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太阳出来了,而是云朵走远了
不是太阳出来了,而是云朵走远了
痛苦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采取任何应对办法,什么也不做,就败在了痛苦手下。
一般让人陷入痛苦的事情由两种必然因素组成:
1. 在能力范围内已经无力回天,感到前途暗淡;
2. 无法接受已成事实,反复和自己过不去。
前者是客观事实,后者是主观意识,而主观意识决定了人的痛苦持续时长以及程度。
仔细想一想,痛苦的情况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经历很多次,而只有那么一部分人会因此灰心丧气,甚至消极沉沦。
除了无力改变的事实,那颗认为“为什么是我”“我不想这样”“不应该这样”的心,才是一切痛苦的根本。
所以,佛说“境随心转”,的确是深刻的大道理。
读书多了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读成了学者,另外一种是读成了书生。两者的区别就在于知识是否为人所用、产生力量、形成影响。
当知识成为了人的力量,提升了人的能量,让人的信心不断增强,影响力不断增长,乃至可以福泽一方,这个时候读的那些书,学的那些知识便融入了人的血液。这个时候人就读成了学者,尽管书卷气浓厚,却有擎天之力,不容小觑。
反之,读了很多书,读成了博士,甚至成了博士后,却无法让知识成为力量,书依旧是书,读过而已,却不曾留有痕迹。这样的人,即便当了教授,依然是个书生,没有力量,也不会有太多影响,成不了学者,顶多成个没有思想的教书匠(当然,教书匠未必没有思想)。
依照这个标准,学者真的极难培养,书生一抓一大把。但希望我们的教育能够培养更多的学者,少培养一些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