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无间》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无间》经典影评集

2019-09-03 23:4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无间》经典影评集

  《无间》是一部由于大雄执导,粱戟 / 许敏 / 罗子惠主演的一部剧情 / 奇幻 / 短片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无间》影评(一):成都电影节影评

  一只船、三人、两段尘缘摄影准确的传递萧索之境,导演在叙镜中揭示生命残忍无常,以白描方式描绘复杂多变的山水画,构图追求留白表演克制富有层次雾气多情、肃杀在瞬间戛然而止变化画幅又暗合着观众的情感释放,这是一部极具作者化的古装片,充满对新式武侠美学探索精神

  ——2018CYFF评委大奖

  《无间》影评(二):中美电影节影评

  《无间》的故事虚实线索分为两层。表层来看,一参与为上层阶级买卖妇女的暗哨(船夫)与带回偷逃歌妓的老鸨相遇,识破船夫诡计的老鸨因与其共争一女惹杀身之祸。而深层线索却是年轻时亦为歌女的老鸨曾怀有一子,被迫分离,母留玉佩便于日后相认,子即船夫。短小精悍影片信息量巨大画面唯美,给人足够思想留白。

  ——中美电影节

  《无间》影评(三):媳妇和妈同时掉河的故事

  首先,画面太美。

  旁边有人说想起了张艺谋的《影》,水墨画一样,这种质感让人本能猜测导演是出身摄影并十分有天分的人。

  美到让我忽略了片头的一部分对白

  江水迷朦之中,一黑衣老妇,用一条丝带牵着一脱俗白衣女。老妇满脸的江湖气息,还说说话就能感觉到发生点啥。

  这时,木船靠岸,二女登船,船夫长着一副老实人的脸。船夫边划边偷瞄… 然后老实人和老妇聊天,聊着聊着就暴露身份了。老实人想听白衣女唱歌,老妇讹了他点钱就让白衣女唱。老实人就看上了白衣女,跟老妇求女… 老妇老江湖当然不撒手,于是……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为了抢媳妇把妈推到水里,于是媳妇吓得也跳河了,最后母死媳妇飞。

  导演说这是讲他内心情欲

  要你你怎么做呢?

  《无间》影评(四):北京电影学院学生导演奖影评

  以最准确的电影语言, 以最简约的音画组合,从深厚文化底蕴精炼出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充满深意的故事。你的作品并不完美,但它足够令我惊艳!

  ——2018北京电影学院学院学生导演奖

  中国风的迷人影像,无间道的循环结构,影片以独具的神秘寒冬诗意,逼视诡异人生直抵命运的无常与凛冽意蕴悠长韵味无穷。

  ——足荣村方言电影节

  《无间》影评(五):华时代全球短片节影评

  李沧东导演说,《无间》这部作品虽然融入了东亚的文化和美学,但日本和韩国的导演却无法讲述带有中国文化和“中国质感”的东西。电影中,像中国的山水画一样,是白纸加上墨水一样的东西。

  张杨导演认为《无间》结合古典美学的呈现,让人印象深刻

  风格化的叙事和画面,方言的对白和奇异的故事, 导演在美术意境处理上无所不用其极传达了一种极致大胆设想如果用这套画风重塑一下《东邪西毒》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故事的编写也有离奇和古典的穿插, 与古典画风交相辉映 对于注重“美学风格”的长片导演们也许是一次全新的视听冲击

  ——2018华时代全球短片节

  《无间》影评(六):江湖夜雨十年灯

  最新修改在文末

  一开始,我抱着猎奇的心态接触这个古装题材短片,影片本身而同它的名字一般神秘,再我看过两遍之后,才逐渐体会到其部分精彩之处。

  一、雾与雪,玉佩与乌鸦

  影片前后镜头集中在一条看不见首尾的河段中,全片萦绕淡淡雾气,除几个活物,其他都隐藏在水雾中,形成一个封闭场景,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故事里的人就走不出。雪在结尾时和着曲子《上邪》出现,这一部分将前面静音处理的片段重新赋予新环境出现,可以说是在弥补人物之间缺失的情感并对主题进行升华提炼

  玉佩是一个关键线索,在影片中多次出现,时刻暗示着人物关系。玉佩是显而易见的大套小同心圆,同心圆分开,本是为多年后的重逢,但世事难料,人性难测,有些事情注定是覆水难收,船夫和母亲最终还是阴阳两隔。乌鸦是一个动态意象,导演在情节安排船夫弑母,乌鸦反哺,以乌鸦的视角为影片增添写实性,更是互成巧妙对比,引起观者深思。因为有了乌鸦的存在,船夫与母亲之间的冲突显得更加强烈

  二、歌谣与情欲

  《上邪》歌声两次出现是在不同的场景,一是母亲给婴儿哼唱的童谣;二是歌女给船夫唱的曲子。两段相同的的曲调,两个不同的人演绎,在船夫的心中已经起了难以言状的情感转变襁褓里的母亲的温暖此时出现在一个歌女身上出现,老鸨说的没错,船夫是想私吞这份温暖。此时,船夫的个人情欲已经占据了上风,这样不明真相为歌女弑母的情节,在伦理上是荒诞讽刺的,船夫的个人情欲已经被影片生生放大

  三、人间与无间

  佛教里讲:“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在这个故事里,老鸨年轻弃子和船夫弑母,这样的罪行足以进入无间地狱,“日夜受罪,以至劫数,无时间”,在无间里,罪人受刑千万亿劫,以此连绵。而人间又何尝不是,船夫年轻的母亲被迫丢下儿子重回勾栏,年长成为老鸨时牵着同样命运的逃跑歌女踏上同一条河流。就像故事的开头与结尾,始终都是船夫一个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无间,乌鸦也有乌鸦的无间,水下和水上是两个世界风波过后,湖面终会归于平静

  这几天又有些新的想法,这次不做分析,只稍讲感受。一开始影评的立意为人间与无间似乎有些缥缈宽泛,再一次回想起来,影片里竟寄托了我的一份快意恩仇。想起学生时代所看诸多良莠不齐的江湖武侠小说,那时候心里对于江湖的荡漾,仿佛在这一部短片里凝结起来,爱恨情欲,阴谋阳谋,尽数融入了这一个故事里。故事情节若是前后铺展开来,亦是一部身在俗世却不俗套的人间纪实

  《无间》影评(七):《无间》中的东方意象与视觉隐喻

  于大雄导演的《无间》在12月霜霾冰冻的北京擦出了些许微热的火花,在看过《无间》后,李沧东评价:“即便日韩也属于亚洲,但只有中国导演能拍出这样的片子”。我们抛开所有观影时所特有的奇观体验,影像的“东方化”是否将成为未来艺术电影的一个趋势?或者说,着意在影像中表现根植于“东方”和“华”的类型元素是否能够成为年轻电影人的另一自我探索之道呢?也许我们很难仅通过一部影片抑或是一个电影节从中找出答案。HISFF的艺术顾问徐冰在2018华时代全球短片节的颁奖典礼说道:“在今天,中国其实可以说是一个最具有实验性的国度。因为这个国度正在探索一种与过去不同的文明方式,以及与西方单一价值观不同的文明”。在这里,我们无法预测史诗诞生,但却能目睹电影人每一个妙手偶得而又执拗天真灵感

  《无间》或许是一个执念

  从东方美学中脱胎而出的影像有其特有的超强辨识度,那么我们是否愿意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动态影像的东方化能否从中国古典美学中汲取灵感?2018华时代全球短片节的多部获奖影片都似乎能让我们把握住些许有迹可循的答案。《刺客行》在黑色幽默外衣包裹下仍是一个极度东方化的故事,圆形画幅或可看做是对冯小刚的效仿和致敬,也可说是一种实验化的探索,这样一种从中国古典绘画中得出的灵感探索给我们带来了电影的一种新可能。“古典”或可成为剧情片里一种新的艺术范式,一种风格抑或是精神,脱胎于花鸟画的圆形构图在影像中产生的是戏剧化的聚焦,古典式的扦插并没有在电影中产生排异反应,反而有了其特有的生命力

  单从叙事和情节来看,《无间》的故事并不复杂。苦窑的小姑娘偷逃出妓院,被老鸨捉住,孤魂难做,求渡不得,在雾气弥漫的渡口遇见明为船夫实为人贩的暗哨。在一竹篾乌篷船中,老鸨识破了船夫的诡计,最终惹来杀身之祸。通过玉佩这一线索,最终向观众揭晓,这个被船夫勒死的女人,其实是她的母亲。这或许也是于大雄导演将《无间》的英文翻译定为:“The River Of Odipus”的原因。俄狄浦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这是一种受个人欲望支配而僭越伦理的越轨行为,而《无间》中船夫被歌妓所吸引最终在无妄中杀害自己生母的行为,也在这一条无间的河流上演了一出东方的“俄狄浦斯式悲剧”。乌鸦反哺可看做是母子关系的暗喻,流动的河流可视为生生长流的命运轮回,这对古典意象美学的影像化或许就是《无间》给我们呈现的最大惊喜

  在华时代的终审标准中,影片对于中国传统美学的体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的符号投射是希望能通过电影来表现的。我想,将中国艺术精神作用于当代影像领域,这既是一种期盼,又是一种带有英雄气的决绝

  徐冰在其自传《我的真文字中道:“现在看来,对我有帮助的,是民族性格中的自省,文化基因中的智慧,和我们付出有关社会主义实验的经验,以及学习西方的经验”。倘若没有真实的内在体悟与外在创作单纯为了内心的抒情而抒情,那的创作就成了一场无病呻吟娇柔做作。从影像文本来看,《无间》的形式化是否是一场纯粹为了形式而做出的美学实验?

  这或许是一个悖论

  形式感不仅是电影的必要元素,而且必须是首要元素。银幕、黑匣子舞台式间离、画幅、手卷、展台等一切物理上将艺术的“物质”与观众肉眼间隔开来的形式都是为了达到艺术上的“疏离”。周洪波导演在当代“诗影像”理论实践研讨会上提到:“虚构以外不存在真相,解释以外不存在真实”。或许我们也可以在电影里这样构建关于形式感的认知,疏离和陌生构成观影体验,没有形式和虚构就不存在美学,《无间》作为一部带有强烈实验性质的短片,其对于影像风格的初探性值得关注

  在中国,对于视觉图像的关注由于我们自身特有的人文传统及古典绘画的缘故,在摄影摄像中,我们更多的将视点指向心意”和“意向”,并且在影像风格中呈现出强烈的“东方化”色彩,这实际上是一种东方主义的影像性表达。《无间》中归巢的乌鸦,湖面的氤氲水汽,渡口的白雪,乌篷船的圆拱,湖面泛开的涟漪,一系列景观意象在有机组合下发酵独特的东方意味。在观影中我们或许有时感觉这样一种强势的暗示,就是这样的影像是太过于东方的,对于文化版图之外的人,神秘的意象加上吴越古语确实让影片蒙上了一层难以言说的古典美,在语言背后,导演深层次的潜台词或许更等待观者根据自己的内心做出解读

  从于大雄导演以往的创作经历来看,宗教人类文明是其一直以来的关注焦点,在短片的尝试之后,我们或许可以对其保持一种持久的关注,那就是,极致的东方化影像究竟能走多远,以及,美学范式应该如何嫁接于情节之上方能重获新生? 于大雄导演在2018HISFF热血酒会上这样谈到:“首先你看《无间》之前,应该先看一幅画,因为中国传统的文化我觉得更多是强调意境和意象,不管是书画,还是文字,他们其实都是在强调留白以外的东西。所以我要继承这个力量。但在这个力量上,既然我做成一个动态,我们把它姑且叫成影像短片。”

  《无间》的摄影美学与“记白当黑”的中国水墨意境有着难以割裂的审美渊源。全片采用方形圆角画幅,构图考究、画面干净,呈现出一种静穆的肃杀感,独具吴越水乡特质的环境景象苍凉空寂中又透着一种浑然天成的美学和谐,在古典仪式般的镜头语言中将“轮回”和“宿命”这样的主题诗意般的呈现。将湖面、玉佩、乌鸦、远山、枯叶烟雾等富含隐喻性的符号以一种有秩序的画面组织形式进行组合,与中国山水画中的“丘壑内营”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画面布局中除了外在的和谐,更讲求内在的共通——因心造境,以手运心。利用“形”与“意”的融合使电影中人物与环境的各个物质层面转化成为更高层次的心理空间

  不论是《无间》,还是《刺客行》,抑或是《爱山记》,2018 HISFF最终的获奖影片中,从故事呈现,摄影构图,影像细节,无不在彰显从“形”到“神”的二次转换,其中所呈现的意境,不仅仅是风格形式上的表达,更是一种“艺术的客体”。即包含在电影视觉上的诗意化,更隐含了影像中的隐喻和符号。

  正如布莱希特所说:“意象所做的就是让我们意识到某物的表象,因为某个表象揭示了自己,也揭示了它所孕育之物”。独特的东方意象是扎根于千年的历史背景与美学文化,难以为文化版图外的群体所真正体会的一个“幽灵”,在2018华时代全球短片节中,我们能发现这么多完成质量如此之高的“野心”之作,实属一种幸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