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请这档国综继续做下去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请这档国综继续做下去

2019-10-18 22:16:03 作者:橘子 来源:3号厅检票员工 阅读:载入中…

请这档国综继续做下去

  写在前面

  在我的潜意识里,房子始终代表着一种安全感

  在这几面墙的界限以内,开不开心都不用做样子表现

  疲惫可以交给沙发孤单可以交给电视眼泪可以交给枕头

  我知道很多人一定都和我一样

  不然热搜上也不会出现中国人借钱6成用来买房这样的字眼

  好像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就是如此。

  到一个城市长久生活,一定要有一套房子才算站稳脚跟

  所以早些年的影视作品里,北漂角色执念总是买房。

  时至今日,街坊邻里聊起的话题也总是三两句就绕到房子上。

  某某某买的房子涨了多少钱、装修变得越来越贵了、每个月要还的房贷又该是多少.....

  人们总是对房子充满着无限憧憬,更靠近市中心的房子、学区房、更大的房子。

  却很少对现实生活里的家寄予期翼。

  也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我找到了一档这样的综艺

  梦想改造家》第六季

  

  为什么我要说这部综艺夹在矛盾之中?

  先是它讨论内容极其真实,里面的委托人都对房子的价格有着清醒认知

  他们没有憧憬着更内环的房子,也没有盲目渴望着更大更奢华的房子。

  仅仅需要节目根据现有房子的居住困难做最大化的改造。

  再是它在巨大的话题量面前始终如同一个扫地僧一样保持沉默,一季又一季的更新

  连更六季,每一季都稳定保持在豆瓣九分以上。

  但它的评分与它闹出的声响形成了一种极其怪异反差

  方面,它讨论的内容随处可见,节目质量无可挑剔,你看不见关于节目本身的任何一个差评

  另一方面,它始终不见热度,不见什么广告宣发,有关于它的讨论始终寥寥。

  这是一个不好现象,至少我希望它被更多人看见。

  毕竟它有它客观存在不容忽视的好。

  在六季长达五年跨度时间轴里,始终强调我们没办法避免的一个话题:

  “家”

  节目聚焦锁定于普通家庭里看似无法改善窘境

  有五代人一起住的陈年祖房,有在上海弄堂夹缝生存的十一平方,还有因为终年见不得光的狭窄角落

  镜头沉默记录着局限的空间各式各样的“旧”、“破”、“小”,把一个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和吃喝拉撒铺展开来。

  节目里的设计师们要在全国范围选择有居住困难的家庭,在限定费用内,去最大程度进行改善这些看似无法攻克的居住难题

  委托人们渴望一个梦想家,设计师们成为了梦想改造家。

  节目名称一语双关的便是节目里最硬核的内容部分

  二

  委托人渴望一个梦想家。

  这样的梦想是随着折叠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数不清的人无力更换新房过程中,逐渐延伸想法

  人们看着新房子变成老房子,最后再到危楼

  越来越多居住困难产生,最后变得无可调和。

  房产行业迅速膨胀发展太快,人们总是把买房挂在嘴边,可是勤勤恳恳在一线城市生活的人很多这辈子都无法再购置新房。

  对很多人而言,一座房子、一间屋子,一个错不开身的角落可能就是一辈子。

  这是普通人能力更换一线城市住房的真实。

  它其实并不美好拥挤破旧危险重重。

  两代四口人居住的豪厘必争的家,总面积只有11m²,人均面积2.75m²。

  尽管坐标在上海黄金地段的淮海南路,但是日子却过得并不体面

  墙面腐烂,房子不隔热也不隔音,甚至无法在房子里站直身体

  本来应该让人舒适的家失去了原有的舒适性。

  设计师史南桥针对这一情况,对空间进行重新规划,在设计了十余稿方案后,将房子的归纳布局做到极致

  为委托人设计的婚房,除了床铺,还设置梳妆台书桌

  以前添置不上的东西,现在变得一应俱全

  委托人们看到自己的家被改造成梦想中的样子,这其实就是一种对抗困境的破局。

  可以没有更大的房子,但是不能丧失改造梦想家的信心

  

  对委托人来说,房子有了脱胎换骨改变

  但对设计师们而言,其实不仅仅是大刀阔斧的表面焕然一新

  他们想要打造的,是委托人从内到外的体验舒适。

  甲醛严重标的妈妈家,常年都有气味刺鼻久久不散,家里的窗户一年四季不曾关上过,并且一开,就是十七年。

  在设计师颜呈勋为韩妈妈解决空气诉求时,他还发现了韩妈妈的手不是特别灵活

  所以设计师为韩妈妈在厨房中特地安装了一个触碰式升降柜,不用费力气

  这种设计师自发的人性关怀,让设计改造的对象不单只是一件房子,更是一种更温暖窝心的生活方式

  随后,“生存与生活”这个复杂又艰难的课题,在舒心的设计细节衬托下,就如雪佛般,自下自融了。

  除此之外,还有为自闭症孩子改造的房子,隔音板降噪不给邻居添麻烦

  为了方便妈妈能够随时观察孩子的动向,还在墙壁之间打开了一个孔,方便母亲能够照看孩子。

  这是委托人没有提到的点,却被设计师巧妙考虑到了。

  五年里,六十多个改造故事,或许存在着成千上百点滴用心

  呈现的不仅是设计的温暖,更是梦想改造家传递给所有人的一份生活姿态

  有些节目请流量明星

  有些只需要几个人对着镜头展现着背过剧本的秀。

  但只有《梦想改造家》,让我看到了“house”变成“home”的样子。

  就像个万花筒一样。

  包容着数不清的家庭,透过瞳孔聚焦的一个点,呈现滋味万千的姿态人生

  写在最后

  借用节目里的一段话:

  「世界漂亮房子有千百种,但真正能给你安全感,让你即便在生活中被吊打、被伤害,依然能鼓起勇气面对未来的,才称之为家。」

  与其说我喜欢这部国综,倒不如说我更喜欢节目这个载体,向我们一览无余地袒露了生活的剪影

  冷冰冰的空间结构永远只是几面墙。

  而和谁在一起,在这个空间里如何做选择,以及以什么姿态去生活,才最重要

  记得之前在小红书上看到过一篇与众不同的素人改造。

  女孩潮流穿搭打扮起了自己的外公,一下子掀起了一阵“像打扮男友一样打扮外公”热潮,隔代的亲情在小红书的分享下显得更加厚重

  这种真实又美好的创造,就如同《梦想改造家》一样,在小红书里呈现着。

  漂泊在外的年轻女孩们也惦记着,回家拉上自己的外公在小红书上来一次帅气的分享,在这个载体之上,美好既是选择,也成了一种传递。

  我喜欢这样的平台,也喜欢这样的载体。

  所有人都有权利资格自由创造自己更美好的生活。

  同时也能从别人的美好生活中获得灵感运用自己的生活里去,形成越来越好的循环

  素人博主真实地分享自己的日常穿搭、大家一起认真打卡减肥、不吝地展现自己的变美秘籍、偶尔吐槽一下自己踩过雷的彩妆,甚至旅行攻略美食菜谱,统统有迹可循。

  载体与平台的真实,体现在每个人天马行空点子都可以得到落地。

  更好的那种生活,永远不仅仅是脑海中一个模糊雏形,而是能力范围内可以抵达的美好明天

  这么看,《梦想改造家》也好,小红书也罢。

  我们会如此喜欢,不正是因为那里面有我们努力想要尝试的千万种活法吗?配图/《梦想改造家》第六季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