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她》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她》经典读后感10篇

2019-09-12 23:5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她》经典读后感10篇

  《她》是一本由乔叶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21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她》读后感(一):在未知的自我形态

  总说人性是最复杂的,没得边界,没得琢磨。读到这本书,让更深悟到人内心不可捉摸,和作为千面不同的自我意识个体,每个人思路行为在未知的空间中不断变化,让人无法推断,又着迷深陷。

  乔叶,女,河南省修武县人,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员。河南作协副主席创作十余年来,出版散文集八部,长篇小说一部,中短篇小说若干。这本《她》是她众多散文集中,我最爱的一本。

  第一篇,写漫无目的的徒步,给生活新的出口和见识,我就如同跟随主人公一同,经历了见闻奇特的十几个小时经历田间地头,走过大路小溪,看你不曾看到的风景体会慢下来的乐趣。他们途中提到的云水和尚,为了一个梦徒步从安徽九华山走到山西五台山,还要再走到南海复命。说是信仰力量也好,我更愿意相信那是信念的力量,给自己一个坚信的理由,做你想做的事,就算没有十足的理由。菩萨都会知道

  “ 你的心里有没有一个一直恨着或是爱着的人,有没有一个不愿意与别人说的秘密,有没有一种羞耻感只有你自己知道?我有,但是不能告诉你。”当代文学作品文革影子依旧在,也许是因为8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影响深远了。

  在早期的写作中,乔叶表示像刻意隐藏自己小说地域特征一样,写女性时,她也希望自己是中性视角,有意淡化女性痕迹。但是近几年,她觉得作品中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河南元素,越来越鲜明性别立场。其实这是一个必然回归过程。她也深刻认识自身的性别处境,把自己作为认识女性的一个窗口,探索表达她们的困境梦境心境

  《她》读后感(二):女人

  《她》,这本书只能用真好来评价。读完以后感触非常的多。本书的作者是乔叶,《她》这本书收录了一些女性题材作品集结。 令我感触非常深的有很多,比如说妊娠纹》这一章,读完真的是不知道怎么说了都。因为作为一个女性生孩子这种事,大部分来讲都是避免不了的。之前也没有那么多的感触,但是在已经怀孕的时候,看着肚子天天的大起来,那种感觉是无法用言语描绘的。虽然说孩子已经4岁了,但是肚子上的伤疤一直都没有好,是剖腹产。 这是一本可以写的女人心里边的书。 另外还有一个故事叫《零点零一毫米》,这个故事作为女性的我来讲看完甚至我觉得有点恶心。 这里面的女主人公,“偷情”以一种近乎于扭曲的方式呈现出来。首先她的年龄已经不小了,已经出现了衰老可能和自己的爱人也没有了过多激情。但是这也完全压不住其内心的欲望,有一次在商场购买安全套,搭车回家的时候,遇到了年轻司机骚扰可悲的是她竟然默默的承受了。或者说她的内心正在欢喜,像她这个年纪,可能她巴不得有这么年轻的男人,来享用她的身体。 难道这个时代的女人真的就不需要守护忠贞吗?甚至还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感到沾沾自喜。 另外一个故事《黄金时间》这个故事让我看了非常的可怕。因为现在的我也已经为人妻母,和自己的爱人虽然说平时有小吵小闹,但是总体来讲还是比较好。真不知道当甜蜜过后,人到中年,我们也会不会成为这样,是希望对方去死。 在故事当中,夫妻二人的婚姻已经进入了名存实亡阶段,当生病的丈夫栽倒在卫生间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去救他,而是在他迈入死亡门口的这一段黄金时间,我应该去做一点什么? 枕边人是我们一生最亲的人,是可以去共患难共享福的人。但是有多少人却心怀鬼胎,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去,这样的婚姻还不如早早散开的比较好,免的给予对方更多的伤害。 《她》这本书里边有描写人身体、肢体的也有描写女人内心欲望的。把女人从全方位进行分析。在读的时候能够让我们更能了解女人,也更了解我们自己。 9个女人,9个不一样的故事展现人生百态。看完以后,哭过,也笑过。非常崇拜作者乔叶,之前也会关注她的一些作品。她的写作风格别具一格,没有用很多华丽词语修饰平平淡淡的却表达出了惊心动魄的故事。 读她的文章,给人的一种感觉就是她能给予文章赋予生命,读起来感觉这是一篇有灵魂的故事。

  《她》读后感(三):《她》:读着乔叶的文字长大的

  读着乔叶的文字长大的。哈哈。

  初中的时候在远山,那里没有书,是读不到乔叶的。

  所以是从高中开始读的。读高中就从小山村出来了,到了“大地方”——一个贫困县。我读的县一高,照例学校是没有图书馆的。但是能读到乔叶了,因为有些同学有课外书,我都会想尽办学借来读。有时候借同学的书人家限制了时间,为了读完,不惜在课堂上作弊:我有高招,就是把课外书夹在课本芯里面读。

  于是读了许许多多的乔叶,一般是《读者》《青年文摘》之类的杂志

  她的文字读来很舒服,她可以准确的把自己的情绪传递给我。

  我觉得那文字极轻松,很富有情感,有生活中味道,有深深浅浅人情世故,也有人文情怀

  读的时候,觉得她一定是一个美丽的像花一样的姑娘

  写着她眼睛里的世界和她心里的故事。

  那样的文字极美丽。

  二十年后,我又读到了《她》。文字仍然轻灵自由,与一个人走路去开封,从郑州出发,一跑随意的交谈,自在畅想。那些对话里面没有什么故事,那两个中年人也极淡定规矩,就是把一个极端的行走故事,和一路上的令人难以置信的过程,平淡记录了下来,表达出一种“宁静致远”、“性趣相投”的幸福感

  ——能遇到一个不需要解释,不需要紧张,不需要追问,却又彼此懂得,彼此放松,彼此愉悦,不设心防的走一程的知交朋友,是真的很幸运很难得。爱好相投,又彼此嘉许,能从对方那里看到光,欣赏到不一样的风景和情怀,这一程便不会白走。

  每个人都有一个世界。

  搓澡工也有《良辰》。虽然工作辛苦,但是也可以苦中作乐。《良辰》把人物都写得特别鲜活,跟活生生的站在面前一样,作者用简单的文字把她们的世界清晰展开了,你可以看到她们简单的日子,和内心里的渴盼。虽然不容易,但在生活的大海里,也有着鲜活的另一面

  作者的视角是很辣的。透过《良辰》的搓澡工,把一些不同类型的人物都带进来,精准的找到她们的特色,然后细致入微的把人物们的世界都带出来了,文字也变得特别丰富起来。

  读乔叶的文字,你不会觉得累。

  你很快会找到共鸣

  还会觉得写得真好,特别真实,又特别的丰富。人物都极鲜活,生活也极简单。

  然而那简单里面,有很深很深的生活中的不易。虽然作者不说,但是她特别懂得映衬。如果直白的说出来,你会找不到感觉。让乔叶带着你的眼睛,带着你的心灵,一步一步的深入到她的文字海洋之中,去感受那里面丰富的生活感受。

  也可以在乔叶的文字中找到轻松,找到理解,找到一份适意。

  她就是《她》,透着生活气息,却又揭露着生活的另一面。

  《她》读后感(四):“她”的突围

  乔叶的短篇小说集《她》快读完时,我才突然发现,这九个小说中的九个女主人公,都没有姓名,这不太寻常

  从文化意义上讲,被给予命名,乃是存在标志。作者如是操作,恐怕不是巧合,而是试图表达女性的某种普遍焦虑,亦即女性的存在,不是自在自为的,而是要被外在(绝大多数时候是男性确认的。宏观上,这是权力分配历史性不公的当代延续微观上,这意味着,女性不能“合法”地拥有自己的身体和伴随而生的欲望,她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自我阉割,以期与周遭的结构相配。

  《她》的故事,某种程度上,就是女性与自我身体和欲望的搏斗史,突围战。

  《妊娠纹》中,女主人公自怨自艾审视自己的身体,并反复纠结于它的不完美(在其他几篇小说中,比如《良宵》,也有这样的桥段)。这具不完美的躯体带给她的羞耻感,甚至阻挠了她将婚外偷情付诸到真正的阶段。如果将偷情视作女性身体解放反抗庸常生活的某种精神性行为,那无疑女主人公的反抗是失败的,原因在于其深层的自我厌弃。对女性而言,身体是高度物化的,对外展示的,附着其上的性的价值亦取决于此。女主人公拒斥对偷情者完全地袒露身体,是对身体物化价值的进一步肯定。身体,不是从属于自己的享乐之所,驱使之实,而是一尊巨大压迫外物

  《零点零一毫米》中,女主人公的“偷情”以一种扭曲的方式呈现出来。她深陷庸俗生活,婚姻半入坟墓年华衰老等等。在一次商场购买安全套,搭车回家途中,遭遇年轻的司机性侵。恍惚间,竟默默承受之,“如果不是这样的事,她恐怕再也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么年轻的男人了吧?”,甚至拿出安全套给侵犯者。就小说提供的动机而言,女主人公似乎并不具备充分的理由去这样扭曲地处理危机事件,有待斟酌。但如果循着上述的思路去理解——女性的欲望竟要借助如此极端的境遇才能合理”地释放,即保护自己不遭受更大的侵害。这是怎样的一种状态!然而,丈夫经她之口得知后,无论如何接受不了这一事实,她觉得离婚的日子也许就在明天了。在丈夫心中,妻子的身体的忠诚关乎自身男性尊严的确立。一旦妻子的身体被入侵,自己也似乎摇摇欲坠了。结尾,女儿提到课堂上听外教老师外国女人出门总在包里备着安全套,以防有歹徒。丈夫不吭声离开,女主人公说备着吧。女儿分别用“封建”和“开明”来形容父母。虽是玩笑话,但似乎也指向了女性困境的历史渊源。雷峰塔已经倒掉,但它对女性身体的压迫力仍然存在。

  《黄金时间》中,男性和女性,夫妻之间的对抗,更加惊心动魄。婚姻进入名存实亡的阶段,眼看着病入膏肓的丈夫栽倒在卫生间,妻子却在思考他抵达死亡的这段“黄金时间”内该做些什么。不得不说,乔叶对中年人的婚姻真是彻骨的悲观。而女性在逃离意愿上,要远远强于男性。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两篇吧。《走到开封去》和《深呼吸》,这两篇被置于小说集的头条,不是偶然,在我看来,起着结构性作用具体来说:

  《走到开封去》中,女主人公的生活困境是不具体的,她似乎是无来由的要暂时地脱离家庭,脱离周围熟习的一切,走到开封,至于为什么是开封,理由似乎也不明朗,就其行事和说话风格,她有少年的气息,尽管已经成家。我将这一篇小说看做乔叶对女性命运的抽象隐喻——执着的逃离,无目的漂流。小说中提到的那个苦行几十年为菩萨传信、复信的和尚,单纯呆傻触动了女主人公。和尚的苦行尚有信仰为坚实后盾,而女人的“出走”却是无从着落。何者才是女性安身立命,足可凭依的信念?

  《深呼吸》似乎给出了一个模糊回应。这是九篇中最特别的一篇,大体而言,这是一部年代戏,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小说构筑了两个对立的空间。日本女人幽静祥和小院和男人主导烽火连天战场。女主人公,也是抗日战士,误入日本人的庭院,为逃生劫持屋内日本女人的孩子,不料追兵赶上,危急关头,日本女人给女战士换上和服,谎称其为自己的妹妹,骗过盘查的追兵,并护送她安全离开。双方建立微妙的情感。日后,女战士一直携带日本女人赠与她的和服,以致“文革”时被冲击,和服被烧,她还留着残片。这个故事在目下抗日神剧横飞的年代,大胆而又新颖。用女性神话颠覆了男性的战争神话,甚至是家国大义。两国敌对血海深仇,在女人对女人美好的情感下,似乎都轻盈起来。这个故事里,日本女人近乎圣母形象,她给孩子喂奶,正是这一下,劝退了怀疑士兵。而女战士,是一个失去了丈夫的失意女性。作者这里似乎是在构建女性乌托邦,用真情换真情,抵御风浪

  《她》读后感(五):《她》:九位不知名女子隐秘内心,折射万千中年女性成长之路

  “当一个人不能拥有的时候,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记。 生命只是一连串孤立的片刻,靠着回忆幻想,许多意义浮现了,然后消失,消失之后又浮现。 我终将遗忘梦境中的那些路径山峦田野,遗忘那些永远不能实现的梦。” 这些唯美清新句子,并不是来自于什么青春美文,而是二十世纪全世界重要的鸿篇巨作《追忆似水年华》,法国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以其出色的心灵追索描写、宏大的结构、细腻的人物刻画以及卓越的意识流技巧而风靡世界,特别是意识流运用,奠定了他在当代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意识流,从此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学表现形式,受到了各国作家的青睐。具体到作品,意识流文学泛指注重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文学作品,既包括清醒的意识,更包括无意识、梦幻意识和语言前意识。 《她》是我国女作家乔叶,运用意识流元素创作的一次成功尝试。《她》中集结了九篇乔叶创作的女性题材作品,收入《良宵》、《妊娠纹》、《黄金时间》等优秀中短篇小说。每一篇中的女主人公“她”,皆没有姓名。乔叶通过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和流动的意识剖白,完整展示9位不知名女性的隐秘内心,呈现她们的心境、梦境、情境,引导并启发读者探寻当代女性的生存与精神困境。

乔叶中短篇小说集《她》

  一、出发与行走,是女性一生的课题 在《走到开封去》中,主人公“我”突发奇想,要从开封走到郑州。当她需要一个伴儿的时候,却发现很孤独。老公、儿子、闺蜜都不靠谱,没有人理解她,没人愿意与她同行。于是,她选择了一个在饭局上认识的陌生男子。 这个人不问她“为什么要去?”也不问她“去干什么?”话不多,只是彼此同路,一起往前走。他们从清早走到傍晚,依然没到达。 男子讲给她一个故事,“傻到令人揪心的云水和尚”,给观世音菩萨和文殊菩萨送口信,一生不停行走,来来回回,置生死于度外。“她”坐地上突然恸哭,男子安慰她:“死在半路也不要紧,菩萨都会知道的”。 乔叶没有再写行走的结局是什么?“我”为什么要哭?背上那层浅浅的金,有什么含义。小说戛然而止。她只是用这段40公里的路程暗喻女性的一种自我突围和逃离。故事中的主人公有什么困境,情感还是生活,文中没有交代。但是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中,处处弥漫一种迫切,一种固执,一种孤单,她需要走,她必须走。为和尚而哭,我理解是为信仰信念而哀伤,在理想和现实的夹缝中,坚持何其艰难。

出发与行走,是女性一生的课题

  谈到中年女人的生活状态,我身边一个朋友这样描述: “望向身后,无一人可依靠;望向前方,无一处值得奔赴。曾经依恋的情感通道一一关闭。所有的情绪,只能调到静音模式。外表热闹,实则自闭茫然”。 乔叶以她自身丰富的阅历和敏锐的感受力深刻体察到“中年女性”这一普遍困局,用《走到开封去》传达出她的人生观点:重新出发,寻找出路。出发与行走,这是女性一生的课题。人生就是不断遇到困局,又不断突围重生,再被困再重生的循环。人活着,从来没有一劳永逸的归宿,这是活着的烦恼,也是活着的幸福。 二、历尽沧桑,穿越生死,善依然是最令人心安的生命底色 在《良宵》中,“她”是个不幸的女人,年轻时飞蛾扑火,不顾家人反对,执意嫁给喜欢的男人,却不曾想人到中年丈夫出轨提出离婚。在分割财产时,丈夫恩断义绝,奸诈狡猾转移隐匿钱财,留给她一个烂摊子,万念俱灰中,儿子还在等待她抚养。 无奈之下,她走出家门,辛苦谋生。上午去做钟点工,下午去超市卖菜,晚上去澡堂给人搓澡。儿子偷钱、逃学、痴迷网吧,成为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割腕自杀,被母亲相救。

人生有时候,就是自我内心的决斗

  生活仍然需要继续,她拼命赚钱。在一个晚上搓澡时,遇到一对母女。从小女孩的对话中,她发现这就是他丈夫的新妻,曾经插足破坏她家庭的第三者。她恨她们,在短短一个搓澡时间内,她的内心经过了回忆、斗争、抉择,无数惊涛骇浪,设想了千百种报复对方的办法。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一个人内心善与恶的决斗,她终于什么都没做,在母女遗失玉镯走出浴室时,她叫回她们,归还玉镯,获得内心平静。 她的抉择,让我们看到,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女人精神上的自我成长史。陷入生活泥沼中如何自救?印度哲学家吉杜•克里希那穆提一生都在致力于引导人们认识自我,用自性的光明照亮自己。乔叶在《她》中所传达的思想观念,与此不谋而合:“她,一定要自己身上有光,不要想着去借光”。命运无法选择,但是善恶美丑可以选。“良宵”代表着美好的夜晚,寓意由善良坚强等美好品质所带来的人性之光,照亮原本黯淡的生命底色。

女人,要学会用自性的光明照亮自己

  三、枷锁之中,绝望背后,拒绝新生只能走向毁灭 在人性的表达与探索上,《黄金时间》和《零点零一毫米》比起其他篇章,更显幽微尖锐,两者聚焦的都是中国式婚姻“无性夫妻”之间悄无声息又无处不在的矛盾与女性欲望。 在《黄金时间》中,作者通过女主人公的意识流动,把其间的窒息感、绝望感表达的淋漓尽致。“黄金时间”是指一个女人等待丈夫死亡的三个小时。她明知脑出血患者抢救关键是三小时之内,却在丈夫发病后,关上门,静静等待三小时过去。她想彻底摆脱丈夫,也想摆脱之前几十年的生活。 结婚不久她就知道,他们从来不是一路人,无论是生活中的卫生、消费习惯还是情感理念,又或者夫妻生活,没有任何默契。他们无法沟通,她心里的想法稍有流露,只会换来一个字“贱”。 爱情的绝望导致她的封闭,她宁愿压抑自己的情欲,也不愿让丈夫靠近。长期无形枷锁,她心理扭曲,眼睁睁看着丈夫死亡,以此换取自由。丈夫的死亡,看似是她的解脱,其实也是她的毁灭。因为这一刻开始,她彻底失去了作为人的最后良知和后半生的灵魂安宁。

拒绝重新开始,只会把自己的人生拖入无底深渊

  《零点零一毫米》中,丈夫身体“不行”导致心理失衡,夫妻矛盾丛生。“她”在购买安全套归家途中 ,被出租车司机强暴。向丈夫坦白后,被质疑:为什么不拼死反抗?为什么在歹徒作恶时,要递给对方一个安全套。在自身欲望煎熬和丈夫精神虐待中,“她”被凌迟。下定决心离婚,终又被周末归家的孩子打断。 已经死亡的婚姻和感情,都需要新生力量的救赎,这也印证了《走到开封去》中的理念:出发与行走,是女性一生的课题。拒绝重新开始,只会把自己整个人生拖入无底深渊,陷入黑暗,甚至人性扭曲,走向毁灭。 四、幸福的真谛是平实和克制,真正的自由来自于自重自爱、自立自强 《妊娠纹》中的“她”,不同于其他苦命女人。相反,她拥有着师太亦舒笔下的理想生活:“身体健康,略有积蓄。丈夫体贴,孩子听话,有一份喜欢的工作”。但是,她仍然不满足,年龄流逝带来的虚空感令她无所适从,她想通过“偷情”尝试一次对人生的“叛逆”。 男子“苏”的出现,满足了她精神世界的渴望,语言上的缠绵和热烈令她沦陷。在最后开房,实质关系发生前,她却因为肚子上的妊娠纹自卑不已,心理上的障碍无法克服,最后悬崖勒马,回归正常生活轨道。 文中看起来是“妊娠纹”阻止了她的荒唐,实质上是她内心残留的道德感,羞耻感终止了不轨行为。在《妊娠纹》中,乔叶很巧妙利用“她”的视角,剥开了以苏为代表的中年出轨男人的小伎俩、小算盘、小心思,并以此警醒中年女性。 其实,人到中年的幸福,不是来自于婚外虚伪的温情、刺激、新鲜和浪漫;而是夫妻双方良好的沟通,真诚的经营,需要懂得理解、知足、克制。真正的自由,不是情与欲的放纵,而是女性自重自爱,自立自强,任何时候,都能拥有主宰命运,把握命运的能力。

真正的自由,不是情欲放纵,而是拥有主宰命运,把握命运的能力

  “她是谁? 她,是你,是我,是每一个活得是自己的人。她孤独又强大,她痛苦又诚实,她聪明又敏感,她想要人格,她想要爱,她还想要终极的自由。” 读完书,才真正理解“她”的含义,确实“她”就是你我,是现实中每一个渴望幸福,渴望自由,渴望自我,不肯妥协于年龄衰老困境,不肯在生活的麻木倦怠中绝望死亡的女子。 感谢乔叶,用深情细腻、血肉丰满的叙说,触动每一个中年女性的隐秘内心,让我们从众生中看到自我,一路探寻一路成长,明白当下生活的锐利分析,接受命运考验,走出外界和自我设限,抵达人生圆融通透之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