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碎片化阅读”也该走进学校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碎片化阅读”也该走进学校

2019-08-18 19:05:28 作者:春水煎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碎片化阅读”也该走进学校

  最近,在一次语文阅读研讨会上,有老师反对学校实行“碎片化阅读”,对此,我不同意。在阐述这个问题之前,我首先要说明的一点——什么是“碎片化阅读”?我的理解是:“碎片化阅读”就是从网络手机电视书本只言片语地阅读,这种方式带有极大随意性,但,又有便多的优胜性。

  1、“碎片化阅读”有利于学生获取丰富知识。这种阅读方式不受任何形式限制,随时随地自由获取。当我们清晨走出户外的时候枝头上的鸟儿唱起动听歌声,我们精神顿时激昂;当炎日的夏夜我们仰望浩瀚无垠夜空,我们不难想到了天宫美丽王母传说;当我们坐上轮船浩游茫茫大海时,我们被大海的博大精深震撼;当我们打开微信自由获取世界各地的奇闻异事,我们不得不为这“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快捷所折服;或许,我们因为一个生僻的汉字或一句耐人寻味句子困惑的时候,我们无意之间的一次打开电视给了我们无限的启迪;等等。凡是有活力地方,就有我们需要获取的东西,不只是文字

  2、“碎片化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固守传统的阅读模式,给学生布置一项阅读任务,即阅读什么书籍、什么时候阅读、和谁一起阅读以及阅读以后有什么感受,这样的规定看起来比较系统,也很规范,但,真正按照这种规定走进阅读的学生又有多少呢?多年的教育实践,我深知“越是对学生规定的过于具体,阅读效果反倒更差”。我感觉每一次阅读获取好像都是一次“无意之间”的自由获取。阅读需要兴趣,即“我想要读”,心里只有产生这样的念头,才可以读出效果。“碎片化阅读”正好解决了这个困惑,即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拿本书读或许不感兴趣,如果让学生打开电脑阅读同样内容电子书,学生的阅读兴趣将会更加浓厚

  3、“碎片化阅读”解决了阅读过程中的好多困难,比如资金不足、阅读篇目找不到等问题。在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的课外读物数量有限,如果单凭学校购买图书也很难保证每一个学生的阅读需要,为此,网络阅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自由获取,即花不多的钱得到更大的阅读效果。另外,现在好多学校的图书篇目不适合学生阅读,有好多图书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版的,图书不只是形式的改变,内容改变也非常重要更替图书需要资金,短时期内解决的最佳途径就是电子获取。

  4、“碎片化阅读”加强了校内外乃至于国内外交流组织学生到国外去容易吗?这不是说了就做的事情。如何加强校内外交流,唯一快捷的方式就是网络上进行,一条几句话的帖子,或许可以引来无数看客大家相互之间各抒己见。我觉得让学生介入这样的探讨领域,也何尝不是一次最佳的培训。美国有预言:电子书的出现,大大地提前了孩子们成熟时间,或许就是十年左右。英国也曾经对学生进行网上培训,好多学生可以坐在家庭电脑前接受老师们的教育。在我们这个地区,网络还是没有普及乡村,这对好多孩子的教育是一个缺陷。好多家长思想过于保守,唯恐网络坏了孩子,不让孩子接触电脑或者干脆支持。这种封闭保守的教育理念只能让一个个孩子的思想僵化而不思进取

  “碎片化阅读”还存在着好多局限性

  王路平教授认为“碎片化阅读最大的弊端在于:“不利学术研究构建精神高地。”复旦大学中文系严锋教授曾说:“如果朱自清活在21世纪,走到荷塘边,拿出手机拍下照片,在朋友圈微博中写下‘今天的荷塘很美’就结束了,那么《荷塘月色》就没了,散文就没了,‘技术就是这样把文学干掉的’”此说法虽未免有些夸大和言辞过激,但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容不得也等不及理性思考。有专家指出,“碎片化阅读”虽然有较为快速、及时等优点,但存在容易令人产生思维惰性缺乏系统思考和判断能力等弊端。

  1、碎片化会让读者产生惰性阅读思维

  长期热衷或是偏好甚至是习惯于“碎片化”阅读,必然导致读者头脑浅薄化和思维碎片化。它会使读者形成一种惰性化的依赖,习惯于通过搜索提问或者交互来获得知识碎片,不容易形成深度的、批判性的、理性化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它对人们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以及理性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构成挑战。有学者认为,在数字化时代,纸本阅读的长处在于有利于进行反刍性思考和记忆,更能与作者形成思想“互动”;而“碎片化”阅读方式更适合查阅式和检索式的实用性阅读。

  2、“碎片化”阅读降低了思维的线性发展连续性

  读纸质书时,书中所述观点常能与读者产生共鸣,激发思想的碰撞,进而让读者自发地开展对书中所述议题真伪探索。而碎片化阅读时由于大都是借助于电子媒体,其表现形式较为丰富,导致人在阅读时思维容易受到干扰信息四面八方汇于眼前,降低了对核心内容的专注性。并且电子媒体目前始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一个核心的“视觉疲劳”问题,即任何一种电子阅读器,长时间观看后视觉神经远比阅读纸书觉得疲倦,因而篇幅一般都不会太长。这导致对一些大的问题难以用更详实论据、更精密严谨的推理去论述得更加深入,却多了武断成分,甚至走向偏激,这绝非思维价值观尚在形成中的年轻读者所福。显然,在狭小的电子设备上阅读长文稿,终究不方便,读者反而对这类文稿会起抗拒心理,即使论述得很清晰,读者也潜意识抗拒去仔细看。久而久之,读者对于纸质的长文章,甚至长句都会产生一种畏惧感,不想读,害怕看,看了也很难用心剖析长文、长句中的内涵,懒于拓展发散性的思维,造成了思考方式的简单化、表面化。

  3、碎片化让阅读降低人们对内容真伪性的辨识能力

  碎片化阅读流行后,由于理论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自媒体,因而信息的传输变得更为快捷,也更加缺乏管理措施思辨能力不高的人,很容易被蛊惑性的标题,煽动性的语句,夸大的事实,PS合成后的相片所蒙蔽。而一些粉丝数直接超过百万以上,VI P级的知名自媒体用户,他们一旦发布转载了包含虚假内容的碎片化信息,经过被粉丝关联化转播后,有可能被数倍的人员所阅读到,造成更大的困惑与混乱。倘若过度地依赖碎片化阅读,不仅不利于将知识真实、准确地传播,反而降低了人的自我辨识能力,有可能带来意识的浅层化、简单化、民粹化,这与社会主义精神文化事业发展的初衷是相冲突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