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攀登者》,崩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攀登者》,崩了!

2019-09-30 08:15:16 作者:读书主创团 易简读书 来源:易简读书 阅读:载入中…

《攀登者》,崩了!

  文:小狼女28日《攀登者》点映,预售票房破亿。看完后最大的感觉就是,历史电影好看演员导演浪费,《攀登者》崩了。张译对人物演绎确实不得了,吴京饰演的方五洲这次反倒没那么出彩,但绝对不差。最为诟病的是感情戏,章子怡饰演的徐缨,不探讨演技,整个人物的灵魂在感情,为感情进气象局,为感情死,跟电影主题丝毫不搭调。章子怡和吴京的感情戏插在这么一段历史里尬,那井柏然和藏族姑娘的感情戏就更尬了:一进营两人就一见钟情,再到后面训练时两人跌落悬崖人工呼吸那段,简直是让人气愤。胡歌、井柏然的角色,有好有不好,但在前辈演员的光环下,他们倒是可以活在评论舒适区,甚至有些地方还值得表扬。至于导演,电影开播前就有人担心他是唯一的变数,电影播出后,确定败笔。李仁港是香港导演,动作部分确实成熟好看,港风贯穿全片,非得扭点感情,增加电影细腻感。港片的感情线往往是调节气氛,很难起到打动人心效果,放在其他动作片可以,但放在这类军事燃爆题材里,非常尴尬拖后腿剧情线混乱,所有人物都没有为主题服务,加上两段尬到要命的感情戏,把一个绝佳题材打成一盘散沙,多少伤掉了观众对这部电影的敬畏心。观影见仁见智市场自会给到反馈。但从成长角度来看,电影背后的攀登精神还是值得探讨。历史中的那场攀登,尽显中国骨子里的精神,在这种精神支持下,中国人完成神圣任务过去70年,中国何尝不是在登峰,跨过一座座雪山经历重重艰难,走到了世界目的位置 70年来,中国人的攀登精神一脉相传,才有了经济飞速发展 因为这种精神,中国未来充满可能性跨越最后那几百米,走上世界之巅。 《攀登者》崩了,但攀登精神永生。本文有轻微剧透,介意者慎看。  01 影片开始没多久就直接进入1960年中国登山队首次登峰的事件。 看着三人在第二台阶的攀登情节时,突然就觉得,新中国成立初期太难了。 那时候国家经济还待发展,一方面要捍卫自己领土,另一方面要得到外界尊重。当最后三人登顶珠峰举起国旗那瞬间,是真的热泪盈眶,看到国旗插在峰顶时,澎湃感、自豪感、敬畏感,百感交集。 这段想还原的历史背景是:中国人要捍卫珠峰北坡,就组建了登山队。来自全国的214名年轻人平均年龄24岁,经过3年的训练,勇登珠峰。最后,登上顶的英雄只有三位,分别是王建洲、屈银华、贡布,他们在顶峰上插上了国旗。 其实还有一位英雄,刘连满,因为在第二台阶做人梯让队友踩上去而受伤,最后没有登顶,但幸好活了下来。 有人担心电影播出后,会不会有更多粉丝前往珠峰搞破坏,造成当地污染,毕竟前不久的珠峰大拥堵事件,就引起了各界关注。 我反而觉得,这部电影正有泼醒伪朝圣者之意。 现在登上去的人,大多是为了证明,证明自己。很多登峰者雇佣三四个夏尔巴人来背东西,在基地营就用氧气筒,用氧气像喝水似的,但看到60年代的登山者,他们在设备条件如此简陋情况下,到了8000米以上才会用氧气筒。 登峰对他们来说,是使命,是责任坚毅果敢团结,互助的攀登精神支撑下,他们完成了如此神圣的任务。 过去中国的经济能发展成这样,离不开拥有这样的品质的人。如果不是这种精神、这种品质,激荡不起来。 华夏民族精神,一脉传承,从未消失。  02 1960年,三人拼了老命的登山,但因为没有留下摄像资料,世界不承认这一切。 张译饰演的曲松林留在训练营,拉罗布饰演的杰布回去牧羊,吴京饰演的方五洲被下放当工人。 我们已经很难明白那种已经站在峰顶插上了我们的国旗,却不被世界认可的感觉 —— 那是一种憋屈的感觉。 吴京饰演的方五洲,被下放当工人的那个眼神;章子怡饰演的徐缨,在工厂大声喊的话,都让人特别难受。得知道那种憋屈,不是来自人与人之间的,是来自国与国之间的。 先辈承受的那种屈辱,来自世界的屈辱,我们永远办法感同身受。 所幸这种屈辱,并没有浇灭这些登山英雄的心。曲松林15年来每天记录珠峰的天气,倒背如流;方五洲虽被下放到工厂,但每天都坚持锻炼,所以才能在训练营给新人展示的3分钟项目毫不费力。 当国家重新组建登山队,方五洲边吃面边激动落泪时,我突然明白:憋屈也好,失败也好,他们从没想过放弃,一直都在等待,等待可以翻盘的机会 这是攀登精神。 因为有这种精神,才有了传承,有了后面的故事 70年 ,从百废待兴,到现在的自强自立,再到一大堆民营企业崛起,中国人从渴望被世界认可,到现在世界都不敢忽视,就用了那么点时间可想而知背后是有多少人,给我们创造了这些东西。因为攀登精神,才有了现在的中国。 如今我们站在了比过去更好的时代,爱她又有什么错。 我们该做的,能做的,是感恩珍惜,感恩先辈们给我们创造的世界 —— 一个有尊严,有威望,充满动力的中国。 如果有机会,我们还要去传承和创造。  03 冲着吴京去,看完发现这部剧的个人色彩已经淡化了,更像是各路豪杰尽显本色。 撇开井柏然的感情戏来看,他饰演的李国梁给了我惊喜。 干净脸庞阳光笑容,谈起1960年因为丢了摄影机而不被人认可的事件又充满坚定的眼神,就让他的出场很抓人。 后来他主动带队上山,那句“如果我们一直活在你们的庇佑下,又怎么可以肩负起重任还是戳到了不少人。 那时候的李国梁,显得特别硬汉担当有勇气,没有过多表情,就只有坚定的眼神。 年轻人,无所畏惧就是最重要的品质。在这个角色是身上,我恰好看到了“传承”之意。 胡歌饰演的杨光,这个人物没什么太大的冲击力,甚至觉得可有可无,但看到最后,我才读懂了这个人物存在意义。 登山中,他把自己的棉袄给了队员,自己却把腿冻伤,截肢。很多年以后,他却凭着假肢登上珠峰,成为世上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成功成功登顶珠穆峰的人。 如果这纯属是电影中就刻意的情节安排,那我会觉得是个笑话,偏偏这个人物真实存在,这段历史真实存在,致敬夏伯承英雄。   当年队友丢失睡袋,他把睡袋给了队友,下山后双腿冻伤,只能截肢。 夏伯承当时的行为,可以说是傻,也可以说特别硬汉,危难时刻不放弃队友是攀登精神的一种,中国人重情义,极度危机时,兄弟的姓命似乎比自己的还重要。 就像电影中曲松林质问五洲,“如果是你自己的命和摄影机相比,你会保护命还是摄影机? 方五洲反问,“如果是我的命和摄影机相比,你会选择我还是摄影机。” 曲松林沉默。 两条硬汉的对话,有无奈,有悲痛,却隐藏在对话里的情感让人肃然起敬:我可以为了目标不要自己的命,但不可以不要你的命。 现在的中国充满希望,就是因为华夏大地有这种勇士战士,他们阳刚、硬汉,并肩作战给我们创造了极具生命力的中国。  04 现在的中国是真的很有生命力。 社会各个阶层都有自己奋斗的动力,人人都有活的更好的希望,年轻人有思想热情创造力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中国人在世界看来很累,却也很有奋斗的劲儿。 因为这种生命力,大众审美都在趋向于硬汉形象。比如前些日子,《上海堡垒》票房惨淡,人们大呼粉丝经济过时,小鲜肉带不起票房,吴京张译这类硬汉演员和硬汉题材电影反倒成了票房保证。  中国经济发展充满希望,每个人心中似乎都有股阳刚之气,审美也在发生改变。 审美看经济也不是空穴来风看看现在的日本。现在的日本年轻人,留着中长发,一缕缕,有纹理,看似杂乱,其实层次分明,看似随意却是精心打扮。他们还会把眉毛修的又细又柔和,吃饭时一定会整理头发。 清汤寡淡,白皙瘦弱,人畜无害,近几年有人赋予他们新名词“盐系”。这种阴柔之美,恰好折射了日本经济的颓靡。 三十年前的日本人不是这样的。 老一辈男神高仓健,给人的形象是自信、坚毅、敢担当、积极勤奋。还有北野武,演过很多大火的犯罪片,尽显男性世界的野心冲击力。高仓健北野武可现在日本年轻人不喜欢北野武演的东西,他们觉得,70多岁的老炮儿打打杀杀,有空在家看个漫画打个游戏不好吗? 现在放眼望去,中国审美主流是:男性多是留着干净利索的头发,留寸头的大有人在女性审美也偏向御姐风范 大众审美开始追求力量感”, 绝对是好事。这意味着人们心中都藏着希望,还藏着奋发向上、积极勤奋,勇敢无畏,永不放弃等等的精神。 这是上一辈传承下来的精神,我们也从未丢失,每个年轻人都在努力的“向上生长”。  05 我们一边慨叹中国电影烂片当道,一边见证着国产电影超过美国大片数倍的票房成绩。 如今,占据中国电影史票房前三名的都是国产片,紧接着国庆上线的三档电影,阵容强大,点映结束后观众纷纷点赞质量稳扎稳打,足见中国还有很大潜力空间。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青年人生于安定年份,成长过程享受着越来越好的福利大家感知到的中国世界是发展的,最起码不是停止的。 到了现在,中国还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国家,无数年轻攀登者可以继续前行,继续成长、继续突破,去完成最后那几百米的攀登。 “最后那几百米是最要人命的。” 但总需要有人往前行,我们的国家才会往上走,重回世界之巅,也只有前行,你才能感受人生的希望和意义。 点个“在看”,让每个前行者充满勇气,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作者:小狼女,商业观察者青年成长博主,人清醒时最痛,最痛时跃迁,时光有限狼性成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