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李尔王》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李尔王》观后感精选10篇

2019-09-19 23:4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李尔王》观后感精选10篇

  《李尔王》是一部由Jonathan Munby执导,伊恩·麦克莱恩 / 乔纳森·贝利 / Kirsty Bushell主演的一部英国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李尔王》观后感(一):伟大演员才能戏剧拥有灵魂

  满分的戏剧,因为伟大的作者莎士比亚,也因为伟大的表演者伊恩.麦克莱恩。

  李尔王的演出长达4个小时,没有一分钟是浪费的。时间在这个魔法舞台上被演员驾驭的像工具一样,同样的五分钟可以是五年时间浑噩无知中的匆匆略过物是人非,也可以是暴风雨中无尽无垠的哀痛啜涕。

  虽然很想认真分析莎翁对剧情设计精妙绝伦,就像DNA的双螺旋结构一样,一切的人物事件善恶甚至结果无一不是两张对比的——就像很多红学家喜欢分析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时明暗线和正话反说的结论,莎翁的这部剧主要人物并不多,但他构建复杂庞大一点都不亚于国家间的战争,这是王与王的斗争,这是李尔暮年最后的爆发,这是一颗恒星散去最后光芒时的坍缩,这也是无法去分析它文字魅力所在。它的魅力是戏剧本身的魅力,作为观众的我,在哪最后一刻已经被黑洞吸入,情绪是这舞台的一体,而这才是看剧的高潮那刻,毛发身心战栗

  或许等我从剧情中出来时,我会理性膜拜和分析这部伟大的作品,但这一刻我只庆幸,我是独生子

  《李尔王》观后感(二):《李尔王》短评

  安排了半年的《李尔王》,这次终于安排上了。NTLive虽说效果肯定不如现场震撼,但是对于演员的细微表情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伊恩爷爷的李尔王值得所有赞美!在八十岁的高龄出演一出四个小时,中间还包含大量淋雨的戏份的戏,本身就非常令人尊敬更何况伊恩爷爷将这个角色诠释地如此出色,演出了李尔王老年的昏庸任性悲凉

  全剧基调压抑,李尔王老年从万人瞩目的君王跌落谷底,无依无靠,被自己的两个女儿欺骗背叛,看得时候让人感觉特别揪心。李尔王为自己一时的昏庸付出惨痛代价,让自己的家庭和自己,以及自己的国家,同时濒临瓦解的边缘,但是李尔王在最后时刻认清了自己的愚蠢幡然醒悟后和小女儿一同死去,而大女儿和二女儿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全剧还有一个泪点在于埃德加父子,他们相继落魄,却相守相依地度过了父亲最后的时光儿子对于拯救父亲付出的心思很让人动容,父亲因为自己的忠诚,被人陷害地挖了眼睛,同时也认清了谁才是真正正直孩子。和李尔王的经历不谋而合

  值得注意的是本剧有不少血腥桥段,而且时间很长,不适儿童观看。

  《李尔王》观后感(三):2019年7月7日必须记述发表的文字

  全程拜倒在演技炸裂的伊恩脚下,“伊恩·麦克莱恩完全掌控了舞台”。刚愎自用时的为所欲为;众叛亲离时的赫斯之怒;家破人亡时的歇斯底里,老李尔晚年的三种人生状态被伊恩近乎完美演绎诠释的无懈可击。西妮德·库萨克所饰演的肯特女伯爵可谓是本剧中最为颠覆性的角色,忠臣肯特由女性饰演这一人物形象设定打破了传统观念桎梏,如此大胆尝试产生的效果就是给予了本剧以更大的张力吸引并进一步震撼观众。除此之外,其他演员们的表现也都可圈可点,高纳里尔和里根的蛇蝎心肠;爱德蒙的居心叵测;葛罗斯特的竭忠尽智;尤其,真的有被本剧中爱德伽的肉体与演技惊艳到……然而,唯一的败笔或许就是小女儿考狄利娅。在此并不是因为种族色彩缘故,而是演员对于作品的理解和角色的塑造的确乏善可陈,对于本剧而言,充满了极大的不和谐因素。为了政治正确牺牲艺术实则是对艺术莫大的侮辱。就戏剧本身而言,《李尔王》作为莎翁的四大悲剧之一,其广为人知程度或许不及《哈姆雷特》,但涉及家事政事宏大布局深邃人性透视将这个故事讲述的最为悲惨权力斗争的结局是一个家族的覆灭。跨越四百多年,那历历在目的血与泪,仍旧能够唤醒人类内心深处悲恸,折射我们扭曲失真的灵魂,这便是莎士比亚的伟大之处!

  《李尔王》观后感(四):透过一尺极端,窥得一丈人性

  从古至今帝王家族都难享普通人家的安逸亲情。集权利财富于一体的同时,必然面对更加极端的冲突:嫡庶之争,手足相残。

  人说“伴君如伴虎”,一则因为当“君”成为君,而不仅仅是“父”或“夫”的角色时,首先他必然比别人更敏感,更多虑。“进入家门时,把工作关到门外”这句话,对他们不成立;一则因为一旦你触碰到这种手握重拳的人,他反手即可置你于死地,比如本剧中因为拒绝夸赞顺从李尔王,而触怒“圣怒”,被放逐的三公主和肯特;

  那我们一非皇族,二非国戚,为什么还要看莎士比亚这个时代的人编排皇室狗血剧呢?

  因为,从极端里最能窥视到最本质东西。就好像人类学家研究史前文明,为的是知道外界文明的约束失效时,人们遵从最原始冲动,会如何做,如何说?那才是最深深处的人性。无法琢磨,不可变更,不以外界意志转移

  君主或者说财阀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手握权/钱,道德法规等对普通人来说,可以称之为“犯错成本”的东西,于他们而言震慑力小得多。那我们身边是不是也有类似特质的人?在与这群“特殊人群相处时,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性,对我们达到沟通目的/保全自身来说至关重要

  用日常推演出极端,从极端窥探出日常。跨越特定的时间、地点仍能运用于日常,即是经典之为经典的力量

  《李尔王》观后感(五):李尔王是真的老年痴呆?还是在考验女婿?(优缺点评析和几个不一定对的小想法

  四星半九分。

  优:

  1.长达四个小时的耗时耗体力演出伊恩全程演技炸裂。

  2.小剧场版本的设计,包括服化道的设计都非常好,完全拉进观众的距离,增强代入感。(我看的版本是小剧场放映版)虽然参演人数并不多,完全有史诗感的体验

  3.莎翁悲剧作品之一,剧本还是有相当强大的戏剧张力的,尤其是单凭谁能讲更多的彩虹屁谁就能分到更多的领土作为开头,很有荒诞色彩。

  4.通过肢体或者语言上的小变化,在不改变原意的同时抖几个小包袱,很讨人喜欢。

  5.埃德加化装成了poor Tim之后近乎全裸,脸和肌肉都好帅!(⁎⁍̴̛ᴗ⁍̴̛⁎)

  平:

  1.加入了现代背景改编片头法国和英国均用现代国旗,英法大战时拿的均是热兵器,另外服饰上也有相应的改变,但这些均不影响剧情,不太明白改编背景的意义

  缺:

  1.莎翁的剧本虽然有相当大的戏剧张力,但是放在现在来看,逻辑上的转折处理比较生硬

  2.黑人三女儿让人有点跳戏?演技也让人投入不进去。

  #几个想法,不一定对

  1.最开始演法国国王的那个黑人演员是不是群演100个骑士唱歌的时候也出现了?

  2.记得原来看书的时候就有人在讨论原著中的李尔王能办出这种事,是不是其实只是因为得了老年痴呆?

  3.会不会夸奖和分领土都是个噱头,老国王始终最爱三女儿,他打从一开始就想让三女儿找一个值得托付的人?即使她一无所有,即使她真实坦率胸无城府,也能够接受她的一切,给予她爱和关怀的人呢?当然,老国王选择这种方式考验女婿的时候显然没有考虑到后面的问题大概真的以为大女儿和二女儿可以给自己颐养天年来着…

  《李尔王》观后感(六):为什么李尔王是一个悲剧

  天下皆朕之王土,吹彩虹屁吧,寡人看心情分一分国土就罢了。

  莎翁的剧真的是,历经千年依然魅力不减。剧本里删去具体的时代内容套上现代的外壳本色却依然璀璨夺目。可以预见的是,时间改变的只是环境,人性是不会变的,直到千年以后莎翁的剧大概依然会高朋满座

  以前读不懂莎剧,也理解不了什么是“悲剧”。自以为是用自己肤浅经验判断情节的逻辑,看不懂道不破只觉无趣,直至今日才些许读懂了些莎翁凝练的剧情下那些灿烂诗句

  李尔王上来就分国土的这一段,已不觉得突兀,无所谓他分不分,什么时候分,“分”这个事宜是必然会发生的,又何必苦苦追究其出现的缘由呢。

  看完全剧我哭成泪人的有两个地方,第一个是下半场刚开幕,埃德加和老父牵手时已经热泪盈眶,到最后两位迟暮老人颤抖着在田野里相拥,阳光是如此和煦,各自经历的磨难在此刻都烙下了深刻印记,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生不如死的折磨故友重逢,如何能令人不动容呢。

  最后李尔王抱着已经往生的三女儿,悲怆地倒地而去,这位年迈老人的一生所经历的苦难终于画上了句号。没有人忍心再叫醒他。

  我理解了人生中就是一场悲剧。明白这漫长的生命从开始到结束都是一道这宇宙中最大的哲学题,当局者迷

  但这样的人生还是有很多值得做的事不是吗?

  像最后埃德加所说的,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

  几个小备注

  1、三女儿的演出真的,我个人觉得很不ok。

  2、印象很深的台词大意是:罪恶披上了金灿灿冠冕堂皇外衣,被金钱和权力包裹之后,居然就可以被美化和接受吗?

  3、赞美埃德加的演员,承包了我的泪点。

  4、导演的舞台调度非常出色。

  《李尔王》观后感(七):一种回顾:离开与返回

  今天是我第一次看莎士比亚的戏剧《李尔王》,无论从何种艺术载体上,都是第一次接触。在oms剧场营造独特氛围里,通过大屏幕记录完整戏剧表演而非宏大的电影场面体味《李尔王》,毫无疑问会有很多新奇感受,而这个感受毫无疑问也源自戏剧版本身的特色,那就是演员本身充足激情,和细腻展现,以及强大的交互性。 此外,任何一个丰富的作品,不仅其本身具有丰富性,更重要的是,它有很多接口,可以让不同的人基于自身经历而生发触动,产生强烈的共通感,也可以让同一个人从其中引申出多种面相思考,以及对于人性的深刻体察。《李尔王》戏剧版毋庸置疑成功的,现场的感染力也大概率强于我们这种隔着屏幕而感受到的。 单就内容本身而言,李尔王在老年的糊涂状态所引发的一系列悲剧,进而延宕开的众多人物命运的转折,都有其深厚的人的根基,是一种命运般的报复,《李尔王》作为戏剧本身,只是将这种根植于每一个人物的出身性格等各类背景,以及其所蕴含的可能偏见倾向,通过一种极端政治氛围的营造,而突出性的或者说戏剧性的展现了出来,也就是将魔鬼释放出魔窟,将善良场景公开化,但要追究这场人家闹剧何以至此,那么几乎所有的剧中人,有一定形象的人都应该反省。魔鬼并不是先前不存在突然出现的,它也有它的孽缘,它的根基。 然而讽刺的是,如果某个事情处于潜藏的状态,大部分人都不会选择正面应对,在大部分早该应对的时候。人们总容易表面或深植的偏见中逃避和犯错。最终导致一切悲剧不得不以悲剧的形式来生发出来,一切都已离开了“好”的状态,而走向无声的毁灭。但好在人间就是这样,总有一部分要走向终结,好为新的开始腾出位子,为后人提供严肃教训,使得世界再次返回貌似合理常态。这是人不可避免的命运。 李尔王本身也在经历这个离开和返回的过程,骄纵和昏庸的晚年,长久的身处尊位,让他希望获得虚假称赞,而并非真诚,当他远离真诚时,真诚也远离了他。但值得庆幸的是,他最终还是见到了自己的爱女,并获得了宽恕,但一个君王如此,就必须付出君王级别的代价,那就是双双用死亡献礼。

  《李尔王》观后感(八):八十岁,一个人如何面对衰老

  八十岁高龄的Ian Mckellen再次出演莎翁经典剧目《李尔王》,好评如潮。没能在伦敦看到他的现场表演是我的遗憾,但还好有NT LIVE这种戏剧影像形式,让我得以在大荧幕上观看那些无缘现场的优秀剧目。

  媒体评价这位莎剧老戏骨的表演是“教科书级”的,毫不夸张。Ian事无巨细地把李尔王在剧情不同阶段的状态、思考与情绪演绎得十分到位,人物反应动作表情等各方面处理都十分细腻自然有种浑然天成的感觉。在台上你会忘记演员本身,全身心地被他代入到剧中去,他就是李尔王,昏庸、大发雷霆的是他,发疯、雨中大吼的是他,悲痛欲绝的也是他,Ian在各种情感转换十分自然,充满了张力和震撼感。他表示自己的年龄与李尔王非常接近,所以更能演出一个老人在对抗衰老时的状态。那些时而清醒时而疯癫样子承认自己老了的无力感,只有当你的人生经历了那么多,才能诠释出这种老态

  四小时的大戏,Ian演的李尔王淋雨、发疯、背着女儿在台上走,你很难想象一位八十岁的老人在舞台上做到这一步。然而,Ian爷爷却在采访里说不要同情他的辛苦,他是演员这都是他应该做的。整部剧最后,Ian抱着三女儿在那里哀嚎,情绪传达得十分到位,看得我跟着落泪,太悲了。

  李尔王疯了,但反而能看清,有时说的话自有一番道理,多么有讽刺意味啊。另一位有相似命运的伯爵,虽然没有了眼睛,却能感受到这个世界,他与两位儿子之间的纠葛作为一条副线,也很精彩。演伯爵的老戏骨演技在线,眼瞎后的绝望与悲伤,表达得很到位。性转版的肯特,给人印象深刻,她的情绪表达、肢体动作都不错。

  年轻一代,主要是批评三女儿,这位黑人女演员的表情生硬,演技也很尬,让人非常出戏,完全没体现出Cordelia的好,拉低了全剧的水平,不知选她是不是因为政治正确。二女儿展现出的放荡和蛇蝎心肠挺令人印象深刻的,但演技略有些浮夸。大女儿的水准还可以,一些细节特写表情到位,情绪上处理得较为细腻。

  埃德蒙演得不错,把这个角色的狡诈与坏展现得恰如其分,并让观众信服他所作所为背后的动机。埃德加的表演尚可,前半段有些格格不入的感觉,后半段和眼瞎的父亲相遇后,逐渐变得比较自然。

  《李尔王》观后感(九):关于18版的话剧《李尔王》

  说说今天的这场四个小时的话剧《李尔王》。

  这部话剧于2018年在英国伦敦首演,感谢NTlive的引入,让别国的莎剧观众们也能一饱眼福。

  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剧评人,但就个人感受而言:舞台严谨简约,配乐张弛有度,一些小细节也改编得恰到好处。开场迎接李尔王时的那段大合唱的歌词是选自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牧歌》,这也是原作中没有的,让人惊喜十足。

  我尤其想说说几位出色的演员:

  让我惊叹的是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这两个角色,两位优秀的演员将这两姐妹演出了完全不同的虚伪与恶毒:大女儿城府更深,二女儿则更多地将自己的放荡与蛇蝎心肠暴露了出来。

  最优秀的毫无疑问是全剧主人公李尔王的扮演者:『伊恩·麦克莱恩』。大多数人认识他是在《X战警》里他演的老万磁王,同样是“王”,他在《李尔王》中的表演则是对万磁王以及其他角色的彻底颠覆与多样化:从开头移交王权时如同一个老顽童似的“甩手掌柜”,到女儿们开始冷落甚至虐待他时的错愕无辜,再到在荒原上他发出“只管刮呀,狂风!把你的肺都炸破吧!逞你的威风吧!”的呼号时的悲愤与无助,到最后他无不悔恨与遗憾地抱着小女儿死去……麦克莱恩演出了李尔王的轻信、痴傻、疯癫、劳累和极度痛苦。不得不说,伊恩·麦克莱恩真的是英国的瑰宝,是世界戏剧的宝藏。

  前几天为了这次的话剧,我特地把《李尔王》又找出来重读了一遍——毫无疑问,每一次读完都不由得惊叹于这部剧作的超越时空的伟大,又不得不搬出卡尔维诺给“经典”下的定义了:经典作品是“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他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这样一类作品。文学作品如此,戏剧亦然。感谢伟大作品和它们的伟大读者吧,他们让经典永不落伍。

  《李尔王》观后感(十):KING LEAR, 如同我们每一个普通人

  当我还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文艺少女时, 李尔王就如雷贯耳了。 有机会翻过剧本,然而去无心读完。 直到中年, 下决心坐下来4个小时看完了“甘道夫”的李尔王版本。 这一场的SETTING 是现代装扮, 莫名有些遗憾。 多么想看看古典装配华丽版呀!谁叫这是咱第一次的李尔王呢。讲的是英雄暮年的李尔王准备把王国分给三个女儿。大女儿和二女儿当仁不让的甜言蜜语哄得老头很开心。 三女儿直言让老爹不要信大姐二姐的话,结果让老头恼羞成怒。断绝了三女儿的关系,一分财产也没有给她让她远嫁法国。 大女儿,二女儿平分了国土,King的要求是自己带着100名侍卫以月为单位轮流在2个女儿家住。 忠心大臣肯特也因为直言进谏被贬为平民。 这一次的肯特有女士扮演颇为意外。

  大女儿逐渐不满失去权利的老国王以及那些侍卫随从的行为。于是让下面的大臣们冷脸对待。老国王口出毒咒愤然带侍卫们离去找二女儿。 然而二女儿币大女儿更加狠毒。多到葛罗斯特伯爵家里闭门不见。之后2位女儿见面一直要求老国王减少侍卫人数到50,25, 5, 和一个侍卫不留。 老国王含恨在暴风雨中带队离去。

  葛罗斯特家也是孕育一个大阴谋。 葛罗斯特的大儿子是个善良的高贵的人。 小儿子是个野种,但是心怀计谋。早就不甘心以一个野种的身份活在世间。于是设计造谣哥哥要造老伯爵的反。 连他自己都说:善良的哥哥太好骗,因为自己不骗人就不会想到别人骗他。 于是计谋得逞,让老伯爵身心大儿子造反:又设计让大儿子逃跑。于是老伯爵下令全城追拿通缉。于是大儿子假扮疯子受冻挨饿。

  暴风雨中的老国王终于认清了自己所犯的错误。然而天下没有卖后悔药。

  葛罗斯特不忍心老国王漂泊于风雨中,追随出去。 这是狡诈的野种儿子认为是借及告发立功的好时机,于是被告发了的葛罗斯特伯爵被丧心病狂的二女儿和女婿二用酷刑挖出双眼。变成瞎子的他遇见了装疯卖傻的大儿子。大儿子带着他去找老国王。

  老国王的三女儿在发过领军而来要为国王报仇。宇老国王相见,终于在老国王的忏悔下,父女冰释前嫌。大女儿和二女儿同时爱上了狡诈的野种儿子。 大女儿因为强烈的妒忌吧二女儿毒死后自己自杀。 老国王抱着死去的三女儿在悲痛中离世。

  大悲剧。看完心情沉重。

  人性从未变过。 本来英明的老国王在长久的自信中犯的错误是极为愚蠢的。葛罗斯特的野种儿子稍微使点手段就能让善良的哥哥和聪明的爸爸上当,让本来2个人见面就能说得清的事变成了不可解释的。 葛罗斯特轻易就怀疑了自己善良的大儿子,轻易就相信了自己一直讨厌的野种儿子。最终让自己和大儿子承受了惨无人道的酷刑和痛苦。虽然最终一切明白了,但是代价太大了。 国王的一家都死了。 葛罗斯特一家只剩下历经苦难的大儿子。

  可以作为一切宫廷戏的原始版本。 道理蕴含在夸张的但是简单的故事里面。 莎翁的语言是无力伦比的。 穿越几百年到了现在,仍然给了我不可磨灭的印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