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被波迪小姐圈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我被波迪小姐圈粉

2019-10-06 15:15:37 作者:春水煎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被波迪小姐圈粉

  没看之前,在不同推荐书单见过它,在多个讲座中听过它,暗暗放到购物车里——然而,却忘记购买。直到校长为每个老师买了一本,才意识自己有多么拖延。一口气看完,不住感叹:真是好书

  有人拿它跟《窗边的小豆豆》比较,萨哈拉跟小豆豆一样,她们都处在传统教育边缘。但,萨拉哈很安静,她只是成绩理想而不像小豆豆那么夸张调皮。这就对了儿童个性鲜明,越能体现世界多样性,也就越能说明教育的本质。而且小林校长和波迪小姐虽然风格迥异,一个有爱且耐心,一个活泼幽默,但他们有一个共性:遵循儿童天性运用教育智慧启迪、唤醒儿童。

  看完书的第一时间,我百度了作者信息,想知道萨拉哈是否就是作者本人。但,遗憾的是关于作者的信息实在少之又少,而且这是作者唯一的一部作品。我很难想象,作者可以凭空想象出这么一位富有人格魅力的老师来,除非在她的生活中有迹可循。

  不按常理出牌

  波迪小姐真的太好玩了,我甚至为孩童时的自己没有碰到像波迪小姐这样的老师而黯然神伤。从她奇特的见面仪式开始,我就一直停不下来对她进行各种各样猜想。她是抱着一大捧鲜花进来的,进来以后也并不马上跟孩子们招呼,而是自顾自地忙开了,剪枝、插花、钉格言牌(后来才知道是班规),甚至自话自说。偶尔请同学帮忙灌水,也并不刻意请求语气随和,好像他们已经认识很久了。做完这一切,她才开始正式她的开场白:“我是波迪女士!你们也可以叫我帕萨伊小姐……”

  哇!我真觉得这样第一次见面的方式就是一股清流。你可以想象得出孩子们的兴致被吊得老高,当她旁若无人布置教室,所有孩子的注意力都被她吸引,没有人吵闹起哄,因为大家都想知道这个神秘的新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第一印象完胜!这美好的一幕将完整保留在孩子们的记忆深处,哪怕很多很多年过去,记忆也不会褪色。

  校长说的对,没有什么必须是约定俗成的,只要你愿意去创造,必将收到出其不意效果。比如波迪小姐与孩子们的初次见面,不是非开门见山,有时候故意把学生晾上一会,先铺垫铺垫,岂不是更有意思

  有意思的老师,学生更愿意靠近。

  烦恼不见了

  “烦恼收集器”,也亏波迪小姐想得出来。一个空的脏衣篮姑且充当收集器,她要孩子们进教室之前把身上的烦恼统统丢进去,还得装着很沉的样子,弯着腰端起来。想想动作滑稽可笑的了,但她一点儿也不介意孩子们会嘲笑她的幼稚。甚至还正儿八经要求孩子们在放学之前必须把“烦恼”领回去;“我才不想要这些无聊的烦恼呢!”

  我可以断言,波迪小姐一定把心理学研究得极透彻,要不怎么用一个“烦恼收集器”就把心理暗示玩得炉火纯青?孩子们真觉得自己的烦恼都不见了,所以他们能集中注意力听课,只不过“领”回去以后,它们又回来了!

  类似的“小把戏”她还有很多,比如令孩子们万分期待的“快乐盒子”,和学生约定的禁止停车的标记,“我会看你们写的日记,然后在上面写评语,除非你在本子上写了这样的标记……这个就意味着,‘我写的东西和你无关,这只是我和我的日记本之间的谈话’,这样的话我就会为你写的内容保密,不告诉任何人”

  这段话我读了很多遍,让我一次一次地感动。与其口头上说要尊重学生,还不如用这样贴己的闲聊的话使得自己真正行动起来。尊重学生,常常体现在细微处,并不喊着空洞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暖进学生心里去。不当面戳穿学生,不使他难堪,何尝不是一种尊重和保护

  欢喜冤家

  德里是波迪的头号难题,但你读波迪和德里的几次“交手”,都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其实有几次我笑着笑着就不觉泪湿了眼眸。如果我碰到像德里这样既疯狂无理家伙,巴不得他天天被带到学校大厅去上他的“特别教育”去了,因为你只要看到他的妈妈,就立刻能明白家庭教育对德里的影响有多大。可是,波迪小姐执拗起来是谁也挡不住的,“特别教育”的负责老师实在不是波迪的对手,只得灰溜溜回去了!“波迪小姐回到教室里一下子坐在了她的椅子上。从她第一次进到这个教室,她几乎没在那张椅子上坐过。不过她今天重重地坐到上面,好像很累很累……”波迪为了争取把德里留到教室里,拼尽了全力,那一段描写得真是痛快淋漓说不定德里还并不领情呢,但这又有什么关系?波迪才不要德里接受什么“特别教育”,到那种地方只会越来越特别。

  波迪他不会放弃德里的,尽管德里叫她“傻波迪”“破波迪”,但波迪显然很喜欢跟德里玩游戏

  “你最好小心看着你的后脑勺!”德里气呼呼地说。

  “我怎么才能看见我的后脑勺?我后背上又没长眼睛。你愿意帮我看着后脑勺吗?怎么样?帮我看着后脑勺是你新学期得到的第一项任务!”波迪小姐调皮地回应

  大家都蒙了!这个回答简直要让人拍大腿叫好,机智的波迪这是存心要跟德里好好玩玩。这也不怪乎她跟德里“踢桌子比赛”,不仅真踢,还把两个衣角系在一起,凌空飞踹。我们大概很难想象,一个斯文瘦弱的女老师为了教育一个疯狂的学生,完全不顾形象。很显然她是在演戏,不过太入戏,连德里都觉得她“疯了”,学生们还学到了一个道理——别跟疯子比谁更疯。

  这个波迪果真入戏太深,她已经将自己的身和心完完全全地交给了教育事业。当她和学生在一起时,她就进入了她自己的心流。

  萨哈拉是作家

  毫无疑问,如果没有遇到波迪小姐,萨哈拉依然在学校大厅和德里一起接受“特别教育”。波迪改变了她,她从自卑走向自信,她变得阳光、快乐。她不再是那个“躲在草场角落里的孩子”,而成了“美好事物中心”。

  波迪不止一次地暗示她,你就是作家。在那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家访中,波迪也是这么对她妈妈说的。

  家访的对话也非常有趣,让我越发觉得波迪小姐不仅仅幽默机智,她的哲学也是十分深刻,所以她总能语出惊人。比如,妈妈问她看过萨哈拉的记录没?“我痛恨记录这个东西,我也从来不看……如果有个孩子不老实反应慢,不会看书,慢慢地我会看出来,我有眼睛,足够了,所以我不需要记录。”妈妈有点好奇追问;“看看记录不是能省很多时间吗?”“要是记录都是错的,就不那么省时间了!”

  我毫不掩饰内心激动,波迪做得棒极了!记录这种东西很难事客观的,但是它却能影响一个老师对孩子的看法。我们往往从别人的嘴巴里认识一个人,而不是经过自己不带感情色彩冷静判断。这对孩子多么不公平,如果在他成长过程中偶然犯了错,或者发展得慢一点,那么他过去的记录就成为他额头永远洗不去的烙印。没错,就应该像波迪小姐一样,抛开之前别人对孩子形成的认识,让自己慢慢去了解他。唯有如此,才不会耽误孩子一生

  如何弥补孩童时期的遗憾?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将自己努力活成现实生活中的波迪小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我被波迪小姐圈粉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