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故事王 第二季》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故事王 第二季》经典影评10篇

2019-09-10 23:4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故事王 第二季》经典影评10篇

  《故事王 第二季》是一部由王吕叉执导,李诞 / 使徒子 / 冯薪朵主演的一部脱口秀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故事王 第二季》影评(一):故事王或段子

  三分不能再多了,很佩服里面一些真正讲故事的人,尤其是一些硬核的故事,简直令人佩服。

  评委打分就一言难尽了,冯薪朵就算了吧,打分连综艺效果都没有,更不说有公平原则了。她说自己底线很低,倒是让大家看出来了。我看不是笑点低,是有时候转不过来,反射弧太长。使徒子打分还是算公平的,不然个人打分像谜一样,那就把观众当傻子了。

  还有几个有名的角,讲的故事稀烂居然还进入了40强。希望接下来看到更多好故事,少点段子。

  《故事王 第二季》影评(二):好的框架却没有匹配灵魂,不尽人意

  初看因为情怀原因给了四分,现在减两分,虽然还没到决赛,但应该不会更低了。

  看到现在挺难受的,虽然经过了一层层筛选,但感觉还是胡闹…故事逻辑混乱,评委打分感觉也打的很无奈。开脑洞也是要考虑故事合理性啊,综艺本身设定是挺有趣的,奈何有趣的外壳经不住混乱的灵魂,着实可惜。如果有意做下一季,建议还是找专业写故事的人吧,至少能把“故事王”里面的“故事”二字立住,而不是变成段子王或者是胡话王。

  对了,还有那个所谓的旁观团,我也是服气,本身现场比赛故事走向就够尴尬了,还要起哄搅屎…汉克呀,综艺效果不是这么搞得啊,别这么乱来好么?

  《故事王 第二季》影评(三):讲好故事这件事,永远都不浅薄过时

  卡尔维诺在塔罗图案人物基础上用想象力搭建起《命运交叉城堡》,中国人借助表情包加以精巧构思流畅讲述为《故事王》加冕。 国产综艺越来越有自己的感觉了,更多制作人开始摒弃抄袭模式,走出一条新路来。在《故事王》这档语言竞技节目中,选手需要使用给定的毫无关联的emoji表情和支离破碎句子编织严丝合缝的故事。对比第一季的故事接龙,这一季规则更加简洁,但趣味性未减反增。在短短一分三十秒的仓促准备时间里,能讲出一个有起承转合的、完整的、合乎逻辑的故事,实在给人惊喜。有的选手往那一站,不用穿长袍,也不用轻摇折扇,就是活脱脱一个旧时的说书人。(没错,我说的就是怪异君) 最大的问题反而出在评委,或者说,赛制。参赛者的出场顺序干扰了评委打分的客观性,前面的选手被低估。还有,受现场气氛影响,说段子和抖机灵的人有时得到的分数要高于踏踏实实讲故事的人。唯一的女评委压根儿不懂什么是好故事,评分随心所欲,毫无规律可言,她时而出现懵懂天真的表情,时而掩面娇俏地笑,美则美矣,可彻底成了花瓶。 尽管如此,我对后面的比赛仍怀有隐隐的期待。还是那句,讲好故事这件事,永远都不浅薄和过时。

  2018年11月24日更新

  转盘扣分制度真是个脑残设计,节目失色不少,太随意了,很失望

  《故事王 第二季》影评(四):情感支持理智上emm

  1、每集开场动画过于中二。如果是为了迎合b站的调性还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想出圈吸引到更多观众,还是尽量减少b站特色但是不为外人所理解的元素

  2、冯薪朵是不是不明白打分规则?就像任何团队总是想要有个女性花瓶角色一样,冯薪朵屡次打分最慢,往往在关键性投票上匪夷所思。往往和使徒子和李诞两人的分数相差极大可能在冯薪朵这里对打分规则的理解和另外两人真的有偏差,还是说其实是高智商人设的反面,故事都没听太懂?

  3、硬广植入过多。甚至带偏学院反复使用即刻的旧梗,另外汽车广告在这里打真的符合b站的用户群体花呗的吐槽虽然贱萌贱萌的,但是植入次数过多未免令人方案

  4、或许把故事王变成笑话王更吸引观众。要讲出即有脑洞又符合逻辑,而且还要照顾喜剧效果真的不容易,在逻辑和笑料上,难道不是笑料更有意思吗。好几个评委打了高分的故事,例如魔王小女孩的笑这种,确实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是也没很意思不是吗?

  5、赛制问题。第五集起的比赛模式,采用转盘随机扣去选手的分数,从未见过如此沙雕的赛制,干脆改名叫运气王吧?选手辛辛苦苦编故事跻身前四十名,凭什么要让转盘来决定是否能够晋级前九名?这分明是对选手脑力成果的不尊重

  6、b站为什么不都用内部人员,为什么要跟脱口秀沾点光?b站那么多有才的up主,想要靠圈外名人增加人气无可厚非,但是李诞和冯薪朵咖位也不够吧?

  打三分,多加一分鼓励分。

  《故事王 第二季》影评(五):真的是给少数几位真的过来讲故事的小机灵打的分

  首先要批评的一点是,本来还挺新颖的,可是接着就完全变成了一个各个推主的绞尽脑汁给自己开脑洞,让人觉得脑洞即正义想象力就是一切,活着就是为了搞怪生产段子,可这是真的吗?

  其中让人感觉不平衡的是

  紫薇的17分淘汰,他讲的故事是:

  从前有一个专偷别人笑容的大魔王,和一个从小失明的小女孩,魔王使坏想要偷走小女孩的笑容,于是在小女孩的父母房间里放火,小女孩奋不顾身要去救父母,手被烫伤了,流出了眼泪,眼泪遇到火的时候,火神奇般地消失了。

  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万有引力紧张,因为它知道自己的身份快要瞒不住了,不知道说什么好。

  不是说故事多么好,这种温情其实很俗套,可是对比一下呢?

  那个正月剪头死舅舅,直接看图造句的,还有讲塑料爱情的能和这个比,分别20,21,21分的??

  那个上厕所没纸的能到17分和这个一样高?

  DC讲的斩断人烦恼,然后女朋友便秘一个月的那么有味道东西能比这个高?

  那个不解释都听不懂的和这个一样高??

  公主吃了毒苹果变成小蝌蚪王子然后变成小青蛙。可以比这个高吗??

  太长了,讲的没有点的,所以18分?

  站男团一个没下,打分的时候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安排的明明白白

  还有对比就是唐马儒的19分(就是暗示自己给钱了吗??看到他那牵强的笑容,留下来也没有荣光吧。)

  说的好听,要用语言造出画面,转折,矛盾

  什么敢讲悲剧是需要很大的勇气

  什么故事情完整性很好

  什么故事王不完全是抖机灵王段子王

  内幕一样的自欺欺人

  真的是给少数几位真的过来讲故事的小机灵打的分,并且期待他们接下来的表现

  所以还是像丸子说的,为自己欢呼吧,这三个看脸,跟风评委的肯定,不值得。

  《故事王 第二季》影评(六):又当又立

  这个节目真的是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又当又立。

  指名卡的初衷就是让选手互相厮杀的,结果个别选手用了就用了,何必还要卖什么好兄弟人设,并且还要说为了挽救对方生命。觉得用了过意不去就像大猩猩一样,一直就别用。蛋总也一直在鼓励选手用指名卡,游戏设置就是这样,用了指名卡就不要装纯良可以么。指名了就是为了吸血,答应我,做个人吧。

  选手现场恶意互撕,官方不仅不快进,并且,剪辑真的是一言难尽,很多完全就进行不下去的故事还要原原本本放出来。真的是让我好心累啊。故事质量特别渣,很多选手都是为了水分数,这个可能和大浪淘沙懵逼赛制有关,果然笑到最后的只有欧皇。

  再来说说节目本身的问题,一个金主爸爸投了这么多钱的节目,现在来看,是很不成功

第九集三个小时播放

  播出三小时收视率只有23万多,而这个节目在哔哩哔哩是有专栏的好么。而且这一期还是关键性一期,终于结束了欧皇选拔,收视率惨淡的让人心酸。

  导师都能是冯薪朵了,节目上和选手恶意互撕的人能进入九强也在情理之中,你说是吧。

  利用了一大票B战up的名气,节目连宣传的钱都省了,真的是下了一盘巨烂的棋。

  《故事王 第二季》影评(七):节目的重新定位让其失去了真正的出彩点

  这是篇普通观众写的普通观后感,极其业余,极其主观,如有分歧,纯属必然

  海选阶段还是有趣的,时不时能听到令人拍案叫绝的奇思妙想,只是略冗长(足有四期)。从第一季追过来的我迫不及待想看正式比赛故事接龙,所以看到第三期仍在海选,已经开始精神疲劳

  终于进入正式比赛,结果发现还没海选精彩。第一季的赛制完全被改变,淘汰赛故事流程太短,抢答、battle、随机轰炸等规则,令故事情节反复更改,选手也都高度紧张,小心翼翼。从听故事的角度,让观众难以产生观看第一季时的投入感。

  到了最终九人比赛,基本回归第一季的赛制,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观感仍然不如第一季。是选手水平不行吗?还真不是。我认为观众的心理落差都来自于节目的重新定位。

  在我看来,这个节目的真正出彩点就是选手编故事的天马行空想象力,这个节目真正的趣味性来自于选手接续故事挖坑填坑的急智。这是以故事为第一卖点的综艺节目,这不是选秀,观众的第一关注点不是选手,当节目重点变成“晋级”、“淘汰”、“厮杀”,第一季吸引人的东西也就很大程度地减弱了。

  第二季的淘汰制,原以为能淘汰相对水平弱的选手,令最终九人赛精彩纷呈,但没想到,无趣的40进9轮已经令无数观众弃节目而去,原以为精彩的九人赛也让坚持下去的观众观感平平。

  我认为主要原因就这两点:

  一、淘汰赛氛围过于凝重紧张

  第一季选手有强有弱,但都以故事乐趣为主,整体氛围自由轻松。而第二季过分注重“淘汰”、“晋级”,塑造紧张氛围,选手压力大,过于谨慎

  二、红花绿叶衬托顿失其色

  正因为进入九人赛的选手都拥有高水平,表现得也都小心翼翼,比赛没有了搅局者、放飞者,也就不会有令人惊艳的填坑。而搅局者、放飞者产生的节目效果也不复存在

  总结一下,大部分观众对谁赢谁输其实真没那么在乎,观众主要就是奔着听精彩故事来的,当赛制导致观众不能享受听故事的乐趣时,观众对这个节目的评价自然而然会下降。

  如果海选(淘汰讲述能力差、逻辑不行的选手)之后就直接分组沿用第一季赛制(强弱在一起才有节目效果),我想这一季会精彩得多。

  《故事王 第二季》影评(八):纯粹粉丝向的节目,可惜

  从设定来看故事接龙会是个蛮有趣的节目类型,然而从第一季看到现在却越来越感觉到内心毫无波动起伏。

  第一季虽然时常掺杂屎尿屁等元素,但也不乏脑洞大开各种反转的好故事,随着节目的进行选手们也发挥的越来越好,带来一些有亮点的故事。

  到了第二季从争夺40名开始,选手们实力参差不齐,观看体验可以说是直线下滑。

  本来各个选手来自不同领域,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讲出来的故事也自然不能相提并论存在实力差距也是无可厚非。

  令人接受不了的不是讲不出好故事,而是尴尬都透过了屏幕要强行粉丝滤镜大加赞赏行为

  至今看了四期概括下来大概是以下几种风格:

  1打感情煽情

  2细思极恐外加悬疑

  3文艺清新

  4看图造句的

  5谐音梗强行圆的

  6冷的掉渣的

  前三种认真讲故事的寥寥无几,看到最后几乎不记得这个节目原来叫"故事王",或许叫"谐音梗段子王"还更合适些。

  除了选手们的奇葩故事,更奇葩的是迷之评委打分环节。好不容易有几个故事讲的不错的,女团成员还要随心打分不论好坏大家强行五五开?

  如果说前面的选手有勇气成分数偏高是在情理之中,那么后面讲冷笑话造句能有20+就实在是出乎意料了。

  不知是对这个节目的期待过高而失望,还是节目的定位本就是粉丝娱乐向不在乎观看质量?

  不得不让人想起那些评委们也赞不绝口的"蚂蚁竞走十年了"等国产真人秀综艺,评分标准是什么?闭着眼睛数字就行了。

  虽然看过的综艺数量不算多,好坏尚且能够分辨

  搞笑类如《新西游记》《交给岚吧》,竞技性如《游戏的法则》《社会游戏》,悬疑推理有《犯罪现场》,治愈类有《尹食堂》《粉雄救兵》,套路满满如《人间观察》,现实意义如《白钟元的小巷餐厅》等等。

  就算是路人一个嘉宾主持人都不认识,也完全不会影响节目效果。这类综艺总是看过之后意犹未尽,过一段时间还是会想要重温。

  就算不能妄想着国产综艺比肩这些高分佳作单纯就在一个观众的角度上看,其内容是不如《狼人杀》,趣味性更不如《万万》。

  如果说第一季还能看,那么第二季只能说自己太天真,浪费了四集的时间。

  ——————————————————

  40进9的迷之规则出来后扣掉两星。

  幸运大转盘??导师特权复活??来不及答题了,大家一起来抽签,看看谁才是最强欧皇。

  建议各大选秀节目别搞什么转椅爆灯导师点评了,都参考一下这种神奇的方法,又省时省力又公平合理

  毕竟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故事王 第二季》影评(九):中间有些乱,最后还可以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看过第一季之后不久发现第二季出来了于是顺手打开看看的。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看过第一季之后不久发现第二季出来了于是顺手打开看看的。

故事王 第一季 (2016)7.62016 / 中国大陆 / 脱口秀 / 王吕叉 / 王老菊 水王

  其实这个游戏的进行过程还是很有意思的,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一系列卡牌吊胃口,让观众能看下去。

  第一季直接邀请的嘉宾参与了比拼,虽然也有淘汰的环节,然而节目里并没有什么火药味,全程欢乐的气氛。一整季都是一种欢乐祥和挖脑洞,偶尔再来点二次元群众喜闻乐见的荤段子。

  但是一整季的硬伤是,虽然大家嘻嘻哈哈欢乐的看完了,但是故事这个很重要的东西好像并没有人重视。嘉宾之间为了互相坑挖了很多坑,后来续故事的为了接上故事接着挖了又一个大坑,最后故事讲完了,但是很多在故事中出现的元素出现的没有意义。更惨的是有的故事根本圆不回来基本上就是直接烂尾了。

  两年过去了,除了山新的孩子茁壮成长,B站也在期间上市了,就像上市的小米狠抓业绩几乎抛弃了“为发烧而生”玩情怀的路线一样,同样从金山出来的陈睿也必须要想办法让逸站挣钱了,常驻B站的应该知道,人家本来是一个纯搞二次元的视频站,但是只靠情怀怎么可能赚到钱呢?那自然是不可能的。当天真的元老们还在呼喊“让徐逸回来”的时候,睿站站长陈睿同志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反正开放注册这个口子又不是我打开的,我只不过是推进一下必然的历史进程而已,怪我咯?”

  于是上市前后,为了业绩你站想方设法冲业绩,只要能吸引流量,管他什么样的内容,只要不违反七条底线,统统放进来。虽然副作用是B站现在啥都有有点乌烟瘴气的,虽然被老用户喷,但是这都是为了你站的生存。

顺便提一点与本文无关的:像什么内容低俗的抖音快手营销号换上某个番的角色当做头像就可以大获点击量吸引众多中二直男观看投币点赞推荐,但是直接从抖音快手上搬运视频过来就是不行,支配被喷垃圾营销号X出去。从这一点上看B站的子民还是很矛盾的,一方面玩着二次元的软色情梗,包括比利王等等㚻片元素大肆横行,另一方面又在让营销号X出去。是的,玩二次元的东西就不叫炼铜癖,那可是角色扮演,读书人做这种事,能叫那啥吗?

  当然事情也有好的一面,放映区大量正版纪录片电影电视剧加速上线,也确实赢得了很多好评,尤其是《亮剑》,一提到亮剑就让人想到二营长的意大利炮,一想到意大利炮就让人感叹李云龙和秀芹这一对的凄惨爱情故事,一提到一对儿,就让人想到量词“两”,今年下半年……两开花。

  于是在山新的孩子应该能打酱油的两年后与睿站冲业绩的背景下。第二季在去年下半年推了出来。

  为了让这一季的质量高一些,不像第一季全称松松垮垮的,这一次策划人与李诞所在的公司合作,找了很多业余或者专业的艺人与几个知名老用户参与竞争,结果就是最后进入决赛的三个人也只有老番茄一个站内老用户(生拉硬造出来的什么睿站大联盟, 除了带头的老番茄,其余人真的是很弱),这个节目除了开场动画基本上与“二次元”脱离了联系。这么大改的结果是,第一季的致命伤算是改了,初赛选拔的部分确实是很精彩,“全全全全是鱼”到现在也是在脑子里挥之不去。

  初赛后期为了让故事有逻辑性,很多选手讲的故事又臭又长,没有前几集好看了,进入复赛刚开始也是差不多的毛病,选手来不及抓重点就框框的铺开叙事,结果就是故事太长没有趣味性,不怎么追剧或者就是图个乐呵的肯定不会再看下去。

  不过经过层层选拔最后一集还是算是可以的,真没想到第一季一个故事也就能说个二十分钟,到了第二季最后一集经过剪辑能撑到90分钟,单论时长我倒是觉得没什么。经过层层厮杀,进入决赛的三个人谁也不是吃素的,互相挖坑的同时还能让故事具有趣味性,让观众不带快进的看下去,节目组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

  这一季最大的问题在于从节目组到选手评委没几个成熟到完全把控这个节目的,我自然可以说一句“给节目组一点时间”,可是我不过是平时生活疲惫之后想搞点闲暇娱乐的观众,我只是想说,中间的那几集真乱啊。

  提一下三个评委:使徒子李诞冯薪朵,第一个是上一季过来的,延续了上一季的基因顺便让故事具有逻辑性,第二个就是为了让故事好笑嘛,兼具合理的因素,虽然人家酒后搞事情但是不耽误人家讲段子上节目嘛,第三个……前期就是花瓶啦,后期倒是不错,我不粉女团,对后期自己笑到女神人设崩塌的事情表示没有看法。使徒子虽然并没有强行追求逻辑,但是他的标准在前期飘忽不定,甚至于他自己也没有发现。冯薪朵表现起来还可以,平心而论不像是没有主见,不好也不差。李蛋虽然没有深处的东西,但是carry这个小节目肯定是够的。

  《故事王 第二季》影评(十):只要我笑得够疯,你就截不到清晰的我

  有一种人啊,虽然你天天在微博上转发他的沙雕漫画。

  每天起床第一句说的就是他的名人名言。

  甚至对她的歌比对凤凰传奇都熟。

  但还真未必见过TA本人。

  当然了,没见过甚至不认识都无所谓。

  你只需要知道这三个极其不靠谱的人去了同一个极其不靠谱的节目当评委。

  著名脑洞漫画博主使徒子

  H48成员冯薪朵

  和李诞

  并且节目全程都是这样的

  这样的

  而屏幕前的我是这样的

  就可以了。

  所以这个节目又名《只要我笑得够疯,你就截不到清晰的我系列》

  这一笑就笑出了一档最近频繁被小哥哥用来下饭的综艺。

  故事王 第二季

  是的,请不要被不靠谱的嘉宾阵容影响。

  这不是一个主题比较丧的美少女漫画比赛。

  这是一个“看emoji讲故事”,和“把句子中空出来的部分补充完整”的“伪语文考试”。

  参赛选手也不是手握铅笔袋准备考试的一年级花骨朵。

  而是无数朵已经在B站盛放的“娇花”。

  什么b站男团GAME厂牌,河北首富花少北,家境贫寒大忽悠,动手动脚允星河。

  甚至还有怪异君啊,唐马儒啊。

  不认识依然没有关系,因为只要你经常泡在小破站,就一定看过他们的视频。

  并且....这群人的脑洞比黑洞还大就对了。

  所谓脑洞比黑洞还大,就是看着一个emoji都能给你讲出10级海啸的笑果。

  示例如下:

  老鼠、雪人、一家人、糖葫芦、举手这五个元素你能联想到怎样的故事?

  下面这位致力于参加各种节目海选的小姐姐的答案,让我一度怀疑我是不是选了五倍速。

  我还没有反应过来,故事就结束了???姑娘你是火星来的吧???

  下面这题则让我意识到了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个拳头加一个钓鱼竿?

  我觉得这题很难,但是下面这个长得酷似周杰伦的选手让我怎么说呢,哭笑不得。

  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小明从小就口吃。

  有一天他来到池塘边,很惊讶地喊道“全全全全是鱼呀“

  谐音梗都可以?!

  求求大兄弟别秀了,我脑袋一时跟不上。

  还有脱口秀培训老师赵有成讲的关于萝卜精跟肚兜的故事,我反复看了三遍,“看图说话”跟“填空答题”用一个故事串了起来,我真的服,此处就不剧透了,自己观看效果更佳。

  虽然我个人对b站up主们的期待很高,不过可能up主们都没有舞台经验,也不是专业出身,有的还忘词,所以排名上都没有专业说脱口秀的高,甚至有的还濒临淘汰边缘,不知道后面节目会不会上演绝地逆袭的好戏,有点小期待。

  之前听说过一句话“脱口秀,满足了我们什么?在这个所有问题似乎都可以用表情包和俏皮话解决的年代里,观众期盼的不是解答而是笑声——表达欲膨胀了,观看者却仍然是“孤独”的。“

  《故事王2》比赛形式非常简单,“看图说话”、“填空答题”,之前说过我被代入到小学语文考试现场真是一点不夸张。

  在选手思考的时候,我也会不自觉地在想,如果我去答这题,我会开什么脑洞,甚至还将选手开的一些脑洞做成了笔记,这些脑洞结合弹幕观看更佳。

  脱口秀的灵魂,其实就是态度。

  没有门槛,每个人都可以展现自己的脑洞跟思想,想必《故事王2》势必会为中国脱口秀注入一股新的力量,挖掘一批有潜力的新人。

  当人们回顾历史的时候,2018年极有可能成为中国脱口秀元年,入股不亏哦,反正我已经成为b站男团GAME的颜饭了~

  想看这档节目的,B站有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