我了无牵挂,漂泊四海为家。
看看天山雪莲,走走大漠黄沙。
泰山顶上饮酒,西子湖畔浣纱。
蒙古草原跳舞,再访苗疆人家。
就此峰回路转,去看大理三塔。
黄山青松迎客,九华地藏之家。
走过青石小巷,伞下人面桃花。
此生心愿已了,生老病死由他。
待我了无牵挂,从此归隐天涯
深山草屋为家,了却人世浮华
忙时修篱种菊,闲时小酒清茶
相邀三五知己,余生共度清雅
良田美眷作伴,共享一世韶华
清平布衣当下,醉美夕阳无暇
品茗酌酒清欢,同抚琴声暗哑
江山秀美如画,围炉闲话桑麻。
行尽清溪到敝庐,绕篱黄蝶半畦蔬。
频年学圃休相笑,千古英雄亦荷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